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二 (1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9)

1. 述古

一、古法云:以清脾飲治秋時正瘧,隨症加減,大效。若胃中有伏痰鬱結者,以草果飲,一服可愈。景岳議瘧非痰食,何以用清脾飲、草果飲兩方治之?

丹溪曰:邪氣深入陰分、血分,而成久瘧者,必當用升發藥,自藏而出之於腑,然後自表作汗而解。景岳云:劉朱之言不息,軒岐之道不彰,丹溪之言不足憑矣,何又述其言耶?

白話文:

一、根據古法所述:使用清脾飲來治療秋季的正瘧,根據症狀調整藥量,效果顯著。如果患者胃中有潛伏的痰鬱結,則可用草果飲,通常服用一次即可痊癒。然而,景嶽認為瘧疾並非由痰或食物引起,那麼為什麼會使用清脾飲和草果飲這兩種療法治療呢?

丹溪說:當邪氣深達陰分和血分,形成長時間的瘧疾,必須使用升發藥物,讓邪氣從藏於體內轉移到腑部,然後再從體表出汗的方式來解除病痛。景嶽則認為:劉朱的說法一直沒有停歇,但黃帝和岐伯的醫道卻沒有得到充分的彰顯,丹溪的觀點似乎不能完全信賴,那為什麼還要引用他的說法呢?

2. 辨古

愚謂瘧疾之作,本由風寒水濕之邪感而致病,亦有非風非水而衣薄受涼,凡體怯者,皆能為瘧。總之無非外邪為之本,豈果因食因痰有能成瘧者耶?瘧之作也,必胸膈不寬,嘔吐不食,豈非食物停滯而為痰乎?久瘧不已,而成瘧母,豈非食積痰血結成乎?何前云清脾飲最效,又云草果飲一服可愈,是非消導痰食之藥乎?○瘧疾以痰食之藥而愈者,多矣。

《內經》雖未言及,然夏月受暑,又兼飲食停滯,至秋感受外邪而起內病,故經但言外邪起瘧,而不及內耳。經雖不載,未可謂絕無痰食者,何必矯強立說以非前賢?

白話文:

我認為瘧疾的發作,原本是由風寒、水濕等外在邪氣侵襲導致,也有不是因為風邪或水濕,而是穿著單薄受涼所致,凡是體質虛弱的人,都可能染上瘧疾。總而言來,無論如何都是外在邪氣為根本原因,難道真的會因為飲食或痰多就能形成瘧疾嗎?瘧疾發作時,一定會感到胸口悶痛,嘔吐不止,食慾不振,這難道不是食物消化不良形成的痰嗎?長期瘧疾不止,演變成嚴重的瘧疾,難道不是食物積滯和痰血結聚所造成的嗎?為什麼之前說清脾飲最有效,又說草果飲一劑就可以痊癒,這些難道不是消除痰食的藥物嗎?用消除痰食的藥物治瘧疾而痊癒的情況,實在是屢見不鮮。

雖然《內經》並未提及,然而夏季受到暑熱影響,再加上飲食消化不良,到了秋季再受到外邪侵擾,引發了內在疾病,所以《內經》只說外邪引起瘧疾,並未提到內在因素。雖然《內經》沒有記載,但不能因此就認為絕對沒有痰食的因素存在,何必為了糾正前人的觀點而強詞奪理呢?

3. 火證

4. 經義

「保命全形論」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五行之中,不言土得木而克而言達者,因土者頑然塊壘而已,木藉土生,得土之氣發榮滋長而達於外,以彰土德,故不曰克而曰達。

白話文:

在「保命全形論」中有這樣的說法:有金則木可被砍伐,有水則火會被熄滅,土能讓木得以成長,遇火金會受損,而水若碰到土則會被阻斷。在五行相剋的理論中,我們通常不說土剋木,而是說土讓木得以成長,這是因為土本身只是固結的塊狀物,但木依靠土來生長,得到土的養分後就能繁茂成長,向外延伸,這也突顯了土的生育萬物的特性,所以我們用「達」而非「剋」來描述這種關係。

