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五 (1)
卷之五 (1)
1. 醫案
太學何宗魯,夏月好飲水。一日太宗師發放,自早起候至未申,為炎威所逼,飲水計十餘碗,歸寓便脹悶不能食,越旬日,腹如抱甕,氣高而喘。求治於余,余曰:皮薄而光,水停不化也。且六脈堅實,其病暴成,法當利之。遂以舟車丸每服三錢,香薷湯送,再劑而二便湧決如泉,復進一錢五分,腹減如故,用六君子十貼即愈。
徽州方太和,大怒之後復大醉,至明日,目下如臥蠶,居七日而肢體皆腫,不能轉側,二便不通,煩悶欲絕。余診之,脈沉且堅,當逐其水,用疏鑿飲子,一服而二便快,再服而四肢寬,更以五皮飲服三日隨愈。以上二案,水腫實證。
武林文學錢賞之,酒色無度,秋初腹脹,冬杪遍體腫急,臍突背平,在法不治,迎余治之。舉家叩首求救哀迫,余曰:我非有起死金丹,但當盡力而圖之耳。即用金匱腎氣丸料大劑煎服,兼進理中湯,服五日無效,余欲辭歸矣。其家曰:自知必死,但活一日則求一日之藥,即使不起,安敢歸咎乎?勉用人參一兩,生附子三錢,牛膝、茯苓各五錢。三日之間,小便解下約有四十餘碗,腹有皺紋,舉家拜曰,皆再造之恩也。
約服人參四斤,附子一斤,薑、桂各一斤余,半載而瘥。此水腫之虛者。
都憲李來吳,積勞多郁,肢體脹滿,以自知醫,輒用胃苓湯加枳殼。三月以來,轉加痞悶,余診其脈沉澀而軟,視其色黃白而枯,此虛證也。宜大溫大補,始猶不信,爭之甚力,僅用參二錢,稍覺寬舒;欲加桂、附,執不肯從。余曰:證坐虛寒,喜行攻伐,己見既堅,良言不納,雖有扁倉,豈能救耶?越兩月果歿。此氣脹之虛者。
錦衣太傅徐擔寧,稟畀素壯,病餘肥甘過度,腹脹氣粗。余診之,脈盛而滑,按之不甚虛,宜以利氣之劑,少佐參、術。惑於多歧之說,旦暮更醫,余復診曰:即畏參不用,攻擊之劑,決不可投也。後與他醫商之,仍用理脾疏氣之劑而安。此病脹之不實,亦不大虛者。
光祿卿吳伯玉夫人,患腹滿而痛,喘急異常,大便不通,飲食不進,醫者用利氣利水之劑,二十日不效。余診之,脈大而數,右尺為甚,令人按腹,手不可近。余曰:此大腸癰也。脈數為膿已成,用黃耆、皂刺、白芷之類,加葵根一兩,煎一碗,頓服之,未申痛甚,至夜半而膿血大下,昏暈不支,即與獨參湯稍安,更與十全大補,一月而愈。此似脹而實非者。
五皮飲,治脾、肺不能運行,氣滿皮膚,水停不利。
大腹皮(洗),赤茯苓皮,生薑皮,陳皮,桑白皮(炒,各一錢五分)
水鍾半,煎八分,日進三服。
胃苓湯,方見泄瀉。
香蘇散,治水氣虛腫,小便赤澀。
橘紅(去白,二錢),防己,木通,紫蘇葉(各一錢)
白話文:
[醫案]
太學何宗魯夏天喜歡喝水。有一天,皇太宗下令放假,他從早等到未時(下午一點到三點),因為炎熱難耐,喝了十幾碗水。回家後肚子脹悶,吃不下東西,過了十幾天,肚子像懷了個大瓮一樣,呼吸急促,氣喘吁吁。他來找我治療,我說:他的皮膚光滑細膩,這是水停滯不化。而且脈象有力,病情來勢凶猛,應該用瀉下藥物治療。於是給他用了舟車丸,每次服三錢,用香薷湯送服,服用了兩劑後,大小便像泉水一樣湧出,又服用了一錢五分,肚子減小到正常大小,再用六君子湯十劑就痊癒了。
