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

1. 脈候

寸口緊急,或短,或弦,或浮,皆頭痛。浮滑為風痰,易治;短澀為虛,難治。浮弦為風,浮洪為火,細或緩為濕。

白話文:

在診脈的時候,如果寸口部位的脈象緊急,或者短小,或者像琴絃一樣硬直,或者輕浮,通常都是頭痛的徵兆。如果脈象呈現輕浮且滑順,這通常是由於風邪與痰濕導致的頭痛,比較容易治療;而脈象短小且滯澀,則表示體內有虛弱的情況,相對難以治療。脈象輕浮且硬直多是因為風邪,輕浮且擴大則可能是火熱導致。脈象細微或是鬆緩,則通常是濕氣過重的表現。

2. 醫案

少宰蔣恬庵,頭痛如破,昏重不寧,風藥、血藥、痰藥,久治無功。余曰:尺微寸滑,腎虛水泛為痰也。地黃四錢,山藥、丹皮、澤瀉各一錢,茯苓三錢,沉香八分,日服四帖。兩頭輒減六七,更以七味丸人參湯送,五日其痛若失。

清空青,丹溪曰:東垣清空膏,諸般頭痛皆治,惟血虛頭痛,從魚尾相連者勿用。太陽厥陰巔頂痛,宜來復丹等,亦非此藥所能治。

羌活,防風(各一兩),柴胡(七錢),川芎(五錢),甘草(炙,一兩半),黃連(炒,一兩),黃芩(三兩,一半生用,一半酒炒)

為細末,每服三錢,茶調如膏,抹在口中,少用白湯,臨臥送下。

白虎湯,見暑中。

安神丸,治鬱熱頭痛。

黃耆,羌活,黃柏(酒炒,各一兩),防風(二錢五分),知母(酒炒),生地黃(酒潤),柴胡,升麻(各五分),炙甘草(三分),生薑(三錢)

每服五錢,水二鍾,煎之鐘半,加蔓荊子五分、川芎三分,煎至一鍾,臨臥熱服。

透頂散,治新久偏正頭風,及夾腦風。

細辛(表白者,三莖),瓜蒂(七個),丁香(三粒),糯米(七粒),冰片,麝香(各一分半)

將冰、麝研細,將前味研勻,另自治為末,後入乳缽內,與冰、麝和勻,磁瓶密固,用一大豆許,隨患人左右搐之,良久出涎碗許則安。

大川芎丸,治風寒痰飲,偏正頭痛。

川芎(一斤),天麻(四兩)

為末,蜜丸,每丸一錢。每服一丸,食後茶、酒下。

玉壺丸,治風痰吐逆,頭痛目眩,胸滿吐涎。

南星(生),半夏(生,各一兩),天麻(半兩),白麵(三兩)

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水一碗,先煎沸,下藥煮,候藥浮即熟,漉起,生薑湯下。

玉真丸,腎虛逆上頭痛,謂之腎厥。

硫黃(二兩),石膏(煅赤,研),半夏(湯洗),硝石(研,各一兩)

為末,生薑汁丸,桐子大,陰乾,每服二十丸,薑湯下。灸關元百壯。寒甚者去石膏,用鍾乳粉。

來復丹,見中風。

葛花解酲湯,見泄瀉。

沉香降氣散,治氣壅痞塞頭痛。

沉香(二錢八分),砂仁(七錢五分),甘草(炙,五錢五分),香附(鹽水炒,去毛,六兩二錢半)

為極細末,每服二錢,淡薑湯下。

蘇子降氣湯,虛陽上攻,氣不升降,痰涎壅盛。

蘇子(炒),半夏(湯泡,各二錢半),前胡(去蘆),甘草(炙),厚朴(薑製),陳皮(去白,各一錢),當歸(去蘆,一錢半),沉香(七分)

水二鍾,生薑三片,煎一鍾服。虛寒者加桂五分、黃耆一錢。

既濟解毒湯,治上熱,頭目赤腫而痛,煩悶不得安臥,下體寒,足胻尤甚,大便微秘。

大黃(便通者勿用),黃連(酒炒),黃耆(酒炒),甘草(炙),桔梗(各二錢),柴胡,升麻,連翹,當歸身(各一錢)