5. 論君火相火之病

經云: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屬火,故曰君火以明。明者非火之明,乃《大學》所謂明德之明,因虛靈不昧,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以包絡護捧其心,不使邪氣干入,故曰心包絡,即膻中也,為臣使之官,代君行令,謂之相火,非出於腎。腎中之火,一陽居二陰之間,坎中之火,即龍雷之火,水中之火也,不可言相火。

惟東垣言相火屬心包絡,因臣使之官,故曰相。君火一動,相火即起,相從君令也。景岳議論紛紛,尚未考究。

白話文:

經典上說:心臟是主宰全身的器官,我們的精神意識都由此產生。心臟屬火,因此稱為君火,用以象徵其光明。但這裡所說的光明並不是火光的明亮,而是《大學》裡所講的光明德行的光明,指的是心靈的靈活清晰,能理解各種道理並對應處理各種事情。

心臟由心包絡保護,防止邪惡的氣息入侵,因此又稱心包絡為膻中,是輔佐的器官,代替心臟發號施令,被稱為相火,但這相火並非源自腎臟。腎臟中的火,是單純的陽氣在兩個陰氣之間,就像是坎卦中的火,即龍雷之火,是水中的火,不能稱為相火。

只有李東垣認為相火屬於心包絡,因為它有如臣子輔佐君主,所以稱為相。當君火一動,相火就會跟隨啟動,相火會跟隨君火的命令行動。而張景嶽對於此議題的討論繁多,但尚未深入研究透徹。

6. 論病機火證

諸篇所言,在專悉病情,故必詳必盡。仍要悉病情為本。余以劉河間《原病式》之謬,故於《類經》惟引經釋經,不敢杜撰一言,冀在解人之惑。非謬也。詳審病機,俱有當於理者,理之所無,方可謂之謬。

白話文:

在各篇章中所提及的,重點都在全面理解病情,因此必須詳細且全面。然而,最重要的是要全面理解病情為根本。我認為劉河間的《原病式》有些誤導,所以在《類經》中,我只是引用經典來解釋經典,不敢創造任何新的說法,希望能夠解除人們的疑惑。這並不是說它們是錯誤的。仔細審視病情的機制,都有其合理之處,只有那些理論中不存在的,才能稱之為錯誤。

在討論疾病機制和火證時,我堅持詳細理解病情為首要,並認為劉河間的《原病式》存在一些誤導。在《類經》中,我僅限於引用和解釋經典,避免個人創造性的解釋,以期消除大家的困惑。這並非批評劉河間的觀點錯誤,而是強調唯有深入理解病情,才能辨別何者符合道理,何者實屬謬誤。

7. 論虛火

凡虛火證,即假熱證也。虛火因腎虛水不能制火而火起,非假熱症。假熱者,似是而非。陰極格陽,物極則反,陰症似陽,並非虛火。陽虛者,亦能發熱,此以元陽敗竭,水不歸源也。陽虛發熱,獨創之論。火不歸源,如盞無油而火沸騰,非陽虛也。陽戴於上,而見於頭面咽喉之間者,此其上雖熱而下則寒,所謂無根之火也。

非無根之火,乃寒極似熱也。陽浮於外,而發於皮膚肌肉之間者,此其外雖熱而內則寒,所謂格陽之火也。格陽症,乃陰盛格陽,躁擾不寧,欲臥於泥水之中,飲水不得入口,並不發熱。陽陷於下,而見於便溺二陰之間者,此其下雖熱而中則寒,所謂失位之火也。陽陷於下者,陽氣陷入於陰中不能收攝,而二便遺失,用東垣之法以升陽,非下熱中寒、失位之火也。失位之火,即陽無所附而飛越,謬甚。

陽亢乘陰,而見於精血髓液之間者,此其金水敗而鉛汞干,所謂陰虛之火也。此腎水不足之虛火也。第陰虛之火惟一,曰金水敗者是也。竟言水衰,不必言金。陽虛之火有三,曰上中下者是也。陽虛者,火衰也。何必言火?若以陽虛發熱,則治宜益火。但有勞倦發熱。○陽虛只有惡寒,未見其發熱者,只有陰症,戴陽格陽,躁擾不寧,似乎陽症耳。

