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二 (8)

回本書目錄

卷二 (8)

1. 論經絡痰邪

凡經絡之痰,蓋即津血之所化也,使果營衛和調,則津自津,血自血,何痰之有?血色赤,凝結則為瘀血,不能為痰。津液隨氣所滯,則為痰。惟是元陽虧損,神機耗敗,則水中無氣,而津凝血敗,皆化為痰耳。津凝則成痰,血敗則成瘀,壅滯經絡,不用化痰消瘀,何能得通?豈可竟用補乎?照景岳治病,必致誤人。若謂痰在經絡,非攻不去,則必並精血而盡去之,庶乎可也。

津凝血敗之痰,不去何為?但虛者,補中兼消為可。故凡用痰藥,如滾痰丸、清氣化痰丸之類,必其元氣無傷,偶爾壅滯,或見微痰之不清者,乃可暫用分消。既云痰乃精血,若攻之並精血而盡去之,何又轉出滾痰丸等偶有壅滯者乃可暫用?則知不可專補矣。

白話文:

所有經絡中的痰,實際上都是津液和血液轉化而成的。如果營養和衛生調和,那麼津液自然就是津液,血液自然就是血液,哪裡會有痰呢?血液顏色紅,凝結後成為瘀血,無法形成痰。津液隨著氣體的阻塞,變成痰。然而,當原始的陽氣損失,精神機能衰敗時,水中沒有氣體,津液凝固,血液腐敗,都會轉化為痰。津液凝固形成痰,血液腐敗形成瘀血,在經絡中積聚,如果不使用化痰和消除瘀血的方法,怎麼能流通?怎麼可以僅僅使用補品呢?按照景嶽的治療方法,必定會誤導他人。如果說痰在經絡中,非攻擊不能去除,那麼必須連同精液和血液一起清除,這樣纔算是可行。

對於津液凝固和血液腐敗形成的痰,不去除它又該如何?但是對於虛弱的情況,使用補品同時搭配消除痰的作用是可取的。所以,凡是使用祛痰藥物,如滾痰丸、清氣化痰丸等類型的藥物,必須確認原始的氣體不受損傷,偶爾有阻塞,或者看到稍微不清晰的痰,纔能夠暫時使用來進行分開消除。既然說痰是由精液和血液形成的,如果攻擊時連同精液和血液都一併清除,為什麼又轉而認為對偶有阻塞的滾痰丸等類型的藥物,可以暫時使用?這表明不能單純使用補品。

2. 論治痰

凡非風初病而痰氣不甚者,必不可猜其為痰,而妄用痰藥。非全無痰也,但不甚耳。既不甚,何謂猜其痰?痰若甚,則病危急矣,豈可不用痰藥?○開痰之法,惟吐為捷,如古方之獨聖散、稀涎散之屬,皆吐痰劑也,但恐元氣大虛,不能當此峻利之物,或但用新方之吐法為妥,元氣大虛之人,吐之必死,惟實者可吐。景岳立言,大欠斟酌。

或用牛黃丸、抱龍丸之類。景岳仍用治痰之藥、去痰之法,豈不傷精血乎?

白話文:

如果病人不是剛開始生病,而且痰氣不嚴重,就不要輕易判斷是痰,隨便亂用治痰的藥。雖然不是完全沒有痰,但程度不嚴重。既然不嚴重,怎麼能說猜是痰呢?如果痰很嚴重,病況就會很危急,怎麼能不用治痰的藥呢?

要治療痰,最快的辦法就是吐出來,比如古代的獨聖散、稀涎散等,都是吐痰的藥方。不過要擔心病人元氣虛弱,承受不了這麼猛烈的藥性,或者可以考慮用新的吐痰方法。元氣虛弱的人,吐痰就會死,只有身體強壯的人才能吐痰。景岳的說法,實在需要好好斟酌。

也可以用牛黃丸、抱龍丸之類的藥。景岳依然用治痰的藥,使用去除痰的辦法,難道不會傷精血嗎?

