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四 (15)
卷四 (15)
1. 攻陣
赤金豆,○亦名,八仙丹,。大凡藥之惡者,反以美名稱之。此丸去病捷速,較之硝、黃、更甚於硝黃。稜、莪之類過傷臟氣者,為勝。巴霜熱毒傷胃,寒積者酌用。
巴霜,生附子,皂角,輕粉,丁香,木香,天竺黃,硃砂
攻劑古方已備,何必好奇而立名式。
太平丸
陳皮,厚朴,木香,烏藥,芥子,草蔻,三稜,蓬朮,乾薑,牙皂,澤瀉
白話文:
赤金豆,又叫做八仙丹。通常那些很糟糕的藥物反而會取一個好聽的名字來稱呼它。這個藥丸治療疾病的速度很快,比硝石和黃連還要厲害得多。比起稜、莪這些過度傷害臟腑氣機的藥材來說,它的效果更好一些。巴霜是熱毒性傷及脾胃的情況時可以考慮使用的藥品。巴霜是由生附子、皁角、輕粉、丁香、木香、天竺黃以及硃砂組成的。 如果已經有一些古老的處方了,爲什麼還需要追求奇特的新名字呢? 太平丸由陳皮、厚朴、木香、烏藥、芥子、草寇、三稜、蓬術、乾薑、牙皁以及澤瀉組成。
用巴豆煮,研丸。
此方耗人真氣,可稱為不太平丸。
敦阜丸,平胃散為妥,平胃可以平治,敦阜謂土太過也。
木香,山楂,麥芽,皂角,丁香,烏藥,青皮,陳皮,澤瀉,巴霜,用此藥腐腸害人,攻之不得其當。喜用巴豆而畏大黃,何也?
白話文:
用巴豆煮沸後,研磨成丸狀。這藥方會消耗人體真氣,可稱作不太平丸。使用敦阜丸或平胃散比較妥當,平胃散可以平治脾胃,敦阜丸則是用於治療土氣過盛。木香、山楂、麥芽、皂角、丁香、烏藥、青皮、陳皮、澤瀉、巴霜,這些藥物會腐蝕腸胃,對人體有害,不應隨意使用。喜歡用巴豆卻害怕大黃,這是為什麼呢?
2. 散陣
一柴胡飲,一為水數,從寒散也。亦是好奇立說。但外有邪而內兼火者,宜此主之。一方而包括諸病之治,未免有誤,當認病用藥。
柴胡,黃芩,芍藥,生地用芍藥、生地而謂散劑,亦好奇,陳皮,甘草
二柴胡飲,凡遇四時外感,四時外感亦要看在何經而用藥,何可執定此方?或其人元氣充實,臟氣素平無火,元氣充實,臟氣素平,何必服藥。或逢寒勝之令,本無內熱,皆不宜妄用涼藥,以致寒滯不散。景岳動用血藥,血藥不凝滯乎?
白話文:
【一柴胡飲】,一種為用水煎煮的藥劑,從寒散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創新的理論。然而,如果外部有邪氣而內部又有熱毒的情況下,這種飲方適用於主治療。一個飲方就包含了多種疾病的治療,可能會有些錯誤,應該根據病情選擇藥物。
柴胡、黃芩、芍藥、生地(使用芍藥、生地的散劑形式)也是創新的想法,陳皮、甘草。
【二柴胡飲】,遇到四季的外感風寒時,要根據風寒影響的是哪一經絡來選擇藥物,怎麼能固定使用這個方子呢?或者一個人的元氣充足,五臟之氣平和沒有熱毒,那麼元氣充足,五臟之氣平和,又何必服用藥物呢?或者遇到寒冷的季節,原本沒有內熱,都不適合胡亂使用涼藥,導致寒氣滯留無法消散。景嶽會使用活血的藥物,這些活血藥是否會凝滯呢?
