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五 (2)
卷之五 (2)
1. 醫案
水二鍾,煎一鍾服。
鬱金散,治熱毒痢,下血不止。
真鬱金,槐花(炒,各五錢),甘草(炙,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豆豉湯調下。
芍藥黃芩湯
黃芩,芍藥(各二錢),甘草(一錢),
水鍾半,煎八分服。
香連丸
黃連(二十兩,吳茱萸十兩,水拌,同炒令赤,去茱萸),木香(四兩八錢八分)
上為細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米湯送下。
導氣湯
木香,檳榔,黃連(各六分),大黃,黃芩(各一錢五分),枳殼(一錢,炒),芍藥(六錢),當歸(三錢)
分二服。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服。
真人養臟湯,治虛寒痢疾,久而不愈。
人參,白朮(炒),當歸(各六分),白芍藥,木香(各一錢六分),甘草(炙),肉桂(各八分),肉果(麵裹,煨,五分),粟殼(蜜炙,三錢六分),訶子肉(一面二錢)
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溫服。
理中湯,見傷寒。
治中湯,即理中湯加陳皮、青皮。
補中益氣湯,見類中風。
異功散,四君子湯,十全大補湯,歸脾湯,俱見虛癆。
倉廩湯,治噤口痢,乃熱毒衝心。
人參,茯苓,甘草(炙),前胡,川芎,羌活,獨活,桔梗,柴胡,枳殼,陳倉米(各八分)
水二鍾,生薑三片,煎一鍾服。
訶黎勒丸,治休息痢。
樗白皮(二兩),訶子(五錢,去核),母丁香(三十粒)
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錢,陳米湯入醋少許送下,日三服。
蕪荑丸,治久痢,及下部有蟲。
蕪荑(炒),黃連(各二兩),蚺蛇膽(五錢)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錢,食前杏仁湯下。
瓜蔞散,治五色痢久不愈。
瓜蔞(一枚,黃色者,炭火煨存性,蓋地上一宿,出火毒)
上研細末,作一服,溫酒調下。
大斷下丸,治臟寒久痢。
高良薑(一兩五錢),乾薑(炮,一兩五錢),細辛(一兩五錢),龍骨(研),枯礬,赤石脂,肉豆蔻(麵煨),訶子肉(各一兩),牡蠣(煅,一兩),附子(制,一兩),石榴皮(醋浸,炒黃)
上為細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三錢,米湯下。
白話文:
醫案
水兩碗,煎成一碗服用。
鬱金散,治療熱毒引起的痢疾,導致便血不止。
使用真正的鬱金、炒過的槐花(各五錢)、炙甘草(二錢五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在飯前用豆豉湯送服。
芍藥黃芩湯
使用黃芩、芍藥(各二錢)、甘草(一錢)。
加水一碗半,煎成八分服用。
香連丸
使用黃連(二十兩,加水拌過,與吳茱萸十兩一同炒至赤色,去除吳茱萸),木香(四兩八錢八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醋調糊製成丸子,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錢,在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導氣湯
使用木香、檳榔、黃連(各六分),大黃、黃芩(各一錢五分),炒過的枳殼(一錢),芍藥(六錢),當歸(三錢)。
分兩次服用。加水兩碗,煎成一碗,飯前服用。
真人養臟湯,治療虛寒引起的痢疾,久治不癒。
使用人參、炒白朮、當歸(各六分),白芍藥、木香(各一錢六分),炙甘草、肉桂(各八分),肉豆蔻(用麵包裹後煨過,五分),蜜炙粟殼(三錢六分),訶子肉(一面二錢)。
加水兩碗,煎成一碗,飯前溫服。
理中湯,用於治療傷寒(詳見傷寒篇)。
治中湯,即理中湯加入陳皮、青皮。
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類中風(詳見類中風篇)。
異功散、四君子湯、十全大補湯、歸脾湯,皆用於治療虛勞(詳見虛勞篇)。
倉廩湯,治療因熱毒衝心引起的噤口痢(無法進食的痢疾)。
使用人參、茯苓、炙甘草、前胡、川芎、羌活、獨活、桔梗、柴胡、枳殼、陳倉米(各八分)。
加水兩碗,生薑三片,煎成一碗服用。
訶黎勒丸,治療休息痢(反覆發作的痢疾)。
使用樗白皮(二兩)、訶子(五錢,去核)、母丁香(三十粒)。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糊製成丸子,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錢,用陳米湯加入少許醋送服,每日服用三次。
蕪荑丸,治療久痢,以及下部有寄生蟲。
使用炒過的蕪荑、黃連(各二兩)、蚺蛇膽(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蜜製成丸子,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二錢,在飯前用杏仁湯送服。
瓜蔞散,治療各種顏色痢疾,久治不癒。
使用瓜蔞(一枚,選擇黃色的,用炭火煨過保留藥性,放置在地上一個晚上,去除火毒)。
將其研磨成細末,作為一次的服用量,用溫酒調服。
大斷下丸,治療因臟腑虛寒引起的久痢。
使用高良薑(一兩五錢),炮製過的乾薑(一兩五錢),細辛(一兩五錢),研磨過的龍骨,枯礬,赤石脂,用麵包裹煨過的肉豆蔻,訶子肉(各一兩),煅燒過的牡蠣(一兩),炮製過的附子(一兩),用醋浸泡後炒黃的石榴皮。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醋調糊製成丸子,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錢,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