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五 (2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21)

1. 傷寒諸劑

姜(五片)

水二鍾,棗二枚,煎一杯,溫服。

柴胡桂枝幹柴湯,治往來寒熱,胸脅滿,小便不利。嘔而不渴。

柴胡(一錢五分),黃芩,桂枝,乾薑(各八分),甘草(五分),牡蠣(七分),栝蔞根(一錢)

水二鍾,煎一鍾,溫服。

柴苓湯,治小便難,微熱腹滿。

小柴胡湯加茯苓。

水煎服。

柴胡加桂湯,治身熱欲近衣,身熱不渴。

柴胡,黃芩,半夏(各一錢,泡),甘草,肉桂(各五分)

水二鍾,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煎一鍾服。

五苓散,治小便不利而渴,中暑,煩躁霍亂。

豬苓,澤瀉,白朮(炒),茯苓(各一錢),肉桂(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辰砂五香散,治表裡未解,頭痛發熱,心胸鬱悶,唇口乾焦,狂言見鬼,小便閉。

五苓散加辰砂,(研細水飛。)

白湯調服。

小建中湯,傷寒三四日,心悸而煩,少陰惡寒,手足踡而濕。

桂枝(一錢),芍藥(二錢),甘草(六分),飴糖(三匙),生薑(五片),大棗(一枚)

水鍾半,煎八分,內飴糖令化,溫服。

黃耆建中湯,傷寒身痛,汗後身痛,脈弱宜服。

黃耆(一錢五分,炒),芍藥(二錢,炒),肉桂(一錢,去皮),甘草(六分),生薑(六片),大棗(三枚)

水二鍾,煎一鍾,去渣,入飴一大匙,煎一沸服。若微溏利,或嘔者,不用飴。

大柴胡湯,治身熱不惡寒,反惡熱,大便秘。

柴胡(一錢二分),黃芩,芍藥(各一錢),半夏(八分),大黃(七分),枳實(四分)

水二鍾,生薑三片,棗一枚,煎一鍾,熱服。

大承氣湯,治五六日不大便,腹痛煩渴,少陰口燥咽乾,日哺發熱,脈實,三焦俱有邪。

大黃(五錢),芒硝(四錢),厚朴(二錢,炒),枳實(一錢,炒)

水二鍾,先煎枳實至鍾半,投大黃煎至一鍾,去渣,內芒硝沸,熱服。

小承氣湯,治六七日不大便,腹脹滿,潮熱,狂言而喘,專瀉上焦之痞熱。

大黃(四錢),厚朴(二錢,炒),枳實(一錢,炒)

水二鍾,煎一鍾,熱服。

調胃承氣湯,太陽、陽明不惡寒,反惡熱,大便秘,譫語,嘔逆,宜服。

大黃(六錢,酒洗),芒硝(四錢),甘草(一錢)

水鍾半,煎八分,去渣,入硝一沸服。

桃仁承氣湯,小腹急,大便黑,小便不利,中焦積血也。

桃仁(十個),肉桂(去皮),甘草(各一錢),大黃(二錢五分),芒硝(一錢五分)

水二鍾,煎一鍾,去渣,入硝煎一沸,熱服。

梔子豉湯,治吐下後心中懊憹,大下後身熱不去,心中痛。

肥梔子(四枚),香豉(五錢)

水二鍾,煎梔子至一鍾,入豉,煎至七分服。

梔子厚朴湯,太陽下後腹痛,起臥不安。

白話文:

[傷寒諸劑]

生薑(五片)

用水兩碗,加紅棗兩顆,煎煮成一碗,溫熱服用。

柴胡桂枝乾薑湯,治療時冷時熱,胸部和脅肋脹滿,小便不順暢,想吐但不口渴的情況。

柴胡(1.5錢)、黃芩、桂枝、乾薑(各8分)、甘草(5分)、牡蠣(7分)、栝蔞根(1錢)

