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五 (2)
卷之五 (2)
1. 醫案
水鍾半,姜二片,煎八分服。
實脾飲,治陰水發腫,用以實脾。
厚朴(薑汁炒),白朮(炒),木瓜,大腹皮,附子(炮),木香(忌火),草果,白茯苓,乾薑(炒,各一錢)
水鍾半,姜五片,煎七分服。
復元丹,治脾腎俱虛,遍身水腫,小便不通。
附子(炮,二兩),木香(煨),茴香(炒),川椒(炒出汗),厚朴(薑汁炒),獨活,白朮,橘紅,吳茱萸(炒),桂心(各一兩),澤瀉(二兩),肉果(煨),檳榔(各五錢)
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三錢,紫蘇湯送下。
金匱腎氣丸,治肺、脾、腎俱虛,遍身腫脹,小便不利,痰氣喘急,非此藥不救。
白茯苓(四兩),附子(炮,七錢),川牛膝,肉桂(去皮),澤瀉(去皮),車前子,山茱萸(去核),山藥,牡丹皮(各一兩),熟地黃(四兩,酒浸,杵膏)
蜜丸,桐子大,每服四五錢,空心白湯下。
補中益氣湯,方見類中風。
理中湯,方見傷寒。
導水茯苓湯,治遍身水腫,喘滿,小便閉澀,諸藥不效者,用此即愈。
赤茯苓,麥門冬(去心),澤瀉,白朮(各三兩),桑白皮,紫蘇,檳榔,木瓜(各一面),大腹皮,陳皮,砂仁,木香(各七錢半)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鍾,燈草二十五根,煎八分服,連進三服,小水漸利。
沉香琥珀丸\治水腫小便閉。
琥珀,杏仁(去皮尖,炒),紫蘇,赤茯苓,澤瀉(各五錢),葶藶(炒),郁李仁(去皮),沉香(各一兩五錢),陳皮(去白),防己(各七錢五分)
為末,蜜丸,梧子大,以麝香為衣,每服二錢五分,加至五錢,空心人參湯下。
疏鑿飲子,治通身水腫,喘呼氣急,煩躁多渴,大小便不通,服熱藥不得者。
澤瀉,商陸,赤小豆(炒),羌活(去蘆),大腹皮,椒目,木通,秦艽(去蘆),茯苓皮,檳榔(各一錢)
水鍾半,姜五片,煎九分服。
敷藥,治腹滿如石,或陰囊腫大,先用甘草嚼,後用此。
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各等分)
為細末,用釅醋調面和藥,攤綿紙上,覆貼腫處,以軟綿裹住。
小胃丹
芫花(醋拌一宿,瓦器內炒黑,不可焦),甘遂(長流水浸半日,煮,曬乾),大戟(長流水煮,再用水洗,曬,各五錢),大黃(濕紙裹煨,切,酒炒,一兩五錢),黃柏(炒,三兩)
上為細未,以白朮膏丸,如蘿蔔子大,臨臥白湯送下,每服一錢,欲利,空心服。
十棗湯,見傷寒。
舟車神佑丸,去一切水濕、痰飲如神。
甘遂,芫花,大戟(各一兩,俱醋炒),大黃(二兩),輕粉(一錢),黑牽牛(頭末,四兩),青皮,陳皮,木香,檳榔(各五錢)
為細未,水丸,椒目大,空心服五丸,日三服。痞悶者,多服反煩滿,宜初服二丸,每服加二丸,快利為度。戴人每令病者先服百餘粒,繼以浚川等藥投之,五更當下,種種病出,輕者一二度,重者五六度方愈。藥雖峻急,為效極神,弱者,當依河間漸次進;實者,依戴人治之。
白話文:
醫案
用水一杯半,加入生薑兩片,煎煮至剩八分,服用。
實脾飲,用來治療因陰水造成的腫脹,目的是加強脾的功能。
藥方組成:厚朴(用薑汁炒過)、白朮(炒過)、木瓜、大腹皮、附子(炮製過)、木香(忌火烤)、草果、白茯苓、乾薑(炒過),每味藥各用一錢。
用水一杯半,加入生薑五片,煎煮至剩七分,服用。
復元丹,用來治療脾腎虛弱,導致全身水腫,小便不通暢的情況。
藥方組成:附子(炮製過,二兩)、木香(煨過)、茴香(炒過)、川椒(炒到出汗)、厚朴(用薑汁炒過)、獨活、白朮、橘紅、吳茱萸(炒過)、桂心,每味藥各用一兩;澤瀉(二兩),肉果(煨過)、檳榔,每味藥各用五錢。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丸子,大小像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三錢,用紫蘇湯送服。
