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三 (18)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8)

1. 天地氣

「天元紀大論」曰: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形氣相依,景岳此書獨重陽氣,乃一偏之見。

2. 陰陽氣

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東垣火為元氣之賊,故火與元氣不兩立。景岳云寒與元氣不兩立,是失《內經》之旨。

3. 經脈諸臟病因

又曰:腎為陰中之陰,腎主閉藏;肝為陰中之陽,肝主疏泄。二臟俱有相火,其繫上屬於心,故心火一動,則相火翕然從之,多致血不靜而妄行,此固一說。景岳云君相之火正氣也,何東垣以相火為元氣之賊?以丹溪之言陰常不足為非,而又將丹溪之論引入,知景岳胸中未有定見。

4. 經不調

若虛而挾火,則所重在虛,當以養營安血為主。矧亦有無火而先期者,則或補中氣,或固命門,皆不宜過用寒涼也。虛而有火者,宜補中兼清火。若云固命門而用熱藥,斷無此理。

主治之法,脾經血燥,加味逍遙散;脾經鬱滯,歸脾湯;肝經怒火,加味小柴胡湯;血分有熱,加味四物湯;勞役動火,補中益氣湯。有火者,不宜升。補中益氣,東垣用之於內傷勞倦發熱,元氣下陷者。肝脾血弱,補脾養血為要,非用升柴以升散。立齋每以補中益氣為常套,不知東垣立方之意而概用升柴。

○肝脾鬱結,脾經鬱火,理宜開鬱清火,逍遙散加山梔、香附、丹皮,庶乎合法。立齋每每以歸脾湯治之,不知何故?參、耆、歸、術,壅滯氣道,如何開鬱?如何清火?立齋一代明醫,未免有不通處,往往補中、歸脾二方,隨病常用,可謂執死法也。當因病立方為善,東垣加減用藥,可稱活套。

又曰:人之少有老態,不耐寒暑,不勝勞役,四時迭病,皆因氣血方長,而勞心虧損,或早年斫喪,故其見證,難以名狀。若左尺虛弱,或細數,是左腎之真陰之不足也,用六味地黃丸;右尺遲軟,或沉細而數欲絕,是命門之相火不足也,用八味丸。論脈不論症,未免有誤。

要見真陰不足之象,可用六味;見真火不足之象,可用八味。至兩尺微弱,是陰陽俱虛,用十補丸。此皆滋其化源也。滋其化源者,虛則補母之法,立齋補脾補腎即云滋其化源,不知何故?

5. 血熱經早

凡血熱者,多有先期而至,然必察其陰氣之虛實。若形色多赤,或紫而濃,或去多,其脈洪滑,其臟氣、飲食喜冷畏熱,皆火之類也。亦有不喜冷者,有火得冷則拒格而不通暢。

大都熱則善流而愆期不止者,如續斷地榆丹參、茜根、梔子之屬皆可用。可用生地、白芍、丹皮、條芩、山梔之屬,續斷、地榆非涼血清熱之藥。○若脈症無火而經早不及期者,乃其心脾氣虛,不能固攝而然,宜大營煎大補元煎,此方為俱不善。或五福飲杜仲、五味之類。宜歸脾、補中出入加減,氣能攝血,非血藥所能治者。

6. 血熱經遲

其有陰火內爍,血本熱而亦每過期者,此水虧血少,燥澀而然,治宜清火滋陰。要問腹痛不痛,如腹痛而下有紫黑塊者,此血熱而氣滯有瘀也,宜加香附、胡索為主。

7. 血寒經遲

血何以寒?亦惟陽氣不足,則寒從中生,而生化失期,是即所謂寒也。但言陽氣不足,不必又言寒從中生矣。至若陰寒由外而入,生冷由內而傷,或至血逆,或為疼痛,是又寒滯之症。凡內外受寒者,必腹痛。凡陽氣不足,血寒經遲者,色多不鮮,或色見沉黑,或澀滯而少,未必皆寒。

若痛者,當理滯氣。凡此者,皆無火之症。火衰,不必言無火。○大約寒則多滯,宜加薑、桂、吳茱萸、蓽撥之類。雖屬虛寒,宜補藥中加熱藥一二味,不宜群隊熱藥加入。

8. 血虛經亂

凡女科家雖有屬虛者,補藥中宜加香附砂仁以理氣,則補藥可以運化,如新方皆凝滯竟補而已。

9. 腎虛經亂

右腎真陰不足,而經有不調者。此說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