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三 (8)

1. 論治

一、生冷初傷,飲食失調,而胃氣未損,元氣未虧,或為脹痛,為暴瀉暴痢等症。此等症乃傷食致病,不當列在痢疾門。

一、脾腎虛弱之輩,但犯生冷,極易作痢。脾腎瀉之症,未可與夏秋之痢同治。

一、病痢,凡脾腎俱虛而危劇可畏者,只宜以胃關煎為最。凡痢初起,有膿血後重者,即講溫補脾腎,是殺人不用刃也。

一、痢疾嘔惡,兀兀欲吐,或聞食氣即噁心者,此胃氣虛寒,不能容受而然,必宜溫補安胃。凡痢初起噁心欲吐,有火氣上衝者,有積毒上攻者,有胃虛而肝火沖胃者,不可認胃氣虛寒而用熱藥。○若陰中火虛,氣不歸原而嘔者,宜胃關、理陰煎主之。初痢講陰中火虛,氣不歸原而嘔,萬中一二。

白話文:

吃生冷食物或飲食不節導致胃氣受損,元氣不足,可能會出現腹脹痛、腹瀉或痢疾等症狀。這些症狀是由於飲食不當引起的,不應該歸類為痢疾。

脾腎虛弱的人容易因吃生冷食物而出現痢疾。脾腎虛弱導致的痢疾,不能用治療夏季或秋季痢疾的方法來治療。

患有痢疾,如果脾腎虛弱且病情嚴重,應該用胃關煎治療。如果痢疾初期有膿血,並且腹瀉時有下墜感,就應該溫補脾腎,否則會造成生命危險。

痢疾患者嘔吐,想吐卻吐不出來,或者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噁心,這是因為胃氣虛寒,無法承受食物引起的。應該用溫補藥物來安撫胃氣。痢疾初期有噁心、嘔吐,伴隨有火氣上衝、積毒上攻或胃虛肝火上衝的,不能誤認為胃氣虛寒而使用溫熱藥物。如果陰虛火旺,氣機不歸元位而導致嘔吐,應該用胃關煎和理陰煎治療。痢疾初期有陰虛火旺,氣機不歸元位而導致嘔吐的情況,非常少見。

○若胃火上衝而致嘔吐者,則必有煩熱脹滿等症。亦有不煩熱不滿而嘔屬火者。

一、痢有發熱者,似乎屬火。挾外邪者,必發熱。然實熱之症,反未必發熱,惟痢傷精血,陰虛水虧者,則最多為熱為躁也。初痢未必傷精血而陰虛水虧,久痢則有之。○若脈本無力,全屬虛火,則不可治火,單宜壯水補陰,如三陰煎、六味、八味等丸。初痢而講六味、八味,必致誤人。

○若陰盛格陽而為外熱者,宜胃關煎。痢疾非傷寒之比,而云陰盛格陽,大謬。

蓋噤口者,以食不得入,經云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雖亦有實熱證,而惟脾胃虛寒者居多。居多兩字當改亦有之。若因食積胃中而噤口者,其胸腹必有脹滿或硬痛,此當行滯去積。亦有不脹滿不硬痛,竟為熱邪上攻而嘔吐不食者。然實症無幾。實乃邪氣之實,故用去邪。無積無火而食不能入,其故何也?以臟氣不能容受也。

白話文:

如果胃火上炎導致嘔吐,通常伴隨發熱、胸腹脹滿等症狀。但也可能沒有發熱和脹滿,但嘔吐本身就是火熱症狀。

痢疾如果伴隨發熱,似乎是火熱症狀。痢疾如果受到外邪入侵,也會發熱。然而,真正火熱的痢疾,不一定會發熱,只有痢疾傷了精血,導致陰虛水虧的情況下,才會表現出火熱、躁動。初期痢疾不一定會傷到精血,導致陰虛水虧,但久痢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如果脈象虛弱,完全是虛火,就不能用治火的藥物,應該單獨滋陰補水,例如三陰煎、六味丸、八味丸等。初發痢疾就用六味丸、八味丸,很容易誤診。

