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五 (2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26)

1. 傷寒諸劑

地榆散,傷寒熱毒不解,晚即壯熱,腹痛,便膿血。

地榆,犀角,黃連,茜根,黃芩,梔子仁(各八分)

水二鍾,韭白五莖,煎一鍾服。

酸棗仁湯,汗下後,晝夜不得眠。

酸棗仁(炒),甘草,知母,麥門冬(各一錢),茯苓,川芎(各六分),乾薑(三分)

水煎服。

茅花湯,鼻血不止。

茅花(一握,無花用根)

水三鍾,煎鍾半,分二服。

柏皮湯,熱毒入深,吐血。

柏皮(三錢),黃連,黃芩(各一錢五分)

水二鍾,煎一鍾,去渣,入阿膠,候熔服。

麥門冬湯

麥門冬,甘草(各二錢五分)

粳米湯鍾半,棗二枚,竹葉十五片,煎八分服。

小續命湯,方見中風。

黑錫丹,方見眩運。

大秦艽湯,方見中風。

補中益氣湯,方見類中風。

藿香正氣散,方見中風。

萎蕤湯,治風溫,冬溫,春月傷寒。

萎蕤,石膏(各一錢),麻黃,白薇,羌活,杏仁,甘草,川芎(各六分),青木香(五分),乾葛(一錢)

水煎服。

牡蠣澤瀉湯,瘥後從股以下有水氣。

牡蠣,澤瀉,蜀漆,商陸,葶藶,海藻,瓜蔞根(各等分)

為末,米飲調服。

豬膚湯,少陰下利,咽痛,胸滿而煩。

豬膚(五兩)

水四鍾,煎二鍾,加白蜜十匙,白粉二合,熬香,和令得所,分二服。

豬膽雞子湯,傷寒五六日出斑。

豬膽(三個),雞子(一枚),苦酒(十匙)

和勻,煎三沸服。

鱉甲散,傷寒八九日不瘥,諸藥不效,名壞傷寒。

鱉甲,升麻,前胡,烏梅,黃芩,犀角,枳實(各七分),生地黃(一錢),甘草(五分)

水鍾半,煎八分服。

白頭翁湯,脅熱而利,渴而下利。

白頭翁,黃柏,秦皮,黃連(各一錢五分)

水鍾半,煎八分服。

赤石脂禹餘糧,痞而下利不止,當治下焦。

赤石脂,禹餘糧(各三錢)

水煎服。

葶藶苦酒湯,發狂煩躁,面赤咽痛,大下傷血,發熱脈澀。

葶藶(五錢),苦酒(一碗半),艾汁(半碗)

煎取七分,作三服。

治䘌桃仁湯,傷寒失汗,變成狐惑,唇口生瘡,聲啞不出。

桃仁,槐子,艾(各三錢)

水二鍾,棗十個,煎一鍾,分一服。

雄黃銳散,狐惑,唇瘡,聲啞。

雄黃,桃仁,苦參,青葙子,黃連(等分)

為末,艾汁為丸,如小指尖大,綿裹內下部中。

豭鼠糞湯,男女陰陽易。

韭根(一大握),豭鼠糞(十四枚,兩頭尖者是)

水鍾半,煎七分,去渣,再煎一二沸,溫服。

安神丸,方見頭痛。

瓜蒂散,寸脈大,胸滿,多痰有涎,病頭痛。

瓜蒂(炒),赤小豆(各等分)

二味別搗篩為末,合和,以水二鍾,煮香豉一合作稀粥,去渣,取三分之一,和散一錢,頓服之。如未吐,少少又加。

白話文:

地榆散: 如果傷寒引起的熱毒沒有消退,到了晚上會發高燒,肚子痛,大便帶有膿血。 使用地榆、犀角、黃連、茜草根、黃芩、梔子仁各約2.4克,加水兩碗,韭菜白五段一起煎煮,煎至一碗後服用。