白話文:

[醫案]

蔣恬庵少宰頭痛劇烈,如頭顱破裂般疼痛,昏沉沉的,非常難受。曾用治療風、血、痰的藥物治療很久,都沒有效果。我診斷後說:脈象尺脈微弱,寸脈滑利,這是腎虛導致水液停滯化痰所致。於是開了處方:生地黃四錢、山藥、丹皮、澤瀉各一錢、茯苓三錢、沉香八分,每日服用四帖。每服之後,劑量都要減少六七分,再用七味丸配人參湯送服。五天後,頭痛就消失了。

丹溪先生說:東垣的清空膏能治療各種頭痛,唯獨血虛頭痛,且疼痛從後腦勺延伸到魚尾穴的患者不宜服用。太陽經和厥陰經所致的巔頂頭痛,應該使用來復丹等藥物治療,也不是用這個藥物所能治療的。

羌活、防風各一兩,柴胡七錢,川芎五錢,炙甘草一兩半,炒黃連一兩,黃芩三兩(一半生用,一半酒炒)。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茶調成膏狀,含在口中,少喝些白開水送服,臨睡前服用。

白虎湯:用於暑熱中暑。

安神丸:治療鬱熱頭痛。

黃耆、羌活、酒炒黃柏各一兩,防風二錢五分,酒炒知母、酒潤生地黃、柴胡、升麻各五分,炙甘草三分,生薑三錢。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二鐘煎至一鐘半,再加入蔓荊子五分、川芎三分,煎至一鐘,臨睡前服用。

透頂散:治療新舊偏頭痛,以及夾腦風。

細辛(表皮呈白色的,三莖),瓜蒂七個,丁香三粒,糯米七粒,冰片、麝香各一分半。將冰片、麝香研磨成細末,與其他藥物研磨均勻,再一起研磨,放入瓷瓶密封保存。取藥量如黃豆粒大小,放在患者左右太陽穴處搐動,直到流出約一碗唾液,疼痛就會減輕。

大川芎丸:治療風寒痰飲引起的偏頭痛。

川芎一斤,天麻四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藥丸,每丸一錢。每次服用一丸,飯後用茶或酒送服。

玉壺丸:治療風痰引起的嘔逆、頭痛、頭暈、胸悶、吐涎。

生南星、生半夏各一兩,天麻半兩,白麵三兩。研磨成粉末,製成水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一碗水煎沸,放入藥物煮,待藥物浮起即可,濾出藥汁,用生薑湯送服。

玉真丸:治療腎虛導致的頭痛,也稱為腎厥。

硫磺二兩,煅燒研磨成粉末的石膏一兩,湯洗半夏一兩,研磨成粉末的硝石一兩。研磨成粉末,用生薑汁做成藥丸,大小如桐子,陰乾,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薑湯送服。並灸關元穴一百壯。若寒邪較重,可去掉石膏,用鍾乳粉代替。

來復丹:見中風。

葛花解酲湯:見泄瀉。

沉香降氣散:治療氣機鬱滯引起的頭痛。

沉香二錢八分,砂仁七錢五分,炙甘草五錢五分,鹽水炒去毛的香附六兩二錢半。研磨成極細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淡薑湯送服。

蘇子降氣湯:治療虛陽上亢、氣機升降失調、痰涎壅盛。

炒蘇子、湯泡半夏各二錢半,去蘆的前胡、炙甘草、薑製厚朴、去白陳皮各一錢,去蘆的當歸一錢半,沉香七分。加水二鐘,生薑三片,煎至一鐘服用。虛寒者可加桂枝五分、黃耆一錢。

既濟解毒湯:治療上焦熱盛,頭目紅腫疼痛,煩悶不安,下焦寒冷,腳脛尤甚,大便秘結。

大黃(大便通暢者不用),酒炒黃連、酒炒黃耆、炙甘草、桔梗各二錢,柴胡、升麻、連翹、當歸身各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