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吐瀉新按

余季子於丁巳正月生,及白露時甫及半周,余見新涼日至,恐為寒氣所傷,切屬眷屬,而眷屬不以為意,數日後果吐瀉大作。余即用溫脾和胃之藥,不效;隨用理中等劑,亦不效;三日後加人參及薑、桂、吳茱、肉蔻之類,亦不效。余不得已,乃用人參五六錢,制附、薑、桂等,下咽即吐,一滴不存。

斯時也,其形氣之危,已萬無生理。余靜坐默測,忽於夜半而生意起,謂其胃虛已極,藥之氣味不投,則胃不能受,必得甘辣可口之藥,庶乎胃氣可安,乃用胡椒、煨薑、人參,取其氣味之甘辛純正也,陸續漸進,竟得獲效,但瀉仍未止也。自四鼓至午未間,已盡二兩之參矣。

白話文:

我兒子是在丁巳年正月出生的,到了白露節氣時才剛滿半個月。我看到天氣漸漸轉涼,擔心他會被寒氣侵襲,再三叮囑家人要小心,但他們卻不以為意。過了幾天,兒子果然開始嘔吐腹瀉,情況十分嚴重。

我馬上用溫和脾胃的藥物治療,但沒有效果;接著又用了較強的藥物,仍然無效;過了三天,我還加了人參、生薑、桂枝、吳茱萸、肉蔻等藥材,還是沒有起色。

我實在無計可施,便用人參五、六錢,加上制附子、生薑、桂枝等藥材,但藥物才剛下咽,就被他吐了出來,一滴都沒留。

當時他的身體狀況十分危急,幾乎已經沒有活下去的希望。我靜靜地坐在他身邊,細心觀察他的狀況,突然在半夜,他出現了生機,我意識到他的胃氣已經虛弱到極點,藥物的气味不合他的胃口,所以無法吸收。必須用甘辣可口、氣味純正的藥材,才有可能安撫他的胃氣。

於是,我用胡椒、煨薑、人參,這三種藥材的味道甘辛純正,陸續慢慢地給他服用,結果終於見效。不過腹瀉仍然沒有完全止住。從四更天到中午,已經用掉了二兩的人參。

參盡後忽爾躁擾,煩劇之甚,余凝神熟思,其必數日不食,胃氣新復,而倉廩空虛,飢甚則然也。乃以粥與之,遂寂然安臥矣。至次日復加制附,始得瀉止全愈。半歲之嬰兒,如此大劑薑、桂等熱藥,加之胡椒三錢,人參二兩,雖屬寒所侵,不必如此大劑也,幸而得生,乃粥之功。經云:五虛死,粥漿則生。

若竟講用熱藥補劑,腸胃何堪消受?景岳將自己之子以證用熱藥大補之效,使後人信彼之說。立齋雖善用溫補,未有若此之甚也。業幼科者,不可執此法以誤人。

大凡脾胃之症,不宜補腎,腎藥味厚凝滯,不能行運,況吐瀉之症,尤不宜也。景岳往往脾冒症而用歸、地,自稱神妙,不可信為實然。

白話文:

在過去,當孩子食用了參類藥物後,突然變得焦慮和煩躁,煩躁的程度非常嚴重。我靜下心來深思,認為這是因為孩子好幾天沒有進食,胃部功能剛剛恢復,而糧倉(指胃)還處於空虛狀態,因此在飢餓的情況下出現了這種情況。我於是給他喝了一點粥,孩子終於安靜地睡著了。到了第二天,我又添加了肉桂等熱性藥物,才讓孩子的病情得到緩解並完全康復。對於一個半歲大的嬰兒來說,使用如此大量的姜、桂等熱性藥物,再加上三錢胡椒、二兩人參,即使是寒邪入侵的情況,也不必使用這樣大的劑量。幸虧孩子最終康復,這得益於粥的療效。經典中提到:五種虛弱的狀況導致死亡,但通過飲用粥或漿可以輓救生命。

如果只是單純地使用熱性藥物進行補充,那麼腸胃又怎能承受得了呢?張景嶽曾經用自己的兒子作為例子,證明使用熱性藥物大補的效果,讓後人相信他的理論。然而,李立齋雖然擅長使用溫補藥物,但使用量並不像張景嶽那樣過度。從事兒科醫學的人士,不可以簡單地遵循這種方法來誤導他人。

總體來說,在治療脾胃方面的病症時,不應該盲目補腎。腎藥通常味道濃厚,容易凝滯,無法有效運行身體。尤其在嘔吐和腹瀉的情況下,更不適合使用腎藥。張景嶽經常會在治療脾臟相關的症狀時使用當歸、熟地等藥物,並宣稱效果神奇,但這不能被視為事實。

