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五 (2)
卷之五 (2)
1. 醫案
水二鍾,生薑三片,煎一鍾服。虛人加桂五分、黃耆一錢。
半硫丸,治老人虛人冷秘。
熟半夏(為細末),硫黃(研極細,用柳木槌子殺過)
以生薑自然汁同熬,入干蒸餅末攪和勻,入臼內杵數百下,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酒或薑湯下。婦人醋湯下,俱空心服。
橘杏湯,治脈浮氣秘。或脈沉為血秘,以桃仁代杏仁。
杏仁(湯泡去皮尖,炒黃,五錢),橘紅(去白淨,二錢半)
水一鍾,生薑三片,煎七分服。
益血潤腸丸
熟地黃(六兩),杏仁(去皮尖,炒),麻仁(各三兩,以上三味俱杵膏),枳殼(麩炒),橘紅(各二兩五錢),阿膠(炒),肉蓯蓉(各一兩半),蘇子,荊芥(各一兩),當歸(三兩)
為末,以前三味膏,同杵千餘下,仍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白湯下。
穿結藥,治大實大滿,心胸高起,便秘。
蟾酥,輕粉,麝香(各一錢),巴豆(五分,另研)
研極細末,用孩兒茶、乳汁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丸,薑湯送下。
小便不禁
經曰:督脈生病為遺溺。又曰:肝所生病為遺溺。督與肝二經並循陰器,系廷孔,病則營衛不至,氣血失常,莫能約束水道之竅.故遺失不禁。又曰:膀胱不約為遺溺。又曰:手太陰之別,名曰列缺,其病虛則欠㰦,小便遺數。由此二節觀之,不獨病在陰器、廷孔而已。三焦為決瀆之官,失其常則遺溺,何也?三焦之脈,從缺盆,布膻中,下鬲,循屬三焦。
膀胱之脈,從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屬膀胱。凡三焦虛則膀胱亦虛,故不約也。肺從上焦,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而腎又上連於肺,兩臟為子母,母虛子亦虛,此言上、中、下三焦氣虛,皆可以致遺溺也。
愚按:世俗之治小便不禁者,但知補澀而巳,不知《內經》論肝腎膀胱之病,不指為何邪所幹,則知七情六氣皆能為病也。又言手太陰虛者,為子母相關之病,則知所生所勝所不勝之五邪,皆足以為病也。總其大要而言,肺者主氣以下降,生水以下輸;膀胱者,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
水泉不止者,膀胱不藏也。此兩經者,實為總司。肺虛者為上虛,當補氣;補中益氣湯,不愈,當以黃柏、生地、麥門冬清其熱。膀胱虛者為下虛,當澀脫。桑螵蛸、雞肶胵之類。挾寒者家韭子丸、固脬丸、白茯苓散、菟絲子散之類、滑脫者牡蠣丸,挾熱者白薇散,或雞腸散。更有睡則遺尿,皆責之虛,所以嬰兒脬氣未固,老人下元不足,多有此證。
在嬰兒挾熱者十居七八,在老人挾寒者十居七八,此又不可不辨也。宜大菟絲子丸,豬脬炙研碎,煎湯送下,更須審寒熱而為之活法。
白話文:
醫案
喝兩碗水,加三片生薑,煎成一碗服用。體虛的人,可以加入五分桂枝、一錢黃耆。
半硫丸:治療老年人或體虛的人因為體內虛寒而導致的便秘。
將熟半夏(磨成細粉)和硫黃(磨得極細,並用柳木槌子處理過)混合。 用生薑的自然汁一同熬煮,加入乾燥的蒸餅粉攪拌均勻,放入臼中搗數百下,搓成桐子大小的藥丸。 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丸,用溫酒或薑湯送服。婦女則用醋湯送服,都應空腹服用。
橘杏湯:治療脈浮、氣機不順導致的便秘。如果脈象沉,是血虛導致的便秘,就用桃仁代替杏仁。
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炒黃,五錢)、橘紅(去除白色部分,二錢半) 加一碗水,三片生薑,煎至七分服用。
益血潤腸丸
熟地黃(六兩)、杏仁(去皮尖,炒)、麻仁(各三兩,以上三味一起搗成膏狀)、枳殼(麩皮炒過)、橘紅(各二兩五錢)、阿膠(炒過)、肉蓯蓉(各一兩半)、蘇子、荊芥(各一兩)、當歸(三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與前三味藥膏混合,一起搗千餘下,再加入煉製過的蜂蜜搓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六十丸,空腹用白開水送服。
穿結藥:治療腹部脹滿、胸部隆起、便秘等嚴重症狀。
蟾酥、輕粉、麝香(各一錢)、巴豆(五分,另外研磨)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孩兒茶和乳汁調和成丸,大小如黍米。每次服用三丸,用薑湯送服。
小便不禁
《黃帝內經》說:督脈生病會導致遺尿。又說:肝臟生病也會導致遺尿。督脈和肝經都循行於陰器,連結著尿道口,生病時,營衛之氣無法到達,氣血失常,就不能約束水道的開合,導致遺尿。又說:膀胱失去約束力也會導致遺尿。又說:手太陰肺經的別絡叫列缺,其虛弱的症狀是打呵欠,小便頻繁或失禁。由此可見,不僅是陰器和尿道口的問題。三焦是負責疏通水液的器官,失常也會導致遺尿,這是為什麼呢?三焦的脈絡從鎖骨上凹陷處開始,分布於胸部,經過膈肌,屬於三焦。膀胱的脈絡從肩部內側夾著脊椎到達腰部,進入並循行於脊柱兩側的肌肉,屬於膀胱。三焦虛弱則膀胱也虛弱,因此不能約束小便。肺屬於上焦,負責疏通和調節水道,將水液下輸到膀胱。而腎又上連於肺,兩臟如同母子,母親虛弱則兒子也虛弱。這說明上、中、下三焦的氣虛,都可能導致遺尿。
我認為:現在世俗治療小便不禁,只知道用補澀的方法,卻不知道《黃帝內經》論述肝腎膀胱的疾病,並沒有明確指出是何種邪氣侵犯,其實七情和六氣都能導致疾病。又說手太陰肺經虛弱,是母子相關的疾病,說明五邪都能致病。總體來說,肺主要負責氣的下降,產生水液並下輸;膀胱是儲存津液的地方,氣化功能正常才能順利排出小便。
小便不止,是膀胱不能藏納的緣故。肺和膀胱是主管小便的兩個主要臟器。肺虛屬於上焦虛弱,應該補氣;如果用補中益氣湯沒有效果,應該用黃柏、生地、麥門冬來清除熱邪。膀胱虛弱屬於下焦虛弱,應該收澀止瀉。可以用桑螵蛸、雞內金之類的藥材。如果是寒證,可以用韭子丸、固脬丸、白茯苓散、菟絲子散之類的藥材;如果是滑脫不禁,可以用牡蠣丸;如果是熱證,可以用白薇散或雞腸散。還有睡覺時遺尿,也應該歸咎於虛證。嬰兒膀胱氣化未固,老年人腎氣不足,都容易有這個問題。
嬰兒通常屬於熱證,十個有七八個是這樣;而老年人通常屬於寒證,十個有七八個是這樣,這個區別需要仔細辨別。可以使用大菟絲子丸,用豬膀胱烤乾後研磨成粉,煎湯送服。更重要的是要根據寒熱情況靈活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