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五 (2)
卷之五 (2)
1. 醫案
新制陰陽攻積丸,治五積、六聚、七癥、八瘕,痃癖、蟲積、痰食,不問陰陽皆效。
吳茱萸(泡),乾薑(炒),官桂(去皮),川烏(炮,各一兩),黃連(炒),半夏(洗),橘紅,茯苓,檳榔,厚朴(炒),枳實(炒),菖蒲(忌鐵),玄胡索(炒),人參(去蘆),沉香,琥珀(另研),桔梗(各八分),巴霜(另研,五錢)
為細末,皂角六兩,煎汁,泛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八分、漸加一錢五分,生薑湯送下。
千金硝石丸
硝石(六兩),大黃(八兩),人參,甘草(各三兩)
為細末,用三年苦酒三升,置器中,以竹片為準,每入一升,刻一痕,先入大黃,不住手攪,使微沸,盡一刻乃下余藥,又盡一刻,微火熬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忌風冷,宜飲粥將息。
肥氣丸,治肝之積在左脅下。春、夏加黃連五錢
柴胡(二兩),黃連(七錢),厚朴(五錢),椒(去閉口者,炒,四錢),甘草(炙,三錢),廣朮(炮),昆布,人參(各二錢半),皂角(去皮弦子,煨),茯苓(各一錢半),川烏(炮,一錢二分),乾薑,巴霜(各五分)
除茯苓、皂角、巴豆為細末,另研茯苓、皂角為末,和勻方入巴豆,蜜丸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漸加至大便微溏,再從兩丸加服,積去大半,勿服。
息賁丸,治肺之積,在右脅下。
厚朴(姜炒,八錢),黃連(炒,一兩三錢),人參(去蘆,二錢),乾薑(炮),茯苓(另末),川椒(炒,去汗),紫菀(去苗,各一錢五分),桂枝,桔梗,京三稜(炮),天門冬,陳皮,川烏(炮),白豆蔻(各一錢),青皮(五分),巴霜(四分)
丸法、服法,俱同肥氣丸。
伏梁丸,治心之積,起臍上。
黃連(一兩五錢),人參,厚朴(薑製,各五錢),黃芩(三錢),肉桂,茯神,丹參(炒,各一錢),川烏(炮),乾薑(炮),紅豆,菖蒲,巴豆霜(各五分)
丸服法,同肥氣丸。
痞氣丸,治脾之積,在胃脘。
厚朴(姜炒,五錢),黃連(八錢),吳茱萸(炮,三錢),黃芩,白朮(各二錢),茵陳(酒炒),砂仁,乾薑(炒,各一錢五分),茯苓(另末),人參,澤瀉(各一錢),川烏(炮),川椒(各五分),巴霜(另研),桂(各四分)
丸服法,同肥氣丸。
奔豚丸,治腎之積,發於小腹,上至心下。
厚朴(薑製,七錢),黃連(炒,五錢),苦楝子(酒煮,三錢),茯苓(另末),澤瀉,菖蒲(各二錢),玄胡索(一錢五分),附子,全蠍,獨活(各一錢),烏頭(炮),丁香(各五分),巴霜(四分),肉桂(二分)
丸、服法,同肥氣丸。秋、冬另加厚朴五錢。
白話文:
醫案
新制陰陽攻積丸:這個藥方能治療五種積聚、六種腫塊、七種癥瘕、八種積塊,以及痃癖、蟲積、痰食等病症,不論病因是陰虛或陽虛都有療效。
藥材包含:吳茱萸(用鹽水泡過)、乾薑(炒過)、官桂(去皮)、川烏(炮製過,以上各一兩)、黃連(炒過)、半夏(洗過)、橘紅、茯苓、檳榔、厚朴(炒過)、枳實(炒過)、菖蒲(忌用鐵器)、玄胡索(炒過)、人參(去除蘆頭)、沉香、琥珀(另外研磨)、桔梗(以上各八分)、巴豆霜(另外研磨,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皂角六兩煎煮出的汁液,將藥末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八分,逐漸增加到一錢五分,用生薑湯送服。
千金硝石丸:
藥材包含:硝石(六兩)、大黃(八兩)、人參、甘草(以上各三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三年陳的苦酒三升,放入容器中,以竹片做為刻度,每次加入一升,就刻一道痕跡。先放入大黃,不停攪拌,使藥液微微沸騰,煮一刻鐘,再加入剩餘的藥材,再煮一刻鐘。用小火熬煮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服用期間忌吹風受寒,適合喝粥調養。
肥氣丸:這個藥方能治療肝臟積聚,症狀出現在左邊脅下。春夏季節,需額外加入黃連五錢。
藥材包含:柴胡(二兩)、黃連(七錢)、厚朴(五錢)、川椒(去除閉口者,炒過,四錢)、甘草(炙烤過,三錢)、廣朮(炮製過)、昆布、人參(以上各二錢半)、皂角(去皮弦子,煨過)、茯苓(以上各一錢半)、川烏(炮製過,一錢二分)、乾薑、巴豆霜(以上各五分)。
除了茯苓、皂角、巴豆外,將其他藥材研磨成細末。另外研磨茯苓、皂角成細末,混合均勻後再加入巴豆。用蜂蜜將藥末製成如桐子大的藥丸。初次服用二丸,每天增加一丸,第二天增加兩丸,逐漸增加到大便稍微稀溏。當積滯去除大半時,就不要再服用。
息賁丸:這個藥方能治療肺臟積聚,症狀出現在右邊脅下。
藥材包含:厚朴(用薑汁炒過,八錢)、黃連(炒過,一兩三錢)、人參(去除蘆頭,二錢)、乾薑(炮製過)、茯苓(另外研磨成末)、川椒(炒過,去除汗水)、紫菀(去除苗,以上各一錢五分)、桂枝、桔梗、京三稜(炮製過)、天門冬、陳皮、川烏(炮製過)、白豆蔻(以上各一錢)、青皮(五分)、巴豆霜(四分)。
製丸方法和服用方法都和肥氣丸相同。
伏梁丸:這個藥方能治療心臟積聚,症狀從肚臍上方開始。
藥材包含:黃連(一兩五錢)、人參、厚朴(用薑製過,以上各五錢)、黃芩(三錢)、肉桂、茯神、丹參(炒過,以上各一錢)、川烏(炮製過)、乾薑(炮製過)、紅豆、菖蒲、巴豆霜(以上各五分)。
製丸和服用方法都和肥氣丸相同。
痞氣丸:這個藥方能治療脾臟積聚,症狀出現在胃脘部位。
藥材包含:厚朴(用薑汁炒過,五錢)、黃連(八錢)、吳茱萸(炮製過,三錢)、黃芩、白朮(以上各二錢)、茵陳(用酒炒過)、砂仁、乾薑(炒過,以上各一錢五分)、茯苓(另外研磨成末)、人參、澤瀉(以上各一錢)、川烏(炮製過)、川椒(以上各五分)、巴豆霜(另外研磨)、桂(以上各四分)。
製丸和服用方法都和肥氣丸相同。
奔豚丸:這個藥方能治療腎臟積聚,症狀從小腹開始,向上延伸到心下部位。
藥材包含:厚朴(用薑製過,七錢)、黃連(炒過,五錢)、苦楝子(用酒煮過,三錢)、茯苓(另外研磨成末)、澤瀉、菖蒲(以上各二錢)、玄胡索(一錢五分)、附子、全蠍、獨活(以上各一錢)、烏頭(炮製過)、丁香(以上各五分)、巴豆霜(四分)、肉桂(二分)。
製丸和服用方法都和肥氣丸相同。秋冬季節,需額外加入厚朴五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