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2)

1. 醫案

邑宰嚴知非.患淋經年,痛如刀錐,凡清火疏利之劑,計三百帖,病勢日盛,歲暮來就診。余曰;兩尺數而無力,是虛火也。從來醫者皆泥痛無補法,愈疏通則愈虛,愈虛則虛火愈熾,遂以八味地黃丸料加車前、沉香、人參,服八劑痛減一二,而頻數猶故。原醫者進云:淋證作痛,定是實火,若多溫補,恐數日後必將悶絕,不可救矣。

知非疑懼,復來商之。余曰:若不宜溫補,則服藥後病勢必增,今既減矣,復可疑乎?朝服補中益氣湯,晚服八味丸,逾月而病去其九;倍用參耆,十四日而霍然矣。

大司寇杜完三夫人,淋瀝兩載,靡藥不嘗,卒無少效。余診之,見其兩尺沉數,為有瘀血停留,法當攻下,因在高年,不敢輕投,但於補養氣血之中,加琥珀、牛膝。此等緩劑,須以數十劑收功,而夫人躁急求功,再劑不效,輒欲更端,遂致痼疾。

神效琥珀散,治水道澀痛,頻下沙石。

琥珀,桂心(去皮),滑石(水飛),大黃(微炒),葵子,膩粉,木通,木香,磁石(煅,酒淬七次,研)

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燈心、蔥白煎湯調服。

如聖散,治沙石淋。

馬藺花,麥門冬(去心),白茅根,車前子,甜葶藶(微炒),檀香,連翹(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四錢,水煎服。如渴加黃芩同煎,入燒鹽少許肌。

獨聖散,治沙石淋。

黃蜀葵(花子俱用,炒,一兩。)

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前米飲調服。

補中益氣湯,見虛癆。

五苓散,見傷寒。

歸脾湯,方見虛癆。

金匱腎氣丸,方見腫脹。

生地黃丸,治腎虛勞淋。

生地黃(切焙),黃耆(各一兩半),防風(去皮),遠志(去木),茯神(去木),鹿茸(去毛,醋炙),黃芩(去朽木),栝蔞(各一兩),人參(一兩二錢五分),石韋(去毛),當歸(焙,各五錢),赤芍藥,戎鹽(研),蒲黃,甘草(炙,各七錢五分),車前子,滑石(各二兩)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錢,食前鹽湯送下。

黃耆湯,治腎虛勞淋。

黃耆(二兩),人參,五味子,白茯苓,旱蓮子,磁石(煅,醋粹),滑石(各一兩),桑白皮(七錢五分),枳殼(麩炒),黃芩(各半兩)

每服三錢,水一鍾,煎七分服。

六味地黃丸,見類中風。

八珍湯,見真中風。

四物湯,見虛癆。

沉香散,治氣淋臍下妨悶,小便大痛。

沉香,石韋(去毛),滑石,當歸,王不留行,瞿麥(各半兩),葵子,赤芍藥,白朮(各七錢半),甘草(炙,二錢半)

為末,每服二錢,大麥湯空心調服,以利為度。

石韋散

石韋(去毛),赤芍藥(各五錢),白茅根,木通,瞿麥,芒硝,葵子,木香(各一兩),滑石(二兩)

白話文:

[醫案]

邑宰嚴知非患淋病多年,疼痛如刀錐般劇烈。服用各種清熱利濕的藥方,多達三百劑,病情卻日益加重,年底才來求診。我說:「脈象兩尺部位沉弱無力,這是虛火。」以往的醫生都只執著於止痛的方法,越疏通則越虛弱,越虛弱則虛火越盛。因此,我用八味地黃丸的藥材,再加入車前子、沉香、人參,服用八劑後疼痛減輕了一二分,但小便頻數仍未改善。原先的醫生卻說:淋證疼痛,肯定是實火,如果多用溫補藥物,恐怕數日後就會昏迷不醒,無法救治。

知非因此感到疑惑和害怕,再次來請教。我說:「如果溫補不對症,服藥後病情必定加重,現在疼痛減輕了,還能懷疑嗎?」於是早上讓他服用補中益氣湯,晚上服用八味地黃丸,一個多月後,病情好轉了九成;之後加倍使用人參和黃耆,十四天后便完全痊癒了。

大司寇杜完三夫人,淋瀝病症持續兩年,服用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我診脈後,發現其兩尺脈沉弱,判斷是有瘀血停滯,應該攻下,但考慮到她年事已高,不敢輕易使用攻下藥物,只在補養氣血的基礎上,加入琥珀和牛膝。這種緩和的藥方,需要數十劑才能見效,但夫人心急求成,服藥兩劑無效,就想要更換藥方,反而導致病情更加頑固。

神效琥珀散:治療水道澀痛,頻頻排出沙石。

組成:琥珀、桂枝心(去皮)、滑石(水飛)、大黃(微炒)、葵子、膩粉、木通、木香、磁石(煅,酒淬七次,研磨)等分,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燈芯、蔥白煎湯送服。

如聖散:治療沙石淋。

組成:馬藺花、麥門冬(去心)、白茅根、車前子、甜葶藶(微炒)、檀香、連翹(各等分),研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水煎服。如果口渴,可以加入黃芩一起煎服,並加入少許燒鹽。

獨聖散:治療沙石淋。

組成:黃蜀葵(花和子一起用,炒制,一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飯前用米湯送服。

補中益氣湯:治療虛勞。

五苓散:治療傷寒。

歸脾湯:治療虛勞。

金匱腎氣丸:治療腫脹。

生地黃丸:治療腎虛勞淋。

組成:生地黃(切片焙乾)、黃耆(各一兩半)、防風(去皮)、遠志(去木心)、茯神(去木心)、鹿茸(去毛,醋炙)、黃芩(去朽木)、栝樓(各一兩)、人參(一兩二錢五分)、石韋(去毛)、當歸(焙乾,各五錢)、赤芍藥、戎鹽(研磨)、蒲黃、甘草(炙乾,各七錢五分)、車前子、滑石(各二兩),研磨成細末,製成蜜丸,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二錢,飯前用鹽湯送服。

黃耆湯:治療腎虛勞淋。

組成:黃耆(二兩)、人參、五味子、白茯苓、旱蓮子、磁石(煅,醋淬)、滑石(各一兩)、桑白皮(七錢五分)、枳殼(麩炒)、黃芩(各半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鍾,煎至七分服下。

六味地黃丸:治療類中風。

八珍湯:治療真中風。

四物湯:治療虛勞。

沉香散:治療氣淋,臍下悶脹,小便疼痛。

組成:沉香、石韋(去毛)、滑石、當歸、王不留行、瞿麥(各半兩)、葵子、赤芍藥、白朮(各七錢半)、甘草(炙乾,二錢半),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大麥湯空腹送服,以利尿為度。

石韋散:

組成:石韋(去毛)、赤芍藥(各五錢)、白茅根、木通、瞿麥、芒硝、葵子、木香(各一兩)、滑石(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