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

1. 脈候

堅強者生,虛弱者死。細沉附骨者,積脈也,沉而有力為積,脈沉緊者有寒積,脈浮而牢積聚也。

白話文:

在脈搏的診斷上,若脈象堅韌有力的人預後良好,反之,若脈象虛弱無力的人則病情較嚴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脈象細微深沉且似附於骨上,這是顯示有積滯的脈象。如果脈象深沉且有力,代表身體內有積滯的情況。當脈象呈現深沉且緊繃,表示有寒性積滯存在。脈象浮起但又堅固,這也是顯示有積滯或聚結的情況。

2. 醫案

襄陽群守於鑑如,在白下時,每酒後腹痛,漸至堅硬,得食輒痛。余診之曰:脈浮大而長,脾有大積矣。然兩尺按之軟,不可峻攻,令服四君子湯七日,投以自制攻積丸三錢,但微下,更以四錢服之,下積十餘次,皆黑而韌者。察其形不倦,又進四錢,於是腹大痛,而所下甚多,服四君子湯十日.又進丸藥四錢,去積三次,又進二錢,而積下遂至六七碗許,脈大而虛,按之關部豁如矣。乃以補中益氣調補,一月痊愈。

親家,工部王漢梁,鬱怒成痞,形堅而甚痛,攻下大多,遂泄瀉不止,一晝夜計下二百餘次。一月之間,肌體骨立,神氣昏亂,舌不能言,已治終事,待斃而已。余診之曰:在證雖無活理,在脈猶有生機,以真臟脈不見也。舉家喜曰:諸醫皆曰必死,何法之治而可再起耶?余曰:大虛之候,法當大溫大補,一面用枯礬、龍骨、粟殼、樗根之類以固其腸;一面用人參二兩、熟附五錢,以救其氣。

三日之間,服參半斤,進附二兩,瀉遂減半,舌轉能言,更以補中益氣加生附子、乾薑,並五貼為一劑,一日飲盡。如是者一百日,精旺食進,瀉減十九,然每日夜猶下四五行,兩足痿廢,用仙茅、巴戟、丁、附等為丸,參附湯並進。計一百四十日,而步履如常,痞瀉悉愈。

向使委信不專,有一人參以他說,有片語畏多參、附,安得有再生之曰哉?詳書之,以為信醫不專者之藥石!

社友姚元長之內,久患痞積,兩年之間,凡攻擊之劑無遺用矣,而積未盡除,形體尪羸。余聞之而告其友曰:積消其半,不可伐已,但用補湯,元氣一復,病祟全祛耳。元長信之,遂作補丸,服畢而痞果全消。逾三年調理失宜,胸腹痛甚,醫者以痛無補法,用理氣化痰之藥,痛不少衰。余診之,大而無力,此氣虛也,投以歸脾湯加人參二錢,其痛立止。

給諫侯啟東,腹中嘈痛。余按其左脅,手不可近,凡飲食到口,喉間若有一物接之者然。余曰:脈大而數,腹痛嘔涎,面色痿黃,此虛而有濕,濕熱相兼,蟲乃生焉。當煎人參湯送檳黃丸,以下蟲積,蟲若不去,雖服補湯,竟何益乎?豫瞻先生,畏謹之至,不敢輕投,終莫能起。

倒倉法,肥嫩牡黃牛肉三十斤,切小塊,去筋膜,長流水煮爛,濾去滓,取汁入鍋中,慢火熬至琥珀色則成矣。先令病人斷欲食淡,前一日不食夜飯,設一室,明快而不通風,置穢桶瓦盆貯吐下之物,另一磁盆盛所出之溺。病者入室,飲汁積至一二十杯,寒則重湯溫而飲之。飲急則吐多,飲緩則下多,先急後緩,吐利俱多,因病之上下而為之,活法也,以去盡病根為度。吐下後必渴,不得與湯,以自出之溺飲之,非惟止渴,抑且浣濯余垢。倦睡覺飢,先與稠米湯,次與淡稀粥,三日後方少與菜羹,次與罕粥調養,一月沉疴悉安。以後忌牛肉數年。積久形成,依附腸胃回薄曲折處,自非刮腸刮骨之神,可以丸散犯其藩牆乎?肉液充滿流行,有如洪水泛漲,浮槎陳朽,皆順流而下,不可停留,犯屬凝滯,一洗而通。

白話文:

[醫案]

襄陽一位名叫鑑如的官員,在白下時,每次飲酒後腹部疼痛,漸漸腹部變硬,吃東西就痛。我診斷後說:脈象浮大而長,脾臟有很大的積聚。但是按壓兩尺脈位卻柔軟,不能峻猛攻治,於是讓他服用四君子湯七天,再服用我自制的攻積丸三錢,只略微下瀉,然後再服用四錢,下瀉十多次,瀉下的都是黑色而韌性的東西。觀察他的病情沒有疲倦的跡象,我又加服四錢,這時腹部劇烈疼痛,瀉下很多,服用四君子湯十天後,又加服攻積丸四錢,去除了三次積聚,又加服兩錢,積聚瀉下達六七碗之多,脈象雖大但虛弱,按壓關脈部位空虛如豁。於是改用補中益氣湯調補,一個月後痊癒。

