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

1. 醫案

少宰蔣恬庵,服五加皮酒,遂患大便秘結,四日以來,腹中脹悶,服大黃一錢,通後復結。余曰:腎氣衰少,津液不充,誤行疏利,是助其燥矣。以六味丸煎成,加人乳一鍾,白蜜五錢,三劑後即通,十日而康復矣。

文學顧以貞,素有風疾,大便秘結,經年不愈,始來求治。余曰:此名風秘,治風須治血,乃大法也。用十全大補湯加秦艽、麻仁、杏仁、防風、煨皂角仁,半月而效,三月以後永不復患。以手書謝曰:不肖道力,僻處窮鄉,日與庸人為伍,一旦嬰非常之疾,困苦經年,靡劑不嘗,反深沉痼。

遂不遠百里,就治神良,乍聆指教,肺腑快然,及飲佳方,如臭味之投,百日以來,沉疴頓釋,今幸生歸矣。凡仰事俯育,儔非意外之慶,則儔非臺翁之賜哉!全家額首,尸祝湛恩,乞附名案之尾,以志感悰,幸甚。

麻仁丸,治腸胃熱燥,大便秘結。

厚朴(去皮、薑汁浸炒),芍藥,枳實(麩炒,各半斤),大黃(蒸焙,一斤),麻仁(別研,五兩),杏仁(去皮炒,五兩半)

上為末,煉蜜和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臨臥溫水下,大便通利即止。

七宣丸,治風氣結聚,實邪秘結。

桃仁(去皮尖,炒,六兩),柴胡,訶子皮,枳實(麩炒),木香(各五兩),甘草(炙,四兩),大黃(麵裹熾,十五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臨臥各一服,米飲下,以利為度。

厚朴湯,治胃虛秘結。

厚朴(薑汁浸,炒透),陳皮,甘草(各三兩),白朮(五兩),半夏曲,枳實(麩炒,各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鍾半,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八分,食前大溫服。

四順清涼飲,治血燥內熱,大便不通。

大黃(蒸),甘草(炙),當歸(酒洗),芍藥(各一錢)

水鍾半,薄荷十葉,煎至七分服。

潤腸丸,治風結血秘,胃中伏火。

羌活,歸尾,大黃(煨,各五錢),桃仁(去皮尖),麻仁(各一兩)

上為末,除麻仁、桃仁另研如泥外,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湯送下。

木香檳榔丸,疏導三焦,快氣化痰,消食寬中。

木香,檳榔,枳殼(麩炒),杏仁(去皮尖,炒),青皮(去穰,各一兩),半夏曲,皂角(酥炙),郁李仁(各二兩)

上為末,別以皂角四兩,用漿水一碗,搓揉熬膏,更入熟蜜少許,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薑湯下。

大承氣湯

大黃,芒硝,厚朴(去皮),枳實(各二錢)

水二鍾,生薑三片,煎至九分,內硝煎服。

藿香正氣散,小續命湯,養正丹,八珍湯,俱見中風。

蘇子降氣湯,治氣滯妨悶,痰盛便秘。

蘇子(炒),半夏(湯泡,各二錢半),前胡,甘草(炙),厚朴(薑汁浸炒),陳皮(各一錢),當歸(一錢五分),沉香(七分)

白話文:

[醫案]

蔣恬庵先生服用五加皮酒後,便祕四日,腹脹難耐。服用一錢大黃後,雖暫時通便,但隨即又便秘。我診斷為腎氣不足,津液虧損,錯誤地使用了瀉下藥,反而加重了燥熱。於是處方六味地黃丸,加人奶一盅,蜂蜜五錢,三劑後便祕即解,十日痊癒。

文學顧以貞女士,長期患有風痺,伴隨頑固性便祕,多年未愈。初診時,我診斷為「風秘」,認為治療風痺必須同時治療血瘀,這是治療此病的大原則。於是處方十全大補湯,並加入秦艽、麻仁、杏仁、防風、煨皂角仁等藥物。半個月後見效,三個月後便祕完全痊癒,不再復發。她親筆寫信致謝,表達自己多年受病痛折磨,遍嘗各種藥方而無效,最後慕名求治,藥到病除,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麻仁丸:主治腸胃燥熱,大便秘結。

厚朴(去皮、薑汁炒)、芍藥、枳實(麩炒)、大黃(蒸焙)、麻仁(研磨)、杏仁(去皮炒),等量製成蜜丸。

七宣丸:主治風氣凝滯,實邪引起的便祕。

桃仁(去皮尖,炒)、柴胡、訶子皮、枳實(麩炒)、木香、炙甘草、麵裹炒大黃,等量製成蜜丸。

厚朴湯:主治胃虛引起的便祕。

厚朴(薑汁浸,炒透)、陳皮、甘草、白朮、半夏曲、枳實(麩炒),等量水煎服。

四順清涼飲:主治血燥內熱,大便不通。

大黃(蒸)、炙甘草、酒洗當歸、芍藥,加薄荷葉水煎服。

潤腸丸:主治風邪凝滯、血瘀、便祕,以及胃火。

羌活、當歸尾、煨大黃、去皮尖桃仁、麻仁,等量製成蜜丸。

木香檳榔丸:主治三焦氣滯,痰濁,食積等。

木香、檳榔、枳殼(麩炒)、杏仁(去皮尖,炒)、青皮(去瓤)、半夏曲、酥炙皂角、郁李仁,等量製成蜜丸。

大承氣湯:主治熱結便秘。

大黃、芒硝、厚朴(去皮)、枳實,水煎服。

藿香正氣散、小續命湯、養正丹、八珍湯:均見於中風治療。

蘇子降氣湯:主治氣滯、胸悶、痰盛、便秘。

蘇子(炒)、半夏(湯泡)、前胡、炙甘草、厚朴(薑汁浸炒)、陳皮、當歸、沉香,等量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