陳皮,半夏,細辛,厚朴,生薑,柴胡,甘草
如邪盛者,可加羌活、防風、白芷、紫蘇之屬。渾言邪盛,不知是何邪在何經,妄加發散。○如頭痛不止,加川芎。看何經頭痛,不宜渾加川芎。○如陰寒氣勝,必加麻黃,或兼桂枝。桂枝、麻黃治有兩法,有汗用桂枝,無汗用麻黃。用藥不明,誤人非淺。
白話文:
這是一張中藥方劑,藥材包括:陳皮、半夏、細辛、厚朴、生薑、柴胡、甘草。
如果病邪較盛,可以加羌活、防風、白芷、紫蘇等藥材。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是籠統地說邪盛,而要明確知道是什麼邪氣侵犯了哪條經脈,才能針對性地使用發散藥物。
如果頭痛不止,可以加川芎。但也要根據頭痛的經絡部位,不能盲目地添加川芎。
如果陰寒之氣較盛,必須加麻黃,或者同時使用桂枝。桂枝和麻黃的用法有兩種,發汗時用桂枝,不發汗時用麻黃。用藥時要明確其功效,否則會造成誤診,後果不堪設想。
三柴胡飲,血氣虛弱不能達邪,宜此主之。內傷兼外感,散而兼補,東垣已備,不必好奇而用血藥。
柴胡,芍藥,甘草,陳皮,生薑,當歸,有外感而用歸、芍,必致誤人。
四柴胡飲,凡人元氣不足,或忍飢勞倦,而外感風寒。外感當用羌、防。內傷勞倦外感發熱者,宜照東垣補中益氣加減,不必立此方。
柴胡,甘草,生薑,當歸不大相宜。人參
五柴胡飲,此則兼培血氣以逐寒邪,尤切於時用者也,神效不可盡述。此句惡極。凡傷寒瘧疾痘瘡,皆宜。傷寒瘧疾痘瘡而用歸、地、芍藥,其邪焉得解散?此殺人不用刃也。
白話文:
【三柴胡飲】,血氣虛弱無法抵抗病邪,適合使用此方來治療。對於內傷和外感病狀,它具有散邪並補益的特性,東垣已經詳細闡述過,所以不需要為了追求新奇而使用血藥。
【四柴胡飲】,適用於一般人元氣不足,或者因忍饑勞累而引發的外感風寒。對於外感病狀,應使用羌、防等藥物;對於內傷勞累後引發的外感發熱,可以參考東垣的補中益氣方進行調整,不一定非得固定使用此方。
【五柴胡飲】,此方特點在於兼顧培養血氣以驅除寒邪,特別適合當季使用,其療效難以一一描述。對於傷寒、瘧疾、痘瘡等病狀,都適用於此方。但如果使用當歸、地黃、芍藥等血藥,那麼病邪怎麼可能被排除呢?這等於用不流血的方式殺人。
柴胡,當歸,熟地,白朮,芍藥,用歸、地、芍而名散劑,害人不淺。甘草陳皮
脾滯者,減白朮。歸地豈不滯乎?○頭痛,加川芎。頭痛不一,專加川芎,可謂執死法。○勞倦傷脾陽虛者,加升麻。勞倦傷脾,不用參、耆而用歸、地,悖謬。
正柴胡飲
柴胡,防風,陳皮,芍藥收斂,宜緩用。甘草,生薑
如頭痛,加芎。當看何經,不可執定加芎。
麻桂飲,治傷寒、瘟疫、陰暑、瘧疾,凡陰寒氣勝而邪不能散者,非此不可。無論諸經、四季,即宜是藥,勿謂夏月不可用也。不必厚蓋,但取微汗透徹為度。夏月厚蓋而用麻、桂取汗,必致悶死。○夏月雖有寒邪,宜輕揚之劑。
白話文:
柴胡、當歸、熟地、白朮、芍藥,這些藥物被命名為散劑,但其實用處不大,反而可能對人造成不良影響。加上甘草和陳皮。
對於脾臟功能不足的情況,可以減少白朮的用量。當歸和熟地不會導致脾臟功能不足嗎?頭痛時可以加用川芎。但頭痛的原因不一定相同,單純地加用川芎可能會執著於死板的方法。勞累傷及脾陽虛弱的情況,可以加用升麻。勞累傷及脾臟,使用當歸和熟地而非人參和黃耆,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
正柴胡飲:柴胡、防風、陳皮、芍藥。這組藥物適合緩慢使用。加上甘草和生薑。
對於頭痛,可以加用川芎。但應根據疼痛所在經絡來判斷,不可固執地加用川芎。
麻桂飲:用於治療傷寒、瘟疫、陰暑、瘧疾等疾病,適用於陰寒之氣旺盛且邪氣無法疏散的情況,非此方不可。無論涉及哪個經絡或四季,都適合使用這種藥物,不要認為夏天就不能使用。服用時不必過度包裹,只要讓身體微微出汗且充分發散即可。夏天即使遇到寒邪,也應該使用輕揚的藥物來處理。
官桂夏月不宜輕用。麻黃夏月不宜輕用。當歸非發汗藥。甘草,陳皮
若陰氣不足,加熟地。此說無本。
照陶節庵羌活沖和湯加減甚好,何必立此方以害人?