張子和善用吐法,然有不可吐之禁。景岳但講吐之為妙,如元氣虛者,萬萬不宜。

若氣不甚虛,而或寒、濕生痰者,宜六安煎、二陳湯主之。景岳言治痰宜補,何又立此治痰之方?○陰氣不足,多痰兼燥而咳者,金水六君煎。兩相悖謬之方。○脾腎虛寒,不能運化而為痰者,不必兼治痰氣,只宜溫補根本。只宜溫補四字執板。○若中氣虛者,理中湯,六君子為妙。或溫胃飲。陰不足者,理陰煎之類最佳。不佳。

白話文:

張子和擅长用吐法,但也有一些情况不能吐。景岳认为吐法很妙,但如果元气虚弱,绝对不能吐。

如果气虚不严重,而有寒湿生痰者,可用六安煎、二陈汤来治疗。景岳说治疗痰证应该补益,那为什么又提出这两个治疗痰证的方子呢?阴气不足,痰多且口干咳嗽,可以用金水六君煎来治疗。这两种说法似乎矛盾。脾肾虚寒,不能运化导致痰湿者,不必兼顾治疗痰气,只需要温补根本。只宜温补这四个字过于死板。如果中气虚弱,理中汤、六君子汤效果最佳。或者用温胃饮。阴气不足者,理阴煎这类药方最好。效果不好。

一、薛立齋曰:若脾氣虧損,痰客中焦,閉塞清道,以致四肢百骸發為諸病者,理宜壯脾氣為主,佐以治痰,則中氣健而痰涎自化。補脾而兼治痰,此方甚是。東垣用藥,補中兼疏,乃活法也。

白話文:

薛立齋說:如果脾胃虛弱,痰液停留在中焦,阻塞了清道,導致四肢和全身出現各種疾病,那麼應該以增強脾胃功能為主要治療方法,輔助以治理痰液的方法,這樣中氣就會健康,痰液自然會被化解。同時補充脾胃並治理痰液,這個方案非常合理。李杲在使用草藥時,既注重滋補又重視疏通,這是一種靈活多變的方法。

3. 論寒熱證

嘗見有引《內經》之意而曰:偏於左者,以左寒而右熱;偏於右者,以右寒而左熱,誠謬言也。不知偏左者,其急在左,而右本無恙也;偏右者亦然。故無論左右,凡其拘急之處,即血氣所虧之處也。《內經》言寒則拘急。此邪之所襲,未見其言血氣所虧。○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氣為衛,外衛密,邪氣無從而入。氣虛不能為外衛,邪氣乘虛而入,故但言氣虛不言血虛。景岳混言氣血所虧,大失經旨。必先散其邪而後補,所以仲景用散表之藥。以藥治者,左右皆宜從補。皆宜從補,則寒邪何得消散而舒暢?至若經言寒熱,則凡如唇緩流涎,聲重,語遲含糊者,是皆縱緩之類。縱緩者多由乎熱,而間亦有寒者,氣虛故也。

白話文:

我曾經看到有人引用《內經》的觀點,說偏向左側的人,是因為左側寒冷而右側溫熱;偏向右側的人,則是右側寒冷而左側溫熱。這種說法完全錯誤。他們不明白,偏向左側的人,是因為左側疼痛緊縮,而右側原本並無問題;偏向右側的人也是一樣。所以無論是左側還是右側,凡是疼痛緊縮的地方,都是血氣虧損的地方。《內經》提到寒冷就會導致疼痛緊縮,但並沒有說這是血氣虧損的結果。

經書上說:邪氣聚集的地方,必然是氣虛的地方。氣是人體的防禦力量,外防堅固,邪氣就無法侵入。氣虛無法抵禦外邪,邪氣就會趁虛而入。所以只說氣虛,而沒有說血虛。景岳混淆了氣血虧損的概念,完全違背了經書的本意。一定要先驅散邪氣,然後再補益,這就是仲景用散表藥物的道理。用藥物治療,無論是左側還是右側,都應該從補益入手。如果都從補益入手,寒邪又怎麼可能消散而舒暢呢?