2. 附按

薛氏治一兒,每飲食失節,或外驚所忤,即吐瀉發搐,服鎮驚化痰等藥而愈。後發搐益甚,飲食不進,雖參、術,到口即吐。余用白朮和土炒,米泔煎數沸,不時灌半匙,仍嘔。次日灌之,微嘔。再日灌之,欲嘔。此後漸加至半杯,不嘔,乃濃煎服而愈。觀立齋治吐瀉者,以脾胃為主,未見其用歸、地,此乃認清門路之治法,景岳所不及也。

白話文:

薛氏曾醫治一個小孩,這個孩子每次飲食不節制,或是受到驚嚇,就會出現嘔吐、腹瀉和抽搐的症狀。薛氏用鎮驚化痰的藥物治療,孩子就痊癒了。

然而,後來孩子抽搐的情況更加嚴重,吃不下任何東西,即使服用人參、白術,剛到嘴邊就吐了出來。我便用白朮和土炒在一起,用米泔水煎煮至沸騰,不停地灌給孩子喝,每次只灌半匙。但孩子仍然嘔吐。

第二天,我又灌給他喝,這次嘔吐稍微緩解了。第三天再灌,孩子想嘔吐卻沒有吐出來。之後,我逐漸增加每次灌的量,直到半杯,孩子不再嘔吐,於是將白朮濃煎後讓孩子服用,最終痊癒。

我觀察立齋先生治療吐瀉的方法,都是以脾胃為重點,從未見他使用歸脾、生地等藥物。這才是真正認清病症根源的治療方法,是景岳先生所不及的。

3. 霍亂吐瀉

霍亂之症,必挾外之暑濕穢惡之邪,內傷食物而起,必宜霍香正氣散加減治之。景岳新方,不宜亂投。

白話文:

霍亂病症必定是因為外部受到暑溼和穢惡邪氣的侵襲,內部又因飲食不當所引起,因此必須使用藿香正氣散進行加減治療。景嶽新方則不應隨意使用。

4. 論瀉痢糞尿色

不必執定糞色黃酸臭者非熱,當察色聽聲,觀其神氣強弱而論之。總之以健脾為第一著,寒熱之藥,且置緩局。

白話文:

如果大便顏色是黃色、味道又酸又臭的人不一定有熱症,應該要觀察他的面色和聲音,看他精神狀態的好壞來判斷。最重要的是先增強脾胃功能,冷熱性的藥物可以暫時不用考慮。

5. 吐乳

小兒吐瀉,雖有寒熱之殊,然寒者多而熱者少,虛者多而實者少,總由胃弱而然。吐乳亦不可執守寒多熱少,虛多實少,從薛氏之治,則美矣。若兒小乳多,滿而溢者,亦是常事。多則傷矣。

白話文:

小孩嘔吐和拉肚子的情況,雖然有著冷熱的不同,但是冷的比較多、熱的相對較少;虛弱的比較多、實際病情嚴重的相對較少。這都是因為胃部功能較弱所造成的。即使在餵奶時出現嘔吐情況,也不能一概認為是冷或虛弱的原因,應該按照薛氏的方法來治療纔好。如果孩子吃太多母乳或是配方奶粉,導致脹氣而出現溢出的情況,也是正常的事情。但吃得過多會造成不良影響。

6. 五疳症

按楊氏云:疳者,干也,在小兒為五疳,在大人為五勞。然既云為疳,又云為勞,豈非精血敗竭之症乎?敗竭則無可生之理,豈能藥治乎?當云不足為是。雖此症真熱者固多,而元氣既敗,則假熱者尤多也。熱傷元氣,當用涼補,不可謂假熱而用熱藥。即前所用亦有地黃、異功、益黃、益氣之類,恐此數方不足以盡之,其或血氣俱損,有非大補不可者;陰虛假熱,脾敗腎虧,又有非溫補不可者。

地黃、異功、益氣,俱是補腎、補脾正治之方,乃云不足以盡之,又云非大補、溫補不可,其意欲用新方蠻補熱藥耳。觀薛氏治疳,用藥未見有大補大熱之方,景岳偏見,宜痛絕之。

白話文:

楊氏說,疳病就是干枯,小兒有五種疳病,大人有五種勞損。既然都稱為疳或勞,不都是精血耗竭的病症嗎?精血耗竭就沒有生機,怎麼可能用藥治療呢?這說法不妥。雖然這種病症確實大多是熱症,但元氣受損後,虛熱的症狀也很多。熱傷元氣,應該用涼補的方法,不能因為是虛熱就用熱藥。即使之前所用的藥方中,也包含了地黃、異功、益黃、益氣等補腎補脾的藥材,但這些方子可能並不全面,有些情況下血氣雙虛,需要大補;有些情況下陰虛假熱,脾虛腎虧,需要溫補。