大溫中飲,凡以素稟薄弱之輩,或感陰邪時疫,時疫而用此方,必致發狂發斑,胃爛而死。但於初感時,速用此飲,速用速斃。無不隨藥隨愈,真神劑也。惡極之語。
熟地,白朮,當歸,人參,甘草,柴胡,麻黃,肉桂,乾薑
頭痛,加芎。執死法。○如泄瀉,宜少減柴胡,加防風、細辛。用歸、地大非所宜。
白話文:
官桂和麻黃在夏天不宜輕易使用。當歸不是發汗藥。甘草、陳皮。
若陰氣不足,加熟地。這句話沒有根據。
照陶節庵羌活沖和湯加減使用就好了,何必另立一方,反而會害人?
大溫中飲,凡是體質虛弱的人,或感染陰邪時疫,若用此方,必致發狂起斑,胃潰爛而死。只在剛開始感染時,快速使用此飲,才能快速致命。不論病情如何,只要服藥就會隨之痊癒,真是神藥。這句話太過極端。
熟地、白朮、當歸、人參、甘草、柴胡、麻黃、肉桂、乾薑
頭痛,加川芎。死板地執著於藥方。如果腹瀉,應該減少柴胡,加入防風、細辛。使用當歸、熟地並不適合。
○嘗見傷寒之治,惟仲景能知溫散,亦知補氣而散。不可大補。至若陽根於陰,汗化於液,從補血而散,而云騰致雨之妙,但見熱氣熏蒸而云騰致雨。則仲景猶所未及,仲景,醫之聖者,立方周備,豈有未及而俟景岳發之乎?肆言無忌。故予制此方,乃邪從營解第一義也。陽氣鼓動而能汗,陰凝之藥可以發汗,於理大謬,仲景之罪人也。
此方甚覺欠通,今醫往往好奇而用此治外感,殺人甚多,在夏月尤甚。
柴陳煎,治傷風兼寒,咳嗽發熱,痞滿多痰,咳嗽宜加蘇子、杏仁,發熱當用羌、防,痞滿當用枳殼。
白話文:
我曾經看到治療傷寒的方法,只有仲景懂得溫散寒邪,也懂得補氣而散邪,但不能大補。至於像陽氣從陰氣中生發,汗液從體液中化出,從補血中散寒,達到像雲氣上升而降雨的妙效,這只是看到熱氣蒸騰而說雲氣上升降雨的道理,仲景還沒有提到這種方法。仲景是醫學聖人,他制定的方劑周全完備,怎麼會有遺漏而要等到景岳來發明呢?我直言不諱,因此我制定了這個方子,這是邪氣從營氣中解出的第一義。陽氣鼓動才能出汗,用凝陰的藥物來發汗,這在道理上非常錯誤,是仲景的過失。
這個方子非常不通,現在很多醫生只是好奇就用這個方子治療外感,害死的人很多,在夏季尤其嚴重。
柴陳煎,用來治療傷風兼寒,咳嗽發熱,胸悶滿脹,痰多,咳嗽厲害的可以用蘇子、杏仁,發熱的要用羌活、防風,胸悶滿脹的可以用枳殼。
柴胡,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生薑
如寒勝者,加細辛。須看何經受寒。○痞滿氣滯者,加芥子。何不加枳、樸?
柴胡乃少陽經藥,寒熱往來者宜之。若傷風寒咳嗽,乃傷肺經,因肺主皮毛,故先傷之,《內經》所謂形寒飲冷則傷肺,宜用解散表邪之藥。經絡未明,焉可立方?
