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八 (5)
卷之八 (5)
1. 㿉疝
足陽明筋病,內有膿血,即巢氏之胕疝,子和之血疝也。宜用桃仁、玄胡索、甘草、茯苓、白朮、枳殼、山楂、橘核、荔枝核。
白話文:
當足部陽明經的筋發生疾病,內部產生膿血的情況,這就是巢氏所說的胕疝,也是子和所提的血疝。適合使用的藥材包括桃仁、玄胡索、甘草、茯苓、白朮、枳殼、山楂、橘核、荔枝核。
2. 㿉癃疝
內有膿血,小便不通,加味通心散,或五苓散加桃仁、山楂。
白話文:
「體內存在膿血,導致小便無法排出,可以使用加味通心散來治療,或者使用五苓散並加入桃仁和山楂一起服用。」
3. 巢氏七疝
厥,厥逆心痛,吐食。癥,氣乍滿,心下痛,氣積如臂。寒,寒飲食脅腹盡痛。氣,乍滿乍減而痛。盤,臍旁作痛。胕,臍下有積氣。狼,小腹與陰相引痛,大便難。
白話文:
【巢氏七疝的症狀】
-
厥疝:會出現心臟部位劇烈疼痛,甚至會導致噁心嘔吐的情況。
-
症疝:腹部氣體突然間充滿,造成胸口下方疼痛,聚集的氣體像手臂一樣粗。
-
寒疝:飲食過冷後,兩側腰部到腹部都感到劇烈的疼痛。
-
氣疝:腹部的脹滿感時輕時重,並伴有疼痛。
-
盤疝:肚臍周圍會產生疼痛。
-
胕疝:肚臍下方有氣體聚積。
-
狼疝:小腹部和生殖器區會有牽扯性的疼痛,且大便排泄困難。
4. 子和七疝
寒,囊冷硬如石,陰莖不舉,或連睪丸痛,得之寒及使內過勞。水,囊腫陰汗出,或按小腹作水聲。筋,陰筋腫脹,或潰濃,或痛而裡急,筋縮,或莖中痛,挺縱不收,白物隨溲而下。血,小腹兩旁狀如黃瓜,血滲脬囊,結成癰腫,膿少血多。氣,上連腎,下及囊,或因怒哭則氣脹,怒哭罷則氣散。
狐,臥則入小腹,立則歸囊中,出入上下,與狐相似也。㿗,囊大如升斗,不痛不癢,濕證也。
白話文:
[子和七疝]
在寒冷的情況下,會出現睪丸冰冷且堅硬像石頭一樣,甚至可能導致陰莖無法勃起,有時會連帶睪丸疼痛,這通常是由於受寒或是內臟過度勞累所引起的。
當水分過多時,睪丸會出現腫脹,且可能有汗水流出,或者當按壓小腹時會聽到水聲。
如果是筋絡問題,可能會出現睪丸周圍組織腫脹,或者形成膿包,有時會感到疼痛且肌肉緊繃,也可能出現縮短現象,或者陰莖內部疼痛,勃起後不易恢復,甚至會有白色分泌物隨著尿液排出。
若為血液問題,小腹兩側可能呈現像黃瓜般的形狀,血液滲透至睪丸,形成膿腫,其特徵為膿液少而血液多。
若是氣滯,影響範圍可能從腎臟延伸到睪丸,情緒波動如生氣或哭泣時,可能會感到脹氣,但情緒平復後,這種感覺又會消失。
類似狐狸的特性,躺下時症狀會移至小腹,站立時又回到睪丸,這種上下移動的特性與狐狸類似。
如果睪丸腫大如同升斗般,但無痛感或瘙癢,這可能是濕氣造成的問題。
5. 小腸疝
小腸之病,小腹引睪丸,必連腰脊而痛,小腸虛則風冷乘間而入,邪氣既入,則厥而上衝肝肺,控引睪丸,上而不下,茴香、楝實、吳茱萸、陳皮、馬藺花、醋炒各一兩,芫花醋炒五錢,醋糊丸,每服一錢,加至二錢,酒送。又方:益智、蓬朮各五錢,大茴、山茱萸、牛膝、續斷、川芎、葫蘆巴、防風、牽牛炒、甘草各二錢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煎,空心連渣服,白湯調下亦得。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小腸疾病的描述與治療方法。在疾病發生時,小腸問題會引起小腹疼痛並牽扯到睪丸,同時會連帶腰部和脊椎疼痛。如果小腸虛弱,風冷就會有機會侵入,一旦邪氣進入,就會使氣血逆亂,向上衝擊肝肺,導致睪丸被拉扯,出現上衝不下的情形。
對於此病,古方提供了一個藥方,包含小茴香、苦楝子、吳茱萸、陳皮、馬藺花,以及醋炒芫花各一兩,醋糊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一錢,可增加到二錢,用酒送服。
另一個藥方則是益智、蓬朮各五錢,加上大茴香、山茱萸、牛膝、續斷、川芎、葫蘆巴、防風、炒牽牛、甘草各二錢半,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空腹時連同藥渣一起服用,也可以用開水調服。
6. 膀胱氣
小腹腫痛,不得小便是也。五苓散一兩,分三服。蔥白一莖,茴香一錢,鹽八分,水一鍾,煎七分服。三服盡,當下小便如墨汁,續用硇砂丸。
白話文:
「如果感到小腹部腫脹疼痛,並且無法順利排尿,這可能是膀胱氣的症狀。治療上,可使用五苓散一兩,分三次服用。另外,也可取蔥白一根,茴香一錢,鹽八分,用水一鍾煮沸,待其濃縮至七分時服用。當上述藥物全部服用完畢後,可能會排出如墨汁般的小便,之後應繼續服用硇砂丸以鞏固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