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3)

1. 水腫脹滿

《經脈》篇曰:胃中寒則脹滿。《方宜論》曰:藏寒生滿病。《風論》曰:(胃風)膈塞不通,失衣則䐜脹。此三條,皆寒脹也。

《六元正紀》、《至真要》等論有云:太陰所至為胕腫,及土鬱之發,太陰之初氣,太陰之勝復,皆寒勝之腫脹也。或曰少陰司天,少陰勝復,少陽司天,少陽勝復,或曰熱勝則腫,皆火勝之腫脹也。或曰厥陰司天在泉,厥陰之復,或曰陽明之復,皆木邪侮土,及金氣反勝之腫脹也。由是則五運六氣,亦各有腫脹矣。

然經有提其綱者曰: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又曰: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聚水也。又曰: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可見諸經雖皆有腫脹,無不由於脾、肺、腎者。蓋脾土主運行,肺金主氣化,腎水主五液。凡五氣所化之液,悉屬於腎;五液所行之氣,悉屬於肺;轉輸二藏,以制水生金者,悉屬於脾。故腫脹不外此三經也。

但陰陽虛實,不可不辨。大抵陽證必熱,熱者多實;陰證必寒,寒者多虛。先脹於內而後腫於外者為實,先腫於外而後脹於裡者為虛。小便赤黃,大便秘結為實;小便清白,大便溏泄為虛。滑數有力為實;弦浮微細為虛。色紅氣粗為實;色悴聲短為虛。凡諸實證,或六淫外客,或飲食內傷,陽邪急速,其至必暴,每成於數日之間。

若是虛證,或情志多勞,或酒色過度,日積月累,其來有漸,每成於經月之後。

然治實頗易,理虛恆難。虛人氣脹者,脾虛氣脹者,脾虛不能運氣也;虛人水腫者,土虛不能制水也。水雖制於脾,實則統於腎,腎本水臟,而元陽寓焉。命門火衰,既不能自制陰寒,又不能溫養脾土,則陰不從陽而精化為水,故水腫之證多屬火衰也。丹溪以為濕熱,宜養金以制木,使脾無賊邪之患,滋水以制火,使肺得清化之權。

夫制火固可保金,獨不慮其害土乎?惟屬熱者宜之。若陽虛者,豈不益其病哉?更有不明虛實,專守下則脹已之一法,雖得少寬於一時,真氣愈衰,未幾而腫脹再作,遂致不救,殊可嘆也!

余以此證,察其實者,直清陽明,反掌收功;苟涉虛者,溫補脾腎,漸次康復。其有不大實亦不大虛者,先以清利見功,繼以補中調攝。又有表實而本虛者,瀉之不可,補之無功,極為危險。

在病名有鼓脹與蟲脹之殊。鼓脹者,中空無物,腹皮繃急,多屬於氣也;蟲脹者,中實有物,腹形充大,非蟲即血也。

在女科有氣分與血分之殊。氣分者,心胸堅大,而病發於上,先病水脹,而後經斷;血分者,血結胞門,而病發於下,先因經斷,而後水脹。

在治法有理肺與理脾之殊,先喘而後脹者,治在肺;先脹而後喘者,治在脾。

以上諸法,此其大略也。若夫虛實混淆,陰陽疑似,貴在臨證之頃,神而明之,其免於實實虛虛之害乎。四肢不腫,但腹脹者,名單腹脹。難愈。

白話文:

水腫脹滿,古籍《經脈》篇說:胃裡受寒就會腹脹。《方宜論》說:體內臟腑寒冷會導致腹脹。《風論》說:如果胃受風寒,導致膈膜堵塞不通,又沒有注意保暖,就會腹脹。這三種情況都是因為寒冷引起的腹脹。

《六元正紀》、《至真要》等書中提到:太陰經脈主管的地方會出現浮腫,以及體內濕氣鬱結也會引起腫脹。太陰經的初始氣機,以及太陰經的盛衰變化,都屬於寒氣過盛引起的腫脹。有時,少陰經主導時令,少陰經的盛衰變化,少陽經主導時令,少陽經的盛衰變化,或者說熱氣過盛也會引起腫脹,這些都是因為火氣過盛引起的腫脹。有時,厥陰經主導時令或處於低位,厥陰經的盛衰變化,以及陽明經的衰退,都是因為肝木之氣侵犯脾土,或者金氣反過來壓制木氣引起的腫脹。由此可見,五運六氣的變化都可能導致腫脹。

