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3)

1. 瘧疾

世俗又有鬼瘧之名,此為時行疫氣,投平胃散無不截者。

總之,脈實、證實者,攻邪以治標;脈虛、證虛者,補正以治本。久瘧必虛,惟人參、生薑各一面,連投二服於未發之前,莫不應手取效。貧困者,白朮可代,血虧者,當歸可代。近世不明表裡虛實,輒用知母、石膏、芩、連、梔、柏,若表未解而得此寒涼,則寒邪愈固;或用常山、草果、巴豆、砒、雄,若正已虛而得此克伐,則元氣轉虛。故夫綿延不已者,皆醫之罪耳,豈病之咎耶?

白話文:

世俗間又稱瘧疾為鬼瘧,這其實是時令性的流行疫病,使用平胃散來治療,沒有不見效的。

總而言之,脈象強盛、症狀屬於實證的,應該用攻邪的方式來治療,以處理表面的症狀;脈象虛弱、症狀屬於虛證的,應該用補養正氣的方式來治療,以處理根本的問題。久病的瘧疾通常會導致身體虛弱,可以用人參和生薑各等份,在瘧疾發作前連續服用兩次,幾乎都能立即見效。家境貧困的人,可以用白朮代替人參,血虛的人可以用當歸代替人參。

近代的醫生不了解疾病的表裡虛實,就隨意使用知母、石膏、黃芩、黃連、梔子、黃柏這些寒涼藥物,如果表證還沒有解除,就服用這些寒涼藥,寒邪會更加固結;或者使用常山、草果、巴豆、砒霜、雄黃這些猛烈的藥物,如果正氣已經虛弱,再使用這些藥物攻伐,元氣會更加虛弱。因此,瘧疾之所以會綿延不斷,都是醫生的過錯,難道是病人的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