如果陰氣過盛,阻礙陽氣,導致外熱,可以用胃關煎治療。痢疾和傷寒不同,說陰氣過盛阻礙陽氣,就太過於牽強。

噤口症患者,由於食物無法下嚥,經書說「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雖然也有實熱症狀,但大部分是脾胃虛寒。大多數患者是脾胃虛寒,應該改為「亦有之」,也就是說也有實熱症狀的患者。如果因食物積滯在胃中導致噤口症,胸腹會出現脹滿或硬痛,應該要通暢氣滯,去除積食。但也可能沒有脹滿和硬痛,而是熱邪上攻導致嘔吐不食,但這種情況不多見。實症指的是邪氣入侵,所以要針對邪氣治療。如果沒有積食、沒有火熱,食物卻無法下嚥,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臟腑氣機無法容納食物。

此句不解。惟胃中有物,故不能容受。一由腎氣之弱,故命門不能暖,則大腸不固,小腸不化,則胃氣不行。講泄瀉則有之,若講痢,乃六淫暑熱者多。欲實下焦,非地、附、茱、桂之屬不可。余之活人於此者,不勝紀矣。若不審察明白而投熱補之藥,必致腸胃潰爛而死。總之景岳刻意毀謗前賢,另立一番見識,以炫世人。

白話文:

這句話我無法理解。只知道胃中如有食物,就會無法容納其他東西。這是因為腎氣虛弱,導致命門火衰,無法溫暖腸胃,因此大腸失守,小腸消化不良,胃氣運作失常。雖然說到泄瀉,卻更像是由六淫暑熱引起的痢疾。若要溫補下焦,非地黃、附子、茱萸、桂枝之類的藥物不可。我用這些藥物救治過無數病人。如果不明就裡,胡亂服用溫補藥物,必將導致腸胃潰爛而亡。總之,景岳刻意貶低前人,另立一套見解,目的只是為了炫耀自己。

2. 述古

仲景曰:夫六腑氣絕於外者,手足寒,上氣,腳縮;五臟氣絕於內,下利不禁,甚者手足不仁。此利非痢疾之痢,乃泄瀉通利之利,認錯關頭。○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此傷寒利,大錯。

《褚氏遺書》曰:陰已耗而復竭之,則大小便牽痛。此非痢疾之比,乃大小便使然。又大錯。

東垣曰:飲食有傷,起居不時,損其胃氣則上升,清華之氣反從下降,是為飧泄,久則太陰傳少陰,而為腸澼,裡急後重,膿血相雜,數至圊而不能即便者,專用補中益氣為主。泄瀉久可用,若腹痛後重,膿血稠黏,則不可用。○裡急者,腹中不寬快也,亦有虛坐而大便不行者,皆血虛也,血虛則裡急後重。

白話文:

張仲景說,六腑的氣息衰竭到體表,就會出現手腳冰冷、呼吸困難、腳趾蜷縮的症狀;五臟的氣息衰竭在內,就會出現腹瀉不止,嚴重時手腳麻木。這裡說的腹瀉不是痢疾,而是腸道通暢導致的泄瀉,不要搞錯了。如果腹瀉伴隨腹脹和身體疼痛,要先溫暖內臟,再治療外寒。這種情況是傷寒引起的腹瀉,不能輕易使用攻表藥物。

褚氏遺書中提到,陰氣已經耗損,又繼續消耗,就會導致大小便疼痛。這不是痢疾,而是大小便功能受損引起的疼痛,也要注意區分。

李東垣說,飲食不當,生活作息不規律,就會損傷脾胃之氣,導致清氣下陷,形成飧泄。時間久了,就會導致太陰脾氣傳給少陰腎氣,形成腸澼,出現裡急後重、膿血混雜、多次想上廁所但排不出等症狀。治療這種情況以補中益氣為主,長期泄瀉可以用,但如果腹痛伴隨裡急後重,膿血稠黏,則不能使用。裡急是指腹部不舒暢,也包括虛坐卻無法排便的情況,都是因為血虛引起的,血虛則容易出現裡急後重。

