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五 (5)
卷之五 (5)
1. 大腹滿
六七日不大便,腹滿常痛者,承氣湯。腹滿時痛者,桂枝芍藥湯。腹滿吐食,枳桔理中湯。汗後脹滿,厚朴半夏甘草人參湯。腹滿漉漉有聲,水與氣也,半夏茯苓湯加桂枝。
白話文:
如果连续六七天没有大便,肚子胀满还经常疼痛,可以服用承气汤。如果肚子胀满而且疼痛,可以服用桂枝芍药汤。如果肚子胀满还吐食物,可以服用枳桔理中汤。如果出汗后肚子胀满,可以服用厚朴半夏甘草人参汤。如果肚子胀满,里面咕噜咕噜地响,像水和气一样,可以服用半夏茯苓汤加桂枝。
2. 小腹滿
臍下滿也。胸腹滿為邪氣,小腹滿為有物。小腹滿,小便利,蓄血也,重者,桃仁承氣湯;輕者,犀角地黃湯。小腹硬滿,小便自利,發狂者,抵當湯。小腹滿,手足厥冷,真武湯。不結胸,小腹滿,按之痛,冷結也,灸關元穴。
白話文:
肚臍以下脹滿,胸腹脹滿是邪氣入侵,小腹脹滿則是有東西積聚。小腹脹滿、小便不順暢,可能是蓄血,嚴重者用桃仁承氣湯,輕者用犀角地黃湯。小腹硬脹、小便通暢、卻發狂,用抵當湯。小腹脹滿、手腳冰冷,用真武湯。沒有胸悶,但小腹脹滿按壓會痛,是寒氣凝結,要灸關元穴。
3. 腹痛
陽邪痛者,其痛不常,按而痛甚為實。陰寒痛者,痛無休歇,按而痛減為虛。右關脈實,腹痛便閉,承氣湯。下之早因而腹痛,小建中湯。陽脈澀,陰脈弦,腹痛泄利,建中湯或桂枝芍藥湯。少陰厥逆,或利而咳,四逆加五味子乾薑湯。厥陰小腹痛,當歸四逆湯。
白話文:
陽邪引起的疼痛,其特點是疼痛不定,按壓反而使疼痛加重,這是實證的表現。陰寒引起的疼痛,會持續不斷,按壓後疼痛有所緩解,這是虛證的表現。
如果右關脈顯示為實脈,伴有腹部疼痛和大便不通,應使用承氣湯來通便。
如果在治療初期就出現腹部疼痛的情況,可以考慮使用小建中湯來調和體內的陰陽平衡。
若陽脈顯現為澀象,陰脈呈現為弦象,伴隨腹部疼痛和腹瀉,則可以選擇使用建中湯或者桂枝芍藥湯來調節。
對於少陰經的逆症,或者腹瀉伴有咳嗽的情況,可以使用四逆加五味子乾薑湯來治療。
厥陰經的腹部疼痛,則適合使用當歸四逆湯來調理。
4. 咽痛
少陰證也。
不可汗,不可下,甘桔湯為陰陽通用之藥。脈陰陽俱緊,主無汗,有汗曰亡陽,屬少陰,當咽痛,豬膚湯。陽毒咽痛,口瘡赤爛,升麻六物湯,或蜜浸黃連汁噙。非時暴寒,附於少陰之經,脈弱咽痛,必下利,先用半夏桂枝湯,次服四逆湯。下利咽痛,手足徹冷,無熱證者,理中湯。
白話文:
這是少陰證。
不可發汗,不可瀉下,甘桔湯是陰陽兩者皆可使用的藥方。脈象陰陽皆緊,主要症狀是無汗,有汗就代表陽氣耗損,屬於少陰證,應當會咽喉疼痛,可以服用豬膚湯。陽毒引起的咽喉疼痛,口瘡潰爛,可以使用升麻六物湯,或用蜂蜜浸泡黃連汁含漱。非時節的暴寒,侵入少陰經脈,脈象微弱,咽喉疼痛,必定會腹瀉,先用半夏桂枝湯,然後服用四逆湯。腹瀉、咽喉疼痛、手足冰冷,沒有發熱症狀的,可以用理中湯。
5. 脅痛
往來寒熱,脅痛胸痛,小柴胡湯加茯苓。身涼,表證罷,乾嘔,脅痛,有水也,十棗湯。
白話文:
偶爾感到寒冷和發燒交替出現,胸口和側邊肋骨處疼痛,可以服用小柴胡湯加上茯苓。如果身體感覺到冷意,表示外在症狀已經消失,如果有口乾想吐、肋骨旁邊疼痛的情況,可能是因為水分不足,可以使用十棗湯治療。
6. 呃逆
仲景作咳逆,即此證也。切勿誤作咳。脈微細,呃逆,胃寒也,橘皮乾姜半夏生薑湯、丁香柿蒂湯。脈洪大而呃,心火上奔,肺不得內,甘草瀉心湯。服藥無效,用嗅法。硫黃、乳香,等分為末,酒煎嗅之。失下呃逆,大便實者,小承氣湯。
