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3)

1. 可汗

頭痛,項強,肢節、腰背俱強,身疼拘急,惡寒發熱,無汗,脈浮數,或浮緊,皆可汗。若汗後不解,仍發熱,脈浮,須再汗之。

白話文:

如果出現頭痛、脖子僵硬、四肢關節和腰部背部都感到僵硬,身體疼痛且活動受限,怕冷並伴有發燒,沒有出汗,脈搏呈現浮數或浮緊的狀態,這些情況都可以通過發汗的方式來治療。倘若發汗後症狀仍未緩解,仍然持續發燒,且脈搏依然浮動,那麼就必須再次進行發汗療法。

2. 不可汗

無表證者,不可汗。脈沉不可汗。尺脈遲不可汗。脈微弱者,雖惡寒,不可汗。咽中閉塞者,不可汗。諸動氣者,不可汗。淋家,不可汗。亡血虛家,不可汗。厥者,不可汗。汗家,不可重汗。太陽與少陽並病,頭項強痛,或眩冒,心下痞,不可汗。脈弦細,頭痛而熱,屬少陽,不可汗。

昔範云患傷寒,時武帝有九錫之命,謂徐文伯曰,可速愈乎?文伯曰:甚易。但元氣不足,恐二年後不復起耳!云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況二年乎?遂以蒸法取汗而愈。後二年果卒。虛者其可輕汗哉?

白話文:

[避免過度發汗]

如果病人沒有表面的感染症狀,不可以使用讓其大量出汗的方法來治療。若脈搏顯得沉鬱,或者手腕內側的脈搏速度慢於正常,同樣不宜用出汗的方式治療。對於脈搏微弱的人,即使他們感覺很冷,也不該讓他們大量出汗。喉嚨堵塞不暢的患者,不可使其出汗。有各種內臟活動異常的病人,不能用出汗療法治病。患有尿道炎的人,不能用出汗的方式來治療。失血過多或身體虛弱的人,也不適合用出汗療法治病。有四肢冰冷癥狀的病人,不能使用出汗的療法。已經用過出汗療法的病人,不能再使用這種方法。當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有病,出現頭頸僵硬疼痛,或是頭暈目眩、胸口悶脹的症狀,不可以使用出汗療法。若脈搏緊繃且細弱,有頭痛並伴隨發熱的現象,屬於少陽經的問題,也不可以使用出汗療法。

過去,範雲得了風寒,當時武帝正有加封他九錫的旨意,於是問徐文伯能否快速康復?徐文伯回答說:這很容易。只是他的元氣不足,恐怕兩年後就無法再活了!範雲說:早晨聽到了道理,晚上死也值得,何況還有兩年呢?於是使用了蒸發汗的方式治好了病。果然,在兩年後他去世了。對於虛弱的病人,豈能輕易使用出汗的療法呢?

3. 可吐

病在膈上者,可吐。汗下後。虛煩懊憹者,可吐。

白話文:

翻譯內容如下:

[可以嘔吐的情況],如果疾病位於胸膈以上的位置,可以考慮使用催吐的方法治療。在接受過發汗或瀉下療法後,若出現虛弱、心煩及內心悶亂不適的症狀,也可以採用催吐的治療方式。

4. 不可吐

脈虛,不可吐。厥逆,不可吐。膈上寒,乾嘔,宜溫不宜吐。

白話文:

如果脈象顯示虛弱,不應該進行催吐。若出現四肢厥冷逆冷的情況,也不該催吐。若是上膈部位感到寒冷,並有乾嘔的症狀,應採取溫熱的療法,而不是催吐。

5. 可下

汗後不解,邪傳胃府可下。潮熱腹痛,脈實可下。陽明多汗,譫語,有燥糞,可下。

潮熱,手足腋下汗出譫語者,可下。吐後腹滿,可下。凡臍腹硬或痛不可按者,可下。下後不解,臍腹硬痛,可再下。結胸脈不浮,可下。少陰病,下利清水,其色青者,心下必痛,口乾者,可下。太陽證,熱結膀胱,小便不利,小腹急結,其人如狂者,血蓄也,可下。陽明證,其人喜忘,大便黑,必有瘀血,可下。

陽明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必發黃,可下。

白話文:

[可施以瀉下療法]

在出汗後病情仍未改善,病邪已傳至胃部的情況下,可以使用瀉下療法。如果出現像潮水般定期來臨的高燒,伴隨腹部疼痛,且脈搏強勁有力,這時也可以使用瀉下療法。對於陽明病患者,若有多汗、胡言亂語的症狀,並有乾燥的糞便,可以使用瀉下療法。

當患者有潮熱、手腳及腋下出汗,並且有胡言亂語的情況,可以使用瀉下療法。嘔吐後腹部仍然感到脹滿,也可使用瀉下療法。凡是在肚臍周圍或是腹部硬或疼痛到不能按壓的情況下,可以使用瀉下療法。在使用瀉下療法後,如果病情仍無改善,而肚臍周圍或腹部仍有硬且疼痛的症狀,可以再次使用瀉下療法。如果結胸病人的脈象不是浮動的,可以使用瀉下療法。

