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五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8)

1. 動氣

臟氣不調,肌膚間築築跳動,隨臟所主,而見於臍之左右上下。獨不言當臍者,脾為中州,以行四臟之津液,左右上下皆不宜汗下,中州敢輕動乎?此證須手探之,切勿忽也。四旁有動氣,保命四氣散。

白話文:

如果五臟的氣息不協調,皮膚之間就會出現微弱的跳動感,這種情況會隨著主要影響哪個臟器而出現在肚臍周圍的左、右、上或下方。這裡沒有提到正中央是因為脾胃是中焦部位,用來運送其他四臟器官的水分和營養物質,因此在左、右、上、下的地方都不應該使用出汗或者排便的方法進行治療,更何況是在脾胃這個重要的位置呢?所以對於這樣的症狀必須用手去摸一摸,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如果有四周都有脈搏跳動的情況,可以服用「保命四氣散」這款藥方。

2. 剛痙柔痙

太陽中風,重感寒濕而致也。大發濕家汗則成痙,新產血虛,汗出傷風亦成痙;傷風頭痛,汗出而嘔,若汗之必發痙。經曰:身熱足寒,頭項強急,惡寒,頭熱,面赤,背反張,口噤,脈沉細,如發癇狀是也。若先受風,復感寒,無汗,惡寒,為剛痙;先受風,復感濕,惡風,有汗,為柔痙。

仰面開目為陽,合面閉目為陰。燥渴為陽,口中和為陰。脈浮、緊、數為陽,沉、細、澀為陰。陽痙易治,陰痙難治。通用小續命湯,剛痙去附子,柔痙去麻黃。陰痙厥逆,筋脈拘急,汗多,桂心白朮散。閉目閤眼,附子防風散。胸滿口噤,臥不著席,咬牙攣急,大承氣湯。

白話文:

中風屬於太陽病,主要是因為受寒濕之氣侵襲所致。若體內濕氣重,出汗就會導致痙攣;產婦血虛,出汗受風也會導致痙攣;傷風頭痛,出汗嘔吐,若再出汗就會引發痙攣。古籍記載,中風的症狀包括:發熱,腳冷,頭頸僵硬,怕冷,頭熱,臉紅,背部反弓,口緊閉,脈搏沉細,像是要發作癲癇一樣。若先受風邪,再受寒邪,沒有汗,怕冷,為剛痙;若先受風邪,再受濕邪,怕風,有汗,為柔痙。

仰面睜眼屬於陽證,合眼閉目屬於陰證。口渴屬於陽證,口中和潤屬於陰證。脈象浮、緊、數屬於陽證,脈象沉、細、澀屬於陰證。陽性痙攣容易治療,陰性痙攣難以治療。一般可用小續命湯治療,剛痙去掉附子,柔痙去掉麻黃。陰痙厥逆,筋脈拘緊,汗多,可用桂心白朮散。閉眼合眼,可用附子防風散。胸滿口緊,臥床不安,咬牙攣緊,可用大承氣湯。

頭項強,小腹滿,小便不利,五苓散。風盛血燥,防風當歸散。

白話文:

頭頸部肌肉緊繃,下腹部脹痛,排尿不順暢,可能是膀胱功能障礙引起的症狀,可以使用五苓散治療。如果是由於風邪侵襲和血液乾燥所導致的皮膚瘙癢、脫屑等症狀,可以用防風當歸散來調理。

3. 手足厥逆

四肢冷,謂之四逆,即名為厥也。

厥逆,脈沉細,踡臥惡寒,引衣自覆,不飲水,下利清穀,四逆湯。脈不至者,通脈四逆湯。脈遲弱,理中湯。手足指微冷,謂之清,理中湯。寒熱而厥,面色不澤,用棉衣包手足溫,大汗而解,急服五味子湯。少陰病,吐利厥逆,煩燥欲死,吳茱萸湯。厥而自熱,黃耆人參建中湯。

白話文:

四肢發冷,稱為「四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厥」。

當出現厥逆的情況時,脈象會表現為沈細,患者會蜷縮著躺著,畏寒,自己會蓋上被子來保暖,不願意喝水,有下痢稀薄的糞便現象,這種情況適合使用「四逆湯」治療。如果脈搏沒有跳動,則應使用「通脈四逆湯」。如果脈搏遲緩、虛弱,則可用「理中湯」進行調理。

當手腳指頭微微發冷時,稱為「清」,這時候適合使用「理中湯」來進行調理。

如果有寒熱交作且厥逆的情況,面色晦暗無光澤,可以將手腳包裹在棉被裡來保持溫暖,如果出汗後症狀得到緩解,應立即服用「五味子湯」。

若是少陰病導致的嘔吐、腹瀉和厥逆,伴有煩躁不安,甚至想要死亡的情況,可用「吳茱萸湯」來治療。

如果出現厥逆但卻自行變熱的症狀,可以使用「黃耆人參建中湯」來進行調理。

厥而渴者,白虎湯。厥而悸,先治其水,茯苓甘草湯。厥而惡熱,不眠,譫語,白虎湯。諸陽受氣於胸,邪客則陽氣不施,手足厥逆,脈乍緊,心滿而煩,病在胸中,當吐之,瓜蒂散。先發熱而後厥者,手揚足擲,煩躁飲水,畏熱,大便閉,小便赤,怫鬱,大抵熱深厥亦深,脈沉滑,頭面有汗,指甲溫,皆伏熱也,大小承氣湯。