地黃、異功、益氣都是補腎補脾的正治方,說這些方子不夠全面,又說需要大補溫補,分明是想用新的藥方亂補熱藥。看看薛氏治療疳病的藥方,並沒有用過大補大熱的藥物,景岳的觀點偏頗,應該徹底摒棄。

7. 盜汗

小兒元氣未充,腠理不密,所以極易汗出,故凡飲食過熱,或衣被過暖,皆能致汗。東垣諸公云:此是小兒常事,不必治之。東垣諸公之言,大有深意,不比景岳回陽、參附、十全大補之治,蓋諸公因小兒易虛易實,不敢孟浪投藥,恐有誤也。貧窮之家無藥,故兒多育;富貴之家善補,故兒多殤。

一治法:凡小兒無故常多盜汗,或自汗者,宜以團參散為主。盜汗、自汗,治各不同,豈有但用補氣者乎?

白話文:

小孩元氣不足,身體的毛孔不緊密,所以很容易流汗。因此,無論是吃太熱的食物,或是穿太多衣服,都會導致出汗。東垣諸公說:這是小孩的常態,不必治療。東垣諸公的這番話,很有道理,不像景岳回陽、參附、十全大補那樣急於用藥,因為小孩體質虛弱,容易虛實變化,不能隨便用藥,以免造成誤診。貧窮人家沒有藥,所以孩子活得比較多;富裕人家喜歡補,所以孩子反而死得比較多。

有一種治療方法:凡是小孩無緣無故常常盜汗,或是一直流汗的,可以用團參散作為主要藥物。盜汗和自汗的治療方法不同,怎麼能只用補氣的藥呢?

8. 腹脹腹痛

若有堅積停滯,脹痛拒按,形氣俱實者,宜赤金豆。景岳最喜補劑,而治小兒腹脹腹痛有堅積,形氣俱實者,用赤金豆攻之,殊不知此藥有巴豆峻利大熱之藥,有傷腸胃,故子和三法之中,下法忌巴豆熱藥,恐傷腸胃也。若他人用之,景岳必議其非,今彼創立攻劑新方,則曰宜用,此醫中之妖孽也。

余初年在京,治一五歲鄰女,適經藥鋪,見有巴豆,其父誤為松仁,以一粒與之,嚼而味辣,即吐出,而已半粒下咽矣。少頃,大瀉十餘次,瀉後次日,即致肚腹通身悉皆腫脹,絕口不食。巴豆半粒下咽,即至大瀉,幾至於死,今立赤金豆之峻利,獨不傷元氣乎?但能責人,不能責己,可惡之極。

白話文:

如果肚子裡有硬塊積聚,導致脹痛按壓不了,而且身體氣血都很充實,就可以用赤金豆來治療。景岳最喜歡補益的藥方,卻用赤金豆來治療小兒肚子脹痛、有硬塊、氣血充實的症狀,殊不知赤金豆中含有巴豆這種峻猛利瀉的藥物,會傷害腸胃。因此在六經辨證中,下法忌用巴豆這種熱性藥物,以免傷及腸胃。如果其他人用赤金豆來治療這種情況,景岳一定會批評他們不妥,現在他卻自己創造了一個攻邪的藥方,還說應該用赤金豆,這簡直是醫學界中的妖孽!

我年輕時在京城,曾經治療一位十五歲的鄰居女孩,恰巧經過藥鋪,看見有巴豆,她父親誤以為是松仁,給了她一粒,她咬了一口,發現味道辛辣,馬上吐了出來,但是已經吞下了一半。過了一會兒,她就拉肚子,拉了十多次,拉完之後第二天,肚子和全身都腫了起來,完全不想吃東西。僅僅吞下一半粒巴豆,就導致嚴重腹瀉,差點要命,現在竟然用赤金豆這種峻猛利瀉的藥物,難道不會傷元氣嗎?只會責怪別人,卻不反省自己,真是可惡至極!

9. 痞塊

若但知攻痞,則胃氣益弱,運化失權,不惟不能消痞,且致脾土虧損,則痞邪益橫,而變證百出矣。補中兼消,惟潔古枳朮丸最好。

白話文:

如果只注重消除腹部脹滿的情況,而不顧及脾胃的功能會變得更弱,消化功能也會失去控制,不僅無法消除腹部脅痛,還可能導致脾臟受損,使腹脳更加嚴重,出現各種病徵。在滋養中焦(即脾胃)同時也具有消導作用的方法中,只有潔古的「枳朩丸」是最好的選擇。

10. 變蒸

立齋言變蒸不必服藥,此最妙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