至於經書上說的寒熱,凡是嘴唇鬆弛流口水、聲音沉重、說話遲緩含糊的人,都是身體鬆弛的類型。身體鬆弛大多是由於熱邪引起,但也有少數是寒邪導致,這是因為氣虛的緣故。

皆是邪氣乘虛而入,故見諸證。歪斜牽引,抽搐反張者,皆拘急之類。拘急者多由乎寒,而間亦有熱者,血虛故也。歪斜牽引抽搐反張拘急,此暴病也,不可言血虛。若血虛而用凝滯之藥,其病更甚。血虛不足,其病緩,緩則當用榮養之法治之。

如寒而拘急者,以寒盛則血凝,血凝則滯澀,滯澀則拘急,此寒傷其營也。亦是傷寒。又若寒而弛縱者,以寒盛則氣虛,氣虛則不攝,不攝則弛縱,此寒傷其衛也。此傷寒也,必身發寒熱。○《內經》云:寒傷形,熱傷氣。又云:壯火食氣。火為元氣之賊。景岳獨創寒盛氣虛之說,乃杜撰之言,貽誤後人。

白話文:

這些症狀都是因為邪氣趁著身體虛弱入侵造成的。歪斜、牽引、抽搐、反張,這些都是拘急類的病症。拘急大多是由寒氣引起,偶爾也會有熱引起的,那是因為血虛的緣故。歪斜、牽引、抽搐、反張、拘急,這些都是突然發生的疾病,不能說是由於血虛。如果血虛卻用凝滯的藥物,反而會加重病情。血虛不足,病症發展緩慢,這種情況就應該用滋養的方法治療。

如果寒氣導致拘急,是因為寒氣盛則血凝,血凝則滯澀,滯澀則拘急,這是寒氣傷了營氣。這也是傷寒。同樣的,如果寒氣導致弛縱,是因為寒氣盛則氣虛,氣虛則無法攝納,無法攝納則弛縱,這是寒氣傷了衛氣。這也是傷寒,一定會發寒發熱。《內經》說:「寒傷形,熱傷氣。」又說:「壯火食氣。」火是元氣的賊。景岳獨創寒盛氣虛的說法,是杜撰出來的,誤導了後人。

4. 論治血氣

凡非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及四肢無力,掉搖拘攣之屬,皆筋骨之病也。夫肝主筋,腎主骨,肝藏血,腎藏精。精血虧損,不能滋養百骸,故筋有緩急,骨有痿弱之病,總由精血敗傷而然。口眼歪斜,掉搖拘攣之屬,皆肝木為病,亦由外之風寒所觸而發,乃暴病非常病,審症察色,因病用藥,未可言精血敗傷也。病久當用滋養。

若初起即用滋養,其歪斜掉搖拘攣反甚矣。

一、偏枯拘急痿弱之類,本由陰虛,言之詳矣。然血氣本不相離,故陰中有氣,陰中亦有血。陰中兩字,不知指腎指身體?若腎,只有藏精之說,未有藏血者。夫血非氣不行,氣非血不化。凡血中無氣,則病為縱緩廢弛;氣中無血,則病為抽掣拘攣。何也?蓋氣主動,無氣則不能動;血主靜,無血則不能靜。

白話文:

凡是除了風口引起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以及四肢無力、掉搖拘攣等症狀之外,都是筋骨方面的疾病。肝臟主導筋,腎臟主導骨,肝臟貯藏血液,腎臟貯藏精氣。精血虧損,無法滋養全身,所以筋會出現鬆緊不適,骨頭則會出現軟弱無力的病症,都是因為精血受損所致。口眼歪斜、掉搖拘攣等症狀,都是肝木受損,也可能是外界的風寒入侵所致,屬於突然發作的急性病,要根據病情和患者的氣色,對症下藥,不能說一定是精血受損。病症持續時間長了,就需要滋養。

