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一 (32)
卷一 (32)
1. 論時醫
一時醫治病,常以標本藉口,曰: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是豈知《內經》必求其本之意?《內經》治病必求其本,求其受病之本也,或本風寒六氣,或本七情六慾,此一本字,包括最多。急則治標,緩則治本者,如人患勞怯之症,偶然食積,或感風寒,自當暫治其停食、風寒,然後再治其本病。諸如此類,所謂急則治標也。
景岳將標本之本,認為本元之本,大錯關頭。故但見其所急在病,而全不知所急在命也。此皆浮詞不經之言。急治標,緩治本者,此古人治病之緩急,因病之害命,故急治其病,若舍病而曰所急在命,不知所處治乎?
一、中風症悉由內傷,本無外感。悉由兩字,執死見也。本無外感,此風字從何處來?若云悉由內傷,而用補劑,誤人多矣。○既雲中風,因外之風邪乘虛而襲之,輕則口眼喎斜,半身不遂,痰涎壅甚,語言不出,二便閉塞,或發表或豁痰開竅,通行經絡,使邪去而後議補,此先賢之大法也。豈可云悉由內傷而驟補乎?大非正論。
一、傷寒關係全在虛實二字。實者易治,虛者難治。實者,邪氣之實也,邪盛亦難處治,未可輕言易治。若治挾虛傷寒,不知托散,而但知攻邪,則愈攻愈虛,無有不死。托散之說,仲景之書不載。
一、傷寒陽經與陽證不同,陽經者,邪在表也;陽證者,熱在裡也。若以陽經作陽證,妄用寒涼,致外內合邪而不可解者,必死。陽經亦有用清涼解散者。
一、痢疾之作,惟脾腎薄弱者極易犯之。往往農夫強壯之人,患痢者甚多。夫因熱貪涼,致傷臟氣,此人事之病,非天時之病也。秋時患痢,亦因夏月感受暑熱之邪,至秋收斂之時,其邪內發而為痢,在他月則無之,則知熱邪為痢者多。痢證多在秋深,斯時也,炎暑既消,不可執言熱毒,秋涼日至,何堪妄用寒涼?患在秋涼,感於夏月,經云:夏傷於暑,秋為瘧痢。又有一生畏寒冷之物而亦患痢,豈寒涼為痢乎?
一、小兒痘疹發熱,此其正候,蓋不熱則毒不能透,凡其蒸熱之力,即元氣之力,故自起至靨,無不賴此熱力為之主。惟熱甚而毒甚者,有內熱真火脈證,方可治以清涼,此不過數十中之一二耳。如無內熱,而但有外熱,必不可攻熱以拔元氣而傷脾腎。近代痘科全不知此,但見發熱,止知寒涼,致傷脾食減,靨時泄瀉而斃者,皆此類也。
近來俱以清火解毒而全活者甚多,未見有用參、耆、桂、附而愈者。
一、痘瘡不起,如毒盛而不可起者,此不救之證。大用清火解毒而全活者有之。
一、婦人經脈滯逆,或過期不至,總由衝任不足而然。若講滯逆,不得不用消瘀行滯之藥。若講血枯,必當補養,故血滯與血枯不同。
一、凡情欲致傷,多為血症,或時發熱,此真陰受傷。若但知治火,不知治陰,則陰日亡,而成勞瘵矣。真陰受傷,因欲火煎熬而傷。若無火,焉能耗陰?當先制其火,而後滋陰並清心靜養,使火不沸騰而陰自生矣。○勞字之義,尚未詳解。上面兩個火字,下面一個力字,因用力勞動而火起,吐血咳嗽之病作,故要講火之為病。
白話文:
論時醫
醫生治療疾病,常常以標本論治為藉口,說:「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這哪裡知道《內經》必定要追究病根的用意?《內經》治療疾病必定要追究其本,追究它受病的根本,可能是風寒六氣,也可能是七情六慾,這個「本」字,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泛。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意思是,例如病人患有體虛乏力的症狀,偶然飲食積滯,或者感受風寒,當然應該先暫時治療其停食、風寒,然後再治療其根本疾病。諸如此類,就是所謂的急則治標。
張景岳把標本的「本」理解為本元之本,這是很大的錯誤。所以只看到急於治療疾病的症狀,卻完全不知道急於保命的關鍵。這些都是空泛不實的說法。急治標、緩治本,這是古人治療疾病的緩急之法,因為疾病危及性命,所以先急治其病,如果捨棄疾病而說急於保命,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治療呢?
