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

1. 脈候

脈洪,泄利而渴者死。脈小,溺利不渴者生。寸口近掌處無脈,口鼻冷者死。疸者入腹,喘滿者死。年壯氣實,脈大易愈。老人氣虛,脈微難瘥。

茯苓滲濕湯,清濕熱,利小便。

茵陳(七分),白茯苓(六分),木豬苓,澤瀉,白朮,陳皮,蒼朮(泔浸一夜,炒透),黃連(各五分),山梔(炒),秦艽,防己,葛根(各四分)

水二杯,煎七分,食前服。

耆芍桂苦酒湯

黃耆(五兩),白芍藥,桂枝(各三兩)

苦酒一升,水七升,煮三升,溫服一升。當心煩至六七日解,若心煩不止,苦酒阻故也。

桂枝加黃耆湯,脈浮而腹中和者汗之。

桂枝,白芍藥,生薑(各三兩),黃耆,甘草(各二兩),大棗(十二枚)

水八升,煮取三升,服一升,須臾,飲熱稀粥一升,以助藥力,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黃耆湯,治黃汗身腫,發熱不渴。

黃耆(去蘆,蜜炙),赤芍藥,茵陳蒿(各二兩),石膏(四兩),麥門冬(去心),淡豆豉(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每服四錢,水一杯,生薑五片,煎七分服。

大黃硝石湯,一方加梔子十五枚

大黃,黃柏,硝石(各四兩,一作滑石)

水六升,煎取二升,內硝煮取一升,頓服。

加減五苓散

茵陳,豬苓(去皮),白朮,赤茯苓(去皮),澤瀉(各二錢)

水二鍾,煎一鍾服。

茯苓茵陳梔子湯

茵陳葉(一錢),茯苓(去皮,五分),梔子仁,蒼朮(去皮炒),白朮(各三錢),黃芩(生,六分),黃連(去須),枳殼(麩炒),豬苓(去皮),澤瀉,陳皮,漢防己(各二分),青皮(去白,一分)

水二杯,煎一杯服。

葛花解酲湯,見泄瀉。

八味丸,理中湯,並見虛癆。

加味四君子湯,治色疸及久疸不愈。

人參,白朮,白茯苓,白芍藥,黃耆(炙),白扁豆(炒,各二錢),甘草(炙,一錢)

水二鍾,姜五片,紅棗二枚,煎一鍾服。

腎疸湯,治女勞成疸。

升麻根(半兩),蒼朮(一錢),防風根,獨活根,白朮,柴胡根,羌活根,葛根(各五分),茯苓,豬苓,澤瀉,甘草根(各三分),黃柏(二分),人參,神麯(各六分)

水二杯,煎一杯,食前服。

參朮健脾湯,治久黃脾虛食少。

人參,白朮(各一錢五分),白茯苓,陳皮,白芍藥(煨),當歸(酒洗,各一錢),甘草(炙,七分)

水二鍾,棗二枚,煎八分服。色疸加黃耆、白扁豆。

茵陳姜附湯,治陰黃脈沉微,小便利或瀉。

附子(炮去皮臍,三錢),乾薑(炮,二錢),茵陳(一錢二分),草豆蔻(煨,一錢),白朮(四分),枳實(麩炒),半夏(制),澤瀉(各五分),白茯苓,橘紅(各三分)

白話文:

[脈象觀察]的部分內容如下:

  1. 如果脈象洪大,且有腹瀉脫水症狀,這種情況很危險。
  2. 脈象細小,有尿頻但不口渴,這通常代表病情較輕。
  3. 在手腕靠近手掌的位置摸不到脈搏,而且口鼻冰冷,這是非常嚴重的徵兆。
  4. 如果黃疸進入腹部,並且有呼吸困難和脹滿感,這種情況非常危險。
  5. 如果患者年輕且身體強壯,脈象大通常容易康復。
  6. 相反地,如果患者年老且體虛,脈象微弱通常表示病情難以痊癒。

接下來是各種治療黃疸、濕熱、小便不順等病症的藥方:

  • 茯苓滲濕湯:能清熱除濕,利尿。成分包括茵陳、白茯苓、木豬苓、澤瀉、白朮、陳皮、蒼朮、黃連、山梔、秦艽、防己和葛根。

  • 耆芍桂苦酒湯:成分有黃耆、白芍藥和桂枝。需用苦酒和水一同煎煮。

  • 桂枝加黃耆湯:適用於脈象浮且腹部舒適的患者。成分包括桂枝、白芍藥、生薑、黃耆、甘草和大棗。

  • 黃耆湯:適用於黃汗身腫,發熱但不口渴的患者。成分包括黃耆、赤芍藥、茵陳蒿、石膏、麥門冬、淡豆豉和甘草。

  • 大黃硝石湯:成分有大黃、黃柏和硝石。

  • 加減五苓散:成分包括茵陳、豬苓、白朮、赤茯苓和澤瀉。

  • 茯苓茵陳梔子湯:成分包括茵陳葉、茯苓、梔子仁、蒼朮、白朮、黃芩、黃連、枳殼、豬苓、澤瀉、陳皮、漢防己和青皮。

  • 葛花解酲湯:可用於治療腹瀉。

  • 八味丸和理中湯:可用於治療虛弱和肺結核。

  • 加味四君子湯:適用於色疸及長期黃疸未愈的患者。成分有人參、白朮、白茯苓、白芍藥、黃耆、白扁豆和甘草。

  • 腎疸湯:適用於因過度勞累導致的黃疸。成分有升麻根、蒼朮、防風根、獨活根、白朮、柴胡根、羌活根、葛根、茯苓、豬苓、澤瀉、甘草根、黃柏、人參和神麯。

  • 參朮健脾湯:適用於長期黃疸和脾虛食少的患者。成分有人參、白朮、白茯苓、陳皮、白芍藥、當歸和甘草。對於色疸,可以添加黃耆和白扁豆。

  • 茵陳姜附湯:適用於陰黃脈象沉微,小便通暢或有腹瀉的患者。成分有附子、乾薑、茵陳、草豆蔻、白朮、枳實、半夏、澤瀉、白茯苓和橘紅。

  • 蔓菁散:適用於因黃疸導致汗水染黃衣物和口涎變黃的患者。使用蔓菁子磨成細粉,早晨空腹服用,逐漸增加劑量,直到症狀改善。每天晚上在小便中浸泡一小塊布,記錄顏色變化,如果顏色逐漸變白,則表示病情好轉。一般來說,服用五升即可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