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二 (17)
卷二 (17)
1. 論證
余觀咳嗽之要,止惟二證,一外感,一內傷。夫外感之咳,必由皮毛而入。蓋皮毛為肺之合,而凡外邪襲之,則必先入於肺,久而不愈,則必自肺而傳於五臟也。《內經》云:五臟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何得云自肺而傳於五臟?與《內經》大相悖謬。內傷之嗽,必起於陰分。
蓋肺屬燥金,為水之母,陰損於下,則陽孤於上,水涸金枯,肺苦於燥,燥則癢,癢則咳不能已也。內傷之嗽,不獨陰分受傷,七情、飲食、勞倦而起者多。又有因外感而起,久而成勞嗽者,不可不知,當因病用藥。總之,咳證雖多,無非肺病。經云:五臟六腑皆令人咳。
景岳《內經》尚未讀過,何敢立言以誤人?蓋外感之咳,陽邪也,陽邪自外而入,故治宜辛溫,邪得溫而自散也。寒邪可用辛溫散之。內傷之咳,陰病也,陰氣受傷於內,治宜甘平養陰,陰氣復而嗽自愈也。咳嗽竟講養陰一法,失之太簡。然外感之邪多有餘,若實中有虛,宜兼補以散之。
白話文:
咳嗽之要,止惟二證,一外感,一內傷
我觀察咳嗽的原因,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外感,一種是內傷。
外感之咳,一定是邪氣從皮膚毛髮侵入而引起的。因為皮膚毛髮是肺的表象,外邪入侵時,必定先侵犯肺部。若久治不愈,就會從肺部傳至五臟六腑。
《內經》說:「五臟皆令人咳,非獨肺也。」這句話的意思是,任何臟腑都有可能引起咳嗽,不只是肺臟。為何我說咳嗽會從肺部傳至五臟六腑?這與《內經》的說法並不矛盾。
內傷之嗽,一定是因為陰氣受損而引起的。
因為肺屬燥金,是水的母親,陰氣在下面受損,陽氣就會在上面孤獨無依。水涸金枯,肺部就會變得乾燥,乾燥就會發癢,發癢就會不停地咳嗽。
內傷引發的咳嗽,不僅僅是陰氣受損,也可能因為七情、飲食、勞累而導致。還有一些人,原本是外感引起的咳嗽,時間久了就變成勞嗽,這一點不可不知。
總之,咳嗽雖然病因眾多,但歸根結底都是肺病。正如經書所說:「五臟六腑皆令人咳。」
我尚未讀過景岳的《內經》,不敢妄言,以免誤導他人。
外感之咳,屬於陽邪,陽邪從體外入侵,因此治療宜用辛溫藥物,讓邪氣得到溫煦而自行散去。寒邪可用辛溫藥物來散寒。
內傷之咳,屬於陰病,陰氣在體內受損,因此治療宜用甘平滋陰藥物,讓陰氣恢復,咳嗽自然痊癒。
只談咳嗽的養陰之法,未免過於簡略。外感之邪,往往有餘,如果實中有虛,就應該同時補虛和散邪。
內傷之病多不足,若虛中挾實,亦當兼清以潤之。大都咳嗽之因,無出於此,於此求之,自得其本,得其本則治無不應。得其本,非專於一。求其受病之因,非一端也。又何有巢氏之十咳證,陳氏之三因證,徒致亂人心目而不得其際也。咳嗽非一端而起,當審察病情而治,何云徒亂人心目?景岳治嗽,不能細心考究,反言亂人心目,貽害不淺。
風寒濕燥火,皆是外邪,審其所感何氣而治之,未可以溫散為一法。內傷咳嗽,亦非一端,未可以養陰為一法。景岳失之太簡。內傷之嗽,先因傷臟,故必由臟以及肺,此臟為本,而肺為標也。肺亦臟也,治肺即治臟,豈肺非五臟中之一臟乎?景岳立言,尚欠斟酌。經云:治病必求其本,何今人之不察也?自己不能細心究治,反言今人之不察,可笑。
白話文:
