《醫宗必讀》~ 卷之五 (13)
卷之五 (13)
1. 傷寒諸劑
麻黃,治太陽經脈浮緊,頭痛身疼,發熱惡寒,無汗而喘。
麻黃(二錢,去根節),桂枝(一錢),甘草(五分),杏仁(八枚,去皮尖,炒)
水盞半,加生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熱服。
桂枝,治太陽中風,發熱汗出,鼻鳴乾嘔。
桂枝,赤芍藥(各二錢),甘草(一錢)
水盞半,生薑五片,大棗三枚,煎八分,溫服。
白話文:
麻黃用於治療太陽經脈浮緊,伴隨頭痛、身痛、發熱惡寒,無汗卻喘不過氣的症狀。取麻黃二錢(去根節)、桂枝一錢、甘草五分、杏仁八枚(去皮尖,炒),加水一盞半,再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煎煮至八分,趁熱服用。
桂枝用於治療太陽中風,症狀為發熱、出汗、鼻鳴、乾嘔。取桂枝、赤芍藥各二錢,甘草一錢,加水一盞半,再加入生薑五片、大棗三枚,煎煮至八分,溫服。
大青龍湯,治傷寒中風,頭痛發熱,無汗煩躁。
麻黃(三錢,去節),桂枝(一錢),杏仁(五枚,去皮尖,炒),甘草(四錢),石膏(三錢)
水鍾半,生薑一錢,棗一枚,煎八分,溫服。
小青龍湯,治表不解,有水氣,發熱嘔咳,或渴或利,或小便不利,小腹滿而喘。
麻黃,桂枝,芍藥(各一錢),甘草(五分),乾薑,細辛(各五分),五味子(十二粒),半夏(一錢,熟)
白話文:
大青龍湯用於治療傷寒中風,伴隨頭痛發熱、無汗煩躁的症狀。
藥方為:麻黃(去節,三錢)、桂枝(一錢)、杏仁(去皮尖,炒,五枚)、甘草(四錢)、石膏(三錢)。
水煎至半碗,加入生薑(一錢)、大棗(一枚),煎至八分,溫熱服用。
小青龍湯則用於治療表邪未解,伴隨水氣、發熱、嘔咳、口渴或腹瀉、小便不利、小腹脹滿喘不過氣的症狀。
藥方為:麻黃、桂枝、芍藥(各一錢)、甘草(五分)、乾薑、細辛(各五分)、五味子(十二粒)、半夏(熟,一錢)。
水二鍾,煎八分服。
桂枝麻黃各半湯,治太陽脈浮緩,無汗身疼。
桂枝(五錢),芍藥,甘草,麻黃(各三錢),杏仁(三十個,去皮尖)
水四鍾,生薑三錢,大棗四枚,煎二鍾,分三服。
麻黃升麻湯,治大下後脈沉遲,尺脈不至,咽喉不利,厥逆,泄利不止。
麻黃(八錢),升麻,當歸(各四錢),知母(去毛),黃芩(炒),萎蕤(各二錢),石膏,白朮(炒黃),芍藥,天門冬(去心),桂枝,茯苓(去皮),甘草,乾薑(各一錢)
白話文:
水兩杯,煎煮至八分滿後服用。
桂枝麻黃各半湯,用於治療太陽經脈浮而緩,沒有汗,身體疼痛的症狀。
桂枝(五錢),芍藥、甘草、麻黃(各三錢),杏仁(三十個,去皮尖)。
水四杯,生薑三錢,大棗四枚,煎煮至兩杯,分三次服用。
麻黃升麻湯,用於治療大便瀉下後脈象沉而遲,尺脈摸不到,咽喉不利,四肢厥冷,腹瀉不止的症狀。
麻黃(八錢),升麻、當歸(各四錢),知母(去毛)、黃芩(炒)、萎蕤(各二錢),石膏,白朮(炒黃),芍藥,天門冬(去心),桂枝,茯苓(去皮),甘草,乾薑(各一錢)。
水四鍾,煎二鍾,分三服。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治瘀熱在裡,身目發黃,中濕身痛。
麻黃(去根節),連翹,甘草(各四錢),桑白皮(蜜炙),赤豆(各一兩二錢),杏仁(三十個)
水四鍾,生薑七錢,大棗八枚,煎二鍾,分三服。
桂枝甘草湯,治發汗過多,叉手冒心,心下悸,欲得按。
桂枝(三錢),甘草(一錢)
水一鍾,煎八分服。
桂枝芍藥湯,治脈浮,腹痛。
白話文:
用四碗水煮藥,煎到剩兩碗,分成三份服用。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用於治療體內熱毒積聚,導致身體和眼睛發黃,以及因濕氣侵襲而導致身體疼痛。
配方:麻黃(去根節)、連翹、甘草(各四錢)、桑白皮(蜜炙)、赤豆(各一兩二錢)、杏仁(三十個)。
用四碗水,加入生薑七錢、大棗八枚,煮到剩兩碗,分成三份服用。
桂枝甘草湯,用於治療出汗過多,手臂舉不起來,心慌心悸,想要按壓胸口。
配方:桂枝(三錢)、甘草(一錢)。
用一碗水煮藥,煎到八分滿即可服用。
桂枝芍藥湯,用於治療脈搏浮動,腹痛。
桂枝湯加芍藥一倍。
桂枝附子湯,治風濕身病,脈浮虛澀。
桂枝湯加附子一錢。
葛根湯,治太陽無汗惡風,太陽陽明合病。
葛根(一錢五分),麻黃(一錢),桂枝,芍藥,甘草(各六分)
水二鍾,生薑五片,大棗二枚,煎一鍾服。
葛根蔥白湯,治已汗未汗頭痛。
葛根,芍藥,知母(去毛),川芎(各一錢),生薑(三錢),蔥白(五個)
白話文:
桂枝湯加上芍藥的一倍份量。
桂枝附子湯,用來治療風濕引起的身體病痛,脈象浮虛且微澀。
桂枝湯加上附子一錢的份量。
葛根湯,用來治療太陽經無汗卻有風寒症狀,以及太陽經與陽明經合併的病症。
葛根(一錢五分),麻黃(一錢),桂枝,芍藥,甘草(各六分)。
用兩鍾的水,加入五片生薑和二枚大棗,一起煎煮至一鍾後服用。
葛根蔥白湯,用來治療已經發汗但仍未完全發汗所引發的頭痛。
葛根,芍藥,知母(去毛),川芎(各一錢),生薑(三錢),蔥白(五個)。
水二鍾,煎一鍾,熱服。
葛根半夏湯
葛根湯加半夏。
水煎服。
小柴胡湯,治傷寒四五日,往來寒熱,胸滿心煩,喜嘔,少陽經發熱,及風
溫濕熱。
柴胡(三錢),黃芩(炒),人參(去蘆),半夏(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一鍾,熱服。
柴胡桂枝湯,治風溫汗後身熱,心下煩熱,妨悶動氣。
柴胡(二錢),桂枝(一錢),甘草(七分),人參(一錢),半夏(熟),芍藥(各七分),黃芩(一錢),生
白話文:
取水兩碗,煎成一碗,趁熱服用。葛根湯加半夏,水煎服用。小柴胡湯用於治療傷寒發病四五天,出現往來寒熱、胸悶心煩、想嘔吐、少陽經發熱,以及風溫濕熱等症狀。用柴胡三錢、黃芩(炒)、人參(去蘆)各一錢、甘草五分,取水兩碗,加薑三片、大棗一枚,煎成一碗,趁熱服用。柴胡桂枝湯用於治療風溫病汗出後身體發熱,心胸煩悶,呼吸不順,容易動怒。用柴胡二錢、桂枝一錢、甘草七分、人參一錢、半夏(熟)、芍藥各七分、黃芩一錢、生
姜(五片)
水二鍾,棗二枚,煎一杯,溫服。
柴胡桂枝幹柴湯,治往來寒熱,胸脅滿,小便不利。嘔而不渴。
柴胡(一錢五分),黃芩,桂枝,乾薑(各八分),甘草(五分),牡蠣(七分),栝蔞根(一錢)
水二鍾,煎一鍾,溫服。
柴苓湯,治小便難,微熱腹滿。
小柴胡湯加茯苓。
水煎服。
柴胡加桂湯,治身熱欲近衣,身熱不渴。
柴胡,黃芩,半夏(各一錢,泡),甘草,肉桂(各五分)
白話文:
薑五片,水兩杯,紅棗兩枚,煎成一杯,溫溫喝下。這是柴胡桂枝幹柴湯,可以治療反覆發燒、胸部兩側脹滿、小便不順暢、想吐但不太渴的症狀。
柴胡一錢五分,黃芩、桂枝、乾薑各八分,甘草五分,牡蠣七分,栝蔞根一錢,水兩杯,煎成一杯,溫溫喝下。這是柴苓湯,可以治療小便困難、輕微發熱、肚子脹滿的症狀。
小柴胡湯加入茯苓,水煎服。
柴胡加桂湯,可以治療身體發熱想穿衣服、發熱但不口渴的症狀。柴胡、黃芩、半夏各一錢(泡過),甘草、肉桂各五分。
水二鍾,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煎一鍾服。
五苓散,治小便不利而渴,中暑,煩躁霍亂。
豬苓,澤瀉,白朮(炒),茯苓(各一錢),肉桂(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辰砂五香散,治表裡未解,頭痛發熱,心胸鬱悶,唇口乾焦,狂言見鬼,小便閉。
五苓散加辰砂,(研細水飛。)
白湯調服。
小建中湯,傷寒三四日,心悸而煩,少陰惡寒,手足踡而濕。
白話文:
水兩碗,生薑三片,大棗一顆,煎成一碗服用。五苓散用於治療小便不暢且口渴、中暑、煩躁、霍亂等症狀。豬苓、澤瀉、白朮(炒)、茯苓(各一錢)、肉桂(五分)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白湯調服。辰砂五香散用於治療表裡未解、頭痛發熱、心胸鬱悶、唇口乾焦、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小便閉塞等症狀。五苓散加辰砂(研細水飛),白湯調服。小建中湯用於治療傷寒發病三四日,心悸煩躁,少陰寒邪,手足蜷縮且濕冷等症狀。
桂枝(一錢),芍藥(二錢),甘草(六分),飴糖(三匙),生薑(五片),大棗(一枚)
水鍾半,煎八分,內飴糖令化,溫服。
黃耆建中湯,傷寒身痛,汗後身痛,脈弱宜服。
黃耆(一錢五分,炒),芍藥(二錢,炒),肉桂(一錢,去皮),甘草(六分),生薑(六片),大棗(三枚)
水二鍾,煎一鍾,去渣,入飴一大匙,煎一沸服。若微溏利,或嘔者,不用飴。
大柴胡湯,治身熱不惡寒,反惡熱,大便秘。
白話文:
桂枝(一錢),芍藥(二錢),甘草(六分),飴糖(三匙),生薑(五片),大棗(一枚)
用半小時的水煮沸,然後熬到剩下八分,加入飴糖直到溶解,溫和地服用。
黃耆建中湯,對於傷寒引起的身體疼痛,在發汗後仍然感到身體疼痛,如果脈搏虛弱,可以服用這個方子。
黃耆(一錢五分,炒),芍藥(二錢,炒),肉桂(一錢,去皮),甘草(六分),生薑(六片),大棗(三枚)
用兩個鍾的水煮沸,熬到剩下一鍾,去除藥渣,加入一大匙的飴糖,再煮一次沸後服用。如果出現輕微的腹瀉或者嘔吐的情況,就不要加入飴糖。
大柴胡湯,適用於身體發熱但不畏寒,反而怕熱,且大便乾結的情況。
柴胡(一錢二分),黃芩,芍藥(各一錢),半夏(八分),大黃(七分),枳實(四分)
水二鍾,生薑三片,棗一枚,煎一鍾,熱服。
大承氣湯,治五六日不大便,腹痛煩渴,少陰口燥咽乾,日哺發熱,脈實,三焦俱有邪。
大黃(五錢),芒硝(四錢),厚朴(二錢,炒),枳實(一錢,炒)
水二鍾,先煎枳實至鍾半,投大黃煎至一鍾,去渣,內芒硝沸,熱服。
白話文:
柴胡一錢二分,黃芩、芍藥各一錢,半夏八分,大黃七分,枳實四分,水二鍾,生薑三片,棗一枚,煎成一鍾,熱服。這是大承氣湯,用於治療五六日未解大便,腹痛煩渴,少陰口燥咽乾,白天發熱,脈象實數,三焦都有邪氣的症狀。
大黃五錢,芒硝四錢,厚朴二錢(炒),枳實一錢(炒),水二鍾,先將枳實煎煮至一鍾半,再加入大黃煎至一鍾,去渣,放入芒硝煮沸,熱服。
小承氣湯,治六七日不大便,腹脹滿,潮熱,狂言而喘,專瀉上焦之痞熱。
大黃(四錢),厚朴(二錢,炒),枳實(一錢,炒)
水二鍾,煎一鍾,熱服。
調胃承氣湯,太陽、陽明不惡寒,反惡熱,大便秘,譫語,嘔逆,宜服。
大黃(六錢,酒洗),芒硝(四錢),甘草(一錢)
水鍾半,煎八分,去渣,入硝一沸服。
桃仁承氣湯,小腹急,大便黑,小便不利,中焦積血也。
桃仁(十個),肉桂(去皮),甘草(各一錢),大黃(二錢五分),芒硝(一錢五分)
白話文:
小承氣湯用於治療便秘六七天,肚子脹滿,身體發熱,神志不清,胡言亂語還喘不過氣,專門瀉掉上焦的鬱熱。 大黃四錢,厚朴二錢,炒一下,枳實一錢,炒一下。用兩碗水煎成一碗,熱服。
調胃承氣湯用於治療太陽病、陽明病,不畏寒反而怕熱,大便秘結,神志不清,嘔吐,適合服用。大黃六錢,酒洗一下,芒硝四錢,甘草一錢。用一碗半水煎成八分,去掉藥渣,加入芒硝,煮沸後服用。
桃仁承氣湯用於治療小腹疼痛,大便黑色,小便不暢,是中焦積血造成的。桃仁十個,肉桂去皮,甘草各一錢,大黃二錢五分,芒硝一錢五分。
水二鍾,煎一鍾,去渣,入硝煎一沸,熱服。