如果剛開始就用滋養的藥物,歪斜、掉搖、拘攣等症狀反而會加重。

偏枯、拘急、痿弱等病症,原本就是陰虛所致,之前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但是氣血本來就密不可分,所以陰裡面有氣,陰裡面也包含血液。陰中這兩個字,是指腎臟還是指身體?如果是指腎臟,只有藏精氣的說法,並沒有藏血液的說法。其實血液不能沒有氣,氣也不能沒有血液。凡是血液中沒有氣,就會導致病症表現為鬆弛無力;氣中沒有血液,就會導致病症表現為抽搐拘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氣主導運動,沒有氣就無法運動;血液主導靜止,沒有血液就無法靜止。

故筋緩者,當責其無氣;筋急者,當責其無血。夫氣血並行而不相離者,血中豈無氣乎?氣行而血自行,氣道中無血,則乾枯而不活動矣。無氣無血之說,俱屬不經。若人無氣無血,則死矣。但可言氣弱不能舉動,血少不能榮潤耳。景岳立言不善。

白話文:

所以筋脈鬆弛的人,應該歸咎於氣不足;筋脈僵硬的人,應該歸咎於血不足。氣血本來就是互相依賴,同時運行,血中怎麼可能沒有氣呢?氣運行,血自然也跟著運行;氣的通道中沒有血,就會變得乾燥、失去活力。說沒有氣和沒有血,都是不正確的說法。如果一個人真的沒有氣和血,那早就死了。只能說氣不足以使身體活動,血不足以滋養身體。景岳的說法並不妥當。

5. 非風諸證治法

凡非風症,未有不因表裡俱虛而病者也。外病者,病在經;內病者,病在藏。治此之法,只當以培補元氣為主。經病者,病在經絡,或手足偏廢,口眼歪斜,當用治經絡之藥。在臟則語言蹇澀,痰涎壅盛,當用治臟之藥。若但補元氣,不分明白,失之多矣。

一、人於中年之後,多有此症,其衰可知。經云: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正以陰虛為言也。此陰虛乃陰精也。經云:陰精所奉,其人壽。夫人生於陽而根於陰,根本衰則人必病。所謂根本者,即真陰也。指陰精。人知陰虛惟一,而不知陰虛有二:此陰字當改為腎字。腎藏精藏氣,氣即陽氣也。

如陰中之水虛,則多熱多燥,而病在精血;陰中之火虛,則多寒多滯,而病在神氣。一陽居二陰之間,成乎坎,即腎也,腎藏精與氣,精為水,氣為火,火即無形之氣也,水火俱寓於腎,即坎中之水火也。若言陰中之水火,則誤矣。景岳立言,每每好奇。○水虛者,宜左歸飲。

白話文:

一般來說,除了風邪引起的疾病之外,其他疾病都是因為身體表裡虛弱所導致的。外在的病症,病根在經絡;內在的病症,病根在臟腑。治療這些疾病,應該以培補元氣為首要。如果病症出現在經絡,例如手腳麻痺、口眼歪斜,就應該使用治療經絡的藥物;如果病症出現在臟腑,例如言語不清、痰多,就應該使用治療臟腑的藥物。如果只一味補元氣,不分清楚病症,就很容易治不好。

人到了中年之後,很容易出現這種表裡虛弱的症狀,這是因為身體機能開始衰退的緣故。古書記載:「人到四十歲,陰氣就會減少一半。」這句話指的是腎氣虛弱。腎氣虛弱就是指腎精不足。古書又記載:「腎精充足,人就能長壽。」人出生於陽氣,但生根於腎精,腎精不足,人就會生病。所謂的根本,就是指腎精。

有些人只知道腎精不足,卻不知道腎精不足還有兩種情況:腎精不足,指的是腎臟虛弱。腎臟儲藏著精氣,氣就是陽氣。

如果腎精中的水氣不足,就會容易出現燥熱,並且影響到精血;如果腎精中的火氣不足,就會容易出現寒滯,並且影響到精神。陽氣位於陰氣之間,形成「坎」,也就是腎臟,腎臟儲藏著精氣,精氣中的精就是水,氣就是火,火就是無形的氣。水火都存在於腎臟,也就是「坎中之水火」。如果說「陰中之水火」,那就錯了。景岳先生的醫學理論,常常喜歡用一些奇怪的詞彙。○腎精不足,就應該服用左歸飲。

方中有甘草,焉得達腎?