用水兩碗,煎煮成一碗,溫熱服用。

柴苓湯,治療小便困難,輕微發熱腹脹的情況。

使用小柴胡湯的配方,再加上茯苓。

用水煎煮服用。

柴胡加桂湯,治療身體發熱但想穿衣服,發熱但不口渴的情況。

柴胡、黃芩、半夏(各1錢,泡過)、甘草、肉桂(各5分)

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煎煮成一碗服用。

五苓散,治療小便不順暢且口渴,中暑,煩躁不安,以及霍亂等症狀。

豬苓、澤瀉、白朮(炒過)、茯苓(各1錢)、肉桂(5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2錢,用白開水沖服。

辰砂五香散,治療表裡不解(即體表和內裡都有病症),頭痛發熱,胸悶,嘴唇乾燥,胡言亂語,看到鬼,小便不通等情況。

在五苓散的基礎上加入辰砂(磨成細粉,用水淘洗過)。

用白開水沖服。

小建中湯,治療傷寒三四天,出現心悸煩躁,少陰病怕冷,手腳蜷曲潮濕等情況。

桂枝(1錢)、芍藥(2錢)、甘草(6分)、飴糖(3匙)、生薑(5片)、紅棗(1顆)

用水一碗半,煎煮成八分,加入飴糖使其溶化,溫熱服用。

黃耆建中湯,治療傷寒引起的身體疼痛,出汗後仍然身痛,脈象虛弱等情況。

黃耆(1.5錢,炒過)、芍藥(2錢,炒過)、肉桂(1錢,去皮)、甘草(6分)、生薑(6片)、紅棗(3顆)

用水兩碗,煎煮成一碗,濾去藥渣,加入一大匙飴糖,再煮沸後服用。如果出現輕微腹瀉或嘔吐,則不加飴糖。

大柴胡湯,治療身體發熱但不怕冷,反而怕熱,大便不通暢的情況。

柴胡(1.2錢)、黃芩、芍藥(各1錢)、半夏(8分)、大黃(7分)、枳實(4分)

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煎煮成一碗,趁熱服用。

大承氣湯,治療發病五六天,大便不通,腹痛煩渴,少陰病口乾咽乾,午後發熱,脈象有力,三焦都有邪氣等情況。

大黃(5錢)、芒硝(4錢)、厚朴(2錢,炒過)、枳實(1錢,炒過)

用水兩碗,先煎煮枳實至一碗半,再加入大黃煎煮至一碗,濾去藥渣,加入芒硝煮沸,趁熱服用。

小承氣湯,治療發病六七天,大便不通,腹部脹滿,發潮熱,胡言亂語,呼吸急促,專門用於疏泄上焦的痞熱。

大黃(4錢)、厚朴(2錢,炒過)、枳實(1錢,炒過)

用水兩碗,煎煮成一碗,趁熱服用。

調胃承氣湯,治療太陽病或陽明病不怕冷,反而怕熱,大便不通,說胡話,想嘔吐等情況。

大黃(6錢,用酒洗過)、芒硝(4錢)、甘草(1錢)

用水一碗半,煎煮成八分,濾去藥渣,加入芒硝煮沸後服用。

桃仁承氣湯,治療小腹部急迫疼痛,大便顏色發黑,小便不順暢,這是中焦有瘀血的表現。

桃仁(10個)、肉桂(去皮)、甘草(各1錢)、大黃(2.5錢)、芒硝(1.5錢)

用水兩碗,煎煮成一碗,濾去藥渣,加入芒硝再煮沸後,趁熱服用。

梔子豉湯,治療吐瀉後心中煩悶不安,大瀉後身體發熱不退,心中疼痛的情況。

肥梔子(4枚)、豆豉(5錢)

用水兩碗,先煎梔子至一碗,再加入豆豉,煎煮至七分服用。

梔子厚朴湯,治療太陽病下藥後腹痛,躺臥不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