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三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2)

1. 述古

英全善《綱目》云:一壯年夢遺白濁,與澀藥益甚,知其鬱滯,改用導赤散大劑,遺濁皆止。往往夢遺症屬郁者居大半,用補澀藥更甚。

白話文:

英全善在《綱目》中說:一個年輕人做夢時有性功能障礙和白色混濁物出現,吃苦味藥物情況更加嚴重,知道他是因為情緒不暢所致,於是換用了大量的「導赤散」,他的問題就得到瞭解決。常常夢遺的情況大部分是因情緒不暢所引起的,使用滋補或苦味藥物反而會使病情加重。

2. 論證

若或以勞倦過傷,或久病,或酒色,耗傷真陰,或素服涼藥,愈服愈赤,愈見短少,而無痛澀等症者,此係水虧液涸,全非赤濁之比。經曰: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即此類也。但當溫補下元,使之氣化,水必自清。既引經文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當以補中氣為主,何得講溫補下元?

一、白濁症,有濁在溺者,其色如泔。凡肥甘酒醴,辛熱炙火溥之物,用之過當,皆能致濁,此濕熱之由內生者也。又有炎熱濕蒸,主客時令之氣侵及臟腑者,亦能致濁,此濕熱之由外入者也。然外入者少,內生者多。總之,必有熱症熱脈,方是火症,清去其火,濁無不愈。由內而生者,當清胃中濕熱;由外而得者,當清暑熱而利小便,宜分兩法。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因為勞累過度,或者長期患病,或者因飲酒和房事過度而損傷了真陰,或者是長期服用寒涼藥物導致病情反而更嚴重,症狀逐漸減輕,但沒有疼痛和乾澀等症狀,這就是因為體內水分不足,不是普通的尿液混濁。

根據經典的說法,如果中氣不足,尿液和大便的狀況就會改變,就是指這種情況。但應該以溫補的方式補充下焦的元氣,使氣血流通,水液自然清澈。既然引用了經典中關於中氣不足會影響尿液和大便的情況,我們應該以補充中氣為主,怎麼可以討論溫補下焦呢?

第一、白濁症,指的是尿液混濁,顏色像米泔水。通常,過量食用肥膩、甜酒、辛辣食物和烤炙食物,都可能會導致尿液混濁,這是因為體內濕熱所致。還有一些情況是因為外界炎熱和濕氣侵襲到五臟六腑,也會導致尿液混濁,這是外來的濕熱所致。然而,外來的影響相對較少,大部分都是體內產生的。總的來說,如果有熱症和熱脈,那就是火症,清除掉熱毒,混濁的尿液自然就能痊癒。對於由體內產生的混濁,應該清熱去濕,於胃部;由外來的混濁,應該清暑熱並利尿,適合分開治療。

淋之為病,小便痛澀滴瀝,欲去不去,欲止不止者是也,是亦便濁之類。淋與濁當分兩病,不可混同立論。○然淋之初,病無不由乎熱劇,無容辨矣。但有久服寒涼而不愈者,有淋久不止及痛澀皆去,而膏液不已淋如白濁者,此惟中氣下陷及命門不固之症也。中氣下陷為正論,若議火衰則不可。

白話文:

淋病,是指小便疼痛、澀滯、滴滴答答,想要排泄卻排不出來,想要停止卻又止不住的情況,這也屬於小便混濁的範疇。但淋病和小便混濁應當區分為兩種疾病,不可混淆論述。

然而,淋病初期,病因無不源於熱氣過盛,無需多辯。只是有些患者久服寒涼藥物卻不見好轉,或者淋病久治不愈,疼痛和澀滯都消失了,但仍然持續分泌白色混濁的液體,這就屬於中氣下陷以及命門火衰的症狀了。其中,中氣下陷是主要的病因,如果只論述火衰則是不正確的。

3. 論治

若小水不利,而煩熱難解者,惟綠豆飲最妙。綠豆飲非任大力量之藥。若胞氣不固,而液濁不清者,此亦敗精之屬也,宜秘元煎,或水陸二仙丹以固之。敗精不宜固澀。

白話文:

如果小便排泄不順暢,且感到煩躁、燥熱難消,那麼喝綠豆飲最有效。綠豆飲並不是強力藥物,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如果子宮氣虛不固,導致分泌物混濁不清,這也是精氣受損的表現,應該服用秘元煎,或水陸二仙丹來固護精氣。精氣受損,不適合用收斂的藥物。

4. 論證

萬物生成之道,惟陰與陽。無陽無以生,生者,神其化也;非陰無以成,成者,立其形也。人有陰陽,即為血氣。景岳刻刻以陽為主,今又言非陰無以成,成者立其形也。有形,其陽依之而活動,陰陽互相為用,不可單重陽矣。是以人有此形,惟賴此血,故血衰則形萎,血敗則形壞。