但古籍中有提綱挈領的說法:各種濕氣引起的腫脹,都與脾有關。又說:病根在腎,病症表現在肺,都是體內水分積聚的結果。還說:腎是胃的關口,如果關口不利,就會積水並出現與水相關的病症。可見各種經脈都可能有腫脹,但都離不開脾、肺、腎這三個臟器。脾土主管運化,肺金主管氣化,腎水主管體內各種液體。凡是五氣所化生的液體,都屬於腎;五液運行所依賴的氣,都屬於肺;而轉運這兩個臟器,以控制水液生成並助長肺氣的,都屬於脾。所以腫脹都與這三個臟器有關。

但是陰陽虛實的區別,必須要辨別清楚。一般來說,陽證必然有熱,有熱的通常是實證;陰證必然有寒,有寒的通常是虛證。先在體內脹滿,然後才出現體表腫脹的,屬於實證;先體表腫脹,然後才體內脹滿的,屬於虛證。小便顏色深黃,大便乾燥的,屬於實證;小便清澈,大便稀溏的,屬於虛證。脈象滑數有力的,屬於實證;脈象弦浮微弱的,屬於虛證。面色紅潤,呼吸粗重的,屬於實證;面色憔悴,聲音低短的,屬於虛證。各種實證,可能是因為外感風寒暑濕燥火,也可能是因為飲食不節制導致的內傷,陽邪發病急促,往往在幾天內就會出現。

如果是虛證,可能是因為情志勞累過度,也可能是因為酒色過度,日積月累,慢慢出現,往往需要幾個月才會形成。

治療實證比較容易,治療虛證則很困難。虛弱的人出現腹脹,是因為脾虛不能運化氣;虛弱的人出現水腫,是因為脾土虛弱不能控制水液。水液雖然由脾控制,但根本上還是由腎所主管。腎是水臟,其中蘊藏著元陽。如果命門火衰,既不能控制體內的陰寒,又不能溫養脾土,那麼陰氣就會不順從陽氣而使精華化為水液,所以水腫的病症大多屬於陽氣虛衰。有醫家認為是濕熱,應該滋養肺金來抑制肝木,使脾臟免受邪氣侵擾,滋養腎水來抑制心火,使肺能順利地進行清肅的功能。

但抑制心火固然可以保護肺金,難道不擔心會損害脾土嗎?只有屬於熱證的才適合這種方法。如果是陽虛的,難道不是加重病情嗎?還有一些人不明虛實,只知道用疏泄的藥物,雖然暫時能緩解腹脹,但真氣會越來越衰弱,不久腫脹又會復發,最終導致無法救治,實在令人惋惜!

我治療這種病,觀察到屬於實證的,直接清理陽明經,很快就能見效;如果是虛證的,溫補脾腎,就能逐漸康復。如果病情不是太實也不是太虛,先用清利的方法來看到效果,然後再用補益脾胃的方法來調養。還有一些人,表面看起來是實證,但實際上是虛證,用瀉法不合適,用補法也沒有效果,情況非常危險。

在病名方面,有鼓脹和蟲脹的區別。鼓脹是指腹內空虛,腹皮繃緊,多屬於氣滯;蟲脹是指腹內有實質性的東西,腹部腫大,不是有蟲就是有血。

在婦科方面,有氣分和血分的區別。氣分是指胸腹部堅硬脹大,病發於上,先出現水腫,然後月經停止;血分是指瘀血結在子宮附近,病發於下,先是月經停止,然後出現水腫。

在治療方法方面,有調理肺氣和調理脾氣的區別,先出現喘息然後出現腹脹的,治療重點在肺;先出現腹脹然後出現喘息的,治療重點在脾。

以上這些,只是大概的治療方法。至於虛實混雜,陰陽難分的病情,需要在診斷的時候仔細辨別,才不會出現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的錯誤。如果四肢不腫,只有腹部脹滿,叫做單腹脹,這種情況很難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