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二 (24)
卷二 (24)
1. 飲食門
2. 經義
「藏氣法時論」曰: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黃連性燥而厚腸胃,獨景岳以為滑泄,而瀉痢者不用。○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黃柏苦能堅腎,獨景岳畏之如鴆毒。
「宣明五氣篇」曰: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藥之熱者,其味多辛,桂附姜椒俱耗氣,東垣《脾胃論》中皆禁之。景岳獨喜熱回陽為根本,是未察《內經》之言也。
白話文:
根據「藏氣法時論」所述:脾臟怕濕,應當快速地食用苦味的食物來使其乾燥。黃連性質乾燥且能增強腸胃功能,但只有張景嶽認為它會導致滑泄,因此在治療瀉痢時不使用。
再者,腎臟希望堅固,應當快速地食用苦味的食物來使其堅固。黃柏的苦味能夠強化腎臟,但獨有張景嶽對此藥物畏懼如鴆毒。
「宣明五氣篇」指出:辛味的食物影響氣的運行,對於氣的疾病不要過度食用辛味食物。藥物中屬性熱的,其味道多數是辛的,像是肉桂、附子、薑、胡椒等都消耗氣,李杲在《脾胃論》中皆禁止使用。唯獨張景嶽喜愛用熱性藥物來回復陽氣,這顯然是未深入理解《黃帝內經》的觀點。
3. 論治
一、凡失飢傷飽,損及脾胃,令人胸膈痞悶,不能消化,或噯氣吞酸,神體困倦,此皆脾氣受傷,中虛而然,宜木香人參枳朮丸,或大健脾丸去黃連主之。有濕熱者,不可去。○若虛在下焦,而陰中無陽,不能生土者,惟理陰煎加減主之。又將陰中無陽,火不生土,而用歸地桂附,為脾胃藥。
一、以脾胃受傷,病邪雖去而中氣未復,故或有數日不能食,或胸喉中若有所哽如梅核氣者,此中本無停積,但以陽氣未舒,陰翳作滯,胃氣太虛,不能運化而然。輕則溫胃飲,甚則必加參附,但使陽氣得行,行則胃口自開也。陽氣未舒者,因陽氣鬱滯不能伸越,故喉中若有所梗如梅核氣狀。
宜以開鬱行氣,疏肝為主,逍遙散加山梔、香附,必能奏效。若認陰翳作滯,而用溫胃、參附之藥,必致熱甚,咽喉乾燥,而病增劇。
一、以酒質傷臟,致生泄瀉不已,若因濕生寒,以瀉傷陰,致損命門陽氣者,非胃關煎及五德丸之類不可。濕生寒而用熱藥,又是新奇之語。古人以酒為腐腸之藥,因其性熱也,造酒因熱釀成,故魚肉一經酒糟,則熟腐矣。豈有質寒之理?
白話文:
[治療討論]
一、凡是因為飢餓過度或是吃得太多,傷害到脾胃功能,會讓人感到胸口悶悶的,消化不良,甚至打嗝、反酸,精神疲憊,這都是脾胃受損,體內虛弱所導致的現象,適合服用木香人參枳朮丸,或者大健脾丸去掉黃連來調理。如果同時有濕熱的情況,就不能去掉黃連。若虛弱的狀況出現在下腹部,且陰部缺乏陽氣,無法滋養脾胃,這種情況下,只能使用理陰煎加減方來調理。另外,對於陰部缺乏陽氣,無法滋養脾胃,而使用歸地桂附作為脾胃藥物的用法,也是適用的。
一、當脾胃受損,即使疾病已經離開,但中氣尚未恢復,因此可能出現幾天都吃不下飯,或者胸口和喉嚨像有東西堵住,就像有梅核卡在喉嚨的感覺,其實身體並無食物殘留,只是因為陽氣未能順利運行,陰氣滯留,胃氣太虛,無法正常消化才會這樣。輕微的可以服用溫胃飲,嚴重的一定要加上人參和附子,只要讓陽氣得以運行,胃口自然就會好起來。陽氣未能順利運行,是因為陽氣被阻塞無法暢通,所以喉嚨像有東西堵住,就像有梅核卡在喉嚨的感覺。
應以解鬱、行氣、疏肝為主,可以服用逍遙散加山梔、香附,一定能見效。如果誤認為是陰氣滯留,而使用溫胃、人參和附子的藥物,必然會導致熱氣更盛,咽喉乾燥,病情加重。
一、由於酒精傷害了內臟,導致不停拉肚子,如果因為濕氣產生寒氣,因拉肚子傷害了陰液,導致命門的陽氣受到損傷,這種情況下,非使用胃關煎和五德丸這類藥物不可。對於濕氣產生寒氣而使用熱藥,這是一種新奇的說法。古人認為酒是腐蝕腸道的藥物,因為它的性質是熱的,酒是通過發酵熱度而製成,所以魚肉一旦經過酒糟,就會熟透腐爛。怎麼可能會性質寒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