非腹中不寬快,因氣滯下而逼迫。若云不寬快,乃作脹,非後重也。議病尚未明白。

薛立齋曰:若白痢久,胃弱氣虛,數至圊而不能便,或少有白膿者,乃土不生金,肺與大腸氣傷而下墜也,當用補中益氣。因無腹痛膿血,但少有白膿而下墜,故用升提。○若飲食不入,發熱作渴,勢甚危急,用十全大補湯。不應,二神丸。若講痢而用此藥,未為盡善。必察症脈,果屬虛寒,方可用之。

○若脾經氣虛,不能統血,用四君加芎、歸。脾虛不能統血,乃便血之症,非紅痢黏膩之血,故可補脾升提。

白話文:

肚子不舒坦,不是因為肚子本身不寬快,而是因為氣體停滯向下壓迫造成的。如果只是說不舒坦,卻說成是脹,而不是沉重感,那麼你對病症的理解還不夠清楚。

薛立齋說:如果長期腹瀉,並且伴隨白色稀便,胃弱氣虛,經常想上廁所卻排不出來,或是有少量白色膿液,這說明脾土不能生金,肺和大腸的氣受傷而向下墜落,應該用補中益氣的藥物。因為沒有腹痛和膿血,只有少量白色膿液和下墜感,所以要用升提的藥物。○如果飲食不入,發熱口渴,情況非常危急,要用十全大補湯。如果沒有效果,可以用二神丸。但是如果只是腹瀉就用這些藥物,並非最妥善的方法。必須仔細觀察症狀和脈象,如果確實是虛寒體質,才能使用這些藥物。

○如果脾經氣虛,不能統攝血液,可以用四君子湯加上川芎和當歸。脾虛不能統攝血液,導致便血,但不是紅色黏膩的痢疾血,所以可以補脾升提。

凡嘔吐,食不得入,或脾胃素有實熱,或過食辛辣厚味而暴患者,宜開胃行滯。當清火,非開胃。

凡痢,腹痛後重,怕手按腹,或脈洪實者,為積滯閉結。燥糞堅結,怕手按腹。若竟膿血稠黏而痛,亦喜手按。若氣血虛弱,宜十全大補加附子、粟殼。要看氣血虛弱之形象脈息。○若命門火衰,宜八味以補母氣。命門火衰,泄瀉則有,若講痢,斷無此理。○若腹痛作渴,飲湯,手按之而痛稍止者,宜溫補脾胃。

作渴飲湯,因痢多液耗,用溫補則陰愈耗,大謬。有陽虛陷入陰中,則脫血陣陣而下者,醫尚謂血痢不已,仍用若寒,至脈絕,四肢厥冷而死者,曷可勝紀?血痢者,但有血而無腹痛後重。稠黏之血積,為血痢。若見脈絕,四肢厥冷,自然用補,雖至庸之醫,必不用寒涼攻伐矣。

白話文:

對於嘔吐症狀,如果是由於脾胃有實熱或者過度食用辛辣和濃厚的食物導致的急性發病,應當採取開胃行滯的方法,而非單純清火。

對於痢疾,如果伴有腹部疼痛、排便後感覺沈重、害怕按壓腹部,或者脈搏強大且實在,這表明是積滯閉結所致,通常是乾硬的糞便堵塞。如果出現膿血稠黏並且疼痛,也可能喜愛按壓腹部。如果是氣血虛弱的情況,應使用十全大補方加上附子和粟殼來治療,要觀察氣血虛弱的外在表現和脈象。如果命門火力不足,應使用八味丸來補充母氣。命門火力不足時會有洩瀉的現象,但在討論痢疾時,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如果出現腹部疼痛並伴隨口渴,喝水後按壓腹部疼痛減輕,應採取溫補脾胃的方法。

口渴喝水,由於痢疾導致大量體液流失,使用溫補的方法反而會加重體液的消耗,這是錯誤的做法。存在陽虛陷於陰中,導致血液不斷下洩的情況時,醫學上稱為血痢。如果出現脈搏消失、四肢冰冷的情況,這樣的死亡案例讓人難以計數。血痢的特徵是隻有血液而沒有腹部疼痛和排便後沈重感。稠黏的血液積聚是血痢的特徵。如果出現脈搏消失、四肢冰冷的現象,當然需要用補的方法來治療,即使是經驗不足的醫生,也會避免使用寒涼的藥物進行攻擊性治療。

