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3)

1. 谷部

胡麻,味甘,平,無毒。入肝、脾、腎三經。其色如醬,其狀如蝨,九蒸曬。養血潤腸,燥結焦煩誠易退;補中益氣,風淫癱瘓豈難除?堅筋骨,明耳目,輕身不老;長肌膚,填髓腦,辟穀延年。

補陰是其本職,又去風者,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也。李廷飛雲,風病人久服,步履端正,語言不蹇,神農收為上品,《仙經》載其功能,洵奇物也。但服之令人腸滑,得白朮並行為勝。

麻仁,味甘,平,無毒。入脾、胃二經。畏牡蠣、白薇、茯苓。絹包至沸湯中。至冷取出,懸井中一夜,勿著水,曝乾,新瓦上挪去殼。潤五臟,通大腸。宣氣利關節,催生療產難。

白話文:

胡麻

胡麻,味道甘甜,性平,無毒。進入肝、脾、腎三條經脈。它的顏色像醬油,形狀像蝨子,需要經過九次蒸曬。

胡麻具有養血潤腸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燥結、煩躁等症狀;它還能補中益氣,治療風邪導致的癱瘓;此外,胡麻能堅筋骨、明耳目、輕身不老;促進肌膚生長,填補髓腦,有助於辟穀延年。

胡麻的本質是補陰,也能祛風。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李廷飛說,風病患者長期服用胡麻,步履會變得穩健,言語流暢,神農氏將胡麻列為上品,仙經記載了它神奇的功效,胡麻的確是奇物。但是服用胡麻容易導致腸滑,所以與白朮一起服用效果更佳。

麻仁

麻仁,味道甘甜,性平,無毒。進入脾、胃兩條經脈。忌諱與牡蠣、白薇、茯苓同用。

使用麻仁時,需要用絹布包好,放入沸水中煮至沸騰。待水涼後取出,懸掛在井中一夜,注意不要沾水,之後曬乾,再在新的瓦片上將殼剝掉。

麻仁能潤五臟,通大腸;宣通氣血,利關節;促進生育,治療產婦難產。

劉完素曰:麻仁,木谷也,而治風,同氣相求也。陳士良云:多食損血脈,滑精氣,痿陽事;婦人多食,即髮帶疾,以其滑利下行,走而不守也。

麻油,味甘,微寒,無毒。熟者利大腸,下胞衣;生者摩瘡腫,生禿髮。

生者,過食能發冷利,脾虛作瀉者忌之。熬熟不可經宿,即助熱動氣也。

飴糖,味甘,溫,無毒。入脾經。止嗽化痰,《千金方》每嘉神效;脾虛腹痛,建中湯累奏奇功。瘀血熬焦和酒服,腸鳴須用水煎嘗。

按:飴糖雖能補脾潤肺,然過用之,反能動火生痰。凡中滿吐逆,酒病牙疳咸忌之,腎病尤不可服。

白話文:

劉完素說:麻仁,是木質與穀物的結合,卻能治療風症,這是因為它性質與風相同,具有相應的作用。陳士良則指出:大量食用會損傷血液和脈絡,使精氣滑落,影響男性性功能;女性大量食用,可能會導致頭髮脫落,這是因為它性質滑利,容易下行,不守本位。

「麻油」,味道甘甜,略帶涼性,無毒。熟製的麻油有利於大腸通便,可以排出胎衣;生製的麻油可用來按摩傷口、腫塊以及治療禿髮。

生製的麻油過量食用會引起冷感和消化不良,對於脾虛易引起腹瀉的人應避免食用。麻油一旦煮熟後,不可放置過夜,否則會增加熱性,刺激體內氣機。

「飴糖」,味道甘甜,溫和,無毒。它能進入脾臟,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被《千金方》推崇為神效。對於脾虛引起的腹痛,使用建中湯可以收到奇效。如果要使用熬焦的飴糖與酒一起服用,應該用水煎煮後再嘗試。

總結:飴糖雖然能夠補脾潤肺,但如果過度使用,反而會引起火熱和痰液。對於腹部滿脹、嘔吐、飲酒過量、牙齦潰爛的患者,都應避免使用飴糖。對於腎病患者,更是不可服用。

黑豆,味甘,平,無毒。入腎經。活血散風,除熱解毒,能消水腫,可稀痘瘡。

嬰兒十歲以下者,炒豆與豬肉同食,壅氣至死,十有八九。凡服蓖麻子忌炒豆,犯之脹死。服厚朴者亦忌之,最動氣故也。

赤小豆,味甘、酸,平,無毒,入心、小腸二經。利水去蠱,一味磨吞決效;散血排膿,研末醋敷神良。止渴行津液,清氣滌煩蒸。通乳汁,下胞衣,產科要矣;除痢疾,止嘔吐,脾胃宜之。

白話文:

