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

1. 脈候

脈出魚際,為逆氣喘息。咳而脈虛,必苦冒。浮直而濡者易治。喘而氣逆,脈數有熱,不得臥,難治。上氣喘嗽,面腫肩息,脈浮大者死。久嗽脈弱者生,實大數者死。上氣喘嗽低昂,脈滑,手足溫者生;脈澀四肢寒者死。咳而脫形,身熱脈小,堅急以疾為逆,不過十五日死。

咳嗽羸瘦,脈形堅大者死。咳嗽,脈沉急者死。浮直者生。浮軟者生,小沉伏匿者死。咳而嘔,腹滿泄瀉,弦急欲絕者死。

白話文:

[脈象診斷]

脈搏出現在魚際(即大拇指根部的內側)位置,代表有呼吸困難的逆氣現象。若咳嗽時脈象顯得虛弱,病人可能會感到頭暈目眩。如果脈象雖浮但直且帶有柔韌性,這情況較容易治療。如果病人喘息且氣逆,脈象又快速且有熱感,同時無法平躺,病情則較難以治療。上氣道喘息咳嗽,面部腫脹,肩部呼吸困難,脈象浮大,這種情況下病患可能死亡。長期咳嗽但脈象弱,表示病情可能改善;若脈象實、大且頻率高,則可能死亡。上氣道喘息咳嗽,呼吸起伏劇烈,脈象滑順,手腳溫暖的病患存活機會較高;反之,若脈象滯澀且四肢冰冷,則可能死亡。咳嗽且身體消瘦,體溫升高,脈象細小且緊急快速,此種情況在十五天內可能會死亡。

咳嗽伴隨身體消瘦,脈象堅硬且大的患者,預後不佳可能死亡。咳嗽,脈象沉且急促,預示死亡。脈象浮且直的,有生存機會。脈象浮軟,表示病情可能改善,脈象小、沉且隱藏不見的,則預後不佳。咳嗽且嘔吐,腹部脹滿並有腹瀉,脈象緊繃近乎斷絕的,可能死亡。

2. 醫案

文學金伯含,咳而上氣,凡清火潤肺化痰理氣之劑,幾無遺用,而病不少衰。余診其腎脈大而軟,此氣虛火不歸元。用人參三錢,煎湯送八味丸五錢,一服而減。後於補中益氣湯加桂一錢、附子八分,凡五十劑,及八味丸二斤而瘥。

太學史明麟,經年咳嗽,更醫數十人,藥不絕口,而病反增劇,自謂必成虛癆。余曰:不然。脈不數不虛,惟右寸浮大而滑,是風痰未解,必多服酸收,故久而彌甚。用麻黃、杏仁、半夏、前胡、桔梗、甘草、橘紅、蘇子。五劑知,十劑已。

張遠公三年久嗽,服藥無功,委命待盡,一日以他事造予居,自謂必不可治,姑乞診之。余曰:飢時胸中痛否?遠公曰:大痛。視其上唇白點如糟者十餘處,此蟲齧其肺,用百部膏一味,加烏梅、檳榔與服,不十日而痛若失,咳頓止矣。令其家人從淨桶中覓之,有寸白蟲四十餘條,自此不復發。

麻黃湯,小柴胡湯,升麻湯,烏梅丸,黃芩半夏生薑湯,赤石脂禹餘糧湯,麻黃附子細辛湯,茯苓甘草湯,桂枝湯,黃連解毒湯,白虎湯,小青龍湯,以上並見傷寒。

二陳湯,見痰飲。

異功散,四物湯,補中益氣湯,見虛癆。

金沸草散,治肺感寒邪,鼻塞聲重,咳嗽。

旋覆花(去梗),麻黃(去節),前胡(去蘆,各七分),荊芥穗(一錢),甘草(炒),半夏(湯泡七次),赤芍藥(各五錢)

水一鍾半,生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溫服。

加減麻黃湯,治感寒咳。

麻黃(去節,二錢),杏仁,半夏(薑製,各一錢),桂枝,甘草(炙),紫蘇葉(各五分),橘紅(一錢)

水二鍾,姜四片,煎一鍾服。

射干麻黃湯

射干,細辛,紫菀,款冬花(各三兩),麻黃,生薑(各四兩),五味子,半夏(各半升),大棗(七枚)

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腎臟發咳,腰背引痛。

麻黃,細辛(各二錢),附子(一錢)

水一鍾,煎七分服。

四七湯,治七情氣鬱,上逆為咳。

半夏(湯泡五次,二錢),茯苓(去皮,一錢五分),紫蘇(淨葉,八分),厚朴(薑製,一錢)