梔子豉湯,治吐下後心中懊憹,大下後身熱不去,心中痛。
肥梔子(四枚),香豉(五錢)
水二鍾,煎梔子至一鍾,入豉,煎至七分服。
梔子厚朴湯,太陽下後腹痛,起臥不安。
梔子(五枚),厚朴(三錢),枳實(一錢)
水二鍾,煎一鍾,溫服。
豬苓湯,治嘔而渴,心煩不得眠,熱在下焦,小便不利。
豬苓,澤瀉,滑石,茯苓,阿膠(各一錢五分)
白話文:
用兩碗水煎煮梔子,直到剩下半碗,再加入香豉,煎煮至七分滿,就可以服用。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吐瀉後心裡煩躁、腹瀉後體溫下降緩慢、胸悶疼痛等症狀。
用兩碗水煎煮梔子、厚朴和枳實,直到剩下半碗,溫熱服用。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太陽病(中暑)引起的腹痛,以及因腹痛而無法安穩躺下或起床的症狀。
用豬苓、澤瀉、滑石、茯苓和阿膠各一錢五分,用水煎煮,可以治療嘔吐伴隨口渴、心煩失眠、下焦熱盛、小便不利等症狀。
水二鍾,煎一鍾,入阿膠煎熔,溫服。
黃芩湯,太陽少陽合病,脅熱下利。
黃芩(三錢),芍藥,甘草(各一錢)
水鍾半,棗三枚,煎一鍾,熱服。
黃芩芍藥湯,衄後脈微。
黃芩湯去大棗。
黃芩半夏生薑湯,治乾嘔而利。
黃芩湯加半夏、生薑。
黃連湯,治腹滿痛,大便秘,胸中有熱,腹痛欲嘔。
黃連,甘草,乾薑,芍藥(各一錢),人參,半夏(各五分),大棗(二枚),桂(五分)
白話文:
-
水二鍾,煎一鍾,入阿膠煎熔,溫服。 - 將兩杯水煮沸,加入阿膠使其熔化,然後溫和地服用。
-
黃芩湯,太陽少陽合病,脅熱下利。 - 黃芩湯,用於治療太陽與少陽合併症狀,包括肋骨附近的熱感以及下痢。
-
黃芩(三錢),芍藥,甘草(各一錢) - 黃芩三錢,芍藥和甘草各一錢。
-
水鍾半,棗三枚,煎一鍾,熱服。 - 用半鍾水,加上三枚棗,煮沸一鍾,熱量服用。
-
黃芩芍藥湯,衄後脈微。 - 黃芩芍藥湯,適用於鼻血後脈搏微弱的情況。
-
黃芩湯去大棗。 - 將黃芩湯中的大棗去除。
-
黃芩半夏生薑湯,治乾嘔而利。 - 黃芩半夏生薑湯,用於治療乾嘔和腹瀉。
-
黃連湯,治腹滿痛,大便祕,胸中有熱,腹痛欲嘔。 - 黃連湯,用於治療腹部脹痛、大便困難、胸部熱感和腹部疼痛欲嘔的情況。
水二鍾,煎一鍾服。
黃連阿膠湯(一名黃連雞子湯),治溫毒下利膿血,少陰煩躁,不得臥。
黃連(二錢),阿膠(二錢五分),黃芩,芍藥(各一錢),雞子黃(二枚)
水二鍾,煎三物至一鍾,去渣,入膠煎一沸,入雞子黃勻服。
黃連犀角湯,治狐惑。
犀角(三錢,磨),黃連(二錢),烏梅(四個),木香(三分,磨)
白話文:
黃連阿膠湯用來治療溫毒導致的下痢膿血,以及少陰煩躁、無法臥床的症狀。藥方包括黃連、阿膠、黃芩、芍藥和雞子黃。將黃連、黃芩、芍藥三味藥材用兩鍾水煎煮至一鍾,去渣後加入阿膠煎煮沸騰,再加入雞子黃攪拌均勻服用。
黃連犀角湯則是用來治療狐惑的。藥方包括犀角、黃連、烏梅和木香。將犀角磨成粉,黃連、烏梅和木香也磨成粉,混合在一起服用。
水鍾半,煎八分,入犀角、木香汁,勻服。
黃連解毒湯,治大熱乾嘔,譫語,呻吟不眠。
黃連(三錢),黃芩,黃柏,梔子(各一錢)
水二鍾,煎一鍾,熱服。
黃連瀉心湯
黃連,生地,知母(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
水鍾半,煎八分服。
升麻湯,治無汗而喘,小便不利而煩渴。
升麻,蒼朮,麥門冬,麻黃(各一錢),黃芩,大青(各七分),石膏(一錢),竹葉(十片)
白話文:
取水一杯半,煎煮至八分,加入犀角和木香汁,攪勻服用。
黃連解毒湯,用於治療發高燒、乾嘔、神志不清、說胡話、呻吟不止、無法入睡。
黃連三錢,黃芩、黃柏、梔子各一錢。
取水兩杯,煎煮至一杯,熱服。
黃連瀉心湯
黃連、生地、知母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
取水一杯半,煎煮至八分服用。
升麻湯,用於治療無汗而喘,小便不暢而口渴。
升麻、蒼朮、麥門冬、麻黃各一錢,黃芩、大青各七分,石膏一錢,竹葉十片。
水二鍾,煎一鍾,熱服。
升麻葛根湯,治無寒惡汗,發斑,小兒瘡疹疫癘通用。
升麻,葛根,芍藥,甘草(等分)
水二鍾,煎一鍾,寒多熱服,熱多溫服。
升麻六物湯,治赤斑口瘡赤爛。
升麻,梔子(各一錢五分),大青,杏仁,黃芩(各一錢)
水鍾半,蔥白三莖,煎八分,溫服。
陽毒升麻湯,治陽毒赤斑。狂言,吐膿血。
升麻(一錢五分),犀角(磨),射干,黃芩,人參,甘草(各八分)
白話文:
水煮兩碗,煎成一碗,熱的時候服用。升麻葛根湯可以治療無寒惡汗、發斑,小兒瘡疹疫癘也適用。
升麻、葛根、芍藥、甘草等量。水煮兩碗,煎成一碗,如果寒氣重就熱服,如果熱氣重就溫服。
升麻六物湯可以治療赤斑口瘡赤爛。
升麻、梔子各一錢五分,大青、杏仁、黃芩各一錢,水煮半碗,加蔥白三根,煎八分,溫服。
陽毒升麻湯可以治療陽毒赤斑、狂言、吐膿血。
升麻一錢五分,犀角磨粉,射干、黃芩、人參、甘草各八分。
水鍾半,煎八分,入犀角汁服。
玄參升麻湯,治咽痛發斑。
玄參,升麻(各一錢五分),甘草(八分)
水鍾半,煎八分,溫服。
白虎湯,治汗後脈洪大而渴,虛煩中暍。
知母(三錢),石膏(五錢),甘草(一錢),粳米(一撮)
水二鍾,煎一鍾,溫服。
白虎人參湯,一名化斑湯,治赤斑口燥,煩渴中暍。
白虎湯加人參。
竹葉石膏湯,治陽明汗多而渴,衄而渴欲飲水,水入即吐,瘥後渴。
白話文:
取水一碗半,煎煮至八分,加入犀角汁服用。玄參升麻湯用來治療咽喉疼痛並伴隨發斑。配方為玄參、升麻各一錢五分,甘草八分。取水一碗半,煎煮至八分,溫熱服用。白虎湯用來治療汗出後脈象洪大口渴,虛煩內熱。配方為知母三錢,石膏五錢,甘草一錢,粳米一小撮。取水兩碗,煎煮至一碗,溫熱服用。白虎人參湯又名化斑湯,用來治療皮膚出現紅色斑點,口乾舌燥,煩渴內熱。配方為白虎湯加入人參。竹葉石膏湯用來治療陽明經證汗出量多並口渴,鼻出血也口渴想喝水,但水一入嘴就吐出來,病癒後仍然口渴。
竹葉(十四片),麥門冬,人參(各一錢),甘草(四分),石膏(三錢),半夏(八分),粳米(一撮)
水二鍾,煎一鍾,入生薑汁一匙服。
茵陳湯,治頭汗出,欲發黃。
茵陳蒿(三錢),大黃(三錢),梔子(三枚)
水二鍾,煎一鍾服。
茵陳五苓散,頭汗出,發黃,秋疫癘及黃疸。
茵陳(三錢),五苓散(二錢)
每服二錢,米湯調服。
茵陳四逆湯,治陰黃,四肢厥冷。
白話文:
-
竹葉十四片、麥門冬、人參各一錢、甘草四分、石膏三錢、半夏八分、粳米一撮。將這些材料放入二鍾水中煮沸,熬成一鍾後加入一匙生薑汁,飲用。
-
茵陳湯用於治療頭部出汗,預防黃疸。其配方包括茵陳蒿三錢、大黃三錢、梔子三枚。將這三種材料放入二鍾水中煮沸,熬成一鍾後飲用。
-
茵陳五苓散適用於頭部出汗、黃疸、秋季疫病以及黃疸症狀。其配方包括茵陳三錢和五苓散二錢。每次服用二錢,可用米湯調和後飲用。
-
茵陳四逆湯用於治療陰黃(一種黃疸類疾病)及四肢發冷的情況。
茵陳(一錢),甘草(炙,一錢五分),乾薑(炮,一錢五分),附子(一錢)
水煎,溫服。
大陷胸湯,治大結胸,手不可按。此藥極峻,不可輕用。
大黃(四錢),芒硝(三錢),甘遂末(三分)
水二鍾,煎一鍾,入硝煎一沸,入甘遂末服。
小陷胸湯,治小結胸。
黃連(一錢五分),半夏(三錢),栝蔞實(二錢)
水二鍾,煎一鍾服。
抵當湯,治血結胸,譫語,小腹滿,漱水不可咽。
白話文:
茵陳一錢、甘草(炙)一錢五分、乾薑(炮)一錢五分、附子一錢,用水煎服,溫熱服用。這是大陷胸湯,用於治療胸部嚴重結塊,按壓時感到疼痛。此藥性峻猛,不可輕易使用。
大黃四錢、芒硝三錢、甘遂末三分,用水兩杯煎成一杯,再加入芒硝煮沸,最後加入甘遂末服用。這是小陷胸湯,用於治療胸部輕微結塊。
黃連一錢五分、半夏三錢、栝蔞實二錢,用水兩杯煎成一杯服用。這是抵當湯,用於治療血瘀導致胸部結塊、神志不清、腹部脹滿、漱口時無法吞咽的症状。
水蛭,虻蟲(各十枚),桃仁(十枚),大黃(八錢)
水二鍾,煎一鍾,熱服。
小半夏湯,治水結胸。
半夏(四錢),白茯苓(二錢五分)
水二鍾,煎一鍾,入薑汁,熱服。
半夏瀉心湯
半夏(一錢),黃連(五分),人參,甘草,黃芩,乾薑(各一錢)
水鍾半,姜五片,棗五枚,煎八分,溫服。
半夏生薑湯,治咳逆,水穀不下而嘔吐。
白話文:
水蛭、虻蟲各十枚,桃仁十枚,大黃八錢,加水兩碗,煎成一碗,熱服。這個方子叫做小半夏湯,用來治療水結胸。
半夏四錢,白茯苓二錢五分,加水兩碗,煎成一碗,加入薑汁,熱服。
半夏一錢,黃連五分,人參、甘草、黃芩、乾薑各一錢,加水半碗,薑五片,棗五枚,煎八分,溫服。這個方子叫做半夏瀉心湯。
半夏生薑湯用來治療咳嗽逆氣,水穀不降而嘔吐。
半夏(五錢),生薑(一兩)
水煎服。
半夏桂甘湯,治非時暴寒,伏於少陰,脈微弱,次必下利,一名腎寒。
半夏,桂枝,甘草(各三錢),生薑(五片)
水煎服。
厚朴半夏甘草人參湯
厚朴,半夏(各一錢),甘草,人參(各五分)
水鍾半,姜五片,煎八分服。
甘草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加甘草。
生薑瀉心湯,治下痢,心下痞,腹中雷鳴。
甘草瀉心湯減甘草一半,加生薑一倍。
赤茯苓湯,治厥陰消渴,氣上衝,吐下後,身振搖,肉惕。
白話文:
-
「半夏(五錢),生薑(一兩) 水煎服。」- 使用半夏和生薑(分別為五錢和一兩)來熬煮飲用。
-
「半夏桂甘湯,治非時暴寒,伏於少陰,脈微弱,次必下利,一名腎寒。半夏,桂枝,甘草(各三錢),生薑(五片) 水煎服。」- 半夏桂甘湯可以治療非季節性的突然寒冷,這種寒冷藏在少陰部位,脈搏微弱,下一次可能出現腹瀉,也稱為腎寒。使用半夏、桂枝、甘草(各為三錢)和生薑(五片)來熬煮飲用。
-
「厚朴半夏甘草人參湯,厚朴,半夏(各一錢),甘草,人參(各五分),水鍾半,姜五片,煎八分服。」- 厚朴半夏甘草人參湯使用厚朴、半夏(各為一錢)、甘草和人參(各為五分)來熬煮,加入半個小時的水和五片姜,然後飲用熬煮後的八分量。
-
「甘草瀉心湯,半夏瀉心湯加甘草。」- 甘草瀉心湯是在半夏瀉心湯上加上甘草。
-
「生薑瀉心湯,治下痢,心下痞,腹中雷鳴。甘草瀉心湯減甘草一半,加生薑一倍。」- 生薑瀉心湯可以治療腹瀉、胃部脹滿以及腹部雷鳴。在甘草瀉心湯中減少一半的甘草,並增加生薑的一倍份量。
-
「赤茯苓湯,治厥陰消渴,氣上衝,吐下後,身振搖,肉惕。」- 赤茯苓湯可以治療厥陰部位的消渴症,氣體上衝,吐或下痢後,身體震顫,肌肉緊繃。
赤茯苓,陳皮,人參(各一錢),白朮,川芎,半夏(各六分)
水鍾半,煎八分,溫服。
茯苓甘草湯
茯苓(三錢),桂枝(二錢),甘草(一錢),生薑(五片)
水煎服。
茯苓桂甘白朮湯
茯苓(三錢),桂枝(一錢五分),甘草,白朮(各一錢)
水二鍾,煎一鍾,溫服。
四逆湯,治太陰汗利不渴,陰證脈沉身痛。
附子(三錢),甘草,乾薑(各一錢五分)
白話文:
赤茯苓、陳皮、人參各一錢,白朮、川芎、半夏各六分,加水煎煮至一半,溫服。茯苓甘草湯則用茯苓三錢、桂枝二錢、甘草一錢、生薑五片,水煎服。茯苓桂甘白朮湯用茯苓三錢、桂枝一錢五分、甘草、白朮各一錢,水煎煮至三分之一,溫服。四逆湯用附子三錢、甘草、乾薑各一錢五分,用於治療太陰汗出不渴,脈沉、身體疼痛的陰證。
水鍾半,煎八分服。
當歸四逆湯
當歸,桂枝,芍藥,細辛(各一錢),甘草,通草(各七分)
水鍾半,大棗三枚,煎七分服。