3. 附按

王海藏治楊師三朝三大醉,至醒,大渴,飲冷水、冰茶各三杯,遂便血約一盆。先用吳茱萸丸,又用平胃、五苓,血止後復為白痢。又與神應丸,四服痢乃止。因寒而致病,故用熱藥。若一概以熱藥治痢,殺人多矣。○酒能動血,三朝大醉,其血妄行,飲冷水冰茶,其血凝為瘀血,從大便而下行,故用溫熱之藥散其餘滯而愈。本非痢症,亦非寒毒,若一概謂夏月血痢不宜用黃連,大夫致病之情。

暑毒在脾,溫氣連腳,下泄則痢,不痢則瘧。獨煉雄黃,蒸餅和藥,甘草作湯,服之安樂。暑毒故用雄黃、甘草解之,非不可用寒涼也。

白話文:

王海藏醫治一位名叫楊師的人,連續三天大醉,醒來後極度口渴,喝了三杯冷水和冰茶,接著就便血,血量大約一盆。王海藏先用吳茱萸丸治療,之後又用平胃散和五苓散,血止住後又出現白痢。於是又給他服用神應丸,吃了四服痢疾就止住了。因為是寒氣導致的疾病,所以用熱藥治療。如果一概用熱藥治療痢疾,會造成很多病人死亡。酒能使血液流动,連續三天大醉,血液失控乱窜,喝了冷水和冰茶,血液凝结成瘀血,从大便排出,因此用溫熱藥物来散瘀止血,才得以痊癒。這其實不是痢疾,也不是寒毒,如果一概说夏季血痢不能用黄连,大夫就会犯错,导致病人病情加重。

暑热之毒在脾脏,溫热之氣蔓延至腳,導致下瀉腹泻,不腹泻則發瘧疾。可以用獨煉雄黄,和蒸餅一起煎藥,再用甘草煮汤服用,可以安穩舒适。暑热之毒要用雄黄和甘草来解毒,并非不能用寒涼藥物。

《唐太宗實錄》云:上病氣痢,久未痊,下詔訪問。時金吾長張寶藏曾困此疾,即疏以乳煎蓽茇方,服之立效。氣痢久,故用之。若暴痢,必不可用。

余治胡政之痢,其年七十二歲,先胸膈不寬,飲食不進者兩月餘。自以為膈症,與諸老決別,住太倉調理。至八月初患痢,血積稠黏,裡急後重,肛門如火。諸醫以為年老氣血衰耗,以培脾胃為主,其痢更甚,且煩躁內熱,飲食不進而噁心。

延余診治,脈息滑大,肛門如火,小便不利,後重逼迫,余用大黃、檳榔、枳殼、黃芩、厚朴為丸,服之大下紅積不計,胸腹稍舒,熱勢更甚,用井水調益元散,連飲三碗,其肛門之火熱如焚因涼水清其火而下降,仍用西瓜水不時呷之,服藥以黃芩芍藥湯加枳殼、滑石、木通、厚朴、檳榔、金銀花,連進十五劑,一月餘病勢平安,膈間通泰,飲食大進而愈。壽至八十六而歿。

白話文:

《唐太宗實錄》記載:唐太宗曾患氣痢,久治不癒,便下詔詢問群臣。當時的金吾長張寶藏也曾罹患此疾,便上疏以乳汁煎煮蓽茇的方子,太宗服後病症立刻見效。氣痢久病者,可用此方。若為急性痢疾,則不可使用。

我曾治療胡政的痢疾,他那年七十二歲,先前胸膈不舒,飲食不進已有兩個多月。他自以為是膈症,便與家人道別,前往太倉調理身體。八月初,他突然患痢,排出帶血的稠黏便液,裡急後重,肛門如火灼一般。眾醫生認為他年老氣血衰弱,以培補脾胃為主,但他的痢疾卻更加嚴重,而且煩躁內熱,飲食不進,還伴隨噁心。