對於少陰病患者,如果出現拉肚子且排出清澈的水,顏色呈現青色,心下部位會感到疼痛,口乾的狀況,可以使用瀉下療法。對於太陽病患者,熱氣凝結在膀胱,小便不通暢,小腹緊繃且有疼痛感,病人表現出像是精神錯亂的行為,這是血液淤積的現象,可以使用瀉下療法。對於陽明病患者,如果有記憶力減退的症狀,大便呈現黑色,肯定是因為有瘀血,可以使用瀉下療法。

對於陽明病患者,若無汗且小便不通暢,心中有悶悶不樂的感覺,肯定會出現黃疸,可以使用瀉下療法。

6. 不可下

表未解者,不可下。腹脹可按而減者,不可下。諸虛者,不可下。陽微者,不可下。咽中閉塞者,不可下。

諸動氣者,不可下。脈弱者,不可下。脈浮大者,不可下。小便清白者,不可下。陽明病面赤,心下雖硬滿,不可下。

白話文:

[不能使用瀉下療法的情況] 如果表面症狀(如發燒、怕冷等)尚未解除,不適合使用瀉下療法。 如果腹部雖脹但按壓後可以減輕,不適合使用瀉下療法。 對於各種虛弱的狀況,不適合使用瀉下療法。 如果陽氣微弱,不適合使用瀉下療法。 如果咽喉有堵塞感,不適合使用瀉下療法。 對於各種因氣機紊亂導致的症狀,不適合使用瀉下療法。 如果脈搏弱,不適合使用瀉下療法。 如果脈搏浮大,不適合使用瀉下療法。 如果小便清澈無色,不適合使用瀉下療法。 即使患有陽明病且臉部潮紅,只要心下部位雖硬滿,就不適合使用瀉下療法。

7. 用火法

以火燒地布桃葉,柏葉亦可。設席,置病人於上,即汗出。或醋炒香附,熱熨胸背,即汗。或置火於床下。或艾灸。

白話文:

【使用火療法】

以火燃燒鋪在地上的桃葉,或者使用柏葉也行。準備一張蓆子,將病人安置在上面,就會開始出汗。或者用醋炒香附草藥,趁熱敷在病人的胸背部位,也會促使出汗。又或者在牀下方生火加溫。亦可以採用艾灸的方式進行治療。

8. 用水法

傷寒思飲水為欲愈,若不與則不愈,若恣飲則水停。宜以新汲水少與之,待再思再與。熱甚者,以青布浸新汲水中,置病人胸前,熱則易之;甚者,置病人於水中,或浸手足,或漱口,或表未解及陰證似陽者,忌之。

白話文:

[使用水的方法]

患有傷寒病的人如果想喝水,這是病情好轉的徵兆,如果不讓他喝水,病情可能不會好轉。但是也不能讓他隨意大量飲水,因為這樣會導致水分在體內滯留。應適量給予新鮮抽取的井水,當他再次感到口渴時再給他喝。

對於發燒嚴重的病人,可以將青色的布料浸泡在新鮮的井水中,然後放置在病人的胸口位置,當布料變熱後再換新的濕布。病情非常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可以把病人放在水中,或者只浸泡手腳,或者用來漱口。但如果是表面症狀尚未解除,或者是陰虛表現像陽盛的情況,這種方法就要避免使用了。

9. 發熱

翕翕而熱者,表也,羌活沖和湯。蒸蒸而熱者,里也。輕者大柴胡湯,重者承氣湯。半表半裡者,表裡俱熱而輕於純在裡也,小柴胡湯。至於三陰發熱,則有腹痛肢冷,脈沉,下利為異,四逆湯。潮熱屬陽明,一日一發,日哺而作,陽明內實也。大便硬者,承氣湯。表未罷者,小柴胡湯。

煩熱兼渴者,竹葉石膏湯。心煩不眠,酸棗仁湯。煩而心悸,小建中湯。煩而悶者,梔子豉湯。熱者,白虎湯。寒者,附子湯。

白話文:

[發燒]

  1. 如果你感覺到一種微微的熱感,這表示病邪在身體表面,可用羌活沖和湯來治療。

  2. 若你感到一種持續升高的高溫,這表示病邪深入身體內部。如果症狀較輕,可使用大柴胡湯;若症狀嚴重,則需用承氣湯。

  3. 若你的病症介於身體表面和內部之間,即表裡俱熱但比純粹在內部輕微,則應服用小柴胡湯。

  4. 至於三陰型的發燒,會伴有腹痛、四肢冰冷、脈象深沉、以及下痢等特殊症狀,可用四逆湯來治療。

  5. 潮熱屬於陽明型,一天發作一次,通常在傍晚時開始,表示陽明經絡內有實邪。如果大便乾硬,應使用承氣湯;如果表證尚未消失,則需服用小柴胡湯。

  6. 若併有煩熱和口渴的症狀,可用竹葉石膏湯來治療。

  7. 如果心煩且失眠,可用酸棗仁湯。

  8. 若心煩且心悸,可用小建中湯。

  9. 若心煩且胸悶,可用梔子豉湯。

  10. 若只是單純發熱,可用白虎湯。

  11. 若發熱伴隨畏寒,可用附子湯。

10. 惡寒

(不見風亦惡寒,身雖熱,不欲去衣被。)