通脈四逆湯,厥逆下利,脈不至。
四逆湯加甘草一倍。
真武湯,治陰證脈沉,身痛;少陰腹痛,小便不利。
附子(三錢),生薑(五錢),白朮(一錢),茯苓,芍藥(各二錢)
水三鍾,煎鍾半,分二服。
附子湯,治陰證脈沉,身痛,少陰背惡寒,口中和。
白話文:
水煎藥,煎至一半時間,服用八分藥汁。
當歸、桂枝、芍藥、細辛各一錢,甘草、通草各七分,水煎至一半時間,加入大棗三枚,再煎至七分時間,服用。
厥逆下利,脈象不至,可用四逆湯加甘草一倍。
陰證,脈象沉,身體疼痛;少陰證腹痛,小便不利,可用真武湯。附子三錢,生薑五錢,白朮一錢,茯苓、芍藥各二錢,水三鍾,煎至一半時間,分兩次服用。
陰證,脈象沉,身體疼痛,少陰證背部惡寒,口感覺不到苦味,可用附子湯。
附子(用生,二錢),人參,白朮,茯苓,芍藥(各一錢)
水二鍾,煎鍾半,分二服。
甘草附子湯,風溫,小便不利,大便反快。
甘草(炙),附子(各一錢),白朮,桂枝(各一錢五分)
水二鍾,煎一鍾,溫服。
甘草乾薑湯,少陰,小便色白,吐逆而渴,動氣,下之反劇,身雖有熱,反欲踡臥。
甘草(一錢),乾薑(一錢)
水煎服。
理中湯,治太陰自利,不渴,痰多而嘔,腹痛霍亂。
人參,白朮,乾薑(各一錢),甘草(八分)
白話文:
-
附子(使用生長的,兩錢),人參,白朮,茯苓,芍藥(每種都是一錢)。用水二鍾,煮沸後剩下一半,分成兩次服用。這是「甘草附子湯」,適用於風熱症狀,小便不順暢,大便卻變得快速的情況。
-
甘草(炙烤過的),附子(每種都是一錢),白朮,桂枝(每種都是1錢5分)。用水二鍵,煮沸後剩下一鍵,溫熱服用。這是「甘草乾薑湯」,適用於少陰症狀,小便呈白色,出現噁心與口渴,腹部有氣,服用了藥物後情況反而加重,身體雖然有熱感,卻希望蜷縮躺著。
-
「理中湯」,適用於太陰症狀,如經常性腹瀉,但不口渴,伴有大量痰和嘔吐,以及腹痛和霍亂的情況。配方包括人參,白朮,乾薑(每種都是1錢),甘草(8分)。
水二鍾,煎一鍾服。腹痛甚加附子;寒而吐者加生薑;小便不利加茯苓;腎氣動者去朮。
附子防風湯
附子,防風,柴胡(各八分),白朮(一錢五分),桂心,茯苓,乾薑(各五分),五味子,甘草(各四分),生薑(五片)
水鍾半,煎八分服。
芍藥甘草附子湯,汗下後惡寒。
芍藥,甘草,附子(各二錢)
水二鍾,煎八分服。
霹靂散,陰盛格陽,身冷脈浮,煩躁欲水。
白話文:
服用藥物時,水量需兩鐘,煎煮至一鐘後服用。若腹痛加劇,則加入附子;若體寒且嘔吐,則加入生薑;若小便不利,則加入茯苓;若腎氣虛弱,則去除白朮。
此方需附子、防風、柴胡各八分,白朮一錢五分,桂心、茯苓、乾薑各五分,五味子、甘草各四分,生薑五片。水量半鐘,煎煮至八分後服用。
若服用芍藥甘草附子湯後,出現汗出後惡寒症狀,需使用芍藥、甘草、附子各二錢,水量兩鐘,煎煮至八分後服用。
若出現陰盛格陽,身體冰冷、脈象浮弱,煩躁且口渴的症狀,則可服用霹靂散。
附子(一隻,炮),用冷灰埋之,取出細研,入真臘茶一錢,同研,分二服。每服水一鍾,煎六分,入蜜一匙,冷服。
白通湯,少陰不利。
蔥白(三莖),附子(三錢),乾薑(三錢五分)
水鍾半,煎七分服。
正陽散,陰毒面青,四肢厥冷。
乾薑(五分),附子(一錢),甘草(五分),麝(一分),皂莢(一分)
為細末。水一鍾,煎五分服。
枳實理中丸,治寒實結胸。
白話文:
【附子湯】,主要用於陰虛火旺或腎虛所致的病症。使用方法是:取一塊炮製過的附子,用冷灰掩埋,然後取出細研成粉末,加入真正的臘茶一錢(約0.3公克),一起研磨後分成兩次服用。每次服用時,取水一鍾(約60毫升),煎煮至剩下六分(約36毫升),加入一匙蜂蜜,待冷後再服用。
【白通湯】,適用於少陰症狀不利於身體的狀況。配方包括:蔥白三莖,附子三錢(約9公克),乾薑三錢五分(約10.5公克)。將這些材料用水鍾半(約90毫升)煎煮,直到剩下七分(約42毫升)後即可服用。
【正陽散】,針對陰毒引起的臉部蒼白、四肢冰涼的情況。配方有:乾薑五分(約1.5公克),附子一錢(約3公克),甘草五分(約1.5公克),麝香一分(約0.3公克),皁莢一分(約0.3公克)。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末,然後用一鍾(約60毫升)水煎煮至剩下五分(約30毫升)後服用。
【枳實理中丸】,主要用於治療寒實結胸的病症。
枳實(十六枚),乾薑,白朮,甘草,人參,茯苓(各一面)
為末,蜜丸,彈子大,熱湯化下,連進二三服。
乾薑附子湯,下後發汗,晝夜不得眠,無表證,脈微。
乾薑(二錢),附子(三錢)
水煎服。
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寒氣內格,食入即吐。
乾薑,黃蒼,黃連,人參(等分)
水鍾半,煎八分服。
脾約丸,津少大便秘。
大黃,枳實,白芍藥,厚朴(各五錢),麻子仁(一兩),杏仁(三錢)
白話文:
枳實十六枚,乾薑、白朮、甘草、人參、茯苓各一面,研磨成粉,用蜂蜜做成彈子大小的丸子,用熱水化開服用,連續服用兩到三劑。如果服用後發汗,晝夜不得眠,但沒有外感症狀,脈象微弱,可以使用乾薑二錢,附子三錢,水煎服。如果寒氣內侵,吃東西就吐,可以使用乾薑、黃芩、黃連、人參等量,水煎半鐘,服用八分。如果津液不足,大便乾燥,可以使用大黃、枳實、白芍、厚朴各五錢,麻子仁一兩,杏仁三錢。
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
金匱風引湯
大黃,乾薑,龍骨(各二兩),桂枝,甘草,牡蠣(各一兩),凝水石,滑石,赤石脂
白石脂,石膏,紫石英(各三兩)
為粗末,以囊盛之,取三指一撮,井水二鍾,煎一鍾,去渣服。
百合地黃湯,治百合病。
