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七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4)

1. 發散

瘧疾多因風、寒、暑、濕,天之邪氣所傷,當分經絡而發汗,其七情、痰、食、血、水,皆兼見之候,隨證治之。

白話文:

瘧疾多半是由風邪、寒冷、熱度、濕氣,這些自然界中的不良因素所導致,應根據患者經絡的不同來進行發汗治療。而像是情緒波動、痰多、飲食不當、血液問題、水腫等症狀,常常會同時出現,我們應該根據具體的症狀來進行相應的治療。

2. 風瘧

惡寒自汗,煩躁頭疼,必先熱後寒,宜柴胡、蘇葉、細辛、白芷、羌活、生薑之類。

白話文:

感到非常冷且自發性出汗,心情煩躁並伴有頭痛,病情必定是先發燒然後才覺得冷,適合使用柴胡、蘇葉、細辛、白芷、羌活、生薑這類藥材來治療。

3. 溫瘧

受冬月之寒,復因暑風而發,亦先熱後寒。如熱多者,小柴胡湯;寒多者,小柴胡湯加桂。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溫瘧」的情況,意思是:在冬天受到寒冷侵襲,之後又因為暑熱和風邪的影響而發病,病情表現通常是先有發熱然後才感到寒冷。如果發熱的症狀比較嚴重,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若覺得寒冷的感覺更強烈,則應在小柴胡湯中加入桂枝來增強療效。

4. 寒瘧

納涼之風寒,沐浴之水寒,先受於腠中,復因秋風涼肅而發,先寒後熱,宜羌活、紫蘇、生薑之類,散其太陽之邪,次用柴胡湯。近來不問何經,但用柴胡者,非也。

白話文:

接觸到冷涼的風或冰涼的水,這些寒氣首先生存在皮膚表層。之後,當秋天的涼風吹來時,就可能引發疾病,先是感覺寒冷,然後才發燒。應該使用羌活、紫蘇、生薑等藥材,驅散侵入在太陽經絡中的邪氣,接著再使用柴胡湯治療。

然而,最近有些醫生不論患者是哪條經絡出問題,一律開立柴胡湯,這是不對的做法。

5. 癉瘧

肺素有熱,陰氣先絕,陽氣獨發,少氣煩冤,手足熱而嘔,此但熱而不寒,盛暑發者,人參白虎湯;秋涼發者,小柴胡湯。

白話文:

如果肺部本來就有熱氣,陰氣先衰竭,只剩下陽氣亢進,會感到呼吸短促且心煩,手腳發熱並伴隨嘔吐,這種情況只有熱感而無寒意。在酷熱的夏季發作時,適合服用人參白虎湯;若是在秋季涼爽天氣發作,則應服用小柴胡湯。

6. 濕瘧

汗出澡浴,或冒雨,或濕襲,其證身體重而痛,嘔逆脹滿,胃苓湯加羌活、紫蘇。

白話文:

如果在大量出汗後立即洗澡,或者淋了雨,或是受到濕氣的侵襲,會出現身體沉重且疼痛,有噁心嘔吐和腹部脹滿的症狀。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胃苓湯,並且在其中加入羌活和紫蘇來治療。

7. 牝瘧

陽氣素虛,當盛暑時,乘涼飲冷,陰盛陽虛,故但寒而不熱也。柴胡薑桂湯。

白話文:

「原本就陽氣虛弱的人,在酷熱的夏天,常吹風納涼並且飲用冰冷的食物,導致體內陰氣過盛而陽氣更顯不足,因此只感到寒冷而沒有發熱的情況。這種情況下適用的藥方為柴胡薑桂湯。」

8. 食瘧

或肥貧無度,或生冷受傷,食滯痰生,其證飢而不能食,食則脹滿,嘔吐腹痛,青皮、草果、豆蔻、砂仁、神麯、山楂之類。

白話文:

「有的人飲食過量不節制,或是吃了生冷食物導致身體受損,食物積滯在體內生成了痰濕。病徵表現為雖感覺餓但吃不下東西,一吃東西就覺得脹滿,甚至會有嘔吐和腹痛的現象。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青皮、草果、豆蔻、砂仁、神麯、山楂等藥材來治療。」

9. 瘴瘧

嶺南地方,天氣炎,山氣濕,多有嵐瘴之毒。發時迷悶,甚則狂妄,亦有不能言者,皆由血瘀於心,涎聚於脾,須疏通大府,涼膈散或小柴胡加大黃、木香。

白話文:

在廣東一帶的地區,由於氣候炎熱,山區濕氣重,常會有瘴氣這種毒性環境。當瘴氣發作時,人會感到頭腦混亂不清,嚴重時甚至會產生幻覺,或是無法說話的情況,這些症狀主要是因為血液在心臟部位淤積,以及消化系統內聚集了過多的痰涎所導致。治療上需著重於打通腸胃,促進排泄,可以使用涼膈散或者小柴胡湯,並加入大黃和木香來增強藥效。

10. 癆瘧

或素有弱證,或因瘧成癆,十全大補湯,有熱者去桂。

白話文:

需要注意的是,「癆」在古代常指肺結核,但現代醫學已有很多進步,因此這裡提到的「癆」不一定完全等同於現代醫學中的肺結核。

11. 瘧母

治之失宜,營衛虧損,邪伏肝經,脅下有塊,此證當以補虛為主,每見急攻塊者,多致不救,六君子湯加木香、肉桂、蓬朮、鱉甲。

白話文:

如果治療方式不適當,會導致身體的營養和防禦機能損耗,病邪就會深藏在肝臟經絡中,在肋骨下方形成硬塊,這種情況應以補充體力為主要治療方向。常見有些人急於消除這個硬塊,但大多會導致無法挽回的結果。治療上可用六君子湯,再加入木香、肉桂、蓬朮、鱉甲等藥材。

12. 鬼瘧

俗以夜發為鬼瘧,非也。邪入陰分,發於六陰,宜四物湯加知母、紅花、升麻、柴胡。提起陽分,方可截之。惟時行不正之氣,真鬼瘧也,平胃散加雄黃、桃仁。

白話文:

一般人認為晚上發作的瘧疾就是所謂的「鬼瘧」,這種觀點並不正確。實際上,這是因為病邪侵入了人體的陰性部分,在六經陰脈中發作,應使用四物湯並加入知母、紅花、升麻、柴胡來治療。目的是提升人體的陽性能量,這樣纔能有效抑制病癥。只有當季節流行不正常的病氣,那纔是真正的「鬼瘧」,這時候應該用平胃散加上雄黃和桃仁來治療。

13. 截瘧法

瘧發四五遍後,曾經發散者,方可截之,何首烏散、常山飲、獨蒜丸。久瘧大虛者,人參一兩、生薑一兩,連進三服。若病初起,未經發散,遽用酸收劫止之劑,必致綿延難愈,或變成他證,不可不謹也。

白話文:

【截瘧法】

在瘧疾發作了四到五次之後,且先前有過發汗治療的,這時才能進行截斷瘧疾的療程。可用的藥方包括何首烏散、常山飲以及獨蒜丸。

對於長期患瘧疾,身體極度虛弱的人,則建議使用人參一兩和生薑一兩,連續服用三次。

如果疾病剛開始,還未曾進行發汗治療,就急著使用酸性收斂藥物來抑制病情,可能會導致病情拖得更長,難以痊癒,甚至轉變為其他疾病,這一點必須要小心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