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五 (1)
卷之五 (1)
1. 醫案
方伯張七澤夫人,患飲食不進,小便不禁。余曰:六脈沉遲,水泉不藏,是無火也。投以八味丸料,兼進六君子加益智、肉桂,二劑減,數劑而安。
文學俞玄倩,憂憤經旬,忽然小便不禁,醫皆以固脬補腎之劑投之,凡一月而轉甚。余謂之曰:六脈舉之則軟,按之則堅,此腎肝之陰有伏熱也。用牡丹皮、白茯苓各二錢,苦參八分,甘草梢六分,黃連一錢,煎成,調黃雞腸與服,六劑而安矣。適有吳門醫者云:既愈當大補之。
數日後仍復不禁。再來求治。余曰:肝家素有鬱熱,得溫補而轉熾,遂以龍膽瀉肝湯加黃雞腸服之,四劑即止,更以四君子加黃連、山梔,一月而愈。
家韭子丸,治遺溺夢遺白濁。
家韭子(炒,六兩),鹿茸(四兩,酥炙),肉蓯蓉(酒浸,去甲),牛膝(酒浸),熟地黃,當歸(各二兩),菟絲子(酒浸),巴戟(各一兩五錢),杜仲(炒),石斛(去苗),桂心,乾薑(各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空心食前鹽湯溫酒送下。
固脬丸
菟絲子(二兩,制),茴香(一兩),附子(炮,去皮臍),桑螵蛸(炙,各五錢),戎鹽(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送下。
白茯苓散
白茯苓,龍骨,乾薑(炮),附子(炮去皮臍),續斷,桂心,甘草(炙,各一兩),熟地黃,桑螵蛸(炒,各二兩)
上銼碎,每服四錢,水一盞,煎六分,食前服。
鹿茸散,治小便不禁,陰痿腳弱。
鹿茸(二兩,去毛酥炙),韭子(微炒),羊躑躅(酒拌,炒乾),附子(炮),澤瀉,桂心(各一兩)
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粥飲調服。
菟絲子散,治小便不禁,或過多。
菟絲子(二兩,酒浸三日,曬乾,另搗為細末),牡蠣,附子(炮,去皮臍),五味子(各一兩),雞肶(去黃皮,微炒),肉蓯蓉(各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粥湯送下。
牡蠣丸
牡蠣(白者三兩,入磁瓶鹽固濟,炭五斤,煅半日,取出研細),赤石脂(三兩,細碎,醋拌勻濕,於生鐵銚內,慢火炒令乾,二味合研如粉)
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白薇散
白薇,白蘞,白芍藥(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粥飲下。
雞腸散
黃雞腸(雄者四具,切破洗淨,炙令黃),黃連(去須),肉蓯蓉(酒洗,切焙),赤石脂(另研),白石脂(另研),苦參(各五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前酒下,日二夜一。
大菟絲子丸,治腎虛小便不禁。
菟絲子(淨洗,酒浸),澤瀉,鹿茸(去毛,酥炙),石龍芮(去土),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各一兩),石斛(去根),熟地黃,白茯苓(去皮),牛膝(酒浸一宿,焙乾),續斷,山茱萸(去核),肉蓯蓉(酒浸,切焙),防風(去蘆),杜仲(去粗皮,炒去絲),補骨脂(去衣,酒炒),蓽澄茄,沉香,巴戟(去心),茴香(炒,各三兩),五味子,桑螵蛸(酒浸,炒),覆盆子(去枝、葉、萼),芎藭(各半兩)
白話文:
[病歷] 方伯張七澤的夫人,飲食難以吞嚥,且有尿失禁的情況。我診斷說:她的脈象沉遲,顯示腎臟功能衰弱,這是因為體內缺乏足夠的元氣。我給她開了八味丸和六君子湯加上益智和肉桂,服用兩次後症狀就有所改善,經過多次服用後,病情已經穩定。
文學家俞玄倩,因憂慮和憤怒持續十天,突然出現尿失禁,醫生都以固脬和補腎的藥物治療他,但經過一個月後,情況反而更糟。我告訴他:他的脈象輕按柔軟,重按堅實,顯示他的肝腎陰虛,體內有潛在的熱度。我用牡丹皮、白茯苓各二錢,苦參八分,甘草梢六分,黃連一錢,煎煮後加入黃雞腸讓他服用,六次後,病情得到緩解。有一名吳門醫生認為,既然病情已好轉,應進行大補。
幾天後,他的尿失禁問題再次出現。他再次來找我治療。我告訴他:肝臟本來就有鬱熱,如果使用溫補藥物,會使熱度更加旺盛。因此我讓他服用龍膽瀉肝湯加上黃雞腸,服用四次後,病情停止惡化,再以四君子湯加上黃連和山梔,經過一個月後,病情完全恢復。
接下來介紹了一些中藥配方,包括韭子丸、固脬丸、白茯苓散、鹿茸散、菟絲子散、牡蠣丸、白薇散、雞腸散、大菟絲子丸、逍遙散、補中益氣湯、補脬飲、桑螵蛸散,這些藥方主要用於治療尿失禁、夢遺、白濁等泌尿系統相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