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

1. 脈候

緊而滑者,吐逆。小弱而澀者,反胃。沉緩無力,或大而弱,為氣虛。數而無力,或澀小,為血虛。弦為痰,滑為痰。寸緊尺澀,胸滿不能食而吐。《難經》曰:脈革則吐逆。

白話文:

如果脈搏感覺緊繃且滑順,這可能表示有嘔吐的現象。而脈象偏小、弱且不流暢,這通常代表有反胃的情況。若脈象深沉緩慢且無力,或者感覺大但是弱,這多是氣虛的表現。脈象快速但無力,或是感覺澀且細小,可能是血虛的徵兆。脈象弦或滑,都可能和痰有關。如果手腕關節上方(寸)的脈象緊,手腕下方(尺)的脈象澀,這可能顯示胸腔有飽脹感,無法進食且會嘔吐。《難經》中有提到,若脈象如皮革般緊繃,亦會有嘔吐的反應。

2. 醫案

邑宰張孟端夫人,憂怒之餘,得食輒噎,胸中隱隱痛。余診之曰:脈緊且滑,痰在上脘,用二陳加薑汁、竹瀝。長公伯元曰:半夏燥乎?余曰:濕痰滿中,非此不治,遂用四劑,病尚不減,改大半夏湯,服四帖,胸痛乃止,又四帖而噎亦減,服二十劑而安。若泥半夏為燥,而以他藥代之,豈能愈乎?惟痰不盛,形不肥者,不宜與服也。

江右太學方春和,年近五旬,多欲善怒,患噎三月,日進粉飲一鍾,腐漿半鍾,且吐其半。六脈細軟,此虛寒之候也。用理中湯加人乳、薑汁、白蜜、半夏,一劑便減,十劑而日進糜粥。更以十全大補加竹瀝、薑汁,四十帖諸證皆愈。

南都徐奉誠,膈噎不通,渣質之物不能下咽,惟用人乳、醇酒數杯、吐沫不已,求治於余。余曰:口吐白沫,法在不治,脈猶未敗,姑冀萬一。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陳皮、桃仁、牛乳、白蜜、薑汁、連進十劑,白沫漸少,倍用參、術,三月全安。

嘉定錢遠之,二十五歲,以鼓盆之戚,悲哀過度,不能食飯,又十餘日,粥亦不能食,隨食隨吐,二便閉澀,自謂必死。求余診。余曰:脈按有力,非死證也。以酒蒸大黃加桃仁、當歸、砂仁、陳皮,蜜丸與服,凡五服而下燥屎乾血甚多,病若失矣。數日之間,能食倍常。

大半夏湯,治肥人痰盛,胃反嘔吐。

半夏(湯洗,五錢),人參(三錢),白蜜(三錢)

水三鍾,和蜜揚之,二百四十遍,煎至八分服。

香砂寬中湯,治氣滯胸痞,胃寒噎塞。

木香(磨),白朮(炒),陳皮,香附(各一錢半),白豆蔻,砂仁,青皮,檳榔,半夏曲,茯苓(各一錢),厚朴(薑製,一錢二分),甘草(三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一杯,入蜜少許,食前服。

補氣運脾丸,治脾虛噎塞。

人參(二錢),白朮(三錢),橘紅,茯苓(各一錢五分),黃耆(一錢,蜜炙),砂仁(八分),甘草(四分,炙),半夏(一錢,無痰去之)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一鍾,食遠服。

滋血潤腸湯,治血枯及死血在膈,大便燥結。

當歸(酒洗,三錢),芍藥(煨),生地黃(各一錢五分),紅花(酒洗),桃仁(去皮尖,炒),大黃(酒煨),枳殼(炒,各一錢)

水鍾半,煎七分,入韭汁半酒鍾,食煎服。

人參利膈丸,治血少便燥,膈氣之聖藥也。

木香,檳榔(各七錢半),人參,當歸(酒洗),藿香,甘草,枳實(炒,各一兩),大黃(酒蒸),厚朴(薑製,各二兩)

為末,水為丸,桐子大,每服三錢,白湯下。

丁沉透膈湯,治虛寒嘔吐,噎塞不通。

白朮(二錢,炒),香附(炒),砂仁,人參(各一錢),丁香,麥芽,木香,肉果,白豆蔻,青皮(各五分),沉香,厚朴(薑製),藿香,陳皮(各七分半),甘草(炙,一錢半),半夏(湯洗七次),神麯(炒),草果(各二分半)

白話文:

[醫案]

張孟端夫人因憂怒,飯後總是噎住,胸部隱隱作痛。我診脈發現脈象緊而滑,痰滯在上腹部,於是使用二陳湯加薑汁、竹瀝。長公伯元問我:半夏性燥嗎?我說:濕痰停滯於中焦,非用半夏不可,於是用了四劑,病情卻沒有減輕,便改用大半夏湯,服用四劑後,胸痛止住,又服用四劑,噎嗝也減輕,服用二十劑後痊癒。如果因為害怕半夏燥熱而用其他藥物代替,怎麼能治好呢?只是痰不盛、體型不肥胖的人,不宜服用。

江右太學方春和,將近五十歲,慾望強盛,容易發怒,噎膈症已經持續三個月,每天只能喝一碗米漿,半碗豆漿,而且還會吐出大半。脈象細弱,這是虛寒的表現。我用理中湯加入人乳、薑汁、蜂蜜、半夏,一劑藥就見效,十劑後就能吃稀粥了。接著又用十全大補湯加竹瀝、薑汁,服用四十劑,所有症狀都痊癒了。

南都徐奉誠,患有膈噎不通,粗糙的食物無法吞咽,只能喝人乳、少量醇酒,並且不停地吐白沫,前來求治。我說:不停地吐白沫,按理說是不應該治療的,但脈象還沒有完全衰敗,姑且試一試吧。我用了人參、黃耆、當歸、白朮、陳皮、桃仁、牛乳、蜂蜜、薑汁,連續服用十劑,白沫漸漸減少,之後加倍使用人參、白朮,三個月後痊癒。

嘉定錢遠之,二十五歲,因喪親悲傷過度,無法進食,十多天後連粥都吃不下,一吃就吐,大小便也祕結,自認為必死無疑,前來求診。我診脈發現脈象有力,並非危急之症。我用酒蒸大黃加桃仁、當歸、砂仁、陳皮,製成蜜丸給他服用,五劑之後,瀉下乾燥糞便和大量血液,病情好轉。幾天之內,食慾比以前更好。

大半夏湯,用於治療肥胖之人痰盛,胃反酸嘔吐。

香砂寬中湯,用於治療氣滯胸悶,胃寒噎塞。

補氣運脾丸,用於治療脾虛噎塞。

滋血潤腸湯,用於治療血虛及瘀血停滯於膈,大便乾燥祕結。

人參利膈丸,治療血虛便秘,膈氣,是治療此症的聖藥。

丁沉透膈湯,用於治療虛寒嘔吐,噎塞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