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二 (15)
卷之二 (15)
1. 脈以胃氣為本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惟人應之,胃氣是也,故脈以胃氣為本。夫肝、心、肺、腎四臟之氣,各有偏勝,俱賴胃氣調劑之,使各得和平。故曰:土位居中,兼乎五行。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
夏胃微鉤曰平,鉤多胃少曰心病,但鉤無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
長夏胃微軟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無胃曰死;軟弱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無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石而有鉤曰夏病,鉤甚曰今病。四時長夏,皆以胃氣為本。診家於此精熟,則生克之故瞭然,或生或死,或病或不病,無遁情矣。
白話文:
[脈以胃氣為本]
大地的母源極其偉大,萬物因它而得以生存,人類亦相應地依賴著它,這裡所說的便是胃氣。因此,脈象的根本在於胃氣。肝、心、肺、腎這四個臟器的氣血,各自都有其特點,但都依賴胃氣來調和,使之保持平衡與協調。因此有言:土性居於中心,涵蓋了五行。
春天,若脈象略帶弦象,代表健康正常;如果弦象過重,胃氣較少,可能有肝病;若只有弦象,完全無胃氣,則病情嚴重。若出現毛象,預示秋季可能患病;毛象顯著,表示即將生病。
夏天,脈象略帶鉤象為健康;若鉤象過重,胃氣較少,可能是心臟問題;若只有鉤象,無胃氣,病情危急。若出現石象,預示冬季可能患病;石象顯著,表示即將生病。
長夏季節,脈象略帶軟弱象為健康;若軟弱象過重,胃氣較少,可能是脾臟問題;若只有軟弱象,無胃氣,病情危急。若軟弱象中有石象,預示冬季可能患病;石象顯著,表示即將生病。
秋天,脈象略帶毛象為健康;若毛象過重,胃氣較少,可能是肺部問題;若只有毛象,無胃氣,病情危急。若出現弦象,預示春季可能患病;弦象顯著,表示即將生病。
冬天,脈象略帶石象為健康;若石象過重,胃氣較少,可能是腎臟問題;若只有石象,無胃氣,病情危急。若出現鉤象,預示夏季可能患病;鉤象顯著,表示即將生病。
四季以及長夏,都要以胃氣作為根本。醫生若能對此熟悉精通,就能清楚瞭解生剋的道理,對於病人是否會生病,甚至病情輕重,都能一目瞭然,不會有所誤判。
2. 真藏脈見乃決死期
肝病則脈弦,弦而勁急,如循刀刃,真肝脈見也,庚日篤,辛日死,死於申酉時。心病則脈洪,洪而鼓躁,如操帶鉤者,真心脈見也,壬日篤,癸日死,死於亥子時。脾病則脈軟,脈來如屋之漏,如水之流,介然不鼓者,真脾脈見也,甲日篤,乙日死,死於寅、卯時。肺病則脈澀,澀而輕短,如風吹毛者,真肺脈見也,丙日篤,丁日死,死於午、未時。
腎病則脈石,石而搏激,如雀之啄者,真腎脈見也,戊日篤,己日死,死於辰、戌、醜、未時。其有過期者,倉公所謂能食也。
白話文:
當肝臟生病時,脈象會呈現弦狀,且強硬急促,就像在摸刀刃一樣,這就是真正的肝臟脈象出現了,病情會在庚日加重,辛日就會死亡,死亡時間多在下午三點到五點之間。
當心臟生病時,脈象會顯得洪大,且跳動劇烈,就像是拿著皮帶上的鉤子一樣,這就是真正的心臟脈象出現了,病情會在壬日加重,癸日就會死亡,死亡時間多在晚上九點到十一點或半夜十一點到凌晨一點之間。
當脾臟生病時,脈象會變得柔軟,脈動像房屋漏水般緩慢,又像水流一樣細弱,缺乏有力的跳動,這就是真正的脾臟脈象出現了,病情會在甲日加重,乙日就會死亡,死亡時間多在凌晨三點到五點之間。
當肺部生病時,脈象會呈現澀滯,且輕微短小,就像被風吹拂的羽毛,這就是真正的肺部脈象出現了,病情會在丙日加重,丁日就會死亡,死亡時間多在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之間。
當腎臟生病時,脈象會變得堅硬,且搏動激烈,就像麻雀啄食一般,這就是真正的腎臟脈象出現了,病情會在戊日加重,己日就會死亡,死亡時間多在上午七點到九點,或是下午一到三點,或是晚上七到九點,或是深夜十一點到凌晨一點之間。
