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0)

1. 辨治大法論

世皆疑方則有礙乎圓,小則有妨乎大,故表而出之。

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其形四垂,附著於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以行諸臟之氣,為臟之長,為心之蓋。

是經常多氣少血,其合皮也,其榮毛也,開竅於鼻。《難經》曰:肺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凡八葉,主藏魄。華元化曰:肺者生氣之元,乃五臟之華蓋。

肺葉白瑩,謂之華蓋,以覆諸臟。虛如蜂窠,下無透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濁之運化,為人身之橐籥。

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其見證也,善嚏、悲愁欲哭,灑淅寒熱,缺盆中痛,肩背痛。臍有少腹脹痛,小便數,溏泄,皮膚痛及麻木,喘少氣,頰上氣見。

實則夢兵戈競擾,虛則夢田野平原,不足則太息,有餘則喘嗽。寅時氣血注於肺。

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迴腸當臍右回十六曲,大四寸,徑一寸寸之少半,長二丈一尺,受谷一斗,水七升半,廣腸傳脊以受迴腸,乃出滓穢之路。大八寸,徑二寸寸之大半,長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是經多氣多血。《難經》曰:大腸二斤十二兩。肛門重十二兩。迴腸者,以其回迭也;廣腸即迴腸之更大者,直腸又廣腸之末節也,下連肛門,是為穀道後陰。一名魄門。總皆大腸也。

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其見證也,大指、次指難用,耳聾渾渾焞焞,耳鳴嘈嘈,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氣滿皮膚堅而不痛。卯時氣血注大腸。

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胃者,水穀血氣之海也。胃大一尺五寸,徑五寸,長二尺六寸。橫屈受水穀三斗五升,其中之谷,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滿。

是經常多氣多血。《難經》曰:胃重二斤一兩。

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交頞中,旁納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挾臍,入氣街中。

其支者,起於胃口,下循腹裡,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膝臏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內間。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別,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出其端。

白話文:

大家都覺得開方子會妨礙變通,小方子會妨礙大方子,所以特別提出來說明。

肺,是輔助君主的官,負責調節全身。它的形狀像四面垂下的覆蓋物,附著在脊椎第三節,有二十四個孔穴,排列分佈,用來運行各個臟腑的氣,是臟腑的首長,是心的保護蓋。

肺的特性是經常多氣少血,它與皮膚相合,其精華表現在毛髮,開竅於鼻子。《難經》說:肺重三斤三兩,有六片葉子和兩個像耳朵的構造,總共八片葉子,主要儲藏魄。華元化說:肺是產生氣的根本,是五臟的華麗保護蓋。

肺葉潔白明亮,像華麗的保護蓋,覆蓋著各個臟器。內部像蜂巢一樣空虛,下面沒有出口,吸氣時充滿,呼氣時空虛,一呼一吸,氣息自然運轉。負責清氣和濁氣的運行轉化,是人體氣機運行的風箱。

肺的手太陰經脈,起於中焦,向下聯絡大腸,再沿著胃口返回,向上通過膈膜歸屬肺。從肺系橫向出來到腋下,沿著上臂內側向下,行走在手少陰心經的前面,到達肘部。沿著前臂內側上骨下緣,進入寸口上魚際,沿著魚際,到達大拇指末端。它的分支,從手腕後方直接出來到食指內側,到達末端。

它的常見症狀是,容易打噴嚏、悲傷想哭、時冷時熱、鎖骨窩處疼痛、肩背疼痛。肚臍周圍或少腹脹痛、小便次數多、腹瀉、皮膚疼痛或麻木、喘氣短氣、臉頰上氣色浮現。

如果肺氣實,會夢見兵器交戰的場景;如果肺氣虛,會夢見平坦的田野;如果肺氣不足,會經常嘆氣;如果肺氣有餘,會氣喘咳嗽。寅時(凌晨三點到五點),氣血會注入到肺。

大腸,是傳導的官,負責轉化排泄。迴腸在肚臍右邊迴旋十六曲,寬約四寸,直徑約一寸多一點點,長二丈一尺,可容納穀物一斗,水七升半。廣腸連接脊椎接收迴腸的內容物,是排出糟粕的通道。寬約八寸,直徑約二寸多一點點,長二尺八寸,可容納穀物九升三合八分之一。

大腸的特性是經常多氣多血。《難經》說:大腸重二斤十二兩。肛門重十二兩。迴腸,因為它迴旋彎曲而得名;廣腸是比迴腸更大的腸道,直腸又是廣腸的末端,向下連接肛門,是排泄糞便的後陰通道,也叫魄門,總的來說都屬於大腸。

大腸的手陽明經脈,起於食指末端,沿著食指上緣,出現在合谷兩骨之間,向上進入兩筋之間。沿著前臂上緣,進入肘部外側,向上到達上臂外前緣,向上到肩膀。從肩峰前緣,向上到頸椎上部。向下進入鎖骨窩,聯絡肺,通過膈膜歸屬大腸。它的分支,從鎖骨窩向上到達頸部,穿過臉頰,進入下牙齦,再出來夾著嘴角,交會於人中,左邊的到右邊,右邊的到左邊,向上夾著鼻孔。

它的常見症狀是,大拇指和食指難以活動,耳朵聽力模糊不清,耳鳴聲嘈雜,耳朵後方、肩膀、上臂、肘部外側都疼痛,皮膚有脹滿感但按壓不痛。卯時(早上五點到七點),氣血會注入大腸。

胃,是糧倉的官,負責消化五味。胃是水穀精微和氣血的海洋。胃寬約一尺五寸,直徑約五寸,長二尺六寸。橫向彎曲可容納水穀三斗五升,其中穀物通常留存二斗,水一斗五升就能裝滿。

胃的特性是經常多氣多血。《難經》說:胃重二斤一兩。

胃的足陽明經脈,起於鼻子,交會在鼻樑中間,旁邊連接著太陽經脈,向下沿著鼻子外側,進入上牙齦,再出來夾著嘴角,環繞嘴唇,向下交會在承漿穴。再沿著下巴後下緣,出來到大迎穴,沿著頰車穴,向上到耳前,經過客主人穴,沿著髮際,到達額頭。它的分支,從大迎穴前下方到人迎穴,沿著喉嚨,進入鎖骨窩,向下穿過膈膜歸屬胃,聯絡脾臟。它直行的經脈,從鎖骨窩向下到乳房內側,向下夾著肚臍,進入氣街穴。

它的分支,起於胃口,向下沿著腹部內部,向下到氣街穴會合。再向下到髀關穴,到達伏兔穴,向下到膝蓋骨中間,向下沿著小腿外側,到達腳背,進入中趾內側。它的分支,在膝下三寸處分開,向下進入中趾外側。它的分支,在腳背分開,進入大拇指,到達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