白話文:
仲景所說之「咳逆」,指的就是這種症狀。千萬不要誤認為普通的咳嗽。脈象微細,伴隨呃逆,說明是胃寒。可以用橘皮、乾薑、半夏、生薑組成的「半夏生薑湯」或丁香、柿蒂組成的「丁香柿蒂湯」治療。
如果脈象洪大而呃逆,則表明心火上炎,肺氣不得下降,可以用甘草組成的「甘草瀉心湯」治療。
如果服藥無效,可以用嗅法治療。將硫黃和乳香等量研磨成粉末,用酒煎煮,然後用鼻子吸入藥氣。
如果呃逆伴隨腹瀉,且大便乾燥,可以用「小承氣湯」治療。
7. 嘔吐噦
嘔者,聲物俱出;吐者,無聲出物;噦者,有聲無物。太陽陽明合病,當自利,若不利,但嘔,葛根加半夏湯。少陽有嘔證,小柴胡湯。嘔而渴者,豬苓湯、五苓散。先渴後嘔,水停心下,赤茯苓湯。先嘔後渴,此為欲解,當與水飲。瘥後餘熱在胃而嘔者,竹葉加薑汁湯。太陽少陽合病,自利而嘔,黃芩半夏生薑湯。
白話文:
嘔是指聲音和物質一起排出;吐則是物質排出但沒有聲音;噦則是有聲音但沒有物質排出。
太陽與陽明兩經合病時,應自行排便,若未排便,卻只有嘔吐的症狀,可使用葛根加半夏湯來治療。
少陽經如果出現嘔吐症狀,則可以使用小柴胡湯進行治療。
如果嘔吐同時伴有口渴,可選擇豬苓湯或五苓散進行治療。
如果先是口渴後嘔吐,這表示體內水分停留在心下部位,可用赤茯苓湯來治療。
如果先是嘔吐後出現口渴,這是病情要好轉的徵兆,可以給予水份補充。
痊癒後,如果胃部仍有餘熱引發嘔吐,可使用竹葉加薑汁湯進行治療。
太陽與少陽兩經合病時,如果自行排便且仍有嘔吐現象,則可用黃芩半夏生薑湯進行治療。
寒厥嘔而不渴,姜附湯。嘔而發熱,心下急,微煩,大柴胡湯。胸中有熱,胃中有邪,陰陽不交,腹痛欲吐,黃連湯、黃連加半夏生薑湯。三陽發熱而吐,俱用小柴胡湯。發熱六七日不解,煩渴欲飲,水入即吐,五苓散。虛熱少氣,氣逆欲吐,竹葉石膏湯。寒多而吐,理中湯。
不飲而吐,理中湯去朮,加生薑。汗下後胃虛冷吐,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少陰吐者,真武去附子,加生薑。吐逆,二便秘,厥逆無脈,大承氣湯。心下有水氣,乾嘔,身熱,微喘或自利,小青龍湯。不發熱,不惡寒,肋痛乾嘔,十棗湯。自汗,頭痛,乾嘔,桂枝湯。乾嘔自利,黃芩半夏生薑湯。
裡寒外熱,脈微欲絕,乾嘔,通脈四逆湯。
白話文:
如果出現手腳冰冷、嘔吐卻不口渴,可以服用姜附湯。若是嘔吐且發燒,心口灼熱、稍微煩躁,則可服用大柴胡湯。胸部有熱感、胃部有邪氣,陰陽失調,腹痛想吐,可以使用黃連湯或黃連加半夏生薑湯。三陽經發熱並伴隨嘔吐,可服用小柴胡湯。發燒持續六七天未退,口渴想喝水,但喝了就吐,則可服用五苓散。虛熱、氣短、呼吸不順暢且想吐,可以服用竹葉石膏湯。寒氣過盛導致嘔吐,則可服用理中湯。
如果沒有口渴卻想吐,可服用去掉白朮的理中湯,並加入生薑。出汗後胃部虛寒導致嘔吐,可以使用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少陰經導致的嘔吐,可以服用去掉附子的真武湯,並加入生薑。嘔吐、大便不通、手腳冰冷、脈象微弱,可服用大承氣湯。心口有水氣、乾嘔、發熱、呼吸微喘或拉肚子,則可服用小青龍湯。沒有發燒、不畏寒,肋骨疼痛並乾嘔,可以使用十棗湯。自汗、頭痛、乾嘔,可以使用桂枝湯。自汗、頭痛、乾嘔、腹瀉,可以使用黃芩半夏生薑湯。
內寒外熱、脈象微弱、幾乎摸不到,乾嘔,可以服用通脈四逆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