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五 (2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20)

1. 傷寒諸劑

麻黃湯,治太陽經脈浮緊,頭痛身疼,發熱惡寒,無汗而喘。

麻黃(二錢,去根節),桂枝(一錢),甘草(五分),杏仁(八枚,去皮尖,炒)

水盞半,加生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熱服。

桂枝湯,治太陽中風,發熱汗出,鼻鳴乾嘔。

桂枝,赤芍藥(各二錢),甘草(一錢)

水盞半,生薑五片,大棗三枚,煎八分,溫服。

大青龍湯,治傷寒中風,頭痛發熱,無汗煩躁。

麻黃(三錢,去節),桂枝(一錢),杏仁(五枚,去皮尖,炒),甘草(四錢),石膏(三錢)

水鍾半,生薑一錢,棗一枚,煎八分,溫服。

小青龍湯,治表不解,有水氣,發熱嘔咳,或渴或利,或小便不利,小腹滿而喘。

麻黃,桂枝,芍藥(各一錢),甘草(五分),乾薑,細辛(各五分),五味子(十二粒),半夏(一錢,熟)

水二鍾,煎八分服。

桂枝麻黃各半湯,治太陽脈浮緩,無汗身疼。

桂枝(五錢),芍藥,甘草,麻黃(各三錢),杏仁(三十個,去皮尖)

水四鍾,生薑三錢,大棗四枚,煎二鍾,分三服。

麻黃升麻湯,治大下後脈沉遲,尺脈不至,咽喉不利,厥逆,泄利不止。

麻黃(八錢),升麻,當歸(各四錢),知母(去毛),黃芩(炒),萎蕤(各二錢),石膏,白朮(炒黃),芍藥,天門冬(去心),桂枝,茯苓(去皮),甘草,乾薑(各一錢)

水四鍾,煎二鍾,分三服。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治瘀熱在裡,身目發黃,中濕身痛。

麻黃(去根節),連翹,甘草(各四錢),桑白皮(蜜炙),赤豆(各一兩二錢),杏仁(三十個)

水四鍾,生薑七錢,大棗八枚,煎二鍾,分三服。

桂枝甘草湯,治發汗過多,叉手冒心,心下悸,欲得按。

桂枝(三錢),甘草(一錢)

水一鍾,煎八分服。

桂枝芍藥湯,治脈浮,腹痛。

桂枝湯加芍藥一倍。

桂枝附子湯,治風濕身病,脈浮虛澀。

桂枝湯加附子一錢。

葛根湯,治太陽無汗惡風,太陽陽明合病。

葛根(一錢五分),麻黃(一錢),桂枝,芍藥,甘草(各六分)

水二鍾,生薑五片,大棗二枚,煎一鍾服。

葛根蔥白湯,治已汗未汗頭痛。

葛根,芍藥,知母(去毛),川芎(各一錢),生薑(三錢),蔥白(五個)

水二鍾,煎一鍾,熱服。

葛根半夏湯

葛根湯加半夏。

水煎服。

小柴胡湯,治傷寒四五日,往來寒熱,胸滿心煩,喜嘔,少陽經發熱,及風

溫濕熱。

柴胡(三錢),黃芩(炒),人參(去蘆),半夏(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一鍾,熱服。

柴胡桂枝湯,治風溫汗後身熱,心下煩熱,妨悶動氣。

柴胡(二錢),桂枝(一錢),甘草(七分),人參(一錢),半夏(熟),芍藥(各七分),黃芩(一錢),生

白話文:

傷寒諸劑

麻黃湯:治療太陽經脈浮腫緊繃,頭痛全身疼痛,發熱惡寒,無汗且喘息。 配方:麻黃(二錢,去根節)、桂枝(一錢)、甘草(五分)、杏仁(八枚,去皮尖,炒)。 用半盞水,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煎至八分,熱服。

桂枝湯:治療太陽中風,發熱出汗,鼻塞流涕,噁心欲嘔。配方:桂枝、赤芍藥(各二錢)、甘草(一錢)。用半盞水,生薑五片,大棗三枚,煎至八分,溫服。

大青龍湯:治療傷寒中風,頭痛發熱,無汗煩躁。配方:麻黃(三錢,去節)、桂枝(一錢)、杏仁(五枚,去皮尖,炒)、甘草(四錢)、石膏(三錢)。用半鍾水,生薑一錢,大棗一枚,煎至八分,溫服。

小青龍湯:治療表症未解,有水腫,發熱咳嗽,或口渴或腹瀉,或小便不利,小腹脹滿且喘息。配方:麻黃、桂枝、芍藥(各一錢)、甘草(五分)、乾薑、細辛(各五分)、五味子(十二粒)、半夏(一錢,熟)。用二鍾水,煎至八分服用。

桂枝麻黃各半湯:治療太陽脈浮而緩,無汗且全身疼痛。配方:桂枝(五錢)、芍藥、甘草、麻黃(各三錢)、杏仁(三十個,去皮尖)。用四鍾水,生薑三錢,大棗四枚,煎至二鍾,分三次服用。

麻黃升麻湯:治療大瀉後脈象沉而遲,尺脈摸不到,咽喉不利,厥逆,腹瀉不止。配方:麻黃(八錢)、升麻、當歸(各四錢)、知母(去毛)、黃芩(炒)、萎蕤(各二錢)、石膏、白朮(炒黃)、芍藥、天門冬(去心)、桂枝、茯苓(去皮)、甘草、乾薑(各一錢)。用四鍾水,煎至二鍾,分三次服用。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治療瘀熱在內,身體眼睛發黃,濕邪侵襲導致身體疼痛。配方:麻黃(去根節)、連翹、甘草(各四錢)、桑白皮(蜜炙)、赤小豆(各一兩二錢)、杏仁(三十個)。用四鍾水,生薑七錢,大棗八枚,煎至二鍾,分三次服用。

桂枝甘草湯:治療發汗過多,兩手交叉按壓胸口,心下悸動,想要按壓。配方:桂枝(三錢)、甘草(一錢)。用一鍾水,煎至八分服用。

桂枝芍藥湯:治療脈象浮,腹痛。方法:桂枝湯加芍藥一倍。

桂枝附子湯:治療風濕痺痛,脈象浮而虛弱,且澀滯。方法:桂枝湯加附子一錢。

葛根湯:治療太陽經證無汗惡風,太陽與陽明經合病。配方:葛根(一錢五分)、麻黃(一錢)、桂枝、芍藥、甘草(各六分)。用二鍾水,生薑五片,大棗二枚,煎至一鍾服用。

葛根蔥白湯:治療已出汗或未出汗的頭痛。配方:葛根、芍藥、知母(去毛)、川芎(各一錢)、生薑(三錢)、蔥白(五個)。用二鍾水,煎至一鍾,熱服。

葛根半夏湯:葛根湯加半夏,水煎服。

小柴胡湯:治療傷寒病程四五天,往來寒熱,胸悶心煩,想嘔吐,少陽經發熱,以及風溫濕熱。配方:柴胡(三錢)、黃芩(炒)、人參(去蘆)、半夏(各一錢)、甘草(五分)。用二鍾水,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一鍾,熱服。

柴胡桂枝湯:治療風溫病出汗後仍感身熱,心下煩熱,胸悶氣急。配方:柴胡(二錢)、桂枝(一錢)、甘草(七分)、人參(一錢)、半夏(熟)、芍藥(各七分)、黃芩(一錢)、生……(原文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