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五 (4)
卷之五 (4)
1. 盜汗
在半表半裡,膽有熱也,小柴胡湯。頭汗者,熱不得越,陽氣上騰,譫語,承氣湯。心下滿,頭汗出,水結胸也,小半夏茯苓湯。頭汗出,齊頸而還,發黃也,茵陳五苓散。頭汗出,小便難者死。手足汗,大便燥,譫語,大承氣湯。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水穀不分,手足汗者,理中湯。
白話文:
如果病人呈現半表半裡症狀,且膽中有熱,可以服用小柴胡湯。如果病人頭部出汗,熱氣無法外散,陽氣上衝,出現譫語,則要服用承氣湯。若病人心下滿悶,頭部出汗,可能是水氣停留在胸腔,可以服用小半夏茯苓湯。如果頭部出汗,汗液流到脖子就回流,並且臉色發黃,則可以服用茵陳五苓散。頭部出汗,小便困難,則預後不佳。手腳出汗,大便乾燥,並且出現譫語,可以服用大承氣湯。如果病人畏寒,無法進食,小便不利,無法消化食物,手腳出汗,則可以服用理中湯。
2. 頭痛
太陰、少陰有身熱,無頭痛;厥陰有頭痛,無身熱。若身熱又頭痛,屬陽經也。頭痛發熱,無汗惡寒,麻黃湯。大便六七日不通,頭疼有熱,小便清者,不在裡,仍在表,羌活沖和湯。頭痛甚者,必衄,葛根蔥白湯、川芎石膏湯。少陽頭痛,小柴胡湯。頭痛寒熱,寸脈大,痰厥也,瓜蒂散。
厥陰頭痛,嘔而吐沫,吳茱萸湯。厥陰頭痛,脈微遲,為欲愈;如不愈,小建中湯。陽明頭痛,不惡寒,微惡熱,不大便,調胃承氣湯。
白話文:
太陰和少陰引發的熱病,不會出現頭痛的症狀;厥陰引發的症狀則常伴有頭痛,但不伴隨身體發熱。如果患者同時出現身體發熱和頭痛,這表明病情可能涉及了陽經。
當患者出現頭痛和發熱,但沒有出汗且畏寒的現象時,可以使用麻黃湯來治療。
如果大約六到七天沒有排便,並伴有頭痛和發熱,但小便清澈的情況,這表明疾病仍然處於表層,而非內在問題。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羌活沖和湯來進行治療。
對於頭痛嚴重的患者,可能會出現鼻血的情況。針對這種症狀,可以使用葛根蔥白湯或川芎石膏湯來進行治療。
少陽引發的頭痛,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來進行治療。
如果患者出現頭痛和發熱,並且寸脈大,可能是由於痰氣阻塞所引起的,可以使用瓜蒂散來進行治療。
厥陰引發的頭痛,如果伴有噁心和嘔吐泡沫的現象,可以使用吳茱萸湯來進行治療。
厥陰引發的頭痛,如果脈搏微弱且緩慢,通常表明病情正在好轉;但如果病情未見改善,則可以使用小建中湯來進行治療。
陽明引發的頭痛,通常不會感到畏寒,反而會有微熱感,且可能伴有便祕的現象,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調胃承氣湯來進行治療。
3. 身痛
太陽脈浮,身痛無汗,麻黃。陽明下證已見,但身痛者,表未解也,麻黃湯。發熱有汗,身痛,桂枝。陽明脈浮、身痛,葛根湯。汗後脈沉遲,身痛,血虛也,黃耆建中湯。陰毒嘔逆,下利,身痛如被杖,唇青面黑,甘草四逆湯。一身盡痛,發熱惡寒,面寒,桂枝湯。一身盡痛,發熱面黃,二便反利,甘草附子湯。
白話文:
太陽脈象浮現,身體疼痛且無汗,應使用麻黃。如果陽明病的症狀已經出現,但身體仍有疼痛,這表示外在的表症還未解除,應使用麻黃湯。若發熱且有汗,身體疼痛,則應使用桂枝。若陽明脈象浮現,身體疼痛,則應使用葛根湯。若發過汗後脈象沈遲,身體疼痛,這可能表示血氣不足,應使用黃耆建中湯。若陰毒引起嘔吐和腹瀉,身體疼痛如同被棍棒打擊,嘴脣青紫臉色發黑,應使用甘草四逆湯。全身各處疼痛,伴有發熱畏寒,臉部發冷,應使用桂枝湯。全身各處疼痛,發熱而臉色黃白,尿頻或尿急,應使用甘草附子湯。