他請我診治,我診脈得知脈息滑大,肛門如火,小便不利,後重逼迫,便用大黃、檳榔、枳殼、黃芩、厚朴製成丸藥讓他服用。他服藥後排出大量紅色積滯的便液,胸腹稍舒,但熱勢反而更甚。我便用井水調製益元散,連飲三碗,他肛門的火熱感因涼水清熱而下降。我再讓他用西瓜水不時潤口,並以黃芩芍藥湯加枳殼、滑石、木通、厚朴、檳榔、金銀花,連續服用十五劑。一個多月後,他的病情漸趨平穩,膈間通暢,飲食大增,最終痊癒。他活到八十六歲才去世。

此時若以溫補培本,必然致死。然清火而不用黃連者,恐厚腸胃而大便愈難耳。又治華玉英令郎號琴五患痢,大便瀉血水,一日夜五六十次,裡急後重,肛門如火熱,小便不利。諸醫用和血調氣利水之藥,不能取效。延余診視,脈大而數,唇口俱紅。余曰如此暴注下迫,皆屬於火,津液枯耗,焉得小便?惟以水能制之,用井水調益元散,並以西瓜水不時與之,小便即來,用芍藥湯加芩、連、枳殼之類,半月平安。計飲冷水益元散十三碗,西瓜四十餘枚而愈。

又新場朱次章於丙申年秋患瘧痢,積滯紫紅黑,腹痛後重,口渴喜冷,飲食不進。投大黃清火之藥,連下數次,並用西瓜、益元散不計,得以熱退身涼,兩月而漸愈。人參、白朮補氣之類,俱置不用,以涼血滋陰而收功。又新場葉硯孫春間患膈症,飲食不進,用清火豁痰之藥,並以蔗汁、蘆根汁飲之。

白話文:

當下若採用溫補的方法,必定會導致死亡。然而使用清火的藥物而不加入黃連,可能會使腸胃過度滋養,反而使大便更加困難。曾為華玉英的兒子琴五治療痢疾,每日大便五十到六十次,伴有急迫感,肛門灼熱,小便不通暢。眾多醫生使用調和血氣、通利水道的藥物,但效果不佳。我診察後發現脈象大且數,嘴脣和口脣均呈紅色。我說這樣的突然大量排泄,都是因為火氣過盛,津液流失,如何能有小便?唯有用水來剋制它,使用井水調製益元散,並不定時給他喝西瓜水,小便便能來臨,再使用芍藥湯加上黃芩、黃連、枳殼等類型的藥物,經過一個半月後病情穩定。計算下來,他共喝了十三碗冷水加益元散,吃了四十多個西瓜,病便痊癒。

又有一名叫朱次章的新場人,在丙申年的秋天得了瘧疾和痢疾,腹內積聚了紫紅黑的滯留物,腹痛後重,口渴喜歡喝冷飲,沒有進食的慾望。使用大黃清火的藥物,連著下了幾次,並用西瓜、益元散等,得以退熱身體涼爽,兩個月後逐漸康復。人參、白朮補氣的藥物,都沒有使用,而是以涼血滋陰的方式來療效。再有新場的葉硯孫在春天時患了膈症,沒有進食的慾望,使用清火豁痰的藥物,並用蔗汁、蘆根汁飲用。

至八月初,忽然下痢紅積,裡急後重,用檳黃丸通之,俱用滑石、芩、連、歸、芍、枳殼等藥而痢止,胸膈亦寬泰,飲食漸進。後以滋陰之藥煎膏調理而愈。以上諸證,若講溫補熱藥,必致殺人。

白話文:

到了八月初,突然腹瀉並排出紅色黏液,有裡急後重(肛門墜脹感,想上廁所但排不出來)的症狀,服用檳黃丸通便,再配合滑石、黃芩、黃連、生地黃、芍藥、枳殼等藥物治療,腹瀉就停止了,胸膈也感到舒暢,食慾逐漸恢復。之後再用滋陰藥煎成膏方調理,病情才完全痊癒。以上這些症狀,如果用溫補熱性的藥物治療,一定會導致病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