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二 (1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6)

1. 經義

所引經義有因欠而不臥,有因少壯老人氣血之盛衰而論臥與不臥,有因腫而不得臥,有因不能正偃而不得臥,有因水病不得臥,有因外邪、飲食不節不得臥,有因胃脈逆上不得臥,此皆因病所致,非專講不得臥之病。

白話文:

這些經典原則包含了因為缺乏而無法入睡的情況,也考慮了年輕人和老年人因氣血盛衰而影響睡眠的問題。有些則是因為身體腫脹導致無法平躺入睡,或者無法正確側睡,還包括因水病引起的無法平躺的情況。此外,也涉及到因受到外在邪氣或飲食不當而影響睡眠的情形,以及胃部脈搏逆流到頭部,使人無法平躺入睡的情況。所有這些都是由疾病所導致的,而非專門討論無法平躺入睡的病症。

2. 論證

凡如傷寒、傷風、瘧疾之不寐者,此皆外邪深入之擾也。此但不得臥,非外邪之致病,傷寒但有陽明病不得眠。舍此之外,則凡思慮勞倦,驚恐憂疑而常多不寐者,總屬真陰精血之不足,陰陽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不得臥者,胃不和也。何云總屬真陰精血不足?大誤後人。

一、飲濃茶則不寐,飲濃茶令人不寐,此說無本。心有事亦不寐者,以心氣之被伐也。蓋心藏神,為陽氣之宅也,衛主氣,司陽氣之化也。凡衛氣入陰則靜,靜則寐,正以陽有所歸,故神安而寐也。不寐與心神不寧病屬二端,不可混而為一。只有心火妄動而神不安,未聞陽有所歸而神安也。

白話文:

凡是因傷寒、傷風、瘧疾而導致失眠的,都是外邪深入體內所致。這種失眠是因為無法入睡,而非外邪直接造成疾病,例如傷寒中只有陽明病會出現失眠。除此之外,凡是因思慮勞倦、驚恐憂疑而經常失眠的,都屬於真陰精血不足,陰陽失衡,導致心神不安。無法入睡是因為胃氣不和,並非因為真陰精血不足。濃茶會導致失眠,心事重重也會導致失眠,這兩種情況並非源於同一個原因。心事重重導致失眠是因為心氣被伐,因為心藏神,是陽氣的居所,衛氣主氣,掌管陽氣的運化。當衛氣進入陰分時就會靜止,靜止則會入睡,這正是因為陽氣有歸宿,所以心神安寧而能入睡。失眠和心神不寧屬於不同的病症,不可混為一談。只有心火妄動導致心神不安,沒有陽氣歸宿而心神安寧的說法。

而濃茶以陰寒之性大制元陽。濃茶謂之陰寒,則黃連、黃柏、石膏等寒藥俱不用矣。故欲求寐者,當養陰中之陽。此說大為不經。

一、凡治病者,服藥即得寐,此得效之徵也。其有誤治妄投者,必致煩惱懊憹,更增不快。不得安寐而用熱藥,謂之誤治妄投。

白話文:

浓茶性寒,会抑制阳气,而黄连、黄柏、石膏等寒性药物也就不必再使用。所以想睡觉的人,应该滋养阴气中的阳气,这说法根本不对。

治疗疾病的时候,服药后就能入睡,这是药效的征兆。如果误诊乱投药,就会导致烦躁不安,更不舒服。没有办法入睡而用热药,就是误诊乱投药。

3. 論治

一、無邪而不寐者,必營氣之不足也。開口便說營氣不足,大失《內經》之旨。營主血,血虛則無以養心,心虛則神不守舍,《內經》不講心,惟講和胃而通陰陽,故但用半夏湯。脫卻《內經》題旨,將七情六慾,紛紛議論,而誤後人。故或為驚惕,或為恐畏,此等皆五志之火妄動而不寐。