一身盡痛,發熱發黃,頭汗出,背強,小便不利,濕也,茵陳五苓散。一身盡痛,發熱面黃,熱結痰血也,抵當湯。
白話文:
全身疼痛、發燒且皮膚發黃,頭部出汗、背部僵硬不適,排尿困難,這是溼氣過重所引起的病症,可以使用【茵陳五苓散】治療。
全身疼痛、發燒且臉色蒼白或暗沈,是因為熱邪與痰瘀阻塞在身體內,可以使用【抵當湯】來治療。
4. 筋惕肉瞤
汗多亡陽,筋肉失養,故惕惕瞤動。瞤動兼肢冷者,真武湯。輕者,茯苓桂枝甘草白朮湯。汗吐下後見此者,先服防風白朮牡蠣湯,次服小建中湯。
白話文:
汗出過多會損耗陽氣,導致肌肉缺乏營養,因此身體會出現顫抖、抽搐的症狀。如果抽搐同時伴有四肢冰冷,則應服用真武湯。症狀較輕者,可服用茯苓桂枝甘草白朮湯。如果是在汗、吐、瀉之後出現這種症狀,則應先服用防風白朮牡蠣湯,然後再服用小建中湯。
5. 胸脅滿
胸滿多表證,葛根湯。喘而胸滿,麻黃杏仁石膏湯。脅下痞硬,沖和湯去棗。加牡蠣。胸脅俱滿,或硬痛,或嘔,或不大便,舌上白苔,俱小柴胡湯。邪在胸,汗下之而煩熱,梔子豉湯。胸中痞硬,氣上衝喉,寒也,瓜蒂散。陽明少陽合病,下利身熱,脅痛,大柴胡湯。汗後頭痛,心痞脅滿,十棗湯。
白話文:
胸部滿悶多屬表證,可用葛根湯。呼吸喘促,胸部滿悶,可用麻黃杏仁石膏湯。脅肋下脹滿硬結,可用沖和湯去棗,再加牡蠣。胸脅兩側都滿悶,或硬痛,或嘔吐,或便秘,舌苔白,可用小柴胡湯。邪氣在胸部,出汗後反而煩躁發熱,可用梔子豉湯。胸中脹滿硬結,氣往上衝喉嚨,屬於寒症,可用瓜蒂散。陽明經和少陽經合病,腹瀉發熱,脅肋疼痛,可用大柴胡湯。出汗後頭痛,心胸脹滿,脅肋滿悶,可用十棗湯。
6. 結胸
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里,作結胸。脈浮者,先以小柴胡解表,然後下之。按之則痛,小結胸也,小陷胸湯。不按亦痛,大結胸也,大陷胸湯。懊憹、躁渴,實熱結胸也,三黃瀉心湯。血結胸者,小腹滿,小便不利,抵當湯。飲水不散,水結胸也,小半夏茯苓湯。用陷胸等藥不效者,枳實理中湯。煩亂欲死,宜水漬法,凝雪湯,漬布薄胸中,熱除為度。
白話文:
疾病發作於陽氣,卻向下發展,熱邪侵入內部,形成胸部結實的病症。脈象浮者,應先以小柴胡湯解表,然後再使用下瀉藥物。
按壓胸部時疼痛,屬於小結胸,可用小陷胸湯治療。不按壓也疼痛,屬於大結胸,可用大陷胸湯治療。
患者感到煩躁不安、口渴,這是實熱結胸,可用三黃瀉心湯治療。
若出現血結胸症狀,表現為小腹脹滿,小便不利,可用抵當湯治療。
若喝水也不能緩解,屬於水結胸,可用小半夏茯苓湯治療。
使用陷胸類藥物無效者,可用枳實理中湯治療。
患者煩躁不安,感到快要死掉,宜採用水漬法,用凝雪湯浸泡布條敷於胸部,待熱邪消退為止。
7. 痞
滿而不痛,病名曰痞。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也。輕者通用,枳桔湯。胸滿脈濡,半夏瀉心湯。手足溫,按之濡,關上浮者,黃連瀉心湯。乾嘔有水氣,生薑瀉心湯。下利腹鳴,甘草瀉心湯。胃寒咳逆,理中湯。關緊沉緊,大柴胡湯。
白話文:
肚子脹滿卻不痛,這種病症稱為痞。這病起於陰分,卻往下降,因此造成痞症。輕症可用枳桔湯治療。胸部脹滿,脈象濡緩,可服用半夏瀉心湯。手腳溫熱,按壓有濕潤感,脈象浮在關脈上,可服用黃連瀉心湯。乾嘔伴有水氣,可服用生薑瀉心湯。腹瀉伴有腹鳴,可服用甘草瀉心湯。胃寒咳嗽逆氣,可服用理中湯。脈象沉緊,關脈緊閉,可服用大柴胡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