發熱惡寒者,陽也,羌活沖和湯。無熱惡寒者,陰也,理中湯。下證悉俱,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先解表而後攻裡。下後不解,發熱而渴,惡寒,白虎湯。惡寒而嘔,心下痞者,五苓散。汗後惡寒,虛也,芍藥附子甘草湯。背惡寒,表未解也。葛根湯。背惡寒而潮熱,柴胡加桂湯。

口渴心煩,背微惡寒,白虎加人參湯。背惡寒,潮熱腹滿,小承氣湯。少陰病,口中和,背惡寒,附子湯。汗後不解,後背惡寒者,虛也,芍藥甘草附子湯。

白話文:

【畏寒】

即使沒有風也會感到寒冷,身體雖然發熱,但卻不想脫掉衣物或掀開被子。

發燒同時感到寒冷,這是由於陽氣不足,可用羌活沖和湯治療。若無發燒但持續感到寒冷,這是由於陰寒過重,可用理中湯治療。若所有症狀都存在,且只是輕微感到寒冷,表示體表的病邪尚未完全清除,應先用藥物解表,再處理體內的問題。如果在排便後症狀仍未解除,出現發燒、口渴和畏寒,可使用白虎湯。若畏寒且伴有噁心嘔吐、胃部脹痛,則適用五苓散。出汗後仍感到寒冷,表示體內虛弱,可用芍藥附子甘草湯。背部感覺寒冷,表示表層的疾病未解決。可用葛根湯。背部寒冷且伴隨潮熱,可使用柴胡加桂湯。

若口渴心煩且背部輕微感到寒冷,可用白虎加人參湯。背部寒冷,且伴有潮熱和腹部脹滿,可用小承氣湯。若少陰病患者口腔濕潤但背部寒冷,可用附子湯。若出汗後症狀未減輕,尤其是背部持續寒冷,表示體內虛弱,可用芍藥甘草附子湯治療。

11. 惡風

密室無風,不惡。

太陽惡風,無汗而喘,麻黃湯。有汗,桂枝湯。吐下後不解,表裡俱熱,時時惡風,燥渴而煩,白虎加人參湯。汗多亡陽,惡風者,桂附湯。

白話文:

[對於風邪的反應]

如果在完全密封無風的房間內,就不會對風有不良反應。

若是受到太陽風邪影響,出現無汗且呼吸急促的症狀,應該使用麻黃湯。如果有出汗的現象,則適用桂枝湯。若是在嘔吐或腹瀉後,病情仍未好轉,且出現體內外皆熱,頻頻對風有不良反應,口乾舌燥並伴有煩躁,應服用白虎加人參湯。倘若是因大量出汗導致陽氣流失,對風有不良反應的,應該用桂附湯。

以上皆為古代醫學觀點下的治療方式。

12. 自汗

惡風寒者,桂枝湯。惡寒自汗,表虛也,小建中湯,或黃耆建中湯,自汗不惡風寒,表證罷,里證實也,承氣湯。汗多小便利,必津液竭,大便雖硬,不可攻,宜蜜導。用蜜於銅器中,微火煎,稍凝,攪之,勿令焦,皂角末少許和之,乘熱捻作棗子樣,冷內穀道中,欲大便即去之。自汗而渴,小便難,五苓散。

汗多不止,曰亡陽,桂枝附子湯。外用白朮、藁本、川芎、白芷各一兩,牡蠣粉二兩,細末,紗囊,周身撲之。

白話文:

[自發性出汗]

對於畏風怕冷的人,可以使用桂枝湯來治療。

若出現畏寒且自發性出汗,這是身體表面防禦力虛弱的現象,可以服用小建中湯,或者黃耆建中湯。如果自發性出汗但不畏風怕冷,這表示表面病狀已經消失,而內部病狀正在顯現,應該使用承氣湯。

大量出汗且尿量頻繁,代表身體津液已經枯竭,即使大便較硬,也不應強行通便,適合使用蜂蜜導引法。具體做法為:將蜂蜜放入銅鍋中,用小火慢慢熬煮,待其稍微凝固時,不斷攪拌,避免燒焦,再加入少量皁角粉混合,趁熱捏成棗子形狀,待冷卻後塞入肛門中,當想要排便時即可取出。

自發性出汗且口渴,小便困難,可用五苓散來治療。

大量出汗無法停止,被稱為「亡陽」,可使用桂枝附子湯。外用藥方則為:白朮、藁本、川芎、白芷各一兩,加上牡蠣粉二兩,研磨成細末,裝在紗布袋中,全身均可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