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

1. 疹脈

凡出疹,自熱起至收完,但看右手一指,脈洪大有力,雖有別證,亦不為害。此乃有胃氣。

故凡診得陰脈者,即當識為陰症,而速救元神,宜用傷寒溫補托法,參酌治之。痧疹用溫補托法,必致誤人。

2. 疹證

其為毒也,總由君相二火燔灼太陰,而脾肺受之。但論脾肺受病,君相之火燔灼使然,此不易之言,非比景岳之陰症溫補托裡也。

毒歸五臟,變有四症,歸脾則泄瀉不止,歸心則煩熱不退而發驚,歸肺則咳嗽血出,歸腎則牙齦爛而疳蝕。此說合理。

3. 疹期

吾家治法,定不在五日內用藥,必待見疹,方用徐徐升表。用藥亦有次第,凡一劑必作十餘次飲之,況疹在皮膚之間,若作一次服,則藥性太急,每致譫語煩躁。此服藥之理,疹屬肺,因肺藥不厭頻而少,非若景岳不論上下臟腑之分別,一概以大劑服之。

但使見有確真,發無不當,則於未出之前,或解或補,必有得預防之力,以潛消其毒者。其毒在內,豈可潛消?必由表而出,此萬氏之高見也。若照景岳,孟浪大劑,大誤。

4. 麻疹初熱

古法用升麻葛根湯以表散毒邪,余制透邪煎代之更佳,或柴歸飲亦妙。當歸大不宜,服之必不妙。經曰:必先歲氣,毋伐天和。言不可妄汗妄下也。看司天之氣,並時令寒熱,非言汗下之誤。

5. 疹出沒

一、發熱六七日以後,明是疹子卻不見出,此必皮膚堅厚,腠理閉密,或為風寒所襲,或曾有吐瀉,皆能伏也。急用托裡散表之劑,如麻黃湯杏仁,加蟬退、升麻,外用胡荽酒之類。若見吐瀉而疹不出,在景岳必用溫中托裡,豈敢托裡散表,故景岳之言不可盡信,以其偏用溫補也。

景岳曰:按此萬氏之法,極得隨時制宜之善,已盡發表之義矣。然發表之義,亦最不易,即如營衛不足而疹不能出者,其症甚多,若徒知發之,而不知滋之,則營衛有弱者,非惟不能發,而且恐窮其源矣。又要用血藥發表之意。

6. 疹形色

若疹色淡白者,心血不足也,養血化斑湯主之,或四物加防風。四物大非所宜,此景岳滋陰發表之杜撰。

7. 總論治法

一、熱甚,小便赤澀,譫語驚恐者,導赤散四苓散加辰砂。四苓內有白朮,不宜用。

一、喘者,小柴胡人參加五味。喘要看虛實,邪火未清者,五味不宜用。小柴胡亦非治喘之方。

小便不利而嘔吐者,四苓散。一二日不通者,導赤散。四苓與導赤同是利小便之方,而各有分別。如濕邪傷脾而泄瀉,小便不利者,可用四苓;如心火移熱於小腸而小便不利,當用導赤,導心火下降也。景岳尚有不明之處。

一、寒熱往來似瘧,小柴胡湯,如兼咳嗽,去人參。宜加杏仁桔梗前胡、桑皮之類,去人參不效。

一、餘毒未盡,變生癰疽瘡癤者,升麻湯加荊、防、牛蒡。尚宜清火解毒。但察其別無熱症熱脈,而兼之色白氣餒者,便須速救脾氣,急從溫補,宜溫胃飲。又執溫補而用新方。又如氣喘一症,大有虛實,蓋十喘九虛。甚言虛者多,亦不可執此說。或以大瀉,或以大汗而致喘者,必皆氣脫之候,此非六氣煎,或貞元飲必不可也。

又欲用新方誤人,貞元飲但有歸、地血藥,大瀉、大汗而喘者,參、耆、術為主,豈可用此無理之方?

8. 疹吐瀉

景岳曰:自古方書,凡發揮未盡,及用治未當者,間亦有之。汝之發揮,不無認錯。蓋古人以泄瀉為熱者什九,故多用河間黃芩芍藥湯為主治,黃芩芍藥湯,此仲景熱利之要藥,邪熱下利若作脾胃虛弱論,必致誤人。而不知凡屬泄瀉,最多脾腎虛寒也。最多兩字,無非要側於溫補。

景岳一生,每每以脾腎並講,用藥必以脾腎兼治。大凡補腎不利脾胃,因凝滯滑潤也。若但知清火解毒,則脾必日敗,而漸成屋漏、青菜色,及氣促、絕食不治之證矣。此熱邪傷其腸胃而成屋漏、青菜色,並非虛寒,若因寒,利必青白。景岳每每誤認而用熱補,大錯關頭。故凡治泄瀉者,即雖是疹,亦必察其有無邪熱。

如無熱症熱脈,即當於痘瘡泄瀉條求法治之。疹因脾肺受熱而起,熱邪下流大腸則瀉。若疹後日久,當以調補脾胃。若初起,斷不可認為脾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