白話文:

如果昏迷且口渴,可以服用白虎湯。如果昏迷且心悸,要先治療水腫,服用茯苓甘草湯。如果昏迷且感到燥熱,無法入睡,胡言亂語,可以服用白虎湯。如果陽氣受阻於胸部,邪氣入侵導致陽氣無法散發,出現手腳厥冷、脈搏時緊時緩、胸悶煩躁等症狀,說明病症在胸部,應該用瓜蒂散來催吐。如果先發熱後昏迷,手腳抽搐,煩躁不安,想喝水,怕熱,便秘,小便赤黃,心情鬱悶,說明熱邪深重導致昏迷也深,脈象沉滑,頭面有汗,指甲溫熱,都是熱邪潛藏的表現,應該服用大小承氣湯。

4. 頭眩上虛則眩。

半表半裡,表中陽虛,目眩,葛根湯。風家多頭眩,方同上。口苦咽乾,頭眩,小柴胡湯。陽明頭眩,不惡寒,能食而咳,茯苓白朮甘草乾薑湯。太陽病發汗,汗不止,眩冒,身瞤動,振振欲僻地,真武湯。

白話文:

半表半裡,表證陽氣虛弱,頭昏眼花,可用葛根湯。風邪導致頭昏,也可用葛根湯。口苦咽乾,頭昏眼花,用小柴胡湯。陽明經頭昏,不畏寒,能吃飯但咳嗽,用茯苓白朮甘草乾薑湯。太陽病發汗,汗出不止,頭昏眼花,身體顫抖,想倒地,用真武湯。

5. 衄血鼻血出也。

太陽病,衄血,及服桂枝後衄者,為欲解,犀角地黃湯。脈浮大,發熱下利,鼻衄乾嘔,黃芩芍藥湯。衄、煩渴飲欲水,水入即吐,先服五苓散,次服竹葉石膏湯。自利而衄,麻黃升麻湯。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必衄,名下厥上竭,為難治,當歸四逆湯、黑錫丹。汗後熱退,鼻血不止,新汲井水草紙數層,貼頂上及項脊,溫則易,必止。

白話文:

太陽病,流鼻血,或是服用桂枝後流鼻血的,表示要解表了,要用犀角地黃湯。脈浮大,發熱腹瀉,鼻血乾嘔的,要用黃芩芍藥湯。流鼻血,煩躁口渴想喝水,喝水就吐的,先服用五苓散,再服用竹葉石膏湯。腹瀉且流鼻血的,要用麻黃升麻湯。少陰病,只有厥逆沒有汗,勉強發汗,必然會流鼻血,稱為下厥上竭,難以治療,要用當歸四逆湯、黑錫丹。出汗後熱退,鼻血不止的,可以用新汲取的井水浸泡草紙數層,貼在頭頂和頸背,溫暖後就能止血。

6. 吐血

當汗不當汗,熱毒深入,故吐血,內有瘀積,桃仁承氣湯、抵當湯。服桂枝後吐血,犀角地黃湯,或柏子湯。血紫黑成塊,脈遲細,口不渴,小便清,理中湯加丹皮。

白話文:

當汗出不正常,熱毒深入肌體,因此會吐血,內部有瘀積,可以使用桃仁承氣湯或抵當湯治療。

如果服用桂枝之後吐血,可以服用犀角地黃湯,或柏子湯。

若血色紫黑成塊,脈象遲緩細弱,口不渴,小便清澈,則可以使用理中湯加入丹皮來治療。

7. 蓄血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發狂,血自下,桂枝湯。熱在下焦,少腹急滿,小便自利,其人如狂,桃仁承氣湯、抵當湯。

白話文:

如果太陽經脈的疾病沒有好轉,熱邪會聚集在膀胱裡,導致發狂和出血的情況發生。可以使用【桂枝湯】來治療。

如果熱邪停留在下焦部位,引起腹部緊張脅迫感以及尿液排泄正常,但病人仍然有精神恍惚或癲癇等症狀時,可以用【桃仁承氣湯】或者【抵當湯】進行治療。

8. 下血

太陽病不解,其人如狂,熱結膀胱,血自下者愈。若不愈,桂枝湯。小腹急滿,抵當湯。少陰下血,桃花湯。腹滿,身熱,下膿血,黃連阿膠湯、地榆散。

白話文:

太陽病一直不退,病人神志不清,像發狂一樣,熱邪阻滯膀胱,導致血從下部流出,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可以用桂枝湯。如果小腹脹滿疼痛,可以使用抵當湯。如果少陰經脈出現下血,可以用桃花湯。如果腹部脹滿,身體發熱,並排膿血,可以使用黃連阿膠湯和地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