然而,如果有人超過預期的死亡日期還活著,這就是倉公所說的,他還有進食的能力,也就是生命力尚未耗盡。
3. 診法與叔和不同
王宗正曰:診脈之法,當從心肺俱浮,肝腎俱沉,脾在中州。王叔和獨守寸、關、尺部位,以測五臟六腑之脈者,非也。大抵從叔和而廢此固非,但守此說不從叔和亦非,當合而參之可也。
白話文:
王宗正說:診斷脈象的方法,應該是心肺的脈象都偏浮,肝腎的脈象都較沉,而脾臟的脈象則處於中間位置。然而,王叔和卻堅持使用寸、關、尺這三個部位來測量五臟六腑的脈象,這種做法並不正確。大致上來說,如果因為跟隨王叔和的理論而忽略了這種方法確實不對,但是隻堅持這種說法而不參考王叔和的理論同樣也是錯誤的,應該將兩種理論結合起來互相參照使用才對。
4. 重陰重陽
寸脈浮大,陽也,又兼疾脈,此陽中之陽也,名曰重陽。尺內沉細,陰也,又兼遲脈,此陰中之陰也,名曰重陰。上部重陽,下部重陰,陽亢陰隔,癲狂乃成。
白話文:
寸口的脈象浮大,這顯示是陽的徵兆,如果再同時出現快速的脈象,這就屬於陽中的極陽,我們稱之為「重陽」。而在尺部的脈象則呈現沉而細微,這表示是陰的現象,若再伴有緩慢的脈象,這就是陰中的極陰,被命名為「重陰」。當上半身顯示出極度的陽性反應,下半身卻是極度的陰性反應,代表陽氣過亢而陰氣被阻隔,如此一來,可能就會產生癲狂的病症。
5. 脫陰脫陽
六脈有表無里,如濡脈之類,此名脫陰。六脈有里無表,謂之陷下,如弱脈之類,此名脫陽。六脈暴絕,此陰陽俱脫也。經曰:脫陰者目盲,脫陽者見鬼,陰陽俱脫者危。
白話文:
如果六脈只顯示表面的脈象而無內在的脈象,例如像濡脈這種,這被稱作陰脫。相反的,如果六脈只有內在脈象而沒有表面的脈象,我們稱之為脈象陷下,例如像弱脈這種,這被稱作陽脫。若六脈突然完全消失,則是陰陽兩者都已脫離。古籍記載:陰脫的人會視力喪失,陽脫的人會出現幻覺,看到不存在的事物,而陰陽兩者都脫離的人情況十分危險。
以上皆為古代醫學理論,並不代表現代醫學觀點。
6. 陰陽相乘相伏
浮取之候,兩關之前,皆陽也。若見緊、澀、短、小之類,是陽不足而陰乘之也。沉取之候,兩關之後皆陰也。若見洪、大,數、滑,是陰不足而陽乘之也。陰脈之中,陽脈間一見焉,此陰中伏陽也。陽脈之中,陰脈間一見焉,此陽中伏陰也。陰乘陽者必惡寒,陽乘陰者必內熱。陰中伏陽者期於夏,陽中伏陰者期於冬。以五行之理推之,而月節可期也。
白話文:
在診脈時,輕輕地按在手腕關節前的部分,這部分反映的是身體的陽氣。如果在這裡摸到緊繃、遲滯、短促或細小的脈象,代表陽氣不足,陰氣佔了上風。
當我們用力地按在手腕關節後的部分,這部分反映的是身體的陰氣。如果在這裡摸到洪大、粗壯、頻率快或滑順的脈象,代表陰氣不足,陽氣佔了上風。
在陰脈中偶爾出現陽脈,這表示陰中有潛藏的陽氣。同樣的,在陽脈中偶爾出現陰脈,這表示陽中有潛藏的陰氣。
當陰氣壓過陽氣時,人會感到寒冷;當陽氣壓過陰氣時,人會感到體內發熱。
如果一個人的陰中有潛藏的陽氣,他可能在夏天有病發的風險;相反的,如果一個人的陽中有潛藏的陰氣,他可能在冬天有病發的風險。根據五行理論來推測,可以預期這些疾病的爆發時間。
7. 陰絕陽絕
夫人唇為飛門,齒為戶門,會厭為吸門,胃為賁門,太倉下口為幽門,大腸、小腸會為闌門,下極為魄門,此為七衝門。此七門者,一氣貫通,無有壅遏,壅遇則氣閉而細矣。寸口之動脈應之,故寸、關、尺一脈貫通,無有間絕,間絕則死,寸脈為上,上不至關為陽絕;尺脈為下,下不至關為陰絕。陽絕死於春夏,陰絕死於秋冬。
白話文:
人的嘴脣就像是身體的飛門,牙齒像是戶門,會厭部位則是吸門,胃部則被稱為賁門,太倉下端的開口是幽門,大腸與小腸交匯的地方為闌門,最底端則是魄門,這就是所謂的七衝門。這七個門戶,正常情況下應由一股氣流貫穿連接,保持暢通無阻。一旦出現堵塞,氣息就會變得微弱。
這種情況會在寸口的脈搏活動中得到反映,因此,寸、關、尺三個部位的脈象應該是一脈相承,無縫連接的。如果脈象出現了斷層或間隔,那就表示生命危急。寸脈代表上半身,若其脈象到不了關脈的位置,那就是陽氣已絕;尺脈代表下半身,如果它不能達到關脈,那就是陰氣已絕。通常來說,陽氣絕的人會在春夏之季去世,而陰氣絕的人會在秋冬之季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