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2)

1. 醫案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服。

秦川剪紅丸,治蟲血成膈氣。

雄黃(別研),木香(各五分),檳榔,三稜(煨),蓬朮(煨),貫仲(去毛),乾漆(炒煙盡),陳皮(各一兩),大黃(一兩五錢)

為末,麵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

四生丸,治一切結熱。

北大黃(去皮,酒浸,一兩),黑醜(淨取頭末,一兩),皂角(去皮,生用一兩),芒硝(五錢)

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下。

昆布丸,治噎塞妨礙,飲食不下。

昆布(洗出鹹水),麥門冬(去心),天門冬(去心),訶黎勒(各一兩半),木通,大黃(微炒),朴硝,郁李仁(去皮尖,炒),桂心,百合(各一兩),羚羊角,杏仁(去皮尖,炒),蘇子(炒),射干(各五錢),柴胡,陳皮(去白),檳榔(各二錢半)

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柿餅,燒灰存性,酒服一錢,數服即效。

白水牛喉,去兩頭節並筋膜,節節取下,米醋一碗,炙至醋盡,為末,每服一錢,米飲下。

甘蔗汁(二碗),薑汁(一碗),每服一碗,日三服,即不吐。

驢尿熱服半鍾,日服二次,便不吐。

雄豬肚烘乾為末,每服三錢,酒下。

貓胞一具,焙乾為末,水調服即效。

千葉白槿花,陰乾為末,老米湯調送一錢,日服三四次,頗有效。

蘆根五兩,水二杯,煎一杯,溫服,時時呷之,尤效。

杵頭糠布包,時時拭齒,另煎湯,時時呷之效。

補中益氣湯,見類中風。

理中湯,見傷寒。

凡反胃證得藥而愈者,切不可便與粥飯,惟以人參五錢、陳皮二錢、老黃米一兩,作湯細啜,旬日之後,方可食粥。倉廩未固,不宜便進米穀,常致不救。

白話文:

醫案

用兩碗水,加三片薑、一顆紅棗,煎煮至剩八分後服用。

秦川剪紅丸,治療因蟲血引起的胸膈氣滯。 使用雄黃(另外研磨)、木香(各五分)、檳榔、三稜(煨烤)、蓬朮(煨烤)、貫仲(去除絨毛)、乾漆(炒至無煙)、陳皮(各一兩)、大黃(一兩五錢)等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製成丸子,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送服。

四生丸,治療各種因熱引起的結塊。 使用北大黃(去皮,用酒浸泡,一兩)、黑醜(只取頭部的細粉,一兩)、皂角(去皮,生用,一兩)、芒硝(五錢)等藥材,磨成粉末,用水製成丸子,如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昆布丸,治療因噎塞導致飲食難以下嚥。 使用昆布(洗去鹹味)、麥門冬(去心)、天門冬(去心)、訶黎勒(各一兩半)、木通、大黃(微炒)、朴硝、郁李仁(去皮尖,炒)、桂心、百合(各一兩)、羚羊角、杏仁(去皮尖,炒)、蘇子(炒)、射干(各五錢)、柴胡、陳皮(去白)、檳榔(各二錢半)等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子,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薑湯送服。

將柿餅燒成灰,保留藥性,用酒送服一錢,多次服用即可見效。

取白水牛的喉管,去除兩端的結節和筋膜,分段取下,用一碗米醋浸泡,然後烤至醋汁完全被吸收,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送服。

用甘蔗汁兩碗,薑汁一碗,每次服用一碗,每日三次,即可止吐。

服用半鍾熱驢尿,每日兩次,便可止吐。

將雄豬肚烘乾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酒送服。

取貓的胞衣一個,烘乾磨成粉末,用水調服即可見效。

取乾燥的千葉白槿花,陰乾後磨成粉末,用米湯調和送服一錢,每日服用三四次,效果很好。

取蘆根五兩,加水兩杯,煎煮至剩一杯,溫服,時時小口飲用,效果更佳。

用杵頭糠包在布中,時時擦拭牙齒,另外煎煮藥湯,時時飲用,也有效果。

補中益氣湯,參見類中風篇。

理中湯,參見傷寒篇。

凡是反胃病經過用藥治癒後,切不可立刻食用粥飯,只能用人參五錢、陳皮二錢、老黃米一兩,煮成湯慢慢啜飲,十天之後,才可食用稀粥。如果脾胃功能還沒有恢復穩固,就不宜立刻進食米穀,否則常常會導致病情加重而無法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