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一 (3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6)

1. 正脈十六部

澀脈為血氣俱虛之候,為少氣憂煩,痹痛拘攣,麻木無汗,脾寒少食,胃寒多嘔,二便違和,四肢厥冷,男子傷精,女子失血不孕,經脈不調。凡此總屬陽虛。諸家言氣多血少,豈以脈之不利,猶有氣多者乎?澀為血少傷精。以上諸症,或寒或熱,治法不一,不得謂之總屬陽虛,而用熱藥。若景岳診脈治病,大有誤人。

至如留滯鬱結等病,本亦結脈之證應,然必其形強氣實,而舉按有力,此多因鬱滯者也。留滯有形象可據。

伏脈有因胸腹痛劇,有因氣逆於經,脈道不通,有偶因氣脫不續,此必暴病暴逆者乃有之,調其氣而脈自復矣。伏脈之見,果有氣滯痰凝,糾結於腸胃之中,有形象可據。若無凝滯,方可論虛,虛症察色聽聲,顯然自露。

白話文:

澀脈是氣血都虛弱的徵象,代表容易氣短、憂愁煩躁、肢體麻痺疼痛、肌肉僵硬攣縮、麻木不出汗、脾胃虛寒食慾不振、胃寒想吐、大小便不順暢、四肢冰冷、男子精氣虧損、女子失血不孕、月經不調。這些總體來說都屬於陽氣虛弱的表現。有些醫家認為是氣多血少,難道是因為脈象不流暢,就認為是氣多的原因嗎?澀脈是血少且傷及精氣的表現。以上這些症狀,有的屬寒,有的屬熱,治療方法各不相同,不能都認為是陽虛,而使用溫熱藥。如果像景岳那樣診脈治病,會有很多錯誤。

至於像是氣血運行不暢、鬱結等疾病,本來也應該是結脈的表現,但必須是脈象強勁有力,按下去也感覺有力量,這多半是因為氣機鬱滯所造成的。氣血運行不暢是有脈象可以依據的。

伏脈的出現,有的是因為胸腹部疼痛劇烈,有的是因為氣逆於經絡,導致脈道不通暢,有的是因為氣脫而導致脈象斷續,這些通常都是急性病發作的狀況才會出現,調理好氣機,脈象自然就會恢復正常。伏脈的出現,如果確實是因為氣滯、痰凝,糾結在腸胃之中,也是有脈象可以依據的。如果沒有氣滯痰凝的情況,才能判斷為虛證,虛證觀察氣色和聽聲音,可以明顯地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