酸棗仁湯: 在發汗或瀉下後,出現整天整夜都睡不著的情況。 使用炒酸棗仁、甘草、知母、麥門冬各約3.6克,茯苓、川芎各約2.2克,乾薑約1克,加水煎煮後服用。

茅花湯: 用於治療流鼻血不止。 使用茅花一把(如果沒有花可用根代替),加水三碗,煎煮至一碗半,分兩次服用。

柏皮湯: 用於治療熱毒深入體內,導致吐血的情況。 使用柏樹皮約11克,黃連、黃芩各約5.4克,加水兩碗,煎煮至一碗,去除藥渣後,加入阿膠,等阿膠融化後服用。

麥門冬湯: 使用麥門冬、甘草各約9克,加入米湯一碗半,紅棗兩枚,竹葉十五片,煎煮至八分後服用。

小續命湯:此方在治療中風的章節有詳細介紹。

黑錫丹:此方在治療眩暈的章節有詳細介紹。

大秦艽湯:此方在治療中風的章節有詳細介紹。

補中益氣湯:此方在治療類似中風的章節有詳細介紹。

藿香正氣散:此方在治療中風的章節有詳細介紹。

萎蕤湯: 用於治療風溫、冬溫、春季傷寒等疾病。 使用萎蕤、石膏各約3.6克,麻黃、白薇、羌活、杏仁、甘草、川芎各約2.2克,青木香約1.8克,葛根約3.6克,加水煎煮後服用。

牡蠣澤瀉湯: 用於治療疾病痊癒後,從大腿以下出現水腫的情況。 使用牡蠣、澤瀉、蜀漆、商陸、葶藶、海藻、瓜蔞根各等份,磨成粉末,用米湯調服。

豬膚湯: 用於治療少陰病導致的腹瀉、咽喉疼痛、胸悶煩躁等症狀。 使用豬皮約180克,加水四碗,煎煮至兩碗,加入蜂蜜十匙、白粉約36克,攪拌均勻,分兩次服用。

豬膽雞子湯: 用於治療傷寒五六天後出現斑疹的情況。 使用豬膽三個,雞蛋一個,苦酒十匙,混合均勻,稍微煎煮一下後服用。

鱉甲散: 用於治療傷寒八九天不見好轉,各種藥物都不起作用,這種情況被稱為壞傷寒。 使用鱉甲、升麻、前胡、烏梅、黃芩、犀角、枳實各約2.5克,生地黃約3.6克,甘草約1.8克,加水一碗半,煎煮至八分後服用。

白頭翁湯: 用於治療胸脅發熱,腹瀉,口渴又腹瀉的情況。 使用白頭翁、黃柏、秦皮、黃連各約5.4克,加水一碗半,煎煮至八分後服用。

赤石脂禹餘糧: 用於治療腹部痞塞,腹瀉不止,應該治療下焦的問題。 使用赤石脂、禹餘糧各約11克,加水煎煮後服用。

葶藶苦酒湯: 用於治療發狂煩躁、面色發紅、咽喉疼痛、瀉下過度導致出血、發熱、脈搏遲滯的情況。 使用葶藶約18克,苦酒一碗半,艾草汁半碗,煎煮至七分,分三次服用。

治䘌桃仁湯: 用於治療傷寒導致無法出汗,變成狐惑病,嘴唇口角生瘡,聲音沙啞說不出話。 使用桃仁、槐子、艾草各約11克,加水兩碗,紅棗十枚,煎煮至一碗,一次服用。

雄黃銳散: 用於治療狐惑病、口唇生瘡、聲音沙啞。 使用雄黃、桃仁、苦參、青葙子、黃連等份,磨成粉末,用艾草汁調製成丸,如小指尖大小,用棉布包裹後塞入下體。

豭鼠糞湯: 用於治療男女陰陽易病。 使用韭菜根一把,豬糞十四枚(兩頭尖的),加水一碗半,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後再稍微煮一下,溫熱服用。

安神丸:此方在治療頭痛的章節有詳細介紹。

瓜蒂散: 用於治療寸脈大,胸悶,痰多,有口涎,頭痛的症狀。 使用炒瓜蒂、赤小豆各等份,分別搗篩成粉末,混合在一起,用水兩碗,煮香豉一合煮成稀粥,去渣取三分之一,加入藥粉約3.6克,一次服用。如果沒有吐,可以再少量加入藥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