一、非風眩運,掉搖惑亂者,總由氣虛於上而然。總由兩字,執一不通。○經云:諸風掉眩,皆屬肝木,肝為風木之藏故也。惑亂者,躁擾不寧也。乃肝火妄動,何得雲氣虛於上?經曰: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頭為之苦傾,目為之苦眩。又曰:上虛則眩。此明訓也。《內經》云:邪之所在,皆為不足。

故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頭為之苦傾。眩運、掉搖、惑亂與腦不滿、頭傾大不相同,亦非氣虛於上。引證不明,用藥悖謬。丹溪曰:無痰不作運。豈眩運者,必皆痰症耶?此言最為不妥。謂必無痰,此言亦不妥。痰隨肝火升騰而眩運者,多不盡屬虛。

白話文:

藥方裡有甘草,怎麼能到達腎臟呢?

首先,不是所有頭昏眼花、搖搖晃晃、神志不清的症状都是氣虛造成的。 "總由" 這個說法太過絕對,只看到一個方面,卻忽略了其他可能性。

經書說,所有風引起的頭昏眼花都屬於肝木,因為肝是風木的藏府。神志不清,指的是躁動不安,這是肝火妄動所致,怎麼能說是氣虛呢?

經書又說,上氣不足,腦就會不滿,頭就會感到傾斜,眼睛就會感到眩暈。 還說,上虛就會眩暈。 這些都是明確的訓誡。 《內經》也說,邪氣所在,都是不足。

所以,上氣不足會導致腦不滿,頭傾斜。 頭昏眼花、搖搖晃晃、神志不清,跟腦不滿、頭傾斜是截然不同的,也不屬於氣虛。 引用經文不當,用藥就必然錯誤。 丹溪先生說,沒有痰就不會頭昏眼花。 難道所有頭昏眼花的人都是痰症嗎? 這種說法非常不妥。 說一定沒有痰也不妥。 痰隨著肝火上升而導致頭昏眼花,很多情況下並非虛症。

一、非風麻木不仁等症,因其血氣不至,所以不知痛癢。凡遇此症,只宜培養血氣,勿得誤認為痰。只宜兩字,執一不通。當隨病機而用藥,有痰者仍治痰,看虛實加減為妙。○麻木之病,因氣血不足,不能榮養,經隧空虛,痰涎乘虛流注經絡而麻者多。凡遇此症,當審症用藥,不可云只宜補養。此說一出,誤人多矣。

一、非風遺尿者,由腎氣之虛脫也。然必命門火衰,所以不能收攝。命門之火,豈能收攝乎?惟無形之氣,可以攝之。

白話文:

若非風邪引起的麻木不仁,而是因為血氣不足導致的,因此感覺不到痛癢。遇到這種情況,應該著重於補養血氣,切勿誤認為是痰濕。只宜兩字,不能執著於單一方向。應該根據病情變化用藥,若有痰濕,仍需治療痰濕,並根據虛實情況調整藥物。

麻木的病症,大多是因為氣血不足,無法滋養經絡,經脈空虛,痰液乘虛而入經絡所致。遇到這種情況,應當仔細辨證用藥,不可一味強調補養。這種說法一旦流傳,就會誤導很多人。

非風邪引起的遺尿,是由於腎氣虛弱所致。但必須是命門火衰,才導致無法收攝尿液。命門之火,如何能夠收攝呢?只有無形的氣,才能夠收攝。