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一 (14)
卷之一 (14)
1. 辨治大法論
肝足厥陰之脈,起於大指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從目繫上頰裡,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
其見證也,頭痛,脫色,善潔,耳無聞,頰腫,肝逆,面青,目赤腫痛,兩脅下痛引小腹,胸痛脅腫,婦人小腹腫、腰痛不可俯仰,四肢滿悶,挺長熱嘔逆,睪疝暴癢,足逆寒,胻善瘛,遺溺,淋溲便難,癃狐疝㿗,冒眩轉筋,陰縮筋攣,善恐,胸中喘,罵詈;血在脅下,喘。實者夢山林大樹,虛則夢細草苔蘚。
丑時氣血注於肝經。
白話文:
肝經,足厥陰的經脈,從腳大拇指的指甲邊緣開始,向上沿著腳背內側,經過內踝前一寸處,再向上八寸,與足太陰經交會後,到達膝蓋內側,沿著大腿內側往上,進入陰毛區,經過陰部,抵達小腹,夾著胃部,屬於肝臟,並與膽相連。它向上穿過橫膈膜,散布在脅肋部位,沿著喉嚨後方,往上進入鼻咽部,連接眼睛的脈絡,再往上到達額頭,與督脈在頭頂交會。它的一條分支,從眼睛的脈絡向上,沿著臉頰內部,環繞在嘴唇內側。另一條分支,從肝臟分出,穿過橫膈膜,向上注入肺臟。
肝經的病症表現為:頭痛、面色蒼白、有潔癖、聽力下降、臉頰腫脹、肝氣上逆、面色發青、眼睛紅腫疼痛、兩側脅肋疼痛牽引到小腹、胸痛肋骨腫脹、婦女小腹腫脹、腰痛難以彎腰或後仰、四肢脹滿不舒服、身體僵直發熱且嘔吐、睪丸疝氣突然搔癢、腳部冰冷、小腿容易抽搐、小便失禁、小便淋漓不暢或排尿困難、小便不通或疝氣、頭暈目眩、轉筋、陰部萎縮或筋脈攣縮、容易恐懼、胸悶氣喘、大聲叫罵;若有瘀血在脅下,會感到喘氣。體內實熱的人會夢到高山大樹,體虛的人會夢到細草苔蘚。
凌晨一點到三點,氣血會流注於肝經。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