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八 (2)
卷之八 (2)
1. 腎虛
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
十全大補湯,即十補湯見虛癆。
青娥丸,治腎虛腰痛。
補骨脂(四兩,炒),杜仲(薑汁炒,四兩)
為末,胡桃肉三十個,研膏,入熟蜜少許,丸如桐子大,每服四錢,酒送下。
橘核酒,治跌打損傷,瘀血作痛。
橘核(炒去皮)
研細末,每服二錢,酒調下。
調榮活絡飲,治失力腰閃,或跌撲瘀血。
大黃,當歸,牛膝(酒洗),杏仁(去皮炒,各二錢),赤芍藥,紅花,羌活,生地(酒洗,各一錢),川芎(一錢五分),桂枝(三分)
水鍾半,煎八分,食前服。
人參順氣散,治氣滯腰痛。
人參,川草,桔梗,白朮,白芷,陳皮,枳殼,麻黃(去節),烏藥,白姜,甘草(各一錢)
水二鍾,煎一鍾服。
烏藥順氣散
白朮,茯苓,青皮,白芷,陳皮,烏藥,人參(各一兩),甘草(五錢)
為末,每服三錢,水一鍾,煎七分服。
二陳湯,見中風。
無比山藥丸,治腎虛腰痛。
赤石脂(煅),茯神(去皮木),山茱萸(去核),熟地黃(酒煮),巴戟(去心),牛膝(酒浸),澤瀉(各二兩),杜仲(薑汁炒),菟絲子(酒浸),山藥(各三兩),北五味(六兩),肉蓯蓉(酒浸,四兩)
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錢,酒下。
六味丸,八味丸,見虛癆。
補陰丸
龜板(酒炙),黃柏(酒炒),知母,側柏葉,枸杞子,五味子,杜仲(薑汁炒),砂仁(各五錢),甘草(二兩半)
豬脊髓、地黃膏為丸,每服五錢,淡鹽湯下。
白話文:
腎虛
將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熱酒調和後服下。
十全大補湯,即十補湯,可用於治療虛勞病症。
青娥丸,用於治療因腎虛引起的腰痛。
藥材:補骨脂(炒過,四兩),杜仲(用薑汁炒過,四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加入搗成泥狀的核桃肉三十個,以及少許煉好的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錢,用酒送服。
橘核酒,用於治療跌打損傷,以及因瘀血造成的疼痛。
藥材:橘核(炒過並去除外皮)
將橘核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酒調和後服下。
調榮活絡飲,用於治療因用力過度導致的腰部扭傷,或是跌倒撞擊造成的瘀血。
藥材:大黃、當歸、牛膝(用酒洗過)、杏仁(去皮炒過,各二錢)、赤芍藥、紅花、羌活、生地(用酒洗過,各一錢)、川芎(一錢五分)、桂枝(三分)
用水煎煮,水量為一鍾半,煎至剩八分時,於飯前服用。
人參順氣散,用於治療因氣滯造成的腰痛。
藥材:人參、川芎、桔梗、白朮、白芷、陳皮、枳殼、麻黃(去節)、烏藥、白薑、甘草(各一錢)
用水二鍾煎煮至一鍾,服用。
烏藥順氣散
藥材:白朮、茯苓、青皮、白芷、陳皮、烏藥、人參(各一兩)、甘草(五錢)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鍾煎煮至剩七分時服用。
二陳湯,請參考治療中風的相關說明。
無比山藥丸,用於治療因腎虛引起的腰痛。
藥材:赤石脂(煅燒過)、茯神(去皮木)、山茱萸(去核)、熟地黃(用酒煮過)、巴戟(去心)、牛膝(用酒浸泡過)、澤瀉(各二兩)、杜仲(用薑汁炒過)、菟絲子(用酒浸泡過)、山藥(各三兩)、北五味子(六兩)、肉蓯蓉(用酒浸泡過,四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錢,用酒送服。
六味丸、八味丸,請參考治療虛勞病症的相關說明。
補陰丸
藥材:龜板(用酒炙烤過)、黃柏(用酒炒過)、知母、側柏葉、枸杞子、五味子、杜仲(用薑汁炒過)、砂仁(各五錢)、甘草(二兩半)
加入豬脊髓和地黃膏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五錢,用淡鹽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