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五 (24)
卷之五 (24)
1. 傷寒諸劑
甘草附子湯,風溫,小便不利,大便反快。
甘草(炙),附子(各一錢),白朮,桂枝(各一錢五分)
水二鍾,煎一鍾,溫服。
甘草乾薑湯,少陰,小便色白,吐逆而渴,動氣,下之反劇,身雖有熱,反欲踡臥。
甘草(一錢),乾薑(一錢)
水煎服。
理中湯,治太陰自利,不渴,痰多而嘔,腹痛霍亂。
人參,白朮,乾薑(各一錢),甘草(八分)
水二鍾,煎一鍾服。腹痛甚加附子;寒而吐者加生薑;小便不利加茯苓;腎氣動者去朮。
附子防風湯
附子,防風,柴胡(各八分),白朮(一錢五分),桂心,茯苓,乾薑(各五分),五味子,甘草(各四分),生薑(五片)
水鍾半,煎八分服。
芍藥甘草附子湯,汗下後惡寒。
芍藥,甘草,附子(各二錢)
水二鍾,煎八分服。
霹靂散,陰盛格陽,身冷脈浮,煩躁欲水。
附子(一隻,炮),用冷灰埋之,取出細研,入真臘茶一錢,同研,分二服。每服水一鍾,煎六分,入蜜一匙,冷服。
白通湯,少陰不利。
蔥白(三莖),附子(三錢),乾薑(三錢五分)
水鍾半,煎七分服。
正陽散,陰毒面青,四肢厥冷。
乾薑(五分),附子(一錢),甘草(五分),麝(一分),皂莢(一分)
為細末。水一鍾,煎五分服。
枳實理中丸,治寒實結胸。
枳實(十六枚),乾薑,白朮,甘草,人參,茯苓(各一面)
為末,蜜丸,彈子大,熱湯化下,連進二三服。
乾薑附子湯,下後發汗,晝夜不得眠,無表證,脈微。
乾薑(二錢),附子(三錢)
水煎服。
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寒氣內格,食入即吐。
乾薑,黃蒼,黃連,人參(等分)
水鍾半,煎八分服。
脾約丸,津少大便秘。
大黃,枳實,白芍藥,厚朴(各五錢),麻子仁(一兩),杏仁(三錢)
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
金匱風引湯
大黃,乾薑,龍骨(各二兩),桂枝,甘草,牡蠣(各一兩),凝水石,滑石,赤石脂
白石脂,石膏,紫石英(各三兩)
為粗末,以囊盛之,取三指一撮,井水二鍾,煎一鍾,去渣服。
百合地黃湯,治百合病。
百合(七枚),生地黃汁(一鍾)
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洗去白沫,別以水二鍾,煎取一鍾,入地黃汁一沸,分二服。
犀角地黃湯,衄後脈微,發狂發黃,失汗,成瘀血,大便黑,漱水不欲咽。
犀角(一錢,鎊),生地黃(四錢),牡丹皮,芍藥(各一錢)
水二鍾,煎八分,入犀角服。
大青四物湯,一名阿膠大青湯。治赤斑。
大青,阿膠,甘草(各一錢),豉(三錢)
水鍾半,煎八分,入阿膠,候熔,溫服。
黑膏,治溫毒發斑,嘔逆,使毒從皮中出。
白話文:
甘草附子湯: 用於治療風溫病,症狀是小便不暢,但大便反而順暢。藥物組成有炙甘草、附子各一錢,白朮、桂枝各一錢五分,加兩碗水煎成一碗,溫服。
甘草乾薑湯: 用於治療少陰病,症狀是小便清白,想吐且口渴,感覺氣在體內亂竄,如果用瀉下的藥物反而會更嚴重,身體雖然有熱感,但反而想蜷縮著身體。藥物組成有甘草一錢,乾薑一錢,用水煎服。
理中湯: 用於治療太陰病引起的腹瀉,但不口渴,痰多想吐,腹痛且可能伴隨霍亂。藥物組成有人參、白朮、乾薑各一錢,甘草八分,加兩碗水煎成一碗服用。如果腹痛嚴重,可以加入附子;如果因寒冷而想吐,可以加入生薑;如果小便不利,可以加入茯苓;如果感覺腎氣不安,可以去掉白朮。
附子防風湯: 藥物組成有附子、防風、柴胡各八分,白朮一錢五分,桂心、茯苓、乾薑各五分,五味子、甘草各四分,生薑五片,加一碗半水煎成八分服用。
芍藥甘草附子湯: 用於治療在發汗或瀉下後出現怕冷的情況。藥物組成有芍藥、甘草、附子各二錢,加兩碗水煎成八分服用。
霹靂散: 用於治療陰氣過盛導致陽氣無法正常發揮作用,出現身體冰冷、脈象浮淺、煩躁想喝水的狀況。藥物組成有附子一隻,炮製後用冷灰埋起來,取出磨成細末,加入真臘茶一錢,一同磨細,分成兩次服用。每次服用時,加一碗水煎成六分,加入蜂蜜一匙,冷服。
白通湯: 用於治療少陰病,症狀是不利。藥物組成有蔥白三根、附子三錢、乾薑三錢五分,加一碗半水煎成七分服用。
正陽散: 用於治療陰毒病,症狀是面色青紫、四肢冰冷。藥物組成有乾薑五分、附子一錢、甘草五分、麝香一分、皂莢一分,磨成細末,加一碗水煎成五分服用。
枳實理中丸: 用於治療因寒邪引起的胸部結實疼痛。藥物組成有枳實十六枚、乾薑、白朮、甘草、人參、茯苓各一錢,磨成細末,用蜂蜜做成丸子,如彈子般大小,用熱水化開服用,連續服用二至三劑。
乾薑附子湯: 用於治療在瀉下後又發汗,導致晝夜無法入睡,沒有表證,脈象微弱的情況。藥物組成有乾薑二錢、附子三錢,用水煎服。
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 用於治療寒氣阻礙在內,導致吃下東西就吐的情況。藥物組成有乾薑、黃芩、黃連、人參等量,加一碗半水煎成八分服用。
脾約丸: 用於治療津液不足導致大便秘結的情況。藥物組成有大黃、枳實、白芍藥、厚朴各五錢,麻子仁一兩,杏仁三錢,磨成細末,用蜂蜜做成丸子,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水送服。
金匱風引湯: 藥物組成有大黃、乾薑、龍骨各二兩,桂枝、甘草、牡蠣各一兩,凝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石膏、紫石英各三兩。將以上藥物磨成粗末,用布袋裝起來,每次取三指夾起一撮,加兩碗井水煎成一碗,去渣服用。
百合地黃湯: 用於治療百合病。藥物組成有百合七枚、生地黃汁一碗。先用水洗百合,浸泡一晚,洗去白沫,另外用兩碗水煎成一碗,加入生地黃汁煮沸一下,分成兩次服用。
犀角地黃湯: 用於治療在流鼻血後出現脈象微弱、精神錯亂、身體發黃、不出汗,形成瘀血、大便發黑、漱口不想吞下的情況。藥物組成有犀角一錢(磨碎)、生地黃四錢、牡丹皮、芍藥各一錢,加兩碗水煎成八分,加入犀角服用。
大青四物湯(一名阿膠大青湯): 用於治療紅色斑疹。藥物組成有大青、阿膠、甘草各一錢,豆豉三錢,加一碗半水煎成八分,加入阿膠,等阿膠融化後,溫服。
黑膏: 用於治療溫熱毒邪引起的斑疹、嘔吐,使毒從皮膚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