或無因而多妄思,以致終夜不寐,及忽寐忽醒,而為神魂不安等證。心藏神,肝藏魂,二臟之火妄動,則神魂不寧而不寐,非營氣不足也。○若思慮勞倦傷心脾,以致氣虛精陷,為怔忡、驚悸、不寐者,宜壽脾煎。治法未合病情。○若七情內傷,血氣耗損,或恐畏傷腎,或驚懼傷膽,神以精虧而無依無寐者,宜五福、七福飲,或三陰、五君子煎。凝滯血藥,胃中壅滯,反致不寐。

白話文:

有些人睡不着,就说他们气血不足。其实这完全误解了《内经》的意思。气血不足,心神就无法得到滋养,心神不安定就会导致失眠。但《内经》并没有直接讲心神,而是强调调和脾胃,使阴阳平衡,所以用半夏汤来治疗。有些人因为惊吓、恐惧、胡思乱想而睡不着,这些都是五志之火妄动导致的。还有人因为劳累过度损伤了心脾,导致气虚精亏,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应该用寿脾煎来治疗。这些治疗方法都不符合病情。有些人因为七情内伤,导致血气亏损,或者恐惧伤肾,或者惊吓伤胆,神魂无依无靠而失眠,应该用五福汤、七福饮,或者三阴汤、五君子煎来治疗。这些凝滞血药会导致胃中壅塞,反而加重失眠。

《內經》所謂決瀆壅塞,經絡大通,陰陽和得。此說將何解釋?景岳之誤後人,為害不淺。○凡人以勞倦思慮太過者,必致血耗液亡,神魂無主而不寐者,即有微痰微火,皆不必顧。將痰火治之為要。只宜培養氣血。大誤後人。

一、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故凡治風寒之邪必宜散,如諸柴胡飲及麻黃、桂枝、紫蘇、乾葛之類是也。仲景只有陽明病不得眠,未聞有少陽、太陽而不得眠者,此仲景之罪人也。痰飲之邪,宜化痰。不寐之症,屬痰火者多。

徐東皋曰:痰火擾亂,心神不寧,思慮過傷,火熾痰鬱,而致不眠者多矣。有因腎水不足,真陰不升,而心陽獨亢者,亦不得眠。有火鬱不得疏散,每至五更,隨氣上升而發躁,便不成寐,此宜用解鬱清痰降火之法也。解鬱清痰降火治不寐為要法。

徐東皋所說,乃是正論。

白話文:

《內經》說到疏通阻塞的渠道,讓經絡暢通無阻,陰陽協調平衡,就能達到健康狀態。然而,有些醫家誤解了這個道理,導致後人受害不淺。比如,有些人因為過度勞累和思慮,導致氣血耗損,精神渙散,失眠難眠。這種情況下,即使出現輕微的痰火,也不需要特別在意,重點在於調理氣血,而非急於治療痰火,這就誤導了後人。

其實,失眠是因為邪氣入侵,去除邪氣就能安神入睡。治療風寒邪氣,就要用散寒的方法,例如柴胡飲、麻黃、桂枝、紫蘇、乾葛等藥物。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只提到陽明病會導致失眠,而沒有提到少陽病或太陽病也會導致失眠,這也是張仲景的不足之處。至於痰飲邪氣,則需要化痰。而失眠中,大多數是由痰火引起的。

徐東皋認為,痰火擾亂心神,導致思慮過度,火氣旺盛,痰液鬱結,造成失眠。另外,也有因為腎水不足,真陰不升,而心陽過旺導致失眠的情況。還有火氣鬱結無法疏散,每到凌晨五點左右,隨著氣血上升而感到煩躁,無法入睡的。這種情況需要用解鬱清痰降火的方法治療。解鬱清痰降火是治療失眠的關鍵方法。

徐東皋的觀點是正確的。

4. 論症

一、消有陰陽,不可不察。如多渴曰消渴,善飢曰消穀,小便淋濁如膏曰腎消。凡此者,多由於火,火盛則陰虛,是皆陽消症也。至陰消之義,則未有知者。蓋消者,消爍也,亦消耗也,陰陽血氣之屬日見消敗者,皆謂之消,不可盡以火證為言。如「氣厥論」曰:心移寒於肺,為肺消,飲一溲二,死不治。