氣本屬陽,陽氣不足,則寒從中生,寒從中生,則陽無所存而浮散於外,是即虛火假熱之謂也。而假寒之證,其義亦然。假寒假熱之症,幾辨證明白,顯然畢露。《內經》所謂審察病機為要。

一、火有虛實,故熱有真假,而察之之法,總以中氣為主,而外證無足憑也。陶節庵云:症者,證也,如對證之證,有諸內必形諸外。故《內經》云:能合色脈,可以萬全。豈可言外證無足憑乎?大誤後人。而不知內熱者當遠熱,內寒者當遠寒,內有可據,本皆真病,又何假之有?外證可據,在內將何據乎?

白話文:

在討論虛火的問題上,虛火其實就是假熱的情況。虛火是因為腎臟功能減弱,無法正常抑制火氣導致的,這不是表面看來的熱症。表面的熱症,指的是看似熱症但實際上不是。當身體極度陰寒到極點時,會出現類似陽熱的反應,這是因為陰寒過度,物極必反,看似陽熱的表現,實際上並非虛火。同樣地,陽氣虛弱的人也可能發熱,這是由於體內根本的陽氣衰竭,無法使水分回到正常的循環狀態。陽氣虛弱導致的發熱,是我個人的理論。如果火氣無法得到根本的調節,就像燈盞裡沒有油卻沸騰著火光,這不是陽氣虛弱的現象。當陽氣堆積在上方,如頭部、面部和喉嚨等部位,這會造成上方看似熱而下方實際上寒冷,這種無根之火的現象。

然而,這種無根之火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無根之火,而是極度寒冷表現出的類似熱的現象。當陽氣飄散在外,如皮膚和肌肉間,外部雖然看似熱,但內部實際上寒冷,這被稱為格陽之火。格陽症,是因為陰寒過盛,壓抑了陽氣,使人焦躁不安,甚至想躺在冷水中,喝水卻無法吞嚥,並不會發熱。當陽氣深陷在下方,如排泄器官,下方雖然看似熱,但中間實際上寒冷,這被稱為失位之火。當陽氣深陷在下方,表示陽氣被困在陰寒中無法回收,導致排泄失常,需使用東垣的療法治療,而不是下方熱而中間寒、失位之火的現象。失位之火,指的是陽氣失去依附,飛躍出去,這種說法非常錯誤。

當陽氣過度壓迫陰寒,如精血、髓液等,這會導致金水(肺腎)受損,鉛汞(陰寒)乾涸,這被稱為陰虛之火。這是指腎臟水分不足的虛火。然而,陰虛之火只有一種,即金水受損的現象。談論腎臟衰弱,不必再提肺部。陽虛之火有三種,即上、中、下三個部位的現象。陽虛,指的是火氣衰弱。何必再提火呢?如果認為陽虛導致發熱,那麼治療應該補充火氣。然而,實際上只有勞累疲倦導致的發熱。陽虛通常只有畏寒的現象,並不會發熱,只有在陰寒過盛,表現出類似陽熱的反應,如焦躁不安,纔看似陽熱的病症。

氣屬於陽性,當陽氣不足,寒氣就會從中產生。當寒氣從中產生,陽氣就無法存在,而飄散在外部,這就是虛火和假熱的現象。而假寒的現象,道理也是一樣。對於假寒和假熱的病症,我們必須明確地辨別清楚,讓病症完全顯露出來。《黃帝內經》強調,審查病因是最重要的。

火氣有虛有實,所以熱也有真假之分,判斷的方法主要以中氣為主,而外部的症狀並不能作為依據。陶節庵說:症狀,就是證據,如同面對證據,內在必定會在外在表現出來。因此,《黃帝內經》說:能夠將面色和脈象結合起來,就能達到萬無一失。怎麼可以說外部的症狀不能作為依據呢?這是一個嚴重的誤解,誤導後人。然而,不知道的是,當內部有熱感時應遠離熱源,當內部有寒感時應遠離寒源,只要內部有明確的依據,原本都是真正的病症,又何來假象?外部的症狀可以作為依據,那麼內部的症狀又該如何判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