黑豆性味甘平,無毒,歸腎經。具有活血散風、除熱解毒、消水腫、稀痘瘡等功效。

嬰兒十歲以下不宜食用炒黑豆與豬肉,因為會導致壅氣致死。服用蓖麻子或厚朴時也應忌食炒黑豆,因為黑豆會加重藥性,容易導致氣脹致死。

赤小豆性味甘酸平,無毒,歸心、小腸二經。具有利水去蠱、散血排膿、止渴行津液、清氣滌煩蒸、通乳汁、下胞衣、除痢疾、止嘔吐等功效。

赤豆,心之谷也,其性下行,入陰分,通小腸,治有形之病。消瘕散腫,雖潰爛幾絕者,為末敷之,無不立效。

按:久服赤豆,令人枯燥,肌瘦身重,以其行降令太過也。

綠豆,味甘,寒。入肝經。反榧子,殼惡鯉魚。解蟹毒而止渴,去浮風而潤膚。利小便以治脹,厚腸胃以和脾。

綠豆屬木,通於厥陰,解毒之功,過於赤豆。但功在綠皮,若去殼即壅氣矣。

按:胃寒者不宜食。

扁豆,味甘,溫,無毒。入脾經。去皮炒。補脾胃而止吐瀉,療霍亂而清濕熱。解諸毒大良,治帶下頗驗。

白話文:

赤豆,是心臟的養料,其特性是向下走,進入陰部,通暢小腸,對有形的疾病有療效。可以消除塊狀物質和腫瘤,即使是已經潰爛到幾乎消失的部分,將其研磨後敷上,都能立即見效。

根據:長期服用赤豆,會使人變得乾燥,肌膚瘦弱,體重增加,這是因為赤豆的降性過強所導致的。

綠豆,味道甘甜,性寒。進入肝經。與榧子相剋,其殼不能與鯉魚同食。能解螃蟹的毒素,止渴,祛除浮風,使皮膚潤滑。有利於小便,治療腹脹,增強腸胃,調和脾胃。

綠豆屬木,與厥陰相通,解毒的功效超過赤豆。但是,它的功效在於綠皮部分,如果去除殼就會造成氣滯。

根據:脾胃寒涼的人不適合食用。

扁豆,味道甘甜,溫和,無毒。進入脾經。要去皮炒熟。能補充脾胃,防止嘔吐和腹瀉,治療霍亂並清熱除濕。對於解各種毒物非常有效,對於帶下症候的治療也很有幫助。

色黃味甘,得乎中和,脾之谷也,能化清降濁,故有消暑之用。皮如栗色者,不可入藥。

按:傷寒邪熾者禁用。

淡豆豉,味甘、苦,寒,無毒。入肺、脾二經。解肌發汗,頭痛與寒熱同除;下氣清煩,滿悶與溫癍並妙。疫氣、瘴氣,皆可用也;痢疾、瘧疾,無不宜之。

豆經蒸窨,能辛能散。得蔥則發汗,得鹽則止吐,得酒則治風,得薤則治痢,得蒜則治血,炒熟又能止汗,亦要藥也。造豆豉法:黑豆一斗,六月間水浸一宿,蒸熟,攤蘆蓆上,微溫,蒿覆五六日後,黃衣遍滿為度,不可太過。取曬,簸淨,水拌得中,築實甕中,桑葉蓋厚三寸,泥固,取出曬半日,又入甕。如是七次,再蒸曝乾。

白話文:

黃豆性味甘甜,屬中性,是脾胃的食糧,能化解清氣,下降濁氣,因此有消暑功效。皮色像栗子的黃豆不能入藥。

傷寒症患者禁止使用。

淡豆豉味甘苦,性寒,無毒,歸肺脾二經。它能解表發汗,治療頭痛和寒熱症狀;還能降氣清心,緩解胸悶和溫疹病症。疫氣、瘴氣都能用它治療;痢疾、瘧疾也無所不治。

豆豉經過蒸制,具有辛散之性。搭配蔥可以發汗,搭配鹽可以止吐,搭配酒可以治風,搭配薤可以治痢,搭配蒜可以治血,炒熟後還能止汗,可謂是一種重要的藥材。製作豆豉的方法是:取黑豆一斗,在六月間浸泡一晚,蒸熟後攤在蘆席上,微溫時覆蓋上蒿草,五六天後,豆子表面長滿黃衣即可,不可過度。然後曬乾,簸去雜質,用清水拌勻,壓實裝入缸中,用桑葉蓋厚三寸,用泥土封住,取出曬半日再入缸。如此反覆七次,最後蒸乾即可。

按:傷寒直中三陰,與傳入陰經者勿用。熱結煩悶,宜下不宜汗,亦忌之。

麥芽,味甘、咸,溫,無毒。入胃經。炒黃去芒,留芽用。熟腐五穀,消導而無停;運行三焦,宣通而不滯。療腹鳴與痰飲,亦催生而墮胎。

古人惟取穬麥為芽,今人多用大麥者,非也。以谷消穀,有類從之義,無推蕩之峻,胃虛停穀食者宜之。然有積化積,無積消腎氣,墮胎。

神麯,味甘、辛,溫,無毒。入胃經。研細炒黃,陳久者良。健脾消穀,食停腹痛無虞;下氣行痰,泄痢胃翻有藉。

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以白麵百斤,青蒿、蒼耳、野蓼各取自然汁六大碗,赤小豆,杏仁泥各三升,以配白虎、青龍、朱雀、玄武、勾陳、騰蛇,用諸汁和麵、豆、杏仁,布包作餅,楮葉包窨,如造醬黃法,待生黃衣,曝乾收之。