徽州方太和,大怒之後又大醉,第二天,眼睛下面浮腫得像蠶寶寶一樣,過了七天,全身浮腫,不能翻身,大小便不通,煩悶得快要死了。我診脈,脈象沉而有力,應該利水,於是給他用了疏鑿飲子,一劑藥後大小便通暢,再服一劑,四肢腫脹消退,又用五皮飲服用三天就痊癒了。以上兩個病例都是水腫的實證。
武林文人錢賞之,縱情聲色,秋天開始腹部脹滿,冬天全身浮腫,肚臍突出,背部平坦,按常理來說治不好,但他來找我求治。全家叩頭求救,非常著急,我說:我沒有起死回生的仙丹,但我會盡力而為。於是給他用了金匱腎氣丸加量煎服,同時服用理中湯,服了五天沒效,我想告辭回家。他家人說:我們知道他必死無疑,但能活一天就求一天的藥,即使治不好,也不敢怪罪您。於是勉強又用人參一兩,生附子三錢,牛膝、茯苓各五錢。三天後,小便排出約有四十多碗,肚子出現皺紋,全家跪謝,說這是再造之恩。
大約服用人參四斤,附子一斤,生薑、桂枝各一斤多,半年後痊癒。這是水腫的虛證。
都憲李來吳,積勞成疾,身體浮腫,他自己懂醫術,經常服用胃苓湯加枳殼。三個月以來,病情加重,出現痞悶,我診脈,脈象沉澀而軟弱,面色黃白枯萎,這是虛證。應該大溫大補,但他起初不信,爭論得很厲害,只服用了人參二錢,稍微感覺舒服一點;我想再加桂枝、附子,他堅決不肯。我說:你的病症是因虛寒引起的,卻喜歡用攻伐之法,固執己見,不肯接受良言,即使有扁鵲在世,也救不了你!兩個月後果然去世了。這是氣脹的虛證。
錦衣太傅徐擔寧,原本身體強壯,病癒後飲食過於肥甘,腹部脹滿,呼吸粗重。我診脈,脈象有力而滑利,按壓時不覺得很虛弱,應該用利氣的藥物,少加些人參、白術。他迷惑於各種不同的醫說,整天換醫生,我又診脈說:即使你害怕用人參,攻伐的藥物也絕對不能用。後來他和其他的醫生商量,還是用了理脾疏氣的藥物而痊癒。這是脹滿症,不算實證,也不算很虛弱。
光祿卿吳伯玉的夫人,患有腹部脹滿疼痛,呼吸急促,大便不通,飲食不進,醫生用利氣利水的藥物治療,二十天無效。我診脈,脈象洪大而數,右寸脈尤甚,讓她按壓腹部,手都無法靠近。我說:這是大腸癰(腸癰)。脈象數,表明膿已形成,於是用黃耆、皂莢刺、白芷等藥物,加入葵根一兩,煎一碗,頓服。未時(下午一點到三點)疼痛加劇,到半夜膿血大量排出,昏迷不醒,立刻給她服用獨參湯使她稍感安穩,然後再服用十全大補湯,一個月後痊癒。這看起來像脹滿,但實際上不是。
五皮飲:治療脾肺功能失調,氣滿肌膚,水液代謝不利。
大腹皮(洗淨)、赤茯苓皮、生薑皮、陳皮、桑白皮(炒),各一錢五分。
水半鐘,煎至八分,每日三次服用。
胃苓湯:方劑見於泄瀉(腹瀉)篇。
香蘇散:治療水氣虛腫,小便赤澀。
橘紅(去白,二錢)、防己、木通、紫蘇葉(各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