內傷疾病大多是身體虛弱,即使是虛弱中夾雜實證,也應該同時清熱潤燥。咳嗽的病因大多源於此,只要從這個方向尋找,就能找到病根,找到了病根,治療就能藥到病除。找到病根,並不是單指某一個方面,而是要探究導致疾病的原因,而原因並非單一。至於巢氏的十咳證和陳氏的三因證,只是徒增混亂,無法真正理解疾病的本質。咳嗽並非單一病因造成,應該根據病情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怎麼能說這些理論會混淆視聽呢?景岳的治嗽方法,沒有仔細推敲研究,反而說這些理論會混淆視聽,實在是貽害無窮。
風寒濕燥火,這些都是外邪,要根據患者受何種邪氣侵襲而進行治療,不能一味地用溫散的方法。內傷引起的咳嗽,原因也很多,不能一味地用養陰的方法。景岳的論述過於簡略。內傷引起的咳嗽,首先是臟器受損,因此必須從臟器入手,再治療肺部,臟器是根本,肺是表象。肺也是臟器之一,治療肺部就是治療臟器,難道肺不是五臟之一嗎?景岳的言論,還需要更深入地思考。醫書上說:治療疾病一定要找到病根,為什麼現在的人不理解這個道理呢?自己不能仔細研究治療方法,反而批評現在的人不理解,真是可笑。
○治病必求其本,言求其受病之根本也。此本字尚要講究。賓按:勞風之證,即勞力傷風證也。勞非一端,不可竟言勞力而兼外邪咳嗽。嗽久即成肺勞。
白話文:
治療疾病一定要找到疾病的根源,這是指尋找病因的根本原因。這個“本”字還需要深入研究。按照我的看法,勞風症就是因為勞累和感冒引起的咳嗽病症。勞累有很多種形式,不能只說是因為勞累加上外部病毒引發的咳嗽。如果咳嗽時間長了就會變成肺結核。
2. 外感嗽證治
一、外感有嗽,內傷亦有嗽,但其素無積勞虛損等症而陡病嗽者,即外感證也。有風邪入肺而嗽,亦有飢飽勞役,風寒侵襲而嗽,未可言素無積勞虛損者。○若內傷之嗽,其來有漸,或因酒色,或因勞傷,必先有微嗽,而日漸以甚。不足之嗽,往往因風所侵而起者多。《內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外感嗽證治若肺脘燥澀,痰氣不利,或年老血衰,咳嗽費力者,宜六安煎加當歸二三錢。外感咳嗽,痰氣不利,而加當歸,其邪焉得解散?宜蘇子、杏仁、枳殼,以順氣而潤燥。
白話文:
一、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皆有,但若是突然生病咳嗽,且沒有長期勞累虛弱等病症,這就是外感的徵象。如果是由風邪進入肺部導致咳嗽,或者是由於飲食過度、勞累和風寒侵襲而導致咳嗽,不能說這個人從來就沒有長期勞累虛弱的病症。
若為內傷咳嗽,它通常是逐漸產生的,可能由於飲酒或色慾過度,或是勞累傷身,最初可能只是微弱的咳嗽,然後逐漸加重。不足的咳嗽,往往由風邪侵襲引起。《內經》上說:邪氣所在,必定是體內氣血虛弱。
對於外感咳嗽的治療,如果肺部乾燥,痰液不暢,或是年老血氣衰弱,咳嗽困難,可以使用六安煎加當歸2-3錢。外感咳嗽,痰液不暢,加上當歸,邪氣如何能夠散去?應該使用蘇子、杏仁、枳殼,以調和氣血,潤燥清熱。
一、外感之嗽,凡屬陰虛少血,或脾肺虛寒者,最易感邪。但察其脈體稍弱,胸膈無滯,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虛而邪得乘之,必宜去邪而後補正。若但講補,如閉門逐盜,盜自何出?宜金水六君煎加減主之,足稱神劑。若外感咳嗽而用歸地,嗽必更甚,此為惡劑。
○二陳湯乃和胃豁痰之劑,加當歸、熟地凝滯之品,兩相悖謬。○若但以脾胃土虛,不能生金,而邪不能解,宜六君子湯以補脾肺;脾胃雖虛,不宜竟用六君子,宜加蘇子、杏仁、桑皮之類。若用參朮,其邪何從而散?或脾虛不能制水,泛而為痰,宜理中湯,或理陰煎、八味丸之類。
白話文:
一、對於外來風邪引發的咳嗽,如果是因為陰虛血少,或者脾肺虛弱寒冷的人,最容易受到風邪的侵擾。但要觀察他們的脈象比較微弱,胸部和膈肌沒有阻塞,經典說道:邪氣聚集的地方,必定會有氣血的不足。因為氣血虛弱,邪氣得以乘機入侵,應該先祛除邪氣再進行補益。如果只談論補益,就好比把門關上然後追著小偷跑,小偷又從哪裡出來呢?適合使用金水六君煎進行調節,這種方法可以稱為神妙的方劑。若在外感咳嗽的情況下使用歸地(即當歸和熟地),咳嗽情況會更加嚴重,這是錯誤的治療方式。
二、「二陳湯」是用於調和胃部和清痰的藥物,加上當歸和熟地這類能夠使身體更加凝滯的成分,這樣的做法會產生矛盾。若只是認為脾胃的土氣虛弱,不能生長金氣(指肺),而邪氣無法消除,應使用六君子湯來補充脾肺;即使脾胃虛弱,也不宜單純使用六君子湯,可以添加蘇子、杏仁、桑皮等類型的草藥。如果使用參朮(即黨參和白朮),那邪氣又該如何散去?或者若是脾虛導致不能控制水分,使得水分泛濫成為痰液,可以使用理中湯,或者是理陰煎、八味丸等類型的藥物。
景岳治病,尚未分清臟腑,水泛為痰與脾虛生痰,兩途治法,豈可以理中、八味同治?如脾用理中,腎用八味,方是合式。○水泛為痰,腎虛不能納藏於下,津液泛而為痰,其色清稀白亮,當以補腎為主。若講脾虛,謂之濕痰,當以加味六君子治之。
一、外感之證,春多升浮之氣,治宜兼降,如澤瀉、前胡、海石、瓜蔞之屬是也。外邪用澤瀉,反引入里。夏多炎熱之氣,治宜兼涼,如芩連知柏之屬是也。夏月雖炎熱,外感咳嗽不宜用知柏,此降腎家相火之藥,焉可施之外感咳嗽?如陰虛火炎者可耳。藥性不明,立方大謬。
白話文:
張景岳治病,要先分清楚是臟腑問題,還是水氣上泛成痰、脾虛生痰,這兩種情況的治療方法不同,不能用理中湯、八味丸混在一起治。像脾虛就用理中湯,腎虛就用八味丸,這樣才合適。如果水氣上泛成痰,是腎虛不能把津液往下收納,所以津液外溢成痰,這種痰顏色清稀、白亮,就要以補腎為主。如果是脾虛導致的濕痰,就要用加味六君子湯來治療。
外感咳嗽的治療,要根據季節來調整。春天多升浮之氣,治療要兼顧降氣,例如澤瀉、前胡、海石、瓜蔞等藥材。但是外邪引起的咳嗽,用澤瀉反而會把邪氣引入內裡。夏天多炎熱之氣,治療要兼顧清熱,例如黃芩、黃連、知母、柏子仁等藥材。但夏天雖然炎熱,外感咳嗽卻不適合用知柏子仁,因為它是降腎氣、熄相火的藥物,不適合用於外感咳嗽,除非是陰虛火炎的人。藥性不清楚,就亂開藥方,是大錯特錯。
秋多陰濕之氣,治宜兼燥,如薑朮細辛之屬是也。喻嘉言獨論秋傷於燥,言傷濕之非,景岳亦從而和之。此處又言秋多陰濕之氣,則知仍有傷於濕者矣。
一、咳嗽凡遇秋冬即發者,寒包熱也,但解其寒,其熱自散,宜六安煎、非解散之方。二陳湯、金水六君煎。寒包熱之嗽,宜二陳加蘇子、杏仁、薄荷、黃芩、生薑之類。如新方之歸地,可治寒包熱乎?用之反增咳嗽。如內熱甚者,不妨佐以黃芩、知母之類。非寒包熱之藥,滋陰則可耳。
白話文:
秋季容易有阴湿之气,治疗时要兼顾燥湿,像是生姜、苍术、细辛等药物就很适合。喻嘉言在《本草逢原》中强调秋燥伤人,否定伤湿的说法,张景岳也赞同他的观点。但这里又提到秋季有阴湿之气,说明仍有因湿气而致病的可能。
一、咳嗽每次遇到秋冬就发作的,是寒包热,只要去除寒气,热气自然消散。可以选择六安煎等温热类方剂,而不是解散寒邪的方子,例如二陈汤、金水六君煎。针对寒包热引起的咳嗽,可以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入苏子、杏仁、薄荷、黄芩、生姜等药物。像一些新方中的生地,就不能用来治疗寒包热,反而会加重咳嗽。如果体内热气很盛,可以佐以黄芩、知母等清热泻火药物。如果不是寒包热,滋阴补虚的药物倒是可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