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1)

1. 小便閉癃

經云:肝足厥陰之脈,過陰器,所生病者閉癃。又云:督脈者,女子人系廷孔。廷,正也,直也,言正中之直孔,即溺竅也。其孔,溺孔之端也。女人溺孔在前陰,半橫骨之下也。孔之上際為之端,乃督脈外起之所,此雖以女子為言,然男子溺孔亦在橫骨下中央,但為宗筋所函,故不可見耳。其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

此生病,不得前後。莖,陰莖也。不得前後,二便俱閉也。此雖督脈所生,而實亦衝任之病。蓋此三脈,皆由陰中而上行,故其為病如此。又云:三焦下腧,在於足太陽之前,少陽之後,出於膕中外廉,名曰委陽,是足太陽絡也。三焦者,足少陽太陰之所將,太陽之別也,上踝五寸,別入貫腨腸,出於委陽,並太陽之正,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

此言三焦下腧之所行,與所主之病也。將,領也,三焦下腧,即足太陽之別絡,故自踝上五寸間,別入腨腸,以出於委陽穴,並太陽之正脈,入絡膀胱,以約束下焦,而其為病如此。又云: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不約者,不能約束收攝也。

愚按:閉與癃,二證也。新病為溺閉,蓋滴點難通也;久病為溺癃,蓋屢出而短少也。閉癃之病,《內經》分肝與督脈、三焦與膀胱四經,然太陽膀胱但主藏溺,其主出溺者,皆肝經及督脈及三焦也。又考膀胱為州都之宮,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夫主氣化者,太陰肺經也,若使肺燥不能生水,則氣化不及州都,法當清金潤肺。

車前、紫菀、麥門冬、茯苓、桑皮之類。如脾濕不運,而精不上升,故肺不能生水,法當燥脾健胃。蒼朮、白朮、茯苓、半夏之類。如腎水燥熱,膀胱不利,法當滋腎滌熱。黃柏、知母、茯苓、澤瀉、通草之類。夫滋腎瀉膀胱,名為正治;清金潤燥,名為隔二之治;健胃燥脾,名為隔三之治。

又或有水液只滲大腸,小腑因而燥竭,宜以淡滲之品,茯苓、豬苓、通草、澤瀉之類。分利而已。或有氣滯,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者,順氣為急,枳殼、木通、橘紅之類。有實熱者,非與純陰之劑,則陽無以化;上焦熱者,梔子、黃芩,中焦熱者,黃連、芍藥;下焦熱者,黃柏、知母。有大虛者,非與溫補之劑,則水不能行。

如金匱腎氣丸及補中益氣湯是也。如東垣治一人小便不通,目突腹脹,皮膚欲裂,服淡滲之藥無效。東垣曰:疾急矣,非精思不能處,思至半夜,曰:吾得之矣!膀胱為津液之府,必氣化而能出.服淡滲而病益甚,是氣不化也。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淡滲氣薄,皆陽藥也,孤陽無陰,欲化得乎?以滋腎丸群陰之劑,投之即愈。

丹溪嘗曰:吾以吐法通小便,譬如滴水之器,上竅閉則下竅無以自通,必上竅開而下竅之水出焉。氣虛者,補中益氣湯,先服後吐;血虛者,芎歸湯,先服後吐;痰多者,二陳湯,先服後吐;氣閉者,香附、木通探吐。更有瘀血而小便閉者,牛膝、桃仁為要藥。《別錄》云:小便不利,審是氣虛,獨參湯如神。

白話文:

標題:[小便閉塞]

內容: 古書有記載:“肝臟和足厥陰經脈,經過生殖器官,可能引發的疾病包含小便閉塞。” 又說:“督脈,對女性而言,聯繫着尿道口。'廷'字在此意爲正直,指的是正中的尿道孔,也就是排尿的通道。'孔'指的是尿道的開口。女性的尿道口位於生殖器前方,半橫骨下方。孔的上方邊緣稱之爲端,這是督脈起始的地方。雖然這裏用女性爲例,但是男性的尿道口同樣位於橫骨下方的中心,只是被包覆在宗筋之中,所以看不到。男性沿着陰莖下至肛門,與女性相同。