我的親家,工部員外郎王漢梁,因鬱怒成疾導致痞塊,痞塊堅硬且疼痛劇烈,攻下瀉藥後瀉下很多,結果導致瀉瀉不止,一天一夜瀉下二百多次。一個月內,身體消瘦如柴,精神萎靡,神志昏亂,舌頭都說不出話了,已經到了將死之境,等待死亡而已。我診斷後說:雖然從病情來看沒有活的希望,但從脈象來看還有生機,因為真臟的脈象還沒有消失。全家人都高興地說:其他醫生都說他必死無疑,您用什麼方法治療還能讓他復活呢?我說:這是大虛的症狀,方法應當是大溫大補,一方面用枯礬、龍骨、粟殼、樗根等藥物來固澀腸道;另一方面用人參二兩、熟附子五錢來救助元氣。

三天內,他服用了半斤人參,加服兩錢熟附子,瀉下減少了一半,舌頭又能說話了,然後再用補中益氣湯加生附子、乾薑,五帖藥為一劑,一天服用完畢。這樣持續一百天,精神旺盛,食慾增加,瀉下減少了十九分之十九,但每天晚上仍然瀉下四五次,兩腿萎軟無力,於是用仙茅、巴戟天、丁香、附子等藥物製成丸藥服用,同時服用參附湯。共計一百四十天,他就能像平常人一樣行走,痞塊和瀉瀉都痊癒了。

如果當時不堅定治療方案,聽信別人的片面之詞,害怕服用太多人參和附子,哪能有起死回生的希望呢?我詳細記載此事,以此警示那些輕信他人醫囑的人!

我的社友姚元長的妻子,長期患有痞積,兩年內,各種攻治痞積的藥物都用過了,但積聚還沒有完全去除,身體非常瘦弱。我聽說此事後告訴他的朋友說:積聚已經消除了大半,不可再攻伐了,只要服用補益的湯藥,元氣恢復了,疾病自然會痊癒。姚元長的妻子相信了我的話,於是服用我製成的補益丸藥,服完後痞塊果然完全消失了。三年後因為調理不當,胸腹疼痛加劇,醫生認為疼痛不能用補益的方法治療,於是用理氣化痰的藥物,但疼痛沒有減輕。我診斷後發現,脈象雖大但無力,這是氣虛的症狀,於是給她服用歸脾湯加人參二錢,疼痛立刻就止住了。

給諫侯啟東,腹部嘈雜疼痛。我按壓他的左脅,手都無法靠近,每次飲食入口,喉嚨好像有東西阻擋一樣。我說:脈象大而數,腹部疼痛,嘔吐涎沫,面色萎黃,這是虛弱而又有濕邪,濕熱交織,蟲積由此而生。應該用人參湯送服檳榔黃連丸,以驅除蟲積,如果蟲積不去,即使服用補益湯藥,又能有什麼益處呢?豫瞻先生,非常謹慎小心,不敢輕易服用,最終未能痊癒。

倒倉法:選用肥嫩的黃牛肉三十斤,切成小塊,去掉筋膜,用長流水煮爛,過濾掉渣滓,取汁放入鍋中,用慢火熬製成琥珀色即可。先讓病人忌食辛辣食物,前一天晚上不喫飯,準備一個房間,明亮但不通風,放置穢桶和瓦盆盛裝吐瀉之物,另外用一個瓷盆盛裝排出的尿液。病人進入房間,服用熬好的牛肉汁,一次服用一二十杯,如果覺得寒冷,可以將湯汁溫熱再喝。喝得快則吐得多,喝得慢則瀉得多,先快後慢,吐瀉都要多,根據病情輕重調整,這是有效的治療方法,以去除病根為度。吐瀉後必然口渴,不能給他喝水,讓他喝自己排出的尿液,不僅可以止渴,還能清洗殘餘的邪氣。感到疲倦想睡覺又感到飢餓時,先給他喝稠米湯,然後給他喝稀粥,三天後少量給他吃菜羹,然後再用稀粥調理,一個月後沉重的疾病就會痊癒。之後忌食牛肉幾年。積聚久久形成,依附在腸胃回薄曲折的地方,如果不是具有刮腸刮骨的神奇功效,怎麼可以用丸散藥物去攻伐它的藩籬呢?肉汁充滿腸胃,如同洪水泛濫,浮動的雜物陳舊之物,都會順流而下,不會停留,犯屬凝滯,一洗而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