此仲景治漢武帝之消,用八味地黃丸也。○飲一溲二,此無火以消之,故飲少溲多。若有火消耗,溲必黃赤而短少。以此辨之,寒熱自明。

白話文:

消症的種類很多,陰陽都要仔細辨別。例如口渴得厲害叫消渴,總是飢餓叫消穀,小便混濁如膏叫腎消。這些都是因為火盛,火盛則陰虛,屬於陽消症。至於陰消,卻很少有人了解。消,指的是消融、消耗,陰陽血氣日漸衰敗的,都叫做消,不能都歸咎於火證。例如《傷寒論》中說:「心移寒於肺,導致肺消,喝一口水,排兩口尿,難以治癒。」

這是仲景治療漢武帝的消症,用八味地黃丸。喝一口水,排兩口尿,這不是因為火造成的消症,所以喝水少,排尿多。如果是火消耗導致的消症,尿液就會呈黃赤色,而且排尿量少。以此辨別,寒熱之症便能明了。

5. 論治

一、下消證,小便淋濁,如膏如油,或加煩躁耳焦,此腎水虧竭之證,古法用六味丸之類主之固宜,然以余觀之,亦當辨其寒熱滑澀,分而治之。若如膏如油,此火之煎熬,斷無寒之理。○若下焦淋濁而全無火者,乃氣不攝精而然,以左歸飲、大補元煎之類主之。莫若生脈散。

○若火衰不能化氣,氣虛不能化液者,當以右歸飲、右歸丸、八味丸之類主之。火衰不能化氣之言,《內經》無此議論,獨創新奇,大誤後人。○若下焦無火而兼滑者,當以固腎補陰為主。只有下焦有火煽動而滑,又氣虛不能攝精而滑,當補脾肺之氣,氣能統攝故也。

白話文:

一、關於下消症狀,如果出現尿頻且尿液如膏脂或油脂般,或者伴有煩躁和耳朵乾燥的情況,這通常被認為是腎水不足的表現。按照古代的方法,使用六味丸等類似藥物進行治療是合適的。然而,從我的觀點來看,還應該區分病症的寒熱滑澀性質,並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分類治療。如果尿液像膏脂或油脂,這通常是因為熱力煎熬腎水所致,不可能有寒涼的情況。

若下部出現尿頻但並無熱症狀,這是因為氣不攝住精液所導致的,可以使用左歸飲、大補元煎等類似藥物進行治療。最好使用生脈散。

若是因為火力不足無法轉化為氣,或是氣虛無法轉化為液體的情況,應使用右歸飲、右歸丸、八味丸等類似藥物進行治療。關於火力不足無法轉化為氣的理論,在《內經》中並無此種討論,這是創新的想法,卻誤導了後世的人。

若下部無熱症狀但伴有滑膩感,則應以補腎補陰作為主要治療方法。只有在下部有熱力煽動,並且氣虛無法攝住精液導致滑膩時,需要補充脾肺之氣,因為氣可以統攝精液。

又有陽不化氣則水精不布,水不得火則有降無升,所以直入膀胱而飲一溲二。《內經》只有精化氣之說,未見有陽化氣之語。杜撰無本,大誤後學。陽虛之消,謂宜補火,人必不信。不知釜底加薪,氤氳徹頂,槁禾得雨,生意歸巔。此無他,皆陽氣之使然也。余因消證多虛,難堪剝削,故再筆於此,以告明者。不必筆於此,仲景治漢武帝用八味丸者,即此說也。

白話文:

如果陽氣無法化生氣血,就會導致水精無法散佈,水沒有火的溫煦,就會下降而無法上升,因此直接流入膀胱,導致多喝多尿。古籍《內經》只有精化氣的說法,沒有陽化氣的說法,這段話是杜撰的,沒有根據,會誤導後人。陽虛導致的消瘦,應該補火,很多人不相信。其實就像在鍋底加柴火,熱氣直達頂端,枯草遇雨,生機勃勃,這些都是陽氣的作用。我因為經常遇到消瘦虛弱的病人,難以治療,所以再次寫下這些文字,讓大家明白。其實不只是我,仲景治漢武帝用的八味丸,也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