中風症都由內傷引起,根本沒有外感。說「悉由」二字,是執著偏見的說法。既然說根本沒有外感,那中風的「風」字從何而來?如果說都由內傷引起,而使用補益的藥物,就會誤治很多人。既稱中風,是因為外來的風邪乘虛而襲擊,輕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痰涎壅塞,言語不清,大小便不通,就要先發表、或豁痰開竅,使經絡通暢,等到邪氣去除之後再考慮補益,這是前賢的大法。怎麼能說都由內傷引起就立即使用補藥呢?這是非常錯誤的論點。
傷寒的關鍵全在虛實二字。實證容易治療,虛證難以治療。實證,是指邪氣實證,邪氣盛也難以治療,不能輕易說容易治療。如果治療夾雜虛證的傷寒,不懂得扶正祛邪,只知道攻邪,就會越攻越虛,沒有不死之理。扶正祛邪的方法,《傷寒論》中並未記載。
傷寒的陽經證和陽證不同,陽經證,是指邪氣在表;陽證,是指裡熱。如果把陽經證當作陽證,妄用寒涼,導致裡外邪氣相合而無法解除,必然死亡。陽經證也有可以使用清熱解表藥物的。
痢疾的發生,只有脾腎虛弱的人才容易患病。往往農夫體格強壯的人,患痢疾的也很多。這是因為貪涼而傷了臟腑之氣,這是人事因素造成的疾病,不是天時造成的疾病。秋季患痢疾,也是因為夏季感受暑熱之邪,到了秋季收斂之時,邪氣內發而導致痢疾,其他月份則沒有,由此可知熱邪導致痢疾的多。痢疾多在深秋發作,此時炎熱已消,不能執著於熱毒論治,秋季寒冷日漸增多,怎麼能妄用寒涼呢?秋季患病,是夏季感受暑邪的後果,《內經》說:「夏傷於暑,秋為瘧痢。」還有人終生害怕寒冷卻也患痢疾,難道寒涼也能導致痢疾嗎?
小兒出疹發熱,這是正常的現象,因為不熱則毒邪不能透發,凡是發熱的力量,都是元氣的力量,所以從出疹到結痂,都依靠這股熱力。只有熱甚而毒甚,有內熱真火脈象,才能用清熱藥物治療,這不過是幾十個病例中的一兩個而已。如果沒有內熱,而只有外熱,就不能攻熱以耗傷元氣而損傷脾腎。近代痘科完全不懂得這個道理,只見發熱,就只知道用寒涼藥物,導致傷脾胃,減食,結痂時泄瀉而死的人,都是這一類。
近來都用清熱解毒的方法而保全性命者很多,沒有見到用人參、黃耆、桂枝、附子而痊癒的。
痘瘡不起,如果毒邪盛而不能發疹,這是不可救治的徵兆。大量使用清熱解毒藥物而保全性命的情況是有。
婦女經脈阻滯逆亂,或者經期延遲不來,都是因為衝任二脈不足造成的。如果說經脈阻滯逆亂,就不得不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如果說是血虛,就必須補養,所以血瘀和血枯不同。
凡是情慾過度所致的損傷,多為血症,有時發熱,這是真陰受損。如果只知道治火,不知道治陰,陰氣就會日漸消失,而導致勞瘵。真陰受損,是因為慾火煎熬而受損。如果沒有火,怎麼會耗傷陰氣呢?應該先制止慾火,然後滋養陰氣並清心靜養,使慾火不旺盛,陰氣就能自然生長。勞字的含義,尚未詳細解釋。上面兩個火字,下面一個力字,因為用力勞動而引起內熱,導致吐血咳嗽等疾病,所以要講究火邪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