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五 (10)
卷之五 (10)
1. 短氣
呼吸短促,不能接續,似喘而不搖肩.似呻吟而無痛。汗出不徹,故短氣,葛根加人參湯。腹滿短氣,邪在表為虛,甘草附子湯。風濕相搏,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甘草附子湯。水停心下,短氣,五苓散。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此表解里未和,十棗湯。太陽下之早,心下硬,結胸短氣,大陷胸湯。
白話文:
患者有呼吸急促,無法順利連接的症狀,這種情況類似喘息但沒有肩膀的搖晃,又像呻吟但並無劇烈疼痛。出汗但未能徹底排汗,這就是短氣的症狀,治療可用葛根加人參湯。
腹部飽脹加上短氣的症狀,這表示病邪在表面,但體內已有虛弱的情況,可使用甘草附子湯來治療。
風濕相互影響,造成出汗且呼吸困難,同時小便不順暢,怕風但不想脫衣,這也是用甘草附子湯來處理的症狀。
水份在心臟下方積聚,導致短氣,這可用五苓散來治療。
乾嘔加上短氣,出汗但不畏寒,這顯示外表病徵已解除但體內仍不協調,治療可用十棗湯。
太陽穴下方過早進行了按壓,導致胸口硬塊,胸腔積水且呼吸困難,這情況需用大陷胸湯來治療。
2. 蛔厥
臟寒,故食即吐蛔也。
胃中虛冷,理中丸或四逆湯。仲景只用烏梅丸。吐蛔而渴,理中湯加大黃,入蜜和之。
白話文:
內容翻譯為:因為體內臟腑寒冷,所以一吃東西就會嘔吐出蛔蟲。
如果胃部虛弱且冰冷,可以使用理中丸或是四逆湯。但張仲景只會使用烏梅丸來治療。若出現嘔吐蛔蟲同時口渴的情況,則可以在理中湯中加入大黃,再加入蜂蜜調和後服用。
3. 百合病
似寒無寒,似熱不熱,欲食不食,欲臥不臥,欲行不步,嘿嘿不知所苦,如見鬼狀,小便赤,病後失調,攻下非法,故成百合病。
通用小柴胡湯加百合、知母、粳米、生薑。血熱,百合地黃湯。一月不解而渴,百合一斤,水二十碗,漬一宿,煮熱浴身。
白話文:
【百合病】
病情表現為似乎感到寒冷但又不完全冷,好像有熱感卻又不算熱,想吃東西但又沒有食慾,想要躺下休息但又無法安穩入睡,想走路卻又提不起腳步,情緒低落,不明所以的苦悶,甚至出現類似見到鬼魂般的幻覺,且小便呈現紅色。在疾病後期如果調理不當,或使用不適合的排病方法,就會形成所謂的百合病。
治療上,通常會使用小柴胡湯,並加入百合、知母、粳米和生薑等草藥。若血液過熱,則改用百合地黃湯。若一個月後病情仍未緩解且患者感到口渴,可以將一斤的百合浸泡在二十碗水中,放置一夜後,隔日將水煮沸,用這煮沸的水來泡澡。
以上就是百合病的相關描述及治療方式。
4. 陰陽易
男病新瘥,女與之交,曰陽易;女病新瘥,男與之交,曰陰易。細考之,即女勞復也。有謂男病愈後,因交而女病;女病愈後,因交而男病,於理未然。古今未嘗見此證也。證狀:體重少氣,少腹裡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膝股拘急。通用燒褌散。
取女人褌襠近隱處,剪燒灰,水調方寸匕,日三服。女病用男褌。新瘥後大虛,因交復作,垂死,獨參湯調燒褌散,多有用參至一二斤而愈者。古用豭鼠糞湯,寒者,當歸白朮湯。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古代所謂的「陰陽易」疾病,實際上是指在一方剛康復時,雙方進行性行為導致另一方感染疾病的情況。具體來說,男性在病癒初期與女性發生性關係,稱為「陽易」;同樣地,女性在病癒初期與男性發生性關係,稱為「陰易」。但經過詳細考察,這其實就是「女勞復」(婦女過度勞累後的復發)。
有人認為,男性病癒後因性行為使女性生病,女性病癒後因性行為使男性生病,但這種說法從道理上並不能成立,從古至今也未見過這樣的病例。
該疾病的症狀包括身體沉重、呼吸短促、下腹部緊繃,有時會延伸到生殖器的拘縮疼痛,胸部感到熱感上沖,頭部沉重難以抬起,視力模糊,膝蓋和大腿肌肉緊繃。
治療上通常使用「燒褌散」。具體方法是取對方內褲靠近私密部位的部分,剪下燒成灰,用水調和成一寸方大小的藥膏,每天服用三次。如果是女性患病,就用男性的內褲來製備。若是在病癒後極度虛弱的情況下再次發病,病情嚴重甚至瀕臨死亡,可使用「獨參湯」調和燒褌散,有的案例中使用人參高達一二斤,最終得以痊癒。古代也有使用雄鼠糞便煮湯,以及對體質偏寒的人使用「當歸白朮湯」的做法。
5. 勞復
非但強力持重,若梳沐微勞,及七情,皆復也。脈虛者,補中益氣湯、麥門冬湯。挾外證者,則謂之復,非為勞也,小柴胡湯。
白話文:
「不僅僅是強度工作或扛重物會導致病情復發,就算只是稍微勞累,比如梳頭洗浴,或是情緒波動,都可能讓病情復發。如果病人的脈象顯示虛弱,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或麥門冬湯來調理。若是病情復發同時伴有外感症狀,這種情況被稱為復病,並不是單純的勞累所致,應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6. 食復
新瘥胃虛,食稍多則復,羊肉及酒尤忌。腹滿脈實,煩熱便秘,大柴胡湯;輕者,二陳湯加山楂、麥芽、砂仁、神麯。消導後熱不退者,補中益氣湯。
白話文:
[食物過量導致病情反覆]
剛康復的人胃氣虛弱,如果吃太多食物病情就會反覆,特別要避免羊肉和酒精類飲品。若出現腹部脹滿且脈搏強勁,伴有煩躁發熱和便祕的症狀,可以服用大柴胡湯;若症狀較輕,可用二陳湯再加入山楂、麥芽、砂仁、神麯。如果在消化後熱度仍未消退,應服用補中益氣湯。
7. 過經不解
十二日當愈不愈,則再傳,是為過經。潮熱者,實也,先與小柴胡湯,外已解,加芒硝。嘔微煩,大柴胡湯。過經譫語、脈實當下,調胃承氣湯。
白話文:
如果病應在第十二天康復但未見好轉,病情會進一步發展,這稱之為「過經」。若出現如潮般的持續發熱,這是因為體內有實邪,應先服用小柴胡湯。若體表的病狀已經減輕,可在藥方中加入芒硝。
若病人出現嘔吐並伴隨輕微煩躁,應使用大柴胡湯。若在「過經」後病人出現譫語,且脈象顯示實邪存在,這表示需要進行排瀉治療,應該服用調胃承氣湯。
8. 汗後不解
或表邪未盡,或邪傳裡,或邪氣乘虛內客。汗後脈大如瘧狀,再汗之,麻黃湯。汗後心下痞硬,嘔吐不和,大柴胡湯。大汗、大渴,煩而脈大,白虎加人參湯。汗後惡熱,脈實,調胃承氣湯。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汗出而喘,無大熱者,麻黃杏仁甘草湯。太陽大汗出,胃幹不眠,欲飲水者,少少與之,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五苓散。
汗後脈洪數,煩渴,五苓散。汗後脹滿,厚朴生薑人參湯。汗過多,心悸發顫,桂枝甘草湯。汗後惡寒,表虛也,脈細,神倦,芍藥甘草附子湯。太陽汗出不解,發熱,心悸,肉瞤,真武湯。汗後身痛,脈沉,桂枝加芍藥人參湯。汗後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痛,下利惡寒,四逆湯。
汗後臍下悸,欲作奔豚,桂枝甘草大棗湯。
白話文:
[汗後不解]
有時候出汗後病症仍未解除,可能是表面的邪氣還未完全清除,或是病邪已深入體內,又或者是邪氣趁著身體虛弱時侵入。如果出汗後脈搏強大,像得了瘧疾一樣,可以再用麻黃湯出汗。若出汗後感到胸口下方硬邦邦的,有噁心嘔吐的情況,且整體不舒適,應使用大柴胡湯。大量出汗後非常口渴,心情煩躁且脈搏強大,可用白虎加人參湯。出汗後對熱度敏感,脈象實,適合調胃承氣湯。出汗後不能再使用桂枝,若出現出汗及呼吸困難,但沒有高燒的情況,則應用麻黃杏仁甘草湯。
大量出汗後,胃部乾燥導致失眠,想喝水的,應少量多次給予。如果脈搏浮動,小便不順,有輕微發熱和口渴,可用五苓散。出汗後腹部脹滿,可使用厚朴生薑人參湯。出汗過多導致心悸和震顫,應服用桂枝甘草湯。出汗後怕冷,表示體表防禦力下降,脈象細微,精神疲倦,可用芍藥甘草附子湯。若出汗後病症仍無法緩解,出現發熱,心悸,肌肉抽搐,需用真武湯。出汗後身體疼痛,脈象深沉,應使用桂枝加芍藥人參湯。出汗後熱度不退,身體內部緊繃,四肢疼痛,拉肚子且怕冷,需用四逆湯。
出汗後肚臍下方有悸動感,有奔豚症狀,可用桂枝甘草大棗湯。
9. 下後不解
下後熱不去,心中結痛,梔子豉湯。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梔子厚朴湯。太陽桂枝證誤下之,利不止,脈促喘而汗出,表未解,葛根湯、黃連黃芩湯。陽明下之,心下懊憹,桅子豉湯。有燥屎,大承氣湯。太陽下後,脈促胸滿,桂枝芍藥湯。大下後,脈沉遲,厥逆,下利,咽喉不利,吐膿血,難治,麻黃升麻湯。
白話文:
[下後不解]
-
用下法治療後,體內的熱氣仍未消散,心臟部位有著結痛的感覺,可用梔子豉湯來治療。
-
下法後出現心煩意亂,腹部有飽脹感,躺著或起身都感到不舒適,可服用梔子厚朴湯。
-
在太陽桂枝證狀的情況下錯誤使用了下法,導致瀉痢不停,脈搏急促,呼吸困難且大量出汗,這表示外邪仍在體表未被清除,可以使用葛根湯或是黃連黃芩湯來治療。
-
陽明病使用下法後,心口有悶痛感,可用梔子豉湯治療。若發現有乾燥的大便,則需使用大承氣湯。
-
太陽病使用下法後,脈搏急促,胸部有飽滿感,可服用桂枝芍藥湯。
-
在進行了大規模的下法後,脈搏變得緩慢且遲鈍,四肢冰冷,持續腹瀉,喉嚨疼痛且有吐膿血的現象,這種情況比較難以治療,可以考慮使用麻黃升麻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