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五 (5)
卷之五 (5)
1. 醫案
上為細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加味清心飲,治心中煩熱,赤濁肥脂。
白茯苓(去皮),石蓮肉(各一錢半),益智仁,麥門冬(去心),人參(去蘆),遠志(去心,薑汁炒),石菖蒲,車前子,白朮(炒),澤瀉,甘草(炙,各一錢)
水二鍾,燈心二十莖,煎一鍾,食前服。有熱,加薄荷少許。
瑞蓮丸,治思慮傷心,赤白二濁。
白茯苓(去皮),石蓮肉(去心,炒),龍骨(生用),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柏子仁(炒,另研),紫石英(火煅,研細),遠志(甘草水煮,去心)
當歸(去蘆,酒浸),酸棗仁(炒),龍齒(各一兩),乳香(半兩,另研)
上為細末,蜜丸梧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七十丸,空心溫酒或棗湯送下。
遠志丸,治赤濁如神。
遠志(八兩,去心),茯神(去皮木),益智仁(各二兩)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臨臥棗湯送下。
鎖精丸,治赤白濁。
補骨脂(炒),青鹽(各四兩),白茯苓,五倍子(各二兩)
上為細末,酒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送下。
水陸二仙丹,治赤白濁。
金櫻子(去子及毛淨,蒸熟,慢火熬成膏),芡實肉(研為細粉,各等分)
上以前膏同酒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溫酒下。一方用乳汁丸,鹽湯下。
赤腳道人龍骨丸,治白濁。
龍骨,牡蠣(各半兩)
上研為末,入卿魚腹內,濕紙裹,入火內炮熟,取出去紙,將藥同魚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卿魚不拘大小,只以著盡上件藥為度。更加茯苓、遠志各半兩尤佳。
白話文:
[醫案]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酒調成糊狀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鹽水送服。
加味清心飲,治療心中煩躁發熱,以及小便混濁、脂肪尿的病症。
藥材: 白茯苓(去皮)、石蓮肉(各六克),益智仁,麥門冬(去心),人參(去蘆),遠志(去心,用薑汁炒過),石菖蒲,車前子,白朮(炒過),澤瀉,甘草(烤過),各三克。
用水兩碗,加入燈心草二十根,煎煮至剩下一碗,飯前服用。如有發熱,可加入少量薄荷。
瑞蓮丸,治療因思慮過度而傷心,以及赤白濁(小便混濁帶有紅色或白色分泌物)的病症。
藥材: 白茯苓(去皮),石蓮肉(去心,炒過),龍骨(生用),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柏子仁(炒過,另外研磨),紫石英(用火燒過後研磨成細粉),遠志(用甘草水煮過,去心),當歸(去蘆,用酒浸泡),酸棗仁(炒過),龍齒(各三十克),乳香(十五克,另外研磨)。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外層包覆硃砂。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時用溫酒或紅棗湯送服。
遠志丸,治療小便赤濁,效果顯著。
藥材: 遠志(二百四十克,去心),茯神(去皮木),益智仁(各六十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酒煮過的麵糊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睡前用紅棗湯送服。
鎖精丸,治療小便赤白濁。
藥材: 補骨脂(炒過),青鹽(各一百二十克),白茯苓,五倍子(各六十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酒煮過的麵糊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鹽水送服。
水陸二仙丹,治療小便赤白濁。
藥材: 金櫻子(去掉種子和毛,蒸熟後用小火熬成膏狀),芡實肉(磨成細粉,兩者等量)。
將以上金櫻子膏和芡實粉,用酒糊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前用溫酒送服。另一個方子是將藥材用乳汁做成藥丸,用鹽水送服。
赤腳道人龍骨丸,治療小便白濁。
藥材: 龍骨,牡蠣(各十五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塞入卿魚的腹中,用濕紙包裹,放入火中烤熟,取出後去掉紙,將藥材和魚肉一起做成藥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卿魚不論大小,只要能裝完以上藥材即可。如果加入茯苓、遠志各十五克,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