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3)

1. 醫案

每服四錢,水一鍾,煎六分服。

瞿麥湯

瞿麥穗,黃連(去須),大黃(蒸),枳殼,當歸,羌活(去蘆),木通,牽木,延胡索,桔梗,大腹皮,射干(各一兩半),桂心(去皮,五錢)

每服四錢,水一鍾半,生薑七片,煎八分服。

鹿角霜丸

鹿角霜,白茯苓,秋石(各等分)

為細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錢,米飲下。

大沉香散,治膏淋,臍下妨悶。

沉香,陳皮,黃耆(各七錢半),瞿麥(三兩),榆白皮,韭子(炒),滑石(各一兩),黃芩,甘草(炙,各五錢)

為末,每服二錢,食前米飲調服。

沉香丸

沉香,肉蓯蓉(酒蒸,切焙),荊芥穗,磁石(煅,醋淬七次),黃耆,滑石(各一兩)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錢,酒送下。

海金沙散

海金沙,滑石(各一兩),甘草(二錢五分)

研末,每服二錢,燈心湯調送。

菟絲子丸

菟絲子(酒蒸,焙搗),桑螵峭(炙,各五錢),澤瀉(二錢五分)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錢,空心米飲下。

肉蓯蓉丸

肉蓯蓉(酒蒸,焙),熟地黃(酒煮杵膏),山藥(炒黃),石斛(去根),牛膝(酒浸,焙),官桂(去皮,忌火),檳榔(各五錢),附子(炮,去皮臍),黃耆(各一兩),黃連(去須,七錢五分),細辛(去苗、葉),甘草(炙,各二錢五分)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錢,鹽酒下。

澤瀉散,治冷淋,脹滿澀痛。

澤瀉,雞蘇,石韋(去毛,炙),赤茯苓,蒲黃,當歸,琥珀(另研),檳榔(各一兩),枳殼(麩炒),桑螵蛸(炒,各五錢),官桂(七錢五分)

為細末,每服二錢,木通湯調服。

腎著湯,見腰痛。

腎瀝湯,見痹。

巴戟丸,治胞痹。

巴戟(去心,一兩半),桑螵蛸(切破,麩炒),杜仲(去皮,酥炙),生地黃(烘),附子(炮,去皮臍),肉蓯蓉(酒浸,去甲),續斷,山藥(各一兩),遠志(去木,三錢),石斛(去根),鹿茸(酥炙),菟絲子(酒浸,另搗),山茱萸(去核),北五味,龍骨,官桂(各七分半)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錢,空心酒下。

白話文:

[醫案]

瞿麥湯 每服用四錢藥粉,加入一碗水,煎煮至剩六分時服用。

瞿麥穗、黃連(去除鬚根)、蒸過的大黃、枳殼、當歸、羌活(去除蘆頭)、木通、牽牛子、延胡索、桔梗、大腹皮、射干(各一兩半),桂心(去除外皮,五錢)。

每服用四錢藥粉,加入一碗半水,放入七片生薑,煎煮至剩八分時服用。

鹿角霜丸 鹿角霜、白茯苓、秋石(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糊狀物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錢,用米湯送服。

大沉香散,治療膏淋(小便如米泔,稠濁如膏狀),以及肚臍下方有悶脹感。 沉香、陳皮、黃耆(各七錢半),瞿麥(三兩),榆白皮、炒過的韭菜子、滑石(各一兩),黃芩、炙甘草(各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前用米湯調服。

沉香丸 沉香、酒蒸後切開烘乾的肉蓯蓉、荊芥穗、煅燒後用醋淬七次的磁石、黃耆、滑石(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錢,用酒送服。

海金沙散 海金沙、滑石(各一兩),甘草(二錢五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燈心草煎湯調服。

菟絲子丸 酒蒸後烘乾搗碎的菟絲子、炙烤過的桑螵蛸(各五錢),澤瀉(二錢五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肉蓯蓉丸 酒蒸後烘乾的肉蓯蓉、酒煮後搗成膏狀的熟地黃、炒黃的山藥、去除根部的石斛、酒浸後烘乾的牛膝、去除外皮且忌用火烤的官桂、檳榔(各五錢),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臍部的附子、黃耆(各一兩),去除鬚根的黃連(七錢五分),去除苗、葉的細辛、炙甘草(各二錢五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錢,用鹽酒送服。

澤瀉散,治療冷淋(小便清冷,滴瀝不暢),以及腹脹滿、小便澀痛。 澤瀉、雞蘇、去除毛並炙烤過的石韋、赤茯苓、蒲黃、當歸、另行研磨的琥珀、檳榔(各一兩),麩炒過的枳殼、炒過的桑螵蛸(各五錢),官桂(七錢五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木通湯調服。

腎著湯,用於治療腰痛。

腎瀝湯,用於治療痹症。

巴戟丸,治療胞痹(膀胱的痹症,小便不利)。 巴戟(去除心)、麩炒過的桑螵蛸(切開)、酥油炙過的杜仲(去除外皮)、烘乾的生地黃、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臍部的附子、酒浸後去除外甲的肉蓯蓉、續斷、山藥(各一兩),去除木心的遠志(三錢),去除根部的石斛、酥油炙過的鹿茸、酒浸後另行搗碎的菟絲子、去除核的山茱萸、北五味子、龍骨、官桂(各七分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錢,空腹時用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