柴芩煎,治傷寒表邪未解,內外俱熱。應將傷寒表邪未解句著落立方,若柴胡乃少陽和解之藥,非傷寒散表邪之藥。處方不善,何必好奇以誤人。
柴胡,黃芩,梔子,澤瀉,木通,枳殼
白話文:
柴胡、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生薑,這些藥材可以用來治療寒熱往來、氣滯痞滿等症狀。如果患者是寒症較重,可以加點細辛。但要先確定是哪條經絡受寒。如果患者是氣滯痞滿,可以加點芥子。至於為什麼不加枳實和厚朴,就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柴胡是少陽經藥,適合用來治療寒熱往來,但如果患者是傷風寒咳嗽,那就是傷了肺經,因為肺主皮毛,容易受到寒邪侵襲。這正如《內經》中所說「形寒飲冷則傷肺」,因此應該使用解散表邪的藥物。然而,如果對經絡不了解,就無法開具正確的藥方。至於柴芩煎,用於治療傷寒表邪未解,內外俱熱。但是藥方中應該說明傷寒表邪未解的部分,因為柴胡是少陽和解藥,並不是傷寒散表邪藥。如果處方不當,就很容易誤人,切不可為了好奇而亂用藥。此外,柴胡、黃芩、梔子、澤瀉、木通、枳殼,這些藥材也可以用來治療相關的疾病。
柴苓飲,治風濕發黃,發熱身痛,小水不利,中寒泄瀉等症。將五苓散加柴胡換名柴苓飲以炫人。五苓散之治,乃因膀胱濕邪而用之,少加肉桂以引導而利水。若加一味柴胡為治風濕發熱,不知何故?倘寒熱如瘧,或可用之。○風濕發黃發熱,此內有濕熱,外受風邪之病,宜用清濕熱散風邪之藥。若竟是泄瀉,小水不利,當用五苓散,若兼治風濕發熱身痛,未為確當。
柴胡,豬苓,茯苓,澤瀉,白朮,肉桂
柴胡白虎湯,治陽明溫熱,表邪不解。既雲陽明,柴胡是少陽藥,麥冬不宜,當用知母。
白話文:
柴苓飲用來治療風濕導致發黃、發熱、身體疼痛、小便不利、脾胃虛寒引起腹瀉等症狀。它是從五苓散中加了柴胡,並改名為柴苓飲,讓人以為是新的方子。五苓散原本是用來治療膀胱濕邪的,加入少許肉桂引導利水。但加柴胡治療風濕發熱,理由不明。如果寒熱像瘧疾一樣,或許可以用柴苓飲。
風濕導致發黃發熱,是內有濕熱,又外受風寒的病症,應該用清濕熱散風寒的藥物治療。如果只是腹瀉、小便不利,應該用五苓散,若還要兼治風濕發熱身痛,就不太恰當了。
柴苓飲的藥材包括柴胡、豬苓、茯苓、澤瀉、白朮、肉桂。
柴胡白虎湯用來治療陽明經的溫熱病,表邪沒有解開。既然是陽明經的病症,柴胡屬於少陽藥,而麥冬並不適合,應該用知母。
柴胡,石膏,黃芩,麥冬,甘草
歸葛飲,治陽明溫暑時證,大熱大渴,津液枯涸,陰虛不能作汗等證。陰虛非用當歸,當歸味厚,亦不能作汗,且暑熱皆六淫之邪,不可混於陰虛中。治病不分明白,必致殺人。
當歸,乾葛
此方謂可作汗,亦好奇之論。
柴葛煎,治瘟毒表裡俱熱。此方但能解肌。
柴胡,乾葛,芍藥,黃芩,甘草,連翹
秘傳走馬通聖散
白話文:
柴胡、石膏、黃芩、麥冬、甘草組成的歸葛飲,用於治療陽明溫暑時症,症狀包括高燒、口渴、津液枯竭、陰虛不能出汗等。陰虛不能用當歸,因為當歸味厚,也不能使人出汗,而且暑熱屬於六淫邪氣,不能與陰虛混為一談。治病不分清楚,必定會致命。
當歸、乾葛組成的方子,說可以發汗,也真是奇怪的說法。
柴胡、乾葛、芍藥、黃芩、甘草、連翹組成的柴葛煎,用於治療瘟毒表裡俱熱。這個方子只能解肌。
柴胡、乾葛、芍藥、黃芩、甘草、連翹組成的秘傳走馬通聖散。
麻黃,甘甘,雄黃好奇。
歸柴飲,治營虛不能作汗,及真陰不足,外感寒邪難解者,此神方也。此大無文理之惡方,用此三味而能作汗,斷無是理。○人之汗,猶天之雨也,陽氣鼓動,方能作汗,豈有用血藥凝滯而能開腠理出汗者乎?如大便多溏,以冬朮代當歸。白朮健脾,乃氣分藥,豈可代當歸?
當歸,柴胡,甘草
白話文:
麻黃味甘,雄黃性溫。歸柴飲用來治療氣虛無力而無法出汗,以及陰虛不足,外感寒邪難以痊癒的情況,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劑。但這個方子卻是沒有道理的,只用這三味藥就能發汗,實在是不可思議。人體的汗液就像天上的雨一樣,需要陽氣鼓動才能流汗,怎麼可能用有毒的藥物凝滯身體,反而能打開毛孔出汗呢?如果大便過於稀溏,可以用冬朮代替當歸。白朮健脾,屬於氣分藥,怎麼能代替當歸呢?
這個方子中,使用的藥材有當歸、柴胡、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