金匱腎氣丸,用來治療肺、脾、腎都虛弱,導致全身腫脹,小便不順暢,痰多氣喘的危急情況,非用此藥不能救治。
藥方組成:白茯苓(四兩)、附子(炮製過,七錢)、川牛膝、肉桂(去皮)、澤瀉(去皮)、車前子、山茱萸(去核)、山藥、牡丹皮,每味藥各用一兩;熟地黃(四兩,用酒浸泡後搗成膏狀)。
用蜂蜜將藥材製成丸子,大小像桐子一樣,每次服用四五錢,空腹用白開水送服。
補中益氣湯,藥方在類中風的篇章中有記載。
理中湯,藥方在傷寒的篇章中有記載。
導水茯苓湯,用來治療全身水腫、喘氣急促、小便不暢,其他藥物都無效的情況,用此方即可痊癒。
藥方組成:赤茯苓、麥門冬(去心)、澤瀉、白朮,每味藥各用三兩;桑白皮、紫蘇、檳榔、木瓜,每味藥各用一兩;大腹皮、陳皮、砂仁、木香,每味藥各用七錢半。
將以上藥材切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兩杯,加入燈芯草二十五根,煎煮至剩八分,服用,連續服用三次,小便會逐漸順暢。
沉香琥珀丸,用來治療水腫導致小便不通。
藥方組成:琥珀、杏仁(去皮尖,炒過)、紫蘇、赤茯苓、澤瀉,每味藥各用五錢;葶藶(炒過)、郁李仁(去皮)、沉香,每味藥各用一兩五錢;陳皮(去白)、防己,每味藥各用七錢五分。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一樣,再用麝香包裹丸子表面,每次服用二錢五分,可以增加到五錢,空腹用人參湯送服。
疏鑿飲子,用來治療全身水腫、喘氣急促、煩躁口渴、大小便都不通暢,並且不能服用熱性藥物的情況。
藥方組成:澤瀉、商陸、赤小豆(炒過)、羌活(去蘆)、大腹皮、椒目、木通、秦艽(去蘆)、茯苓皮、檳榔,每味藥各用一錢。
用水一杯半,加入生薑五片,煎煮至剩九分,服用。
外敷藥,用來治療腹部脹滿如石頭,或是陰囊腫大,先用甘草咀嚼,然後再用此藥。
藥方組成:大戟、芫花、甘遂、海藻,每味藥等量。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濃醋調和麵粉,再加入藥末,攤在棉紙上,敷貼在腫脹處,用柔軟的棉布包裹住。
小胃丹
藥方組成:芫花(用醋浸泡一晚,在瓦器內炒黑,不可炒焦)、甘遂(用長流水浸泡半天,煮過後曬乾)、大戟(用長流水煮過,再用水洗淨,曬乾),每味藥各用五錢;大黃(用濕紙包裹後煨過,切片,用酒炒過,一兩五錢)、黃柏(炒過,三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白朮膏做成丸子,大小像蘿蔔籽一樣,睡前用白開水送服,每次服用一錢,想要達到通利效果,空腹服用。
十棗湯,藥方在傷寒的篇章中有記載。
舟車神佑丸,去除一切水濕、痰飲的效果神奇。
藥方組成:甘遂、芫花、大戟(每味藥各用一兩,都用醋炒過)、大黃(二兩)、輕粉(一錢)、黑牽牛(頭末,四兩)、青皮、陳皮、木香、檳榔,每味藥各用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水製成丸子,大小像椒目一樣,空腹服用五丸,每天服用三次。如果感到腹部痞悶,多服反而會感到煩躁脹滿,應該開始服用兩丸,每次服用增加兩丸,直到排便順暢為度。戴人(指醫家)常讓病人先服用一百多粒,再用其他藥物加強藥效,通常在五更時分開始排便,各種疾病排出,輕微的排便一兩次,嚴重的排便五六次才能痊癒。此藥藥性雖然峻猛,但效果非常神奇,體虛弱的人,應該按照河間(指醫家)的用法,逐漸增加劑量;體質強壯的人,可以按照戴人的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