水二鍾,生薑七片,紅棗二枚,煎一鍾服。

大菟絲子丸,治腎虛,上逆咳嗽。

菟絲子(洗淨,酒浸),澤瀉,鹿茸(去毛,酥炙),石龍芮(去尖),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一兩),石斛(去根),熟地黃,白茯苓(去皮),巴戟(去心),牛膝(酒浸一宿,焙乾),肉蓯蓉(酒浸,切焙),山茱萸(去核),續斷,茴香(炒),防風(去蘆),杜仲(去粗皮,炒去絲),補骨脂(去毛,酒炒),蓽澄茄,沉香(各三兩),覆盆子(去枝葉、萼),桑螵蛸(酒浸、炒),五味子,芎藭(各半兩)

白話文:

[醫案]

文學金伯含咳嗽並氣喘,服用各種清熱潤肺、化痰理氣的藥物,效果都不理想。我診脈發現他的腎脈浮大而軟弱,這是氣虛導致的虛火,元氣不足。於是處方:人參三錢,煎湯送服八味丸五錢,服藥一次症狀就減輕了。之後再用補中益氣湯加桂枝一錢、附子八分,共服五十劑,同時服用八味丸二斤,病就好了。

太學史明麟多年咳嗽,看過許多醫生,服用了無數藥物,病情卻越來越嚴重,他自己都認為快變成肺癆了。我說:不會的。他的脈象不數也不虛,只是右寸脈浮大而滑,這是風痰未解,他服用太多收斂的酸性藥物,所以病症日益加重。我於是開了麻黃、杏仁、半夏、前胡、桔梗、甘草、橘紅、蘇子等藥物。五劑藥後見效,十劑藥後痊癒。

張遠公咳嗽三年,服藥無效,已等著病死,有一天因事來到我家,自認為治不好了,姑且讓我診治一下。我問他:飢餓時胸中是否疼痛?他說:非常痛。我看見他上嘴唇有十多處白色斑點,像米糠一樣,這是蟲子蛀蝕肺部。我用百部膏,加烏梅、檳榔一起服用。不到十天,疼痛消失,咳嗽也停止了。我讓他家人在糞桶裡尋找,找到了四十多條一寸長的白色蟲子,從此以後再沒犯病。

以下藥方見於《傷寒論》:麻黃湯、小柴胡湯、升麻湯、烏梅丸、黃芩半夏生薑湯、赤石脂禹餘糧湯、麻黃附子細辛湯、茯苓甘草湯、桂枝湯、黃連解毒湯、白虎湯、小青龍湯。

二陳湯,治痰飲。

異功散、四物湯、補中益氣湯,治虛癆。

金沸草散,治肺受寒邪,鼻塞聲音沉重,咳嗽。

旋覆花(去梗)、麻黃(去節)、前胡(去蘆,各七分)、荊芥穗(一錢)、甘草(炒)、半夏(湯泡七次)、赤芍藥(各五錢)

水一鍾半,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煎八分,溫服。(此為加減方)

加減麻黃湯,治感冒咳嗽。

麻黃(去節,二錢)、杏仁、半夏(薑製,各一錢)、桂枝、甘草(炙)、紫蘇葉(各五分)、橘紅(一錢)

水二鍾,生薑四片,煎一鍾服。(此為加減方)

射干麻黃湯

射干、細辛、紫菀、款冬花(各三兩)、麻黃、生薑(各四兩)、五味子、半夏(各半升)、大棗(七枚)

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兩沸,去上沫,再加入其他藥物,煮至三升,分三次溫服。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腎臟引起咳嗽,腰背疼痛牽引。

麻黃、細辛(各二錢)、附子(一錢)

水一鍾,煎七分服。

四七湯,治七情鬱結,氣逆引起咳嗽。

半夏(湯泡五次,二錢)、茯苓(去皮,一錢五分)、紫蘇(淨葉,八分)、厚朴(薑製,一錢)

水二鍾,生薑七片,紅棗二枚,煎一鍾服。(此為加減方)

大菟絲子丸,治腎虛,氣逆咳嗽。

菟絲子(洗淨,酒浸)、澤瀉、鹿茸(去毛,酥炙)、石龍芮(去尖)、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一兩)、石斛(去根)、熟地黃、白茯苓(去皮)、巴戟(去心)、牛膝(酒浸一宿,焙乾)、肉蓯蓉(酒浸,切焙)、山茱萸(去核)、續斷、茴香(炒)、防風(去蘆)、杜仲(去粗皮,炒去絲)、補骨脂(去毛,酒炒)、蓽澄茄、沉香(各三兩)、覆盆子(去枝葉、萼)、桑螵蛸(酒浸、炒)、五味子、芎藭(各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