這種病症表現爲無法正常排尿。'莖'指的是陰莖。'不得前後'表示大小便都難以排出。這雖然是督脈引起的病症,但實際上也是衝脈和任脈的問題。因爲這三條經脈都從下體向上運行,所以病症會如此。另外,三焦的下部穴位,位於足太陽經脈前方,少陽經脈後方,從膝蓋外側出來,名爲委陽,是足太陽經脈的絡脈。三焦,由足少陽、太陰經脈主管,是太陽經脈的分支,從腳踝上方五寸處,分別進入腿肚,從委陽穴出來,與太陽經脈的主脈並行,進入膀胱,約束下焦。實證時會導致尿閉,虛證則可能導致遺尿。

這段話描述了三焦下部穴位的運行路徑,以及它所主管的病症。'將'在這裏意味着引導,三焦下部穴位,即足太陽經脈的分支絡脈,因此從腳踝上方五寸處,分別進入腿肚,然後從委陽穴出來,與太陽經脈的主脈並行,進入膀胱,以約束下焦,其病症表現如上述。還說:“膀胱功能不佳會導致尿閉,不能約束則可能導致遺尿。不能約束,意指無法控制排尿。

我認爲:閉和癃,是兩種不同的症狀。新病表現爲排尿困難,因爲尿液點滴難出;久病表現爲排尿量少,因爲尿液多次排出但量少。關於閉和癃的病症,《內經》將其分爲肝、督脈、三焦和膀胱四個部分。然而,太陽膀胱只負責儲存尿液,而主管排尿的則是肝經、督脈和三焦。再考慮到膀胱是儲存水分的場所,當氣化作用正常,才能正常排尿。負責氣化的是太陰肺經,如果肺燥無法產生水分,則氣化作用無法達到膀胱,應採取清熱潤肺的方法。

例如車前、紫菀、麥門冬、茯苓、桑皮等。如果脾溼不運,導致精華無法上升,肺也就無法產生水分,應該採取燥脾健胃的方法。例如蒼朮、白朮、茯苓、半夏等。如果腎水燥熱,膀胱功能不佳,應採取滋腎清熱的方法。例如黃柏、知母、茯苓、澤瀉、通草等。滋腎和清熱,是直接治療;清熱潤燥,是間接治療;健胃燥脾,是更間接的治療。

或者,如果水分只滲入大腸,導致小腸乾燥,可以使用淡滲藥物,例如茯苓、豬苓、通草、澤瀉等,以幫助水分分佈。如果有氣滯,無法調和水道,影響膀胱的下輸,應順氣爲急,例如枳殼、木通、橘紅等。如果有實熱,必須使用寒涼藥物,否則陽氣無法化生;上焦熱,可用梔子、黃芩;中焦熱,可用黃連、芍藥;下焦熱,可用黃柏、知母。如果極度虛弱,必須使用溫補藥物,否則水分無法運行。

例如《金匱》的腎氣丸和補中益氣湯。例如東垣治療一個人小便不通,眼睛突出,腹部膨脹,皮膚似乎要裂開,服用淡滲藥物無效。東垣說:病情危急,沒有深思熟慮無法處理。他思考到半夜,突然說:我知道了!膀胱是儲存水分的地方,必須有氣化作用才能排尿。服用淡滲藥物,病情反而加重,說明氣化作用出現問題。沒有陽氣,陰氣無法生成;沒有陰氣,陽氣無法化生。淡滲藥物性味清淡,都是陽藥,孤陽無陰,如何化生?他使用滋腎丸,一種寒涼藥物,患者立刻好轉。

丹溪曾說:我使用催吐法來疏通小便,就像滴水的容器,上部堵塞,下部就無法流通,必須打開上部,下部的水才能流出。氣虛者,服用補中益氣湯,先服後吐;血虛者,服用芎歸湯,先服後吐;痰多者,服用二陳湯,先服後吐;氣閉者,使用香附、木通催吐。對於因瘀血導致的小便閉塞,牛膝、桃仁是重要的藥物。《別錄》說:小便不利,如果是氣虛,獨參湯效果神奇。

由此可見,病因並非單一,如果不通過望、聞、問、切仔細檢查,盲目用藥,豈不是拿人命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