而百骸表裡之屬,凡血虧之處,隨所在而各見其偏廢之病。倘至血脫,則形何以立?氣何所歸?亡陰亡陽,其危一也。景岳每言人有此生,惟賴陽氣而已,今言人有形惟賴此血,又言血脫則形何立,可知丹溪補陰之論,不為大害。

蓋動者多由於火,火盛則逼血妄行;損者多由於氣,氣傷則血無以存。故有以七情而動火者,有以七情而傷氣者。動者皆由於火,河間五志之火,信不誣矣。何得罪其言火而誤人?《原病式》可廢乎?或中氣虛寒,則不能收攝而注陷於下。虛有不能攝血,寒則凝澀而已,言寒無是理也。

白話文:

萬物的生成,都是因為陰和陽兩者的相輔相成。沒有陽,就無法生長,生長的過程,是靈魂的變化;沒有陰,就無法形成,形成的結果,是物體的形狀。人也有陰和陽,這指的是血和氣。景嶽總是強調陽的重要性,但現在他又說沒有陰,就無法形成,形成的是物體的形狀。有形狀,是因為陽依附著它而活動,陰和陽互相作用,不能只重視陽。

因此,人類有這樣的形體,只能靠血液來維持,所以血液不足就會使形體萎縮,血液耗盡就會使形體崩壞。

身體外表和內部的每個部位,只要是血液缺乏的地方,都會出現各種功能不足的問題。如果血液完全流失,那麼形體如何站立?氣又該歸向何方?失去陰和陽的狀態,其危險性是一樣的。景嶽總是說人類的生命,只依靠陽氣,現在又說人類的形體只依賴血液,並指出如果血液流失,形體如何能站立,這說明他補充陰的理論並非有害。

動態往往是由火引起的,火勢過旺會迫使血液流動不正常;損失通常是因為氣的影響,氣受損後血液無法存留。因此,有因情緒波動而引起火勢的情況,也有因情緒影響而導致氣損的情況。動態都由火引起,河間五志的火,確實可信。

為什麼要誤解他的火論而誤導他人呢?《原病式》可以被廢棄嗎?或者,如果中氣虛弱寒冷,則無法收納血液而使其沈降到底部。虛弱是無法收納血液的原因,寒冷只是讓血液凝滯,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由此觀之,則凡五志之火,皆能及胃。景岳言五志之火為非,今又言五志之火皆能及胃,何前後言之不同耶?

白話文:

這樣看來,那麼所有的情緒波動所引起的內熱症狀(即「五志」),都可能影響到消化系統(即「胃」)。景嶽說五志之火是不對的,現在我又說五志之火都能夠影響到胃,為什麼前面和後面的話語有所不同呢?

5. 論治

凡治血症,須知其要,而血動之由,惟火惟氣耳。動血之由,惟火惟氣,河間言火,不為謬矣。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無火;察氣者,但察其氣虛氣實。未有無火而血妄行者,惟氣不能攝血則有之。議論大錯。

一、凡諸口鼻見血者,多由陽盛陰虛,二火逼血妄行諸竅也。多由兩字可見因火而血行者,皆為火之動也,無火兩字亦不必言。

一、氣逆於藏,則血隨氣亂而錯經妄行,然必有氣逆喘滿,或胸脅痛脹,尺寸弦強等症,此當順氣為先,宜陳皮、青皮、杏仁、芥子、澤瀉之屬主之。白芥子理皮裡膜外之痰,未聞有理血中之氣。澤瀉但能利水而瀉火,未聞有順氣之功。用藥錯亂,焉可立方治病?

白話文:

治療出血症狀,必須明白其關鍵,而導致出血的原因,只有火和氣兩種。出血的原因是火和氣,河間先生說火,並非謬論。所以觀察火,只需看是否有火;觀察氣,只需看氣虛還是氣實。沒有火而血無故流動的,只有氣不足以攝住血液的情況,這種說法完全錯誤。

凡是口鼻出血的,多半是陽盛陰虛,兩股火氣逼迫血液亂竄到各個竅穴。多半這個詞說明出血是因為火,都是火氣在作祟,沒有火這個詞語也不用說了。

氣逆於臟腑,血液就會隨著氣亂而錯亂經脈,無故流動,但一定會有氣逆、喘滿,或胸脅痛脹、脈象弦緊等症狀,這種情況應該先順氣,要用陳皮、青皮、杏仁、芥子、澤瀉等藥物治療。白芥子可以理皮裡膜外的痰,從沒聽說可以理血中之氣。澤瀉只能利水瀉火,從沒聽說有順氣的功效。用藥錯誤,怎麼能開方治病呢?