百合(七枚),生地黃汁(一鍾)
白話文:
最後將藥材製成蜜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溫水送服。
大黃、乾薑、龍骨(各二兩)、桂枝、甘草、牡蠣(各一兩)、凝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石膏、紫石英(各三兩),研成粗末,用布袋盛裝,取三指寬一撮藥末,用井水二鍾煎煮成一鍾,去渣服用。
百合地黃湯用於治療百合病,取百合七枚,生地黃汁一鍾。
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洗去白沫,別以水二鍾,煎取一鍾,入地黃汁一沸,分二服。
犀角地黃湯,衄後脈微,發狂發黃,失汗,成瘀血,大便黑,漱水不欲咽。
犀角(一錢,鎊),生地黃(四錢),牡丹皮,芍藥(各一錢)
水二鍾,煎八分,入犀角服。
大青四物湯,一名阿膠大青湯。治赤斑。
大青,阿膠,甘草(各一錢),豉(三錢)
水鍾半,煎八分,入阿膠,候熔,溫服。
白話文:
先用清水洗淨百合,浸泡一整夜,洗去泡沫,另用兩杯水煎煮,煎至一杯,加入生地黃汁煮沸,分兩次服用。
犀角地黃湯適用於鼻出血後脈搏微弱,神志不清、皮膚發黃、盜汗、瘀血形成,大便黑色,漱口時不願吞咽的症狀。
藥方:犀角一錢(磨成粉末),生地黃四錢,牡丹皮一錢,芍藥一錢。
用兩杯水煎煮,煎至八分,加入犀角粉末服用。
大青四物湯,又名阿膠大青湯,用於治療皮膚發紅的症狀。
藥方:大青一錢,阿膠一錢,甘草一錢,豉三錢。
用一杯半水煎煮,煎至八分,加入阿膠,待阿膠熔化後溫服。
黑膏,治溫毒發斑,嘔逆,使毒從皮中出。
生地黃(二兩六錢),好豉(一兩六錢),豬膏(十兩)
合露煎之,煎令三分減一,絞去渣,入雄黃、麝香如豆大,攪和,分三服,忌蕪夷。
紫雪,腳氣及暑中三陽,所患必熱,煩躁發斑。
升麻(六錢),黃金(十兩),寒水石,石膏(各四兩八錢),犀角,羚羊角(各一兩),玄參(一兩六錢),沉香,木香,丁香(各五錢),甘草(八錢)
白話文:
「黑膏」用來治療溫毒引起的發斑、嘔吐、反胃等症狀,可以幫助毒素從皮膚排出。配方包括生地黃、好豉和豬膏,以露水煎煮,煎至剩下三分之二時,濾去渣滓,再加入雄黃和麝香,攪拌均勻,分三次服用。服用期間忌食蕪夷。
「紫雪」則用來治療腳氣和夏季三陽經受熱引起的發熱、煩躁、發斑等症狀。配方包括升麻、黃金、寒水石、石膏、犀角、羚羊角、玄參、沉香、木香、丁香和甘草。
水五鍾,煮金至三鍾,去金。入諸藥再煎至一碗,去渣,投朴硝三兩二錢,微火煎,柳條勿停手攪,候欲凝入盆中,更下硃砂、鷹香各三錢,急攪令勻,候攪令勾,候冷凝成雪,每服一錢,細細嚥之。
吳茱萸湯,嘔,胸滿,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
吳茱萸,生薑(各三錢),人參(一錢)
水鍾半,棗一枚,煎一鍾服。
甘桔湯,少陰咽痛。
桔梗(三錢),甘草(二錢)
白話文:
取五鍾水,將金子煮到剩下三鍾,去除金子。加入其他藥材,再煎煮到只剩下一碗,去渣,加入三兩二錢的朴硝,用微火煎煮,不停用柳條攪拌,直到快要凝固時,放入三錢的硃砂和鷹香,迅速攪拌均勻,持續攪拌直到藥液能掛在攪拌工具上,冷卻凝固成雪狀。每次服用一錢,慢慢吞咽。
吳茱萸湯主治嘔吐、胸悶、腹瀉、手腳冰冷、煩躁欲死等症狀。藥材包括吳茱萸、生薑各三錢,人參一錢。水半鍾,加入一枚大棗,煎煮成一鍾服用。
甘桔湯主治少陰咽喉疼痛。藥材包括桔梗三錢,甘草二錢。
水鍾半,煎八分服。
枳桔湯,痞證胸滿不痛。
桔梗,枳殼(各三錢)
水煎,熱服。
防風白朮牡蠣散
防風,白朮,牡蠣(等分)
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服。汗出服小建中湯。
五積散,治感冒,腳氣,食積,心腹滿痛,嘔吐,背項拘急。
川芎,蒼朮,桔梗,橘皮,枳殼(各七分),白芷,官桂,人參(各五分),厚朴,芍藥,茯苓,當歸,乾薑,麻黃,半夏(各八分),甘草(炙,五分)
白話文:
用半碗水煎藥,煎到八分滿時服用。枳桔湯主治痞證,症狀表現為胸部滿悶,但沒有疼痛感。藥方成分:桔梗、枳殼各三錢,水煎熱服。防風白朮牡蠣散,成分:防風、白朮、牡蠣等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米湯調服。若服藥後出汗,則服用小建中湯。五積散主治感冒、腳氣、食積、心腹滿痛、嘔吐、背項拘急。藥方成分:川芎、蒼朮、桔梗、橘皮、枳殼各七分,白芷、官桂、人參各五分,厚朴、芍藥、茯苓、當歸、乾薑、麻黃、半夏各八分,甘草(炙)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蔥白三莖,煎八分服。
十棗湯,痞硬脅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
芫花,甘遂,大戟(各等分)
水鍾半,先煎大棗十枚,取八分,入藥末七分,平旦溫服,若病不除,再服五分。
桃花湯,少陰下利膿血,並溫毒下利。
赤石脂(五兩三錢。一半煎用,一半為末用),糯米(三合),乾薑(三錢)
水二鍾,煮米令熟,去渣,溫服。一鍾入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愈止服。
白話文:
【水二鍾,姜三片,蔥白三莖,煎八分服。】 用兩杯水,加上三片薑和三根蔥白,煮沸後減去大半,溫服。
【十棗湯,痞硬脅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 十棗湯適用於腹部脹滿、肝膽部疼痛、乾嘔、呼吸困難、出汗但不畏寒的情況。
