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五 (1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9)

1. 醫案

儒者吳君明,傷寒六日,譫語狂笑,頭痛有汗,大便不通,小便自利,眾議承氣湯下之。余診其脈,浮而大,因思仲景云: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疼有熱,小便清,知不在裡仍在表也。方今仲冬,宜與桂枝湯,眾皆咋舌掩口,謗之甚力,以譫狂為陽盛,桂枝入口必斃矣。余曰:汗多神昏,故發譫妄,雖不大便,腹無所苦,和其營衛,必自愈矣。

遂違眾用之。及夜而笑語皆止,明日大便自通。故夫病變多端,不可膠執,向使狐疑而用下藥。其可活乎?

內戚顧淡之,勞神之後,煩躁太熱,頭痛時作時止,醫者禁其飲食,與之解表,見四日熱不退,欲與攻裡。余診之曰:脈不浮緊,安得表耶?又不沉實,安得里耶?惟心部大而澀,此勞心而虛煩,乃類傷寒,非真傷寒。禁食餓絕矣,與之粥,兼進歸脾湯,五日而安。

白話文:

醫案

儒生吳君明,得了傷寒六天,開始胡言亂語、瘋狂大笑,頭痛而且有汗,大便不通暢,小便卻正常。大家認為應該用承氣湯來瀉下通便。我診斷他的脈象,發現是浮而大。我想到張仲景說過:「傷寒如果六七天不大便,頭痛發熱,小便清澈,就知道病邪還在表層而不在體內。」現在是農曆十一月,應該用桂枝湯來治療。大家聽了都驚訝地捂住嘴巴,極力反對,認為胡言亂語是陽氣過盛,用桂枝湯一定會加速死亡。我說:「因為汗出太多導致精神昏亂,所以才會出現胡言亂語,雖然不大便,但是腹部沒有不舒服,只要調和他的營衛之氣,自然就會痊癒。」

於是我不聽從大家的意見,使用了桂枝湯。到了晚上,他的笑語都停止了,第二天大便也自然通暢了。所以說,病情的變化很多,不能夠固執己見。如果當時猶豫不決而使用了瀉下藥,他怎麼可能活下來呢?

我的內親戚顧淡之,在勞心傷神之後,變得煩躁燥熱,頭痛時好時壞。醫生禁止他飲食,並給他開了解表的藥,結果四天了熱還沒退,又想用攻下的藥。我診斷後說:「他的脈象不浮也不緊,怎麼能說是表證呢?又不沉實,怎麼能說是裡證呢?只有心脈部分大而且澀,這是因為勞心過度而導致虛煩,情況類似傷寒,但並不是真正的傷寒。現在被禁食已經餓得快不行了,應該讓他吃粥,同時服用歸脾湯,五天後就康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