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2)

1. 痢疾

獨怪世之病痢者,十有九虛。而醫之治痢者,百無一補。氣本下陷,而再行其氣,後重不益甚乎?中本虛衰,而復攻其積,元氣不愈竭乎?濕熱傷血者,自宜調血,若過行推蕩,血不轉傷乎?津亡作渴者,自宜止泄,若但與滲利,津不轉耗乎?世有庸工,專守痛無補法,且曰:直待痛止,方可補耳,不知因虛而痛者,愈攻則愈虛愈痛矣。此皆本末未明,但據現在者為有形之疾病,不思可慮者在無形之元氣也。

請以宜補之證悉言之:脈來微弱者可補,形色虛薄者可補,疾後而痢者可補,因攻而劇者可補。然而尤有至要者,則在脾腎兩臟,如先瀉而後痢者,脾傳腎為賊邪難療,先痢而後瀉者,腎傳脾為微邪易醫,是知在脾者病淺,在腎者病深,腎為胃關,開竅於二陰,未有久痢而腎不損者。故治痢不知補腎,非其治也。

凡四君、歸脾、十全、補中皆補脾虛,未嘗不善,若病在火衰,土位無母,設非桂、附,大補命門,以復腎中之陽,以救脾家之母,則飲食何由而進,門戶何由而固,真元何由而復耶?若胃熱不前,僅以參、術補土,多致不起,大可傷矣!

白話文:

真奇怪,現在得痢疾的人,十個有九個都是身體虛弱的。但是醫生治療痢疾,卻幾乎沒有人會用補益的方法。本來病因是氣往下陷,如果再用藥去疏導氣,那種裡急後重、想大便卻又拉不出來的感覺,難道不會更嚴重嗎?本來就是因為身體中間虛弱衰退,卻又去攻打體內堆積的穢物,這樣原本的元氣難道不會更加耗竭嗎?如果是因為濕熱損傷了血液,本來就應該調理血液,如果過度使用推蕩的藥物,難道不會反而更傷血嗎?如果是因為體液喪失而口渴,本來就應該止住腹瀉,如果只是一味使用滲濕利尿的藥物,難道體液不會更加消耗嗎?世上有些庸醫,只知道治療疼痛,完全不懂得補益的方法,還說:「一定要等到疼痛停止,才可以補益身體。」卻不知道,因為虛弱而引起的疼痛,越是攻打,身體就越虛弱,疼痛也越嚴重。這些都是因為沒有弄清楚根本原因,只看到現在有的明顯症狀,就以為是有形的疾病,卻不考慮到潛在的、無形的元氣虛弱問題。

所以,我現在要詳細說明,哪些情況適合使用補益的方法:脈搏微弱無力的人可以補益;形體消瘦、面色虛弱的人可以補益;生病之後才得痢疾的人可以補益;因為過度攻伐治療而病情加重的人可以補益。然而,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在脾和腎這兩個臟器。如果先腹瀉,然後才得痢疾,那是脾的病邪傳到了腎,這種情況就很難治療;如果先得痢疾,然後才腹瀉,那是腎的病邪傳到了脾,這種情況就比較容易治療。由此可見,病在脾的,病情較淺;病在腎的,病情較深。腎是胃的關門,開竅於大小便的出口,沒有哪個久病痢疾的人腎沒有損傷的。所以治療痢疾不懂得補腎,就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像四君子湯、歸脾湯、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這些方劑,都是補益脾虛的,使用這些藥方當然很好。但是,如果病因是腎陽衰弱,脾胃失去腎陽的溫煦,就必須使用桂枝、附子這種大補命門(腎)的藥物,來恢復腎中的陽氣,從而救助脾胃,這樣才能讓病人有胃口吃飯,腸道才能穩固,元氣才能恢復。如果遇到胃中虛寒,卻只是使用人參、白朮這些補脾的藥,往往會導致病情加重,那就非常糟糕了!

2. 積分新舊

舊積者,濕熱食痰也,法當下之;新積者,下後又生者也,或調或補,不可輕攻。若因虛而痢者,雖舊積亦不可下,但用異功散,虛回而痢自止。丹溪有先用參、術,補完胃氣而後下者,亦一妙法也,虛者宜之。

白話文:

[對於新舊積聚的處理]

舊有的積聚,通常是因為濕熱和過多的痰飲食物所導致,根據治療原則,應該使用瀉下藥來清除。

新產生的積聚,指的是在治療後又再度出現的積聚,這種情況可能需要調整飲食或者補養身體,不應該隨便使用瀉下藥。

如果因為體質虛弱而引起痢疾,即使是有長期的積聚,也不可以輕易地使用瀉下藥,應該使用異功散這種藥方,當體虛的情況改善,痢疾自然會停止。

丹溪先生曾經提出一種方法,就是先使用人參、白朮等藥物來補強脾胃功能,等到脾胃功能恢復了再使用瀉下藥,這是一種非常巧妙的方法,適合體質虛弱的人使用。

3. 色黑有二

焦黑者,熱極反兼勝己之化,芍藥湯;黑如漆之光者,瘀血也,桃仁承氣湯。

白話文:

「色黑可分兩種情況。一種是顏色呈現焦黑,這通常是體內熱氣過盛,且身體正在抵抗這種過剩的熱氣轉化的現象,治療上可用芍藥湯。另一種是黑色帶有如油漆般的光澤,這通常代表體內有瘀血的情況,治療上可用桃仁承氣湯。」

4. 裡急

裡急而不得便者,火也,重者承氣湯,輕者芍藥湯,裡急頻見汙衣者,虛也,補中益氣湯去當歸,加肉果。

白話文:

如果感覺到迫切的內急,但卻無法順利排便,這通常是火熱的症狀。對於嚴重的情況,會使用承氣湯來治療;若情況較輕,則會用芍藥湯。若內急的頻率高到常弄髒衣物,這表示體質虛弱,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但在調配時要去除當歸成分,並加入肉果。

5. 後重

邪迫而後重者,至圊稍減,未幾復甚,芍藥湯。虛滑而後重者,圊後不減,以得解愈虛故也,真人養臟湯。下後仍後重者,當甘草緩之,升麻舉之。

白話文:

[大便不盡感]

因病邪侵擾導致有大便未解乾淨的感覺,上廁所後雖會稍微緩解,但不久又會感到嚴重,這情況適用於芍藥湯。

若是由虛弱導致肛門有下墜感,上完廁所後這種感覺並不會減輕,因為排便後身體更虛弱,這種情況應使用真人養臟湯。

如果在排便後仍舊有大便未解乾淨的感覺,應該用甘草來緩和這種感覺,並用升麻來提升身體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