【芫花,甘遂,大戟(各等分)】 使用芫花、甘遂和大戟,每種等量。
【水鍾半,先煎大棗十枚,取八分,入藥末七分,平旦溫服,若病不除,再服五分。】 用半杯水,先煮十枚大棗,取出八分的汁液,加入七分藥粉,早上溫服。如果病情未改善,可以再服用五分的量。
【桃花湯,少陰下利膿血,並溫毒下利。】 桃花湯適合治療少陰經的下痢帶有膿血,或是因溫毒導致的下痢。
【赤石脂(五兩三錢。一半煎用,一半為末用),糯米(三合),乾薑(三錢)】 使用赤石脂五兩三錢,其中一半煎煮使用,另一半研磨成粉;糯米三合;乾薑三錢。
【水二鍾,煮米令熟,去渣,溫服。一鍾入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愈止服。】 用兩杯水煮米至熟,去掉米渣,溫服。在一碗水中加入一匙大小的赤石脂粉,每日服用三次,直到病情痊癒後停止服用。
沖和湯,即九味羌活湯。治傷寒兩感。春分後代桂枝麻黃湯用。
羌活,防風,蒼朮(各一錢),甘草,白芷,川芎,生地黃,黃芩(各一錢五分),細辛(七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一鍾,熱服取汗,有汗者去蒼朮,加白朮;渴加葛根、石膏。
柿蒂湯
柿蒂,丁香(各一錢五分)
水鍾半,姜五片,煎八分服。
烏梅丸,治蛔厥。
白話文:
【沖和湯】,就是九味羌活湯。用於治療傷寒兩感症狀。在春分之後,可以代替桂枝麻黃湯使用。
- 羌活、防風、蒼朮(各一錢):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效果。
- 甘草、白芷、川芎、生地黃、黃芩(各一錢五分):甘草調和諸藥,白芷、川芎可疏風解表,生地黃、黃芩清熱解毒。
- 細辛(七分):增加藥物的溫散作用。
用水煎煮,用量為二鍾,加入薑三片、大棗一枚,煎至一鍾,熱服以發汗。如果出汗,則去掉蒼朮,添加白朮。如果有口渴的情況,可以加入葛根、石膏。
【柿蒂湯】
- 柿蒂、丁香(各一錢五分):柿蒂能降胃氣,丁香有暖胃的作用。
用水煎煮,用量為鍾半,加入薑五片,煎至八分,飲用。
【烏梅丸】,用於治療蛔蟲引起的腹痛、嘔吐等症狀。
烏梅(七十五個),細辛,附子,人參,柏皮,桂枝(各一兩五錢),乾薑(二兩五錢),黃連(四兩),蜀椒,當歸(各一兩)
十味合搗末,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飯下,飯熟搗梅成泥,和勻諸藥,蜜丸桐子大,米飲下十丸,漸加至二十丸。忌生、冷、滑物。
牛蒡根湯,汗不流,是汗出時蓋覆不密,故腰背手足搐搦。
牛蒡根,麻黃,牛膝,天南星(各六錢)
為末,好酒一升同研,以新布濾取汁,用炭火半秤,燒一地坑通赤,去火令淨,投藥汁在坑內,燒令黑色,取出細研,每酒調服五分,日三服。
白話文:
烏梅(共75個)、細辛、附子、人參、柏皮、桂枝(各1兩5錢)、乾薑(2兩5錢)、黃連(4兩)、蜀椒、當歸(各1兩)。
這十味藥物混合後研磨成粉,再將烏梅浸泡在醋裡過夜,然後去掉烏梅核,並以五升米飯蒸煮,等到飯熟後,將烏梅打成泥狀,與其他藥物混合均勻,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蜜丸,以米飲的方式服用,從十粒開始,逐漸增加至二十粒。需避免食用生冷滑膩的食物。
「牛蒡根湯」,如果發汗不出,可能是因為發汗時覆蓋不夠密實,導致腰背手腳抽搐。
牛蒡根、麻黃、牛膝、天南星(各6錢)。
將這些藥物研磨成粉末,加入好酒一升一同研磨,使用新布過濾取汁液。以半斤炭火燒製一個紅熱的地坑,去除火源後,將藥汁放入坑中,燒至黑色,取出後細研,每次以酒調和服用五分,每日三次。
地榆散,傷寒熱毒不解,晚即壯熱,腹痛,便膿血。
地榆,犀角,黃連,茜根,黃芩,梔子仁(各八分)
水二鍾,韭白五莖,煎一鍾服。
酸棗仁湯,汗下後,晝夜不得眠。
酸棗仁(炒),甘草,知母,麥門冬(各一錢),茯苓,川芎(各六分),乾薑(三分)
水煎服。
茅花湯,鼻血不止。
茅花(一握,無花用根)
水三鍾,煎鍾半,分二服。
白話文:
【地榆散】,對於傷寒導致的熱毒未消,夜晚時出現強烈發燒,腹痛,以及排便帶有血液的情況,可以使用此方。配方包含:地榆、犀角、黃連、茜根、黃芩、梔子仁(各取八分量)。
用水兩鍾(約300毫升),加上五莖韭白,一起煮沸至一半量,一天內一次服用。
【酸棗仁湯】,在發汗或通便後,若白天和黑夜都無法安眠,可使用此方。配方包含:炒酸棗仁、甘草、知母、麥門冬(各取一錢量)、茯苓、川芎(各取六分量)、乾薑(取三分量)。
將上述材料加水煎煮後,按需服用。
【茅花湯】,對於鼻出血不止的狀況,可以使用此方。配方為:茅花一把(若有無花的選項,則使用茅根)。
用水三鍾(約450毫升),煮至半鍾量,分兩次服用。
柏皮湯,熱毒入深,吐血。
柏皮(三錢),黃連,黃芩(各一錢五分)
水二鍾,煎一鍾,去渣,入阿膠,候熔服。
麥門冬湯
麥門冬,甘草(各二錢五分)
粳米湯鍾半,棗二枚,竹葉十五片,煎八分服。
小續命湯,方見中風。
黑錫丹,方見眩運。
大秦艽湯,方見中風。
補中益氣湯,方見類中風。
白話文:
柏皮湯適合熱毒深入,導致吐血的患者,用柏皮三錢、黃連和黃芩各一錢五分,水煎一鍾,去渣後加入阿膠,融化後服用。麥門冬湯則用麥門冬和甘草各二錢五分,與粳米湯半鍾、兩顆紅棗和十五片竹葉一同煎煮,八分熟後服用。小續命湯、黑錫丹、大秦艽湯和補中益氣湯的用法,請參考中風相關的方劑。
藿香正氣散,方見中風。
萎蕤湯,治風溫,冬溫,春月傷寒。
萎蕤,石膏(各一錢),麻黃,白薇,羌活,杏仁,甘草,川芎(各六分),青木香(五分),乾葛(一錢)
水煎服。