白話文:

傷寒直接侵犯三陰,以及傳入陰經的病症,都不可使用麥芽。如果出現熱結煩悶的情況,應該瀉下而不是發汗,同樣也不適合使用麥芽。

麥芽味甘鹹,性溫,無毒,入胃經。炒黃去芒,保留芽用。它可以熟化五穀,消導積食而不停滯;能運行三焦,宣通氣血而不阻塞。用於治療腹鳴、痰飲,也能催生墮胎。

古人只用穬麥的芽,而現代人多用大麥的芽,這是錯誤的。雖然大麥也能消食,但其作用較緩和,沒有麥芽那樣強大的推蕩之力,因此適合胃虛停食的人食用。不過,大麥只能化解積食,不能消解腎氣,也會墮胎。

神麯味甘辛,性溫,無毒,入胃經。研細炒黃,陳久者效果更好。它可以健脾消食,食停腹痛不再擔心;能下氣行痰,治療泄痢、胃翻等症狀。

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用一百斤白麵,加入青蒿、蒼耳、野蓼的自然汁液各六大碗,赤小豆、杏仁泥各三升,配合白虎、青龍、朱雀、玄武、勾陳、騰蛇等五行方位,用這些汁液和麵、豆、杏仁,包成餅,用楮葉包好,像製作醬黃的方法,等到生出黃衣後,曬乾收藏。

按:脾陰虛胃火盛者勿用,能損胎孕。

穀芽,味甘、苦,溫,無毒。消食與麥芽同等,溫中乃穀芽偏長。

味甘氣和,具生化之性,故為消食健脾,開胃和中之要藥。

,味苦、甘、辛,熱,有毒。入肺與胃二經。通血脈而破結,厚腸胃而潤肌;宣心氣以忘憂,助膽經以發怒。善行藥勢,可御風寒。

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消愁;過飲則傷胃耗血,生痰動火。故夫沉湎無度,醉以為常者,輕則致疾,重則身亡。此大禹所以疏儀狄,周公所以著《酒誥》也。燒酒散寒破結,損人尤甚。

,味酸,溫,無毒。入肝經。澆紅炭而聞氣,產婦房中常起死;塗癰疽而外治,瘡科方內屢回生。消心腹之疼,癥積盡破;殺魚肉之毒,日用恆宜。

白話文:

脾虛胃火旺的人不能使用,會損害胎兒。

穀芽味道甘苦,性溫,無毒。消食效果和麥芽相同,但穀芽更溫和。

穀芽味道甘甜,性平和,具有生化作用,因此是消食健脾、開胃和中的重要藥物。

酒的味道苦甘辛,性熱,有毒。進入肺經和胃經。可以通血脈、破結、厚腸胃、潤肌膚;可以宣發心氣、忘憂解愁,還可以助膽經發怒。酒性善於行藥,可以御寒。

少量飲酒可以和血行氣,壯神消愁;過度飲酒則會傷胃耗血,生痰動火。所以長期沉迷酒色,經常醉酒的人,輕則導致疾病,重則身亡。這就是大禹疏遠儀狄,周公寫《酒誥》的原因。燒酒散寒破結,對人體的傷害更大。

醋的味道酸,性溫,無毒。進入肝經。醋可以燻蒸房間,可以救治產婦;外敷可以治療癰疽,是外科常用的藥物。醋可以消心腹疼痛,破除癥積;可以殺魚肉的毒性,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使用。

藏器曰:多食損筋骨,損胃,損顏色。

罌粟殼,味酸、澀,溫,無毒,入腎經。水洗去蒂,去頂去穰,醋炒透。止瀉利而收脫肛,澀精氣而固遺泄。劫虛癆之嗽,攝小便之多。

酸收太緊,令人嘔逆,且兜積滯,反成痼疾。若醋製而與參朮同行,可無妨食之害。

按:風寒作嗽,瀉痢新起者勿用。

白話文:

古人說,吃太多會傷筋骨、傷胃、傷容顏。罌粟殼味酸澀,性溫,無毒,入腎經。處理時要用水洗去蒂頭,去除頂部和內部的種子,再用醋炒透。它能止瀉利尿,收縮脫肛,固精止遺,治療虛勞咳嗽,減少小便次數。但酸味過於收斂,容易導致嘔吐反胃,積聚在體內,反倒成為頑固疾病。如果用醋製成與人參、白朮一同服用,則可以避免食用罌粟殼的副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風寒咳嗽、新發生的腹瀉或痢疾患者,不宜使用罌粟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