經曰: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吐衄;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後血。此二言者,最得損傷失血之源。故凡治損傷無火無氣而血不止者,無火無氣,則成殭屍矣。最不宜妄用寒涼以伐生氣,又不宜妄用辛燥以動陽氣。蓋此二者,大非真陰虧損者所宜。

而治此之法,但宜純甘至靜之品。陽絡傷,陰絡傷,用藥隨病之寒熱虛實而投之,非但宜純甘至靜之品可執一治也。

若胸膈膻中之間,覺有牽痛,如絲如縷,或懊憹嘈雜有不可名狀者,此病在心主包絡也。嘈雜屬胃,非心包絡也。○若脅肋牽痛,或躁擾喘急不寧,往來寒熱者,此病在肝也。躁擾,腎病。喘急,肺病。○若氣短似喘,聲啞不出,火爍金,肺病也。咽乾喉痛,動氣忡忡者,病在腎也。

白話文:

古書記載,生活作息不規律,勞累過度,就會傷到經絡。陽絡受損,血液就會往外流,導致吐血或鼻出血;陰絡受損,血液就會往內流,導致便血。這兩句話道出了損傷失血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療外傷,如果沒有熱氣,也沒有元氣,卻一直流血不止,那就等同於變成僵屍了。最忌諱亂用寒涼藥物來損傷生氣,也不宜亂用辛燥藥物來擾動陽氣,因為這兩種方法都不適合真陰虧損的人。

治療這種情況,應該使用純甘甜、性寒靜止的藥物。陽絡受損和陰絡受損,用藥要根據病情寒熱虛實來選擇,不能一概而論只用純甘甜、性寒靜止的藥物。

如果胸部、膈肌和膻中部位有牽拉疼痛,像是絲線一樣,或者感到煩躁、胃部嘈雜,有說不出的不舒服,這表示心包絡有病。嘈雜屬於胃部,不屬於心包絡。若肋骨附近牽拉疼痛,或者煩躁不安、呼吸急促,時而發冷時而發熱,這表示肝臟有病。煩躁不安,屬於腎臟病;呼吸急促,屬於肺臟病。如果呼吸短促,像是喘不過氣,聲音嘶啞,發不出聲音,像是火燒金子一樣,這表示肺部有病。如果咽喉乾燥疼痛,呼吸急促,心神不安,這表示腎臟有病。

咽乾喉痛,肺胃受爍。血有因於氣實者,宜行之降之,以青皮、陳皮、烏、沉、香附、蔞、杏、前胡、芥子、海石之屬。白芥子、海石非血中氣藥,治痰則可。血有寒滯不化及火不歸原者,宜溫之,以桂、附、乾薑、薑汁之屬。薑汁治痰則可。血有大熱者,宜寒之瀉之,以芩、連、知、柏、梔子、石膏、龍膽、苦參、桑皮、香薷之屬。香薷乃暑月發散之劑,非血症所宜,其性溫散,大熱忌之。

白話文:

咽喉乾燥疼痛,可能是肺胃受到熱氣灼傷。如果血液因為氣虛而淤積,應該要疏通氣血,使其下降,可以使用青皮、陳皮、烏藥、沉香、香附、蔞、杏仁、前胡、芥子、海石等藥物。白芥子、海石雖然不是針對氣血的藥物,但可以治療痰症。如果血液因寒氣凝滯而無法運化,或因火氣上炎而不能歸位,應該要溫暖血液,可以使用桂枝、附子、乾薑、薑汁等藥物。薑汁也能治療痰症。如果血液過於燥熱,應該要清熱瀉火,可以使用黃芩、黃連、知母、側柏、梔子、石膏、龍膽、苦參、桑皮、香薷等藥物。香薷是夏季發散風寒的藥物,不適合治療血症,它的性溫散,大熱體質的人要忌用。

血有陷者,宜舉之,以升、柴、芎、芷之屬。白芷亦非血中之藥。血有澀者,宜利之,以牛膝、車前、茯苓、澤瀉、木通、瞿麥、滑石之屬。此皆利水之藥,非血澀之藥,大謬。

以上治血症之藥,皆一定之法。然其中尚有疑議,自當隨機應變為妙。

白話文:

血液下陷的人,應該用升麻、柴胡、川芎、白芷等藥物來升舉它。白芷並不屬於血分藥物。血液瘀滯的人,應該用牛膝、車前子、茯苓、澤瀉、木通、瞿麥、滑石等藥物來通利它。這些都是利水藥,並非專門治療血瘀的藥物,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

以上治療血症的藥物,都有固定的用法。但實際運用中還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