牡蠣澤瀉湯,瘥後從股以下有水氣。
牡蠣,澤瀉,蜀漆,商陸,葶藶,海藻,瓜蔞根(各等分)
白話文:
藿香正氣散,用於治療中風。萎蕤湯,則用於治療風溫、冬溫以及春月傷寒。其藥材包含:萎蕤、石膏各一錢,麻黃、白薇、羌活、杏仁、甘草、川芎各六分,青木香五分,乾葛一錢。水煎服。牡蠣澤瀉湯,用於治療病癒後從股以下出現水氣的病症,其藥材包含:牡蠣、澤瀉、蜀漆、商陸、葶藶、海藻、瓜蔞根,各等分。
為末,米飲調服。
豬膚湯,少陰下利,咽痛,胸滿而煩。
傷寒(五兩)
水四鍾,煎二鍾,加白蜜十匙,白粉二合,熬香,和令得所,分二服。
豬膽雞子湯,傷寒五六日出斑。
豬膽(三個),雞子(一枚),苦酒(十匙)
和勻,煎三沸服。
鱉甲散,傷寒八九日不瘥,諸藥不效,名壞傷寒。
鱉甲,升麻,前胡,烏梅,黃芩,犀角,枳實(各七分),生地黃(一錢),甘草(五分)
白話文:
最後,用米湯調和服用。豬膚湯主治少陰下痢、咽痛、胸悶煩躁。傷寒病症(用藥量五兩),加水四鍾,煎煮至二鍾,再加入白蜜十匙、白粉二合,熬香後,混合均勻,分成兩次服用。豬膽雞子湯主治傷寒病五六天後出現斑疹。取豬膽三個、雞蛋一個、苦酒十匙,混合均勻,煎煮三沸後服用。鱉甲散主治傷寒病八九天不癒,各種藥物無效,稱為壞傷寒。用鱉甲、升麻、前胡、烏梅、黃芩、犀角、枳實各七分,生地黃一錢,甘草五分。
水鍾半,煎八分服。
白頭翁湯,脅熱而利,渴而下利。
白頭翁,黃柏,秦皮,黃連(各一錢五分)
水鍾半,煎八分服。
赤石脂禹餘糧,痞而下利不止,當治下焦。
赤石脂,禹餘糧(各三錢)
水煎服。
葶藶苦酒湯,發狂煩躁,面赤咽痛,大下傷血,發熱脈澀。
葶藶(五錢),苦酒(一碗半),艾汁(半碗)
煎取七分,作三服。
治䘌桃仁湯,傷寒失汗,變成狐惑,唇口生瘡,聲啞不出。
白話文:
-
"水鍾半,煎八分服。" - 水煮至半開時,再煮八分鐘後服用。
-
"白頭翁湯,脅熱而利,渴而下利。" - 白頭翁湯可以治療肋部發熱、利尿以及口渴時的腹瀉。
-
白頭翁、黃柏、秦皮、黃連(各一錢五分) - 使用白頭翁、黃柏、秦皮、黃連各一份半(相當於現在的克或公克)來製成藥方。
-
"水鍾半,煎八分服。" - 同上,水煮至半開後再煮八分鐘,然後服用。
-
"赤石脂禹餘糧,痞而下利不止,當治下焦。" - 赤石脂和禹餘糧可以治療腹部脹滿且腹瀉不減的情況,應治療下焦。
-
赤石脂,禹餘糧(各三錢) - 使用赤石脂和禹餘糧各三份(相當於現在的克或公克)來製成藥方。
-
"水煎服。" - 將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
"葶藶苦酒湯,發狂煩躁,面赤咽痛,大下傷血,發熱脈澀。" - 葑藶苦酒湯可以治療精神錯亂、煩躁、臉紅、咽喉疼痛、大便帶血、發熱、脈搏細弱等症狀。
-
葑藶(五錢),苦酒(一碗半),艾汁(半碗) - 使用葦藶五份(相當於現在的克或公克)、苦酒一碗半、艾汁半碗來製成葦藶苦酒湯。
-
"煎取七分,作三服。" - 將藥材煎煮後,取出七分量,分成三次服用。
-
"治䘌桃仁湯,傷寒失汗,變成狐惑,脣口生瘡,聲啞不出。" - 治療因傷寒失汗導致的狐惑病,嘴脣和口腔生瘡,聲音無法發出。
桃仁,槐子,艾(各三錢)
水二鍾,棗十個,煎一鍾,分一服。
雄黃銳散,狐惑,唇瘡,聲啞。
雄黃,桃仁,苦參,青葙子,黃連(等分)
為末,艾汁為丸,如小指尖大,綿裹內下部中。
豭鼠糞湯,男女陰陽易。
韭根(一大握),豭鼠糞(十四枚,兩頭尖者是)
水鍾半,煎七分,去渣,再煎一二沸,溫服。
安神丸,方見頭痛。
瓜蒂散,寸脈大,胸滿,多痰有涎,病頭痛。
白話文:
桃仁、槐子、艾各三錢,加水兩碗,棗十個,煎煮成一碗,分次服用。這個方子用於治療狐惑、唇瘡、聲啞等症狀。
雄黃、桃仁、苦參、青葙子、黃連等量研磨成粉末,用艾汁做成丸藥,大小如小指尖,用棉花包裹,塞入患者下部。
韭根一大把,豭鼠糞十四枚(選擇兩頭尖的),加水半碗,煎煮七分,去渣,再煎煮一兩沸,溫熱服用。這個方子用於治療男女陰陽失調。
安神丸用於治療頭痛。
瓜蒂散用於治療寸脈洪大,胸悶,痰多涎多,頭痛的症狀。
瓜蒂(炒),赤小豆(各等分)
二味別搗篩為末,合和,以水二鍾,煮香豉一合作稀粥,去渣,取三分之一,和散一錢,頓服之。如未吐,少少又加。
大羌活湯,治兩感元氣實,感之輕者可治。
防風,羌活,獨活,防己,黃芩,黃連,蒼朮,白朮,甘草(炙),細辛(各二錢),知母,川芎,生地黃(各一兩)
每服五錢,水二鍾,煎一鍾,熱飲之。末愈,連服三四劑,若有他證,遵仲景法。
辟邪丸,服此雖與病人同床合被,亦不能傳染也。
白話文:
將瓜蒂炒熟,再與赤小豆等量研磨成粉末,混合在一起。取兩碗水煮香豉一碗成稀粥,過濾去渣,取三分之一粥,加入藥粉一錢,一次服用。若未吐出,可少量多次服用。
大羌活湯適合治療因外感導致的正氣充沛、病症較輕的患者。方劑包含防風、羌活、獨活、防己、黃芩、黃連、蒼朮、白朮、炙甘草、細辛各兩錢,知母、川芎、生地黃各一兩。每次服用五錢,用兩碗水煎煮成一碗,熱服。病癒後,可連續服用三到四劑。若出現其他症狀,應遵照仲景法治療。
辟邪丸具有隔離傳染病的效果,服用此藥後,即使與病人同床共枕,也不會有傳染的風險。
雄黃(一兩),丹參,鬼箭羽,赤小豆(各二兩)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空心溫水下五丸。
白話文:
「雄黃(一兩),丹參,鬼箭羽,赤小豆(各二兩)。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為桐子大小